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百三十六章 天命谓何 去逆就顺

作品:《糜汉

    朱灵一副“忠心护主”的模样,若放在前几日定然要引起在座数位魏将的反感。

    但在这一刻,却没有一位魏将觉得朱灵抨击的不对。

    甚至方才那位自觉说错话的魏将,在朱灵训斥的语气下还不由得给自己了一个巴掌。

    拍掌声响亮而清脆,令朱灵及其他魏将脸上都流露出满意的神色。

    倒不是朱灵及其他魏将,心中真觉得糜旸会料到今日营帐里发生的一切。

    可糜旸料不到,不代表今日帐内的几位魏将,来日不会为了荣华富贵而向糜旸告密呀。

    互相攻讦,从而踩着往日同道的尸体爬上高位,这样的事数十年来朱灵在曹魏见过太多了。

    既然都打算要投降汉军了,那么一切行为还是慎独些的好。

    只是朱灵也知道那位魏将的话,势必会引起其他人心中的一些猜忌。

    毕竟之前糜旸在渭水许下的誓言流传太广了,一度让许多魏将人心惶惶。

    为了帮助糜旸,更为了帮助自己,朱灵不由得看向在座的“同道”言道

    “渭水之誓中,大将军只向天下人明言,凡是有参与屠城过的将领他不会饶恕。

    可今日帐内的你我几位,往日都未参与过徐州屠杀一事。

    以大将军之心胸,以大将军之地位,他岂会不分青红皂白

    诸君莫忘了,听闻郭淮、王双几位将领被俘后,大将军对彼等一向优待的很。”

    朱灵的解释让几位魏将心中的最后一丝顾忌悄然之间消失。

    猜忌再多,但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最终都会烟消云散。

    见几位魏将的眼神渐渐淡定下来,朱灵直接开门见山道

    “今日吾等密议,一荣俱损,一损俱损。

    若有人心中尚有不愿迟疑,可自行离去。

    吾绝不阻拦。”

    朱灵话说的坦荡荡,但他的手却不自觉地按在了腰间的佩刀上。

    心怀坦荡的人,能做出密议投降汉军的事吗

    朱灵的动作自然逃不过在座数位魏将的眼睛,但哪怕没看见这一点,他们心中也不会动摇投降汉军之志。

    若是不愿投降,今夜就不会受朱灵的鼓动来此。

    更何况魏军军法严厉,特别是对外姓将领来说。

    就算他们今晚离去,不参与朱灵的行动,但要是朱灵失败,那么今夜他们参与密议本身就是一件死罪。

    哪怕他们离去后向夏侯霸告密,但以曹魏军法的逻辑若真忠于大魏,何不在密议开始前就上报

    既然横竖都是死罪,加上他们的确都不看好夏侯霸能守住潼关,那么何不搏上一搏呢

    片刻之后,在座魏将皆拱手对朱灵言道“吾等心志相合,愿听君调遣。”

    论该怎么安然无恙的投降,朱灵是专业的。

    听到诸位魏将的话后,朱灵的脸上浮现笑意。

    在背降一事上有着专业能力的他,心中早就对该如何投降汉军一事有着周密的筹划。

    朱灵先看向为数位魏将中的一位言道

    “陈校尉,城上守城军士大多是你心腹,接下来吾等当务之急就是要将吾等心志,尽快报给骠骑将军知晓。

    这件事还得你倾力相助。”

    朱灵的话让这名陈校尉慨然应唯。

    虽然夏侯霸眼下是潼关内的主将,但夏侯霸之前都在中原一带任职,前不久曹叡因为担心潼关安危才将夏侯霸派来潼关。

    在这种情况下,明面上夏侯霸可以决断潼关内的所有事务,但实际上夏侯霸对潼关的掌控力并没那么强。

    不然的话今夜这几位魏将也不会聚在一起了。

    只是在应唯后,陈校尉心中却有个顾虑。

    “今夜吾等纵心志坚决,但又如何让骠骑将军,相信吾等之心志呢”

    陈校尉此话一出,就连朱灵也没回答上来。

    自古以来,投降一事并非是少见的事。

    但之所以史书上记载的不算多,原因就在于这样的事很多都失败了。

    失败的最关键因素往往在于,如何让对方主将相信自己的心意。

    毕竟与投降息息相关的一个词语叫做诈降。

    而自糜旸掌军以来,诈降二字就快被他玩出花来了。

    在这种情况下,朱灵一时之间也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来让马超相信他们的投诚之心。

