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百七十六章 散布谣言
作品:《一将功成满疆红》 “末将建议,等宇文翔将军攻克联民城后,再与我军合力进攻瓜州。联民城一旦攻克,不仅可以切断瓜州守军的后援,还能极大鼓舞我军士气。届时,瓜州守军孤立无援,士气必衰,而我军则士气高涨,兵力集中,胜算大增。此外,我军连续作战,损耗严重,若再打消耗战,必将元气大伤。因此,末将认为,退兵休整,等待最佳战机,乃为上策。”
宇文恪听完皇甫瑞的分析,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的光芒。他微微点头,语气坚定地说道:“好!就依你所言。传令下去,汉水军即刻退兵!休整士气,养精蓄锐,待时机成熟,再与瓜州守军一决高下!”
……
“来人,速给红水都统舒克什传令:即刻修改进攻策略,务必想尽一切办法,从瓜州东门混入三千精兵入城。入城后,他们需散布谣言,制造混乱,以涣散瓜州军民的军心。切记,不可强攻,以免打草惊蛇。待宇文翔部汇合后,我们再对瓜州发动总攻,一举夺城!”宇文恪当机立断,给舒克什修改了命令。
“是。”
传令兵领命而去,营帐内再次恢复了平静。
……
红水都统舒克什亲自率领将士悄然向瓜州东门进发。他站在船头,目光锐利如鹰,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冷笑。余乐没有困住大燕水师,丧失了一次非常好的一次立功机会。对于他而言,这次任务不仅是一次军事行动,更是一次证明自己、超越余乐的机会。他自视甚高,认为自己的智谋和勇气无人能及,这次瓜州之役,他必将立下赫赫战功,让所有人对他刮目相看。
为了不被燕军识破,舒克什也是费了些功夫,按照漕运惯例,每艘船上必须安置两名漕运兵,他下令每艘船上两名士兵穿燕朝军服,其余人假扮成水手和船工。他自己也穿了件参将的战袍。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船上运的是他们红水军的粮草,为了能顺利混入瓜州城,他豁出去了。
瓜州的东门一直未被乾军攻击,因此城门守卫相对松懈一些。他们看见船队缓缓靠近,站在岸边码头,燕军士兵高声问道。“你们是什么人?”
“我是新任漕运总督衙门下属参将高鹏,奉命给瓜州运送粮草,共三千石。”
“哟,原来是高将军给咱们送粮草来了,失敬失敬。”
在这种战局之下,自己人冒着危险来送粮草,燕军士兵大为感动,急忙上前帮着泊船,看着满船的粮食,他们哪里会起疑心?
随着一艘艘船只缓缓靠岸,船工与水手们即刻投身于繁忙的劳作之中,他们熟练地将沉重的粮草卸下,随即开始了紧张而有序的搬运工作。瓜州的守军将士见状,纷纷主动上前协助,热情地引领着这些物资向城内的粮仓进发。在这和谐的场景中,舒克什却在一旁,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冷笑,随即下令,要求士兵们加快搬运速度,以免节外生枝。
待到最后一批粮草也被稳妥安置,东门处的守门校尉却心生疑惑,为何负责押运的高将军及其麾下数千人,包括那些船工与水手,迟迟未见出城之迹。他眉头紧锁,随即向身旁的一名士兵发令:“你,速去城内粮仓查看,告知他们尽快整理完毕,不可在城中多做逗留。”
“遵命!”士兵应声而去,脚步匆匆地赶往粮仓方向。然而,当他抵达时,却发现那里早已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哪有什么高将军及其部下的身影,就连那些忙碌的船工与水手也仿佛人间蒸发,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心怀忐忑,步履沉重地返回,声音中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慌乱向校尉禀报:“头儿,高将军他……不见了踪影。或许,他是前往都督府处理要务了吧?”言罢,他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守门校尉变幻莫测的脸色。
校尉的面容仿佛阴云密布,内心暗自惊骇:倘若那高将军竟是乾军派来的奸细,而随行的数千人亦是敌军的伪装……这念头一旦浮现,便如同野火燎原,令他不敢深究。可能是自己想多了吧,他强压下心头的恐慌,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一旦真相大白,自己的项上人头恐也难保。
“嗯,可能吧。那就不管他们了,大家伙儿注意戒备,不要让敌人混入城中!听见没?”他装模作样,负着手慢慢走开。
“遵命。”众士兵应道。
……
在瓜州城的每一个街角巷尾,逐渐汇聚起一群群三三两两的人影。他们或是乔装成匆匆行进的商贩,或是打扮成满载而归的旅人,每个人的面庞上都挂着一抹看似关切实则深藏狡黠的微笑,他们的言语间流淌着种种令人心惊胆战的传闻。
“你们可曾耳闻?乾军的大部队已悄然抵达玉龙江畔,正气势汹汹地向着建州进发,建州城头此刻已是烽烟四起,形势危急万分!”一位看似热心肠的路人,眉头紧蹙,语调中交织着急切与不安,仿佛亲眼目睹了那场即将到来的灾难。
一旁,几位不明真相的路人面露疑惑之色,其中一人不解地问道:“咱们英勇的大燕水师不是正驻守在玉龙江上吗?乾军又怎能轻易渡过那道天堑?”
“这正是古怪之处啊,难道说,大燕水师竟有意放行了乾军?”先前的路人语气中带着几分神秘,仿佛知晓了什么不可言说的秘密。
“你这是从哪听来的无稽之谈,别在这儿散布谣言,扰乱人心!”另一位路人停下脚步,目光中满是质疑,语气中带着几分责备。
“嘿,这事儿千真万确……我跟你说,我可是漕运衙门里的,刚从南边押运粮草回来。”一位身着粗布衣衫的男子,眼神闪烁,似乎在强调自己消息来源的可靠性。
“没错,他说的那些,我也有所耳闻……”旁边一人连忙附和,脸上写满了对消息的确认与惊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