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5章
作品:《[红楼]林夫人种田日常》 第75章
075
王夫人一听贾滟提起薛蟠,顿时无语。
贾滟不知道王夫人到底在想什么,她平时看着跟薛姨妈感情挺好的,姐妹俩经常在屋里一呆就是小半天,嘀嘀咕咕不知道商量些什么事情。
薛宝钗对王夫人也很孝顺,晨昏定省,风雨不改。
贾滟想起不久前两个玉儿去梨香院玩的时候,莺儿无意中说贾宝玉生下来有玉,薛宝钗身上也有方外高人给她送的金璎珞。
宝玉的玉有莫失莫忘,宝钗的金璎珞有不离不弃。
——听上去倒像是天生一对。
如今荣国府里已经有人悄悄在说什么金玉良缘,说宝二爷有玉,宝姑娘有金,大概是天赐良缘。
只要别来祸害林黛玉,其实贾滟并不在乎贾宝玉以后会娶谁。
至于薛宝钗……贾滟心想无冤无仇的,她也不想这个聪明老练的少女下场凄惨,便笑着跟王夫人说:“嫂嫂,宝姑娘是个聪明能干的,不论哪家人娶了她,都是福气。只是长幼有序,以我说,您还是让姨妈先给蟠哥儿的婚事定下来,再为宝姑娘操心也不迟。”
谁还不是这么想呢?
只是薛蟠自从闹出命案之后,他的舅舅王子腾对他是一概不闻不问了。如今他与母亲妹妹客居荣国府,贾政平日也甚少过问薛蟠,仿若没有这个人似的。
王夫人也不在乎薛蟠如何?她心里喜欢的是薛宝钗。
王夫人忍不住跟贾滟说道:“我那个外甥的事情,姑姑想必也有耳闻。他从小便被姨妈百般宠溺,如今只知挥霍玩乐。平日里姨妈也没少教育他,可他总是左耳进右耳出。我不心疼他,只心疼宝丫头。这个姑娘聪明伶俐,行事大方周到,若是因着兄长还没说亲的缘故,平白地错失说亲的好时候,岂不令人痛心?”
贾滟擡眼,瞅向王夫人。
心疼薛宝钗,所以想让贾宝玉娶薛宝钗?
可这会儿贾宝玉才多大?
这个世界,男孩跟女孩可不一样。薛宝钗比贾宝玉年长两岁,过两年就要及笄了,等她及笄的时候,宝玉不过也才十三岁。
贾滟端起茶盅,抿了一口气,冬天茶也凉得快,入口有些苦。
贾滟将微苦的红茶咽下去,看破不说破,问王夫人:“既然如此,嫂嫂可有什么主意?”
这一问,可把王夫人问倒了。
她也不能说她内心很希望宝玉可以娶宝钗,因为贾宝玉的婚事不是她说了算的。她的内心怎么希望是一回事儿,贾政和贾母怎么想是另一回事儿。
“就是没主意,才想找个人说说。”
王夫人看向贾滟,笑道:“姑姑是自家人,我才与你说这些,希望姑姑不会嫌我烦。”
贾滟暗暗好笑,觉得王夫人和薛姨妈为薛宝钗的婚事,也太操之过急了。
因为到现在为止,宁、荣两府都还沉浸在痛失几个壮丁的情绪里,两府的小家伙们,最大的是迎春。就是迎春,贾母也还没急着为她说亲呢,更别提宝玉了。