    既然想不到,那么就只能先相机而动了。

    面对着陈校尉的疑惑,朱灵最后语气悠悠地说道

    “若天命在汉,骠骑将军是会相信的。”

    在定下第一步要走的步骤后,陈校尉于深夜之际回到了潼关城墙之上。

    牢记朱灵嘱咐的陈校尉,第一时间用自身的职权,将一位亲信用吊篮送往城下。

    在漆黑的天色中,这一件事并未被人察觉。

    就连站在城墙上的陈校尉,在他的亲信落地后也不能清晰地看到亲信的动向。

    陈校尉只能选择将目光望向不远处的汉军大营,这一刻陈校尉的心中默默祈祷道

    希望一切顺利吧

    在灯火通明的汉军大营内,马超正在他的榻上躺着。

    而马岱则是跪坐在一旁,为马超细细擦拭着身上的血液。

    看着马超身上重新崩裂的伤口,马岱的眼中充满着不忍。

    看着一旁盆中的清水,渐渐被血水染红,马岱最终没忍住哭泣起来。

    今日马超在世人面前是很神勇,但这番神勇的代价是很大的。

    若是在全盛时期,马超做出今日的那些动作并无大碍。

    可马超是在全盛时期吗

    马超再如何大发神威,但他本质上亦是肉体凡胎而已。

    可相比于马岱的悲伤,哪怕身体上的疼痛不断传来,但马超的眼神还是熠熠有神。

    直到这一刻,他还在回味着今日发生的一切。

    “痛快真是太痛快了”

    回忆之后,情绪激动的马超不由得发出了这声感叹。

    类似痛快的情绪,马超已经好多年没感受过了。

    哪怕去年他就受糜旸委派驻守阴平,但那一战中汉军实力远弱于魏军,马超采取的战术主要是以守为主。

    一味的被动防守,那一战马超打的是十分憋屈的。

    但今日不同。

    今日的马超只有酣畅淋漓的感觉。

    今日之后,想必神威天将军的威名,将会很快重新传遍天下。

    可以说马超的夙愿已经完成一半,剩下一半是否能完成,就看能不能拿下潼关了。

    想到此马超不由地催促起榻旁的马岱

    “快些为我上药。

    待后续大军到来后,趁我军士气高昂之际,我定要亲自率军攻城”

    听到马超的话后,马岱心中立即就起了劝阻的想法。

    下午马超入帐时,整个人都快站不稳了。

    这说明马超的伤势已经到了很严重的地步。

    若是再去做先登的事,马岱真的担心马超能否亲眼见到潼关收复的那一日。

    但还未等马岱出言劝阻,帐外亲卫的声音就传了进来

    “将军,有贼军求见”

    亲卫的禀告声不仅让马岱没成功出声劝阻,也让马超登的一下从榻上坐了起来。

    这么晚了,还有魏军从潼关内出来求见,这样的事让马超不得不慎重起来。

    沉思片刻后,马超一边眼神示意马岱为他穿衣,一边朗声回应帐外的亲卫道

    “晾他一会儿”

    说完这句话后,马超便连忙起身,在马岱的服侍下穿起衣服。

    毕竟他身上有伤的事,绝不能被魏军知晓。

    等穿戴好衣服,自觉外人看不出任何异常后,马超才朝着外帐走去。

    只是来到外帐后马超并未第一时间召见那名魏军,他对着马岱吩咐道

    “速去将伯约唤来。”

    马超近来是越来越喜欢姜维了。

    之前要不是姜维及时作出判断,他今日也未必能击杀许褚。

    听到马超的吩咐后,马岱登时朝外走去。

    在马岱离开帐内后,马超才让亲卫将那位深夜来访的魏军带进来。

    魏军战战兢兢的跟在亲卫后面,进入了大帐之内。

    大帐内火炉散发出的温度,让魏军快被冻得麻痹的身体感受到了温暖。

    可身体上的温暖,并未让这名魏军密使的心里也暖和起来。

    在看到坐在主座上的马超后,魏军密使由于内心中的恐惧,直接扑通一声跪在了马超的身前。

    若是能选择的话,打死他今晚也不会想来见马超的。

    魏军密使惧怕的举动,让马超不屑地发出了一声冷笑。

    冷笑一声过后,马超并未焦急询问魏军密使的来意。

    马超的沉默,让魏军密使身体抖的更加厉害了。

    他不知道马超是在等待姜维,他还以为马超是在考虑他身上哪里好下酒呢

    就在魏军密使的身体抖了好一会后,姜维才终于在马岱的带领下来到帐中。

    见到姜维到来,马超脸上的冷色瞬间消散。

    马超对着姜维和蔼地言道“坐下细听。”

