正文 第498章

作品:《商乱迷局

    朱子顺回到销司后,门副总先是把原来雷声的办公室,让保洁做了一次里里外外大清扫,力劝他搬到“总经理办公室”去。

    这个三百六十五天,逢人便露着大白牙笑容可掬的小个子,看来已经把朱子顺笃定为销司新大当家了。

    朱子顺婉言谢绝了。他半开玩笑跟门副总说:“我现在这间办公室风水好,坐在这里可以逢凶化吉,遇难成祥。等丛总回来,你问问他愿不愿意搬过去?”

    门副总很细心,知道丛辉也马上重返销司了,便又张罗要给朱子顺换一间条件更好的宿舍。

    “这个如果方便倒可以考虑。”朱子顺说“丛总睡眠质量不好,要是能有合适空房间,你就再给他单独安排一间,我就没必要动了。”

    “没问题,交给我好了。”门副总边满口答应,边给朱子顺爆了一个料,说“朱总,您知道雷声在峤县住哪儿吗?”

    确实,自从朱子顺到了峤县,就一直没搞清楚他的顶头上司住处在何地?雷声总是开着他那辆走私老“皇冠”进进出出,独来独往。时间长了,他的神秘也成了习以为常。

    “您知不知道内勤有个叫秋小红的?”门副总问道。

    “有印象。成都糖酒会她不是会务组的人嘛。”朱子顺印象中这个秋小红,是一个二十岁出头,长相清秀的小姑娘。

    “就是她。雷声只要在峤县,就一直在她们家住。”门副总露着大白牙说“这事儿销司就我一个人知道。”

    雷声刚离开“桂南”,一贯守口如瓶的门副总,突然改了性情,变成了“八卦婆”。

    “秋小红在内勤里算是学历比较高的一个。”门副总坐在朱子顺对面侃侃而谈,说“她对雷声崇拜的一塌糊涂,就像那些小女孩狂热追星那感觉差不多。我早就看出来了,每到雷声开会,不管是一个小时,俩小时,秋小红的眼珠就没离开过雷声半秒钟。”

    听到门副总这番话,朱子顺后背直冒凉气;平素里一贯露着大白牙,嘻嘻哈哈的门副总,竟有一双堪比“东厂”的鹰眼。深不可测。

    “他俩到底什么时候搞到一块儿的,我不是很清楚。”门副总接着说“咱们峤县同事的事儿我都门儿清,这个秋小红都已经定亲了,男孩子是峤县一中的数学教师。”

    门副总讲:雷声不像农厂长,那些分公司经理,做什么事情都不管不顾;峤县地界小,放个屁瞬间恨不得一半人都听得到,知道谁放的。

    雷声住到秋小红家里,可以说除了秋家人,还有那个中学老师,全销司大概只有我一个人最清楚了。

    “雷声是不是不喜欢住咱们宿舍,算是租住在秋小红家?”朱子顺还是听得云山雾罩,半信半疑。

    “秋小红都把彩礼退了,这还不说明问题?”门副总说“您和丛总没到销司那会儿,雷声跟我商量好几次,要提拔秋小红做市场部经理。您有所不知,销司内勤员工中,秋小红薪资现在定的级别是最高的。懂了吗?朱总。”

    “我懂不懂不是关键。”朱子顺笑着说“既然你知道他们俩的关系不一般,雷声辞职了,这秋小红还在销司,咱们‘桂南’的情况她可是一清二楚。”

    雷声已投奔“敌营”,“桂南”内部的任何信息,对他来讲如果还是透明的,那将遗患无穷。朱子顺当然担心。

    “这个工作我已经做了。”门副总指了指窗外工厂方向说“前几天,我就把秋小红调到车间里了,让农厂长看着安排吧。”

    如果不深入与门副总过事儿,所有的人都会被他呲着大白牙,常挂在脸上的笑容温暖;很难想象得到,这个看似“人畜无害”的小个子,心似“大海深”,还有一股不一般的狠劲儿。

    “朱总,我把雷声的茶叶罐拿过来了,刚买的业务招待茶装好了。您喝的差不多了再提前告诉我。”门副总接着说“这几个月咱们都暂发工资,谁都不宽裕。我这就让内勤去买几条招待烟,给您送上来。”

    “茶既然买了,就放这儿。”朱子顺说“烟我自己买,你就别操这份心了。”

    职场里,门副总这种人是最可怕的一类存在。他们对老板“尽忠尽孝”,平时对周遭同事也是左右逢源,如沐春风;可一旦出现变故或者失势的人事出现,他的那一张嘴总示人微笑的大白牙,立马会变成了咬人的利齿。

    老祖宗忠告世人“防人之心不可无”,大概门副总这类人,应该人人需要划重点,必须慧眼识出此类人本来面目,绝不可小觑。

    丛辉近段时间,在上海公司的工作也渐有成效。市内的经销商基本确定,并签订了首批“绿豆汤”“桂南黑豆奶”全品项。从他传回来的终端卖场照片看,排面陈列较之“南沪公司”经销时大有提升。

    “特别计划”经销商预付款也进展的比较顺利。在这关键时刻,既有贵阳周小姐那种只想投机,玩儿花活沾厂家便宜,不肯伸援手的客户,也有宗大旗这样在“桂南”“危难之时”雪中送炭的经销商。

    让朱子顺分外感动的是X市经侦大队政委的儿子。中原公司农经理告诉他,政委儿子从大经销商处得知此事后,也筹了一笔款项打给了“桂南”。虽然金额微不足道,但能感受到这一家人“知恩图报”的情分。

    随着这笔资金陆续到位,加之“桂南集团”在当地这块金字招牌分量,非一般企业可比,以及覃老板,李董多年苦心经营的人脉网络;来自银行方面施加的压力渐消。最可喜的是生产厂设备被解押,前期冻结的账户,也随之恢复了正常资金往来。

    当然,“桂南集团”当前仍然是伤筋动骨的病体,若想恢复到常态,仅依靠这个“特别计划”所带来的资金,不过是一针“强心剂”,离“康健之躯,正常体魄”还有很远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