贾宝玉也是贾母十分疼爱的孙儿,他的婚事如何,还得要过贾母那一关。
王夫人本来是想借着跟贾滟聊天,探探贾滟是否愿意帮薛宝钗和贾宝玉的事情上推一把的,见贾滟装糊涂不接招,也没什么办法。
十一月下旬,很快就要到腊月。
腊月一到,就要开始忙过年要用的东西。
一到过年,要忙的事情就多如牛毛。既要准备过年的应酬和礼物往来,又要忙着祭祖大事,诰命夫人年初一的时候还要按品大妆入宫……那么多的事情,不想还好,一想就头疼。
过年的时候贾家祭祖,祠堂是在宁国府那边。
贾珍去世,尤氏悲痛过度犯了胃疾,如今身体慢慢好转,开始主持宁国府内宅庶务。外头的事情,是由贾敬带着来升在操持。
贾滟要去宁国府和尤氏商量过年祭祖时候要准备的东西。
尤氏亲自在二门迎接贾滟。
贾滟的车子才停在垂花门前,在门口当值的婆子就已经上去帮她放了脚蹬。
“姑太太有一阵子没到咱们府里来了,太太和奶奶都盼着您过来呢。”
贾滟扶着婆子的胳膊下了车。
尤氏上前拉着贾滟的手,亲热说道:“不是说林姑爷快要回来京都,姑姑应该有很多事情需要打点,两个玉儿如今也离不开你。有什么事派人过来说一声,我横竖没什么操心的,过去那府里去跟姑姑商议便是,何必劳动你亲自来一趟。”
“是老太太交待我过来的。”贾滟将来意告诉尤氏,“老太太说好些日子没见你和卿妹妹了,心中惦记得很。除了来跟你商量过年祭祖时祠堂该要准备的东西,老太太还让我请你和卿妹妹到西府去赏梅。卿妹妹呢?”
“在屋里做针线呢。”尤氏笑着与贾滟从宁国府的东路往里走。
宁国府如今分为两大块,西边是祠堂,祠堂后是花园,与荣国府相连。中堂如今是贾敬在住,尤氏和秦可卿都住在东路的院子。
一路从东路往里走,在路上不时有仆妇,见了尤氏和贾滟都侧立在旁,向她们行礼。
尤氏跟贾滟说:“自从老太爷回府后,府里的规矩都立起来了。如今府里只得蓉儿媳妇一个年轻人,我原先想着让惜春妹妹回府来住一阵子,也好跟她做个伴。只是老太爷说当初是他将惜春妹妹托付给老太太,让她养在西府里的。如今她已经在西府住习惯了,再回东府未必高兴,只好作罢。”
惜春从小离开父兄,待在贾母身边,贾母待她极好,可终究不是自家的孩子。贾滟一直觉得惜春这个小姑娘待在热热闹闹的荣国府里,内心其实也很孤独。
惜春喜欢画一些工笔画,还挺像模像样的。
贾滟仔细地回想着原著里关于惜春的事情,是个阳春白雪的小姑娘,后来也是对内讧自相残杀的家族失望了,干脆遁入空门,长伴青灯。
不知道这个小姑娘这辈子的命运会怎样?
贾滟和尤氏去了秦可卿的屋里,秦可卿穿着宽松的衣服,腹部已经显怀。
得知贾滟来,亲自在门口等着。
贾滟见了秦可卿,上去拉着她的手进屋,说道:“外面风大,怎么出来了?”
