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06章 805合作医疗

作品:《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殷大爷,您这好歹等我把饭吃完吧?”听了殷富贵的要求,唐植桐哭笑不得。

    由于之前听许籼说了殷富贵的事迹,此时唐植桐对他却生不起丁点儿反感,一个人能在洪流之中放弃追求进步,且保持住清醒头脑并顶住上面的压力为社员争取生存空间,这可太难能可贵了。

    对于这种人,唐植桐只有佩服的份儿,所以一开始就没称呼他为“殷队长”,而是采用了更加亲切的“殷大爷”。

    “嘿嘿,你吃,你吃。”殷富贵有些不好意思起来,代表来到南峪生产大队,自己不光没有招待,人家还掏了粮票,自己不等他吃完就说这些,确实迫切了些。

    唐植桐没让殷富贵多等,唏哩呼噜吃完,一抹嘴,主动问道:“殷大爷,我可是听许籼说了,咱们生产队已经承担了社员治疗常见病的费用。您接下来打算将医疗保障做到什么份上?”

    “唐同志,你看有没有机会让我们社员跟城里工人享受同样的待遇?工人上班为国家生产物资,我们社员下地为国家种粮食。虽然碰到年景不好的时候产量也不高,但社员这活一点都不比工人轻松。”见唐植桐开口问,殷富贵直接将期待值拉满。

    “殷大爷,您可真敢想啊!虽然我认同您说的,但这事压根就不可能,毕竟贡献也有大小一说。”唐植桐听后瞠目结舌,殷富贵还真敢想啊!

    眼下工人的医疗待遇是最好的,不仅自己看病基本全报,直系亲属住院单位也给报销一部分。

    在给直系亲属报销这一点上,邮政这样的单位也比不了。

    现在只有国家公务人员、高校师生这两类群体享受公费医疗,但也仅限于个人享有这样的待遇,不牵扯家属。

    工人看病由单位报销,唐植桐不知道他们单位与国家如何处理这部分费用,也没问过,但在普通人眼里这跟公费医疗没啥区别。

    当然了,农民也有权利看病,但没有单位报销,只能走自费。

    别说眼下,就是几十年后,医疗保障已经相对完善,也会分出分三六九等,有的人全报;有的人常规报销比例在95%左右;有的人住院综合报销报销比例在75左右%;而农民住院综合报销比例只有65%左右。

    当然,每个群体医疗保险的缴纳基数也是不同的。

    可能有人会说,我有钱,我可以多缴,我也想享受全报或者报销95%的待遇。

    那只能说想多了,工作岗位锁死了医保类型,想多报销要么考公上岸,要么平时自费买商业医疗保险。

    “我不是说社员的贡献小,但目前全国有多少公社社员?全推广开来,国家根本负担不起啊!”唐植桐见殷富贵对自己说的“贡献分大小”有些不满,张口找补道。

    “好家伙,你想的可真长远,我就盘算着南峪生产大队这一亩三分地了。”这下轮到殷富贵吃惊了,他听说有个代表来到南峪了解医疗情况,就想着为社员谋点好处,根本就没往更大的范围去想。

    “您是个负责任的队长,您的想法也很好,但上面不会同意的,哪怕我坚持也没有机会通过,搞不好连带着给社员扩大一下医疗保障都得黄。”该夸夸,但有些底线不能随便突破。

    唐植桐这次是冲着给四九城周边公社社员谋福利来的,这事不能狮子大开口,得徐徐图之,四九城这边落地了,其他地方才有机会落地,继而推广到全国。

    唐植桐身为农家子弟,可太知道农民的不容易了,《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的奶奶就是典型代表,眼睛瞎了也只能吃点止疼片,而且止疼片也不可能见天吃,费钱。

    “可我们队上也不富裕啊,平日里用钱的地方也多着呢。”听唐植桐这么说,殷富贵有些失望。

    “我听许籼说现在还是缺药,但在我看来南峪已经做的不错了。

    您看这样行不行,您算算一年到头能拿出多少闲钱来,我回去也跟上面反应一下,让市里也承担一部分,当然,社员个人也要承担一部分,不过肯定是承担最小的那部分。

    如果这事能办成,以后社员去城里看病就不用交钱了,直接走统筹,公对公结算。”