    说完这句话后,马超才将目光看向那名魏军密使

    “你是何人所派

    深夜前来,又是所为何事”

    马超清冷的声音在大帐内响起,而随着马超的声音,姜维也将看向了跪在地上的魏军密使。

    见马超终于问他了,感觉到自己不会被吃的魏军密使,连忙头如捣蒜般将他今夜的来意一五一十说了出来。

    马超在听其他内容时,脸上都没有着异色浮现。

    毕竟刚刚他心中就已经有了类似的猜测。

    但在听到今夜之事是由朱灵主导后,马超的脸上才有所动容。

    朱灵,马超是认识的。

    当年渭南之战时,徐晃与朱灵曾一同率军抢渡黄河,从而一举打破了战争的焦灼局势。

    不得不说,朱灵是一位颇有才能的将领。

    正因为觉得朱灵不同于常人,所以马超便开始诧异起来,以朱灵在曹魏的地位,他为何要做出这种事

    当将心中的疑惑问出口后,马超也很快就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

    见朱灵被曹魏迫害至此,至少从明面上来说,朱灵想要投降的举动颇为合情合理。

    只是这件事难道就一定可信吗

    马超可是被曹魏的诡计,坑害过的。

    马超看向魏军密使的眼神渐渐冷厉起来,在他看来待他伤势恢复一点后,未必不能强攻下潼关。

    实在没必要再去相信什么投降。

    而姜维在听完魏军密使的话后,就一直在注视着马超的神色,他见到马超的眼色中隐有杀机浮现,他连忙站起身来对着马超言道

    “将军,可否借一步说话。”

    姜维的请求让马超看向了他。

    姜维的请求,马超又岂会不答应呢

    马超起身带着姜维走向了屏风之后。

    见周围无人之后,姜维对着马超进言道

    “朱灵投降一事,不如信上一次。”

    姜维鲜明地表达了他的态度。

    听到姜维的话后,马超颇感诧异。

    姜维长久跟在糜旸身边,在这种经历下,他不是应该比自己更不相信投降一事吗

    看到马超诧异的目光后,姜维将他的看法说了出来

    “眼下我军士气高昂,若强攻潼关,未必不能拿下。

    可将军知道,为何潼关如此紧要,大将军却不亲自率兵来攻吗”

    姜维的话让马超不禁沉思起来。

    以往的时候,他一心只在潼关上,倒是从未注意过这一点。

    糜旸不仅没有打算亲自来攻潼关,甚至近来连问询战事的书信都没有。

    糜旸好似被什么事牵绊住了一般。

    姜维并未让马超疑惑太久,接着他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大将军近来,一直在加紧筹备迁都之事。

    不止是迁都之事,许多政务之事近来也需要大将军处理。

    故而大将军才一直未亲自前来潼关。”

    听到姜维的爆料后,马超立刻就明白了姜维为何会让他选择相信朱灵的投诚。

    原因就在于拿下长安后,大汉的重心正慢慢往政治上偏移。

    长安对大汉的政治意义太大了,不能将长安当做一座普通的大城。

    拿下长安之后,大汉为了向世间展现正统性,肯定会适当暂缓对外进攻的步伐,从而将重心转移至政治上来。

    就例如迁都长安一事。

    国都在成都的大汉,与国都在长安的大汉,在世人心中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之前马超还以为糜旸不再有新的作战计划,主要原因在于汉军征战许久,已经人困马乏。

    但想来以上只能算一部分原因。

    在知道当下糜旸的重心之后,朱灵投降一事自然就会被带上一层特殊的政治意义。

    要知道在此之前,魏军从未有过主动投降大汉的例子

    若是在他手中能第一次出现这个例子,那么对大汉向世人彰显正统性一事有着强大的裨益。

    一座潼关很重要,但相比于重新在世人心中树立起大汉的正统性,重要性却还是有所不足的。

    今日的大汉,已然有了让人望风而降,去逆就顺的资本。

    这就是天命所归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