秦可卿笑道:“有些日子没见到姑姑,想念得紧。”
贾珍和贾蓉刚去世时,秦可卿的气色很不好。得知自己有了身孕后,气色慢慢地好起来。
大概是宁国府有贾敬镇宅,奴才们都规矩了很多,也没那么多风言风语。
秦可卿如今一身素服,大概是将要为人母,看上去比从前更有韵味。
“早些时候,因着害喜的缘故,什么也吃不下,可把我愁死了。那时二婶子才回西府,这府里头的很多事情也理不清,我原是不想理事的,可想到媳妇清减得衣服都快撑不住了,她肚子里还有个乖孙,便撑着病体起来张罗。”
尤氏坐在贾滟身旁的椅子上,跟她说起自己跟秦可卿的不易,“好在,她是个孝顺的,见我辛苦张罗了吃食,不忍让我失望,便强迫着自个儿吃些清淡的小粥,这才慢慢地养了起来。最近小半个月食欲已经恢复,能像从前一样吃食了。”
孕育本来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贾滟看向秦可卿。
秦可卿听着尤氏的话,伸手过去握着尤氏的手,说道:“本该是我服侍太太的,太太疼我,不舍得让我劳心费力,我若还是老不好,枉费太太这么疼我了。”
贾滟问了秦可卿一些近况,然后又跟她说:“平日可以多到西府走动,也能和凤妹妹做个伴。老太太也老是惦记着你和你家太太呢。”
这个世界,女人一旦守寡,就像是失了颜色似的。
荣国府的邢夫人在贾赦没了之后,整个人都萎靡不振,去见贾母也是一脸菜色。
可尤氏和秦可卿却截然不同。
贾滟觉得宁国府的这两个女子,在没了贾珍和贾蓉之后,虽然一身素服,依然掩不住的风流丽色,尤其是秦可卿。
对她们来说,只要未来还有指望,死丈夫也不是什么坏事。
看过秦可卿,尤氏跟贾滟去了东路那边的祠堂。
祭祖是过年的大事,到时候整个贾氏的子弟都会在宁国府的祠堂里祭拜祖宗,贾母会在祠堂里主持祭祖仪式,所以什么事情都不能含糊。
祭祖的事情贾敬很重视,很多事情都亲自过问。
可到时候里头的很多事情要尤氏张罗,东西两府是一家,王夫人不能来帮尤氏,只好贾滟来。但尤氏说今年东府没了贾珍、贾蓉,西府没了贾赦,贾敬也知道平时那几人的做派,只当是不肖子孙无法得祖宗庇佑,因此对今年的祭祖事宜格外重视,便是她也没什么插得上手的,只是张罗着到时祭完祖之后,族中女眷在府里的安顿即可。
除了祭祖大事,荣国府过年要打点的事情比宁国府还要多,贾滟也并不是那么想揽事做。
听尤氏那么说,贾滟也乐得清闲。
两人在祠堂后的会芳园里看梅花,会芳园和荣国府的花园只有一墙之隔。
贾滟顺着会芳园的爬山廊走上听风轩,就能在地势稍高的听风轩眺望荣国府,她看到夏堇的母亲带着几个小丫鬟在花园里莳花,小丫鬟们高兴起来,嘴里哼着时下流行的小曲儿。
小丫头们天真烂漫,无忧无虑。
尤氏站在贾滟身旁,跟她说起尤二姐和尤三姐。
尤二姐今年及笄,尤三姐过两年也要及笄了,她们早就到了该要说亲的时候。
“母亲带着两个妹妹到京都,希望我能为她们找个好人家。可她们又怎么知道我的难处?”
尤氏平日为人和善,对待下人也没什么架子,很能体谅别人。就是因为她和秦可卿都太能体谅别人,宁国府的奴才都不怕她们,不将她们放在眼里。
贾滟其实对尤氏挺有好感,她不像邢夫人那么喜欢挑事,只是生性太过柔顺,事事以贾珍为主而已。
尤氏跟荣国府的两位太太没什么共同语言,跟王熙凤这个妯娌相处得还不错,但她总觉得西府两个太太也好,王熙凤也罢,都是高高在上的,唯独在面对曾经贫困潦倒过的贾滟,尤氏觉得可以与她倾诉一二。
“姑姑也见过我的那两个妹妹,人品模样皆是十分出挑。只是小门小户,见识不如咱们两府里的姑娘,也不如她们懂规矩。”
“姐姐也不必妄自菲薄,两个妹妹也有她们的好。二妹妹娴静,三妹妹活泼,都是万里挑一的好姑娘。”
尤氏叹息一声,她的人脉有限,想要两个妹妹找个好人家,多半还是要求西府帮忙。
可西府好几个姑娘,迎春也快到说亲的时候,便不说迎春,薛宝钗是王夫人的外甥女,关系也比她的两个妹妹要亲得多。
贾滟知道尤氏的心事,伸手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姐姐可是怕她们日后没有安身之处?”