    唐植桐完善社员医疗保障的思路跟几十年后基本一致,走合作医疗的路线。

    “那我算算账。”唐植桐给出的方案没有达到殷富贵的预期,他有些意兴阑珊,不太情愿的拿出了生产队的账本,翻看起来。

    唐植桐在一旁看着,也无奈,不是不想让生产队走公费医疗,确实是因为农村人口基数太大,即便是自己提出来,市里也不会同意。

    南峪生产队现在账面上有一万多块钱,大大出乎了唐植桐的意料。

    “殷大爷,我这两天走过好几个生产队,南峪是最富裕的一个。”唐植桐在看到金额后,给殷富贵竖起了大拇指,这妥妥的是领导有方。

    “唉,别看账上有钱,也不能都用在看病上啊。队上添置牛啊、骡子啊,锄头、镢头啥的,都得钱,这点钱根本不够用。”殷富贵虽然很想为社员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但牵扯到花钱还是很肉疼,在他的设想里,如果唐植桐能说服上面给全承担就好了。

    “瞧您说的,这才开春呢,眼瞅着就要夏收了,夏收后,国家收购粮食得给钱吧?等秋收后还有一笔钱吧?我一路从四九城过来,就属南峪生产队的麦子长得好,今年肯定能有个好收成。”唐植桐看殷富贵的模样,夸赞之词犹如不要钱般的砸了过去,生怕殷富贵反悔。

    其他几个生产队目前还在为口粮发愁,眼下顾不上合作医疗,现在好不容易逮住一个南峪,唐植桐可不愿到手的鸭子就这么飞了。

    “去年的收成还行,也多交了公粮,但也没剩下几个钱。账本你也看了,我们队上可不能都拿出来当那什么统筹,最多一年出一千块钱。”生产队要用钱的地方多,殷富贵想了一下这两年的情况,最终咬了咬牙,给了唐植桐一个数。

    “行,我回去争取一下,争取让卫生部门按比例承担一部分。”一千块钱,平均到每个社员头上还不到一块钱,但唐植桐没嫌少。

    在唐植桐的概念里,生产队相当于社员的工作单位,而土地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那生产队就必须出这部分钱。

    虽然1956年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明确了集体对社员医疗的职责,但一来农村缺少大夫,二来随着公社化的快速推进,合作社土崩瓦解,农民的医疗也就无从谈起了。

    四九城周边的生产大队也要等起风后的1969年才实行合作医疗,生产队为每位社员缴纳一元钱的统筹,社员个人再缴纳一元钱的统筹(大多由生产队代扣代缴),卫生部门不出钱……

    如果自己能成功让卫生部门出一点,剩下的让社员个人承担,那就真的是功德无量了。

    而且对于卫生部门来说,为每位社员承担个块把钱也不算多,毕竟现在四九城的农村户口只有276.7万,而公费医疗的支出额每年都在一千万以上。

    况且这二百来万也不是今年一下子就拿出来,总得先从试点开始,办成了再拿出来,这样正好留出时间给各方面去适应、协调。

    “小唐同志,你费费心,让卫生部门多出点,最好是社员不用出钱,我们社员实在是太困难了,一年到头也落不到手里几个钱。”虽然唐植桐给了方案,但殷富贵还在一个劲的试探唐植桐的底线,站在他的角度不能不为社员尽可能的拉低社员承担的比例,社员辛辛苦苦干一年,能落到个人手里的也就也就一百来块钱。

    “殷大爷,社员还是要出点钱的。如果个人不出钱,真正成了看病不要钱,我估计肯定会有人这儿疼、哪儿不舒服,把钱和时间花在甄别病人身上也是一种浪费。”唐植桐相信绝大多数社员都是好的,但人性经不起放大,当有人行恶不被惩罚时,就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其中。