尤氏又叹息。
这个年头的小姑娘们都做得一手好针线。
贾滟灵机一动,跟尤氏说道:“姐姐,你我心里都明白,天有不测风云。京都的好人家多不胜数,可谁能保证今日的好人家,能一直好下去呢?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旁人看来,姐姐也是嫁了好人家,可个中滋味,只得姐姐心里清楚。若是两个妹妹有技艺傍身,不愁日后生计无着落,姐姐还会如此苦闷吗?”
尤氏并没有什么女性独立的观念,她为两个妹妹发愁,一则是她们该到说亲的时候了,却无人上门说亲。二则是家中并不富裕,两个妹妹若不能找到好婆家,日后生计也成问题。
她虽然可以接济两个妹妹,让她们住在宁国府。
可少女情怀都是诗,贾氏这么多年轻的哥儿,万一她们跟贾氏的子弟看对眼,闹出些什么事情来又该如何是好?
到时不仅对两个妹妹的名声不好,她也会被闹得没脸。
贾滟微笑说道:“如今敬大哥哥在东府里住着,族里年轻的子弟确实也常去找他请教事情。姐姐若是担心两个妹妹在府里不便,我倒是有个法子。”
尤氏一听贾滟说有办法,顿时眼前一亮,看向贾滟。
贾滟跟尤氏说了陆清洛到京都的事情,没说太多,只说这位妹妹是刺绣高手,母亲在江南一带小有名气,如今跟着未婚夫婿到京都创业。因着这位妹妹是她在扬州的故交,贾滟对她的手艺也十分佩服,因此特地画了一副工笔画给她,让她做成绣品。
贾滟跟尤氏说:“那幅绣品,我打算在明年春天时献给老太太的。”
尤氏神色不解。
贾滟含蓄说道:“明年三月,是平南王太妃八十岁诞辰。”
贾滟画那幅双寿图,前前后后花了个把月,陆清洛要挑选丝线,配色,还要将那么大一幅画绣出来,要费很多的功夫。
贾滟想将锦葵送去帮陆清洛,但是陆清洛说身边有两个丫鬟可以当副手,不至于要锦葵去。
陆清洛那是想为贾滟省事,她知道贾滟和王熙凤办绣坊的事情,荣国府的人和林如海还都不知道。
当然,贾滟也不想让尤氏知道。
她只是跟尤氏说:“双寿图是我画的,能不能入得了老太太的法眼,尚且不清楚。我就是想着哄老太太高兴,万一老太太觉得绣品很好,送去给平南王太妃也能长面子呢?”
尤氏听出了贾滟的言外之意。
大户人家的老人过生辰,摆起寿宴来都是很盛大的,光是收礼都累人。尤氏见过贾母七十大寿的阵仗,东、西两府轮着开摆宴席,礼物堆积成山,开始两日老太太还乐呵呵地拆礼物,后来都乏了,礼物堆在库房里,有空想起来便问王夫人谁谁谁送来的什么东西在哪儿,有多少,问过也就算了。唯独是很喜欢的东西,会放在身边摆弄。
贾母的审美,宁、荣两府几乎无人能及。
若是老太太能看上那幅绣品,送去给平南王太妃自然是好,若是她舍不得送去,那便是更好。到时老太太肯定会问绣品出自谁手,到那时尤二姐和尤三姐便能趁机在老太太跟前出一把风头。
两个妹妹找婆家的事情,求王夫人帮忙不如求贾母。
求贾母的话,除去两个妹妹的模样,好歹也得有让老太太觉得她们好的地方。
贾滟跟尤氏说道:“我那个扬州来妹妹身边虽有两个丫鬟,但女红未必会比姐姐的两个妹妹更好。姐姐若是放心,不觉得委屈了两个妹妹,我明个儿便亲自送两个妹妹过去给她当副手。”
尤氏正愁没有由头跟贾母说两个妹妹的事情,现在贾滟递了台阶过来,喜道:“姑姑安排的事情,断然委屈不了她们。我回去后便去与母亲商量此事。”