    土豆被哄抢、零食被搬空就是最好的例子。

    社员兜里没几钱,个人必须负担一部分能有效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再说有赤脚医生在,能很容易的把小病消灭在萌芽状态,也好让这部分钱真正用在有重大疾病或真正有需要的社员身上。

    所有的这些都是建立在成立了公社的基础上,如果没有公社,唐植桐是不打算碰合作医疗的。

    如果没有公社,哪怕把合作医疗吹的天花乱坠,限于千年的小农思维,绝大部分农民都不会加入。

    成立公社除了集中力量办大事以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在实行公社之前已经有地方出现了土地买卖、兼并。

    要知道这距离分田地还不足十年,若是照这个势头下去,很快就会出现另一批地主、佃户。

    成立公社撑起了农民的生存空间,也是对广大农民的一种变相保护。

    晚上,唐植桐依旧是找了个犄角旮旯安好小房子。

    吃过饭,借着蜡烛微弱的光,唐植桐掏出笔纸整理提案,其中最主要的例子就是南峪生产大队。

    写提案固然要体现南峪生产大队的整体意愿,但这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得把动机、益处写出来。

    唐植桐盼着合作医疗在四九城周边大规模推广,没有足够的益处,恐怕卫生部门不乐意掏这部分钱。

    放在第一位的原因肯定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趁着现在赤脚医生的风还没下去,借着指示的余威开展合作医疗,就站住了大义。

    接下来无非是搞合作医疗能提高生产队的凝聚力、增加社员参加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粮食的增产丰收。

    唐植桐甚至还加了一条,合作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还乡办清退城市户口和临时人口。

    四九城的临时人口和家里没有工人的普通居民都是没有医保的,像张桂芳、凤珍、凤芝、静莹、敬民,他们都没有医保。

    农村情况将在明年出现好转,这对于一些城市特困家庭来说,返乡未必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虽然要参加劳动,但起码能有口饭吃,医疗问题也能解决。

    不过四九城的清退工作大多分阶段进行,执行的时候一阵风,过去了也就不管了。

    现在四九城的粮食日益趋紧,就唐植桐下来这两三天看到的情况,恐怕今年还是很难实现丰收,接下来肯定还是要再进行清退的。

    先把这个理由找好,到时候还乡办能直接拿来用。

    至于卫生部门不掏这点钱的可能性嘛,唐植桐觉得那是肯定的,但他不打算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为每位农民兄弟掏一元钱怎么了?这钱多吗?工农工农讲了这么多年,农民出工出力出粮食,得到了什么?起码得给人点盼头吧?

    如果操作的好,合作医疗能维持运行二十来年,后面随着包产到户和医院的大包干,合作医疗土崩瓦解,直到千禧年后,新农合的推出,农民兄弟才在医疗上有了保障。

    唐植桐不讲究什么先苦后甜,先苦了后面不一定甜,先甜了则一定是甜了。

    5月7日,星期六,晴,气温依旧凉爽。

    小王同学这几天心情不错,《运动员进行曲》的歌词已经定了,现在正在准备灌唱片,灌制完成后就会在广播电台播放。

    丈夫听到后会不会惊喜吗?小王同学很期待。

    不过今天早上,小王同学有些郁郁寡欢,因为大姨妈来了。

    接连好几个月都没中,小王同学甚至开始怀疑两个人身体有问题,心里的担忧就表现在了脸上。

    “嫂子,你今天不舒服吗?”吃早饭前,凤芝见嫂子一反常态,脸上没点笑容,就怯生生的问道。

    “没事,洗手吃饭吧。”小王同学整理下情绪,脸上挤出个笑容,摸了摸小姑子的脑袋。

    “桉子快回来吧?”张桂芳也看出儿媳不高兴,盘算着日子,心中也就有了猜测。

    “嗯,他10号有会,兴许明天,最晚后天就得回来。”想起丈夫,小王同学期盼着他赶紧回来,此时的她需要一个爱的抱抱……

    :https://y。手机版:http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