“八字都没一撇的事情,姐姐也不必给大娘说得太明白,只说我看中两个妹妹的手艺,想让她们给故友帮个忙。”
贾滟提醒尤氏,“两府人多口杂,太过张扬,容易坏事。”
尤氏也知道事情的利害。
如今贾滟是贾母跟前的红人,林如海马上要回京当吏部尚书,吏部尚书是个有实权的位置,明年春闱,合格的那些进士们能谋个什么样的职位,都是吏部尚书作主的事情。
贾滟要送绣品给贾母,不管贾母会不会借花献佛,将绣品送给平南王太妃,贾母都会看重那幅绣品,跟绣娘的工艺并无直接关系。若是秀娘的技巧出神入化,令老太太赞不绝口,那便是更好了。
这样出风头的好机会,贾滟暗中给了自己的两个妹妹,尤氏内心很感激。
贾滟回荣国府,尤氏和秦可卿亲自送她出垂花门。
贾滟坐在青轴车上,靠着身后的大引枕,想着锦绣坊的事情。
她打算等林如海到京都之后,再跟他说这件事情。陆清洛和邬书君到了京都的事情,松月早就知情,松月知道的事情,林如海自然也会知道。
自己最近频繁跟陆清洛交往,又跟王熙凤在护国寺的禅房见过陆清洛,这些事情贾滟都没藏着掖着。陆清洛离开扬州的时候,林绛玉已经三岁多,虽然小孩子容易忘事,但三岁之后都有记忆了,可能已经淡忘了,却还有印象。
至于林黛玉,贾滟心想那么冰雪聪明的小姑娘,也没必要瞒她。
再说,双寿图上的字还是林黛玉的写的。
她自作主张将双寿图拿去给陆清洛做成绣品的事情,还没跟林黛玉说,贾滟打算晚上的时候跟林黛玉说一下锦绣坊的事情。
晚上,贾滟跟林黛玉说她和陆清洛办锦绣坊的事情。
林黛玉跟贾滟说道:“我知道。”
“玉儿知道?”贾滟有些意外,问林黛玉:“此事除了跟我一起的凤姐姐,旁人都不清楚,玉儿怎么会还知道?”
“这有什么难猜的?”林黛玉抿着嘴笑,说道:“从前在扬州的时候,太太便十分佩服陆姑姑的女红,还让锦葵姐姐她们跟着陆姑姑学针线。陆姑姑要回苏州,太太听说陆姑姑打算在家中绣坊指导秀娘针线时,说陆姑姑也算是学有所用,没有被埋没。陆姑姑与我们一般是姑苏人士,父兄又在苏州,她在京都无亲无故的,却不远万里而来,肯定是有原因的。”
贾滟靠着炕上的引枕,看向林黛玉的眼里是盈盈笑意,“那怎么想到是我要和她办绣坊呢?”
林黛玉:“我本来是不知道的,前阵子在护国寺里见到了陆姑姑,太太放在西书房的那幅双寿图如今也不见了,我本以为是太太叫陆姑姑到京都,只是想让她帮忙做个独一无二的绣品送给外祖母。可芸舅来找太太,您也不避着我。上次芸舅来给您说开古玩的楼已经盘下了这些话,被我听见了,我又想到凤姐姐平日找太太也找得勤,神秘兮兮的只带着平儿姐姐不带旁人,便大胆猜测太太和凤姐姐想跟陆姑姑一起办绣坊。”
其实林黛玉也并不是那么肯定,只是贾滟带她和弟弟一起时,除了读书练字画画,有时也琢磨时下流行的绣品,上阵子贾滟像是入了迷似的在研究“慧纹”的绣品,还特地去荣庆堂看外祖母放在身边的那十几幅璎珞,林黛玉很难不多想。
——因为贾滟虽然也会女红,但她几乎不做,也不要求林黛玉做。
相比起女红,贾滟的工笔画可出色太多了。
单是一两件事情奇怪就算了,这么多奇怪的事情呢!
林黛玉擡眼,跟贾滟咕哝道:“太太本就不想瞒我,我若是还猜不到,岂不是太笨了?”
贾滟忍不住哈哈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