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晋江独家

作品:《六零养娃美滋滋

    不知不觉, 柳小樱有了做母亲的本能。

    下地干活时,会想起宝宝。

    在海边巡逻, 会朝村子方向望一望。

    打猎时, 特别有劲儿。

    因为宝宝,也会想起夏明扬来。

    那个家伙归队后,适应得咋样原有的记忆是否恢复了

    柳小樱第一次牵挂着一个人。

    她想, 即便没有宝宝,也会喜欢上夏明扬吧那个人那么英俊,看一眼, 心就咚咚直跳,想一想就会脸红。

    柳小樱藏着一点心事,怕人察觉到了,从不主动提起。

    倒是冯玉兰经常念叨几句。

    “樱子,你给夏同志写封信,不要再寄钱了”

    柳小樱嘴上答应着。

    心说,那是娃的爹, 寄钱是应该的。

    对以后的事, 柳小樱也考虑过。

    她和夏明扬有感情基础,在一起也挺好的。娃娃小还不觉得,等长大了有个爹护着,会踏实一些吧

    可有时候又挺矛盾的。

    因为五个娃娃就一直窝在村里,以后再去部队上当随军家属

    那她自己的理想呢,就这么放弃了

    柳小樱不愿去多想。

    她告诫自己,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把娃娃养大, 其他都是次要的。即便她有理想有追求,也要结合实际情况。

    柳小樱的心定下来了,就细致了许多。

    她不再像过去那样把娃娃丢给娘,自己当甩手掌柜。收工回来,会先洗一把,就换上干净衣裤,爬到大床上跟宝宝们一起玩。

    八个月大的娃娃,顽皮多了。

    只要醒过来,就咿咿呀呀的,蹬着小腿儿,一刻都不老实。还特别喜欢吃手,哄都哄不住。

    “樱子,娃娃们该长牙了”

    冯玉兰很有经验。

    柳小樱也发现了,五个娃娃的牙床上都冒出了牙尖尖,白白的,难怪小家伙们喜欢磨牙。

    半个月过后,柳小樱坐在床上,一个一个地检查着。

    “大虎,张嘴,让娘看看你的牙”

    大虎就张开小嘴,露出了两颗小白牙。

    柳小樱细细瞅了瞅,娃娃们的牙长得还好,可以吃一点玉米面饼子了。那个营养高,还可以磨磨牙,就是有点拉嗓子,不能吃多了。

    小娃娃们长得很快,尤其是手指甲。

    为了防止娃娃们乱抓乱挠,柳小樱把娃娃圈在怀里,一个一个地剪手指甲。小娃娃的手又小又嫩,不能乱掰,得慢慢来。

    柳小樱屏息静气,完成了这一伟大工程。

    看到五个娃娃挨个坐着,吮着小手,就说“虎娃,把手拿出来,跟娘学拍手”

    说着,柳小樱就拍拍小手,学学小兔子,逗得娃娃们啊啊的。

    这时候的小娃娃,不但会认人还能听懂大人说话了。

    柳小樱就教娃娃们喊“娘”,五个娃娃就“啊啊”两声。

    冯玉兰见了,笑着说“樱子,不要着急,娃娃到一岁多才会说话”

    “娘,这叫早教”

    柳小樱坚持着,教娃娃们说话。

    她希望五个宝宝聪明健康,把那s级的精神力发挥出来。

    这天黄昏时分,柳小樱像往常那样,推着“娃娃车”在院里兜风。

    一连跑了几圈,累了就停下来歇歇。

    这时,大虎的嘴里忽然蹦出了一个单音节。

    “娘”

    柳小樱又惊又喜。

    “大虎,再喊一个”

    大虎坐在前面,拍着扶手,“啊啊”了两声。

    原来,这是无意识的,并不代表娃娃们会说话。

    可听到第一声娘,柳小樱还是很激动。

    晚上哄娃娃们睡觉,就一首一首地唱着歌,把娃娃们都唱睡着了。

    油灯下,冯玉兰做着针线活儿。

    那是给娃娃们冬天穿的小棉袄、小棉裤和小棉鞋,一式五份,劳动量可不小。

    柳小樱不怎么会做针线。

    要说,小樱是会的,手可巧了,可她却耐不下那个性子。一开始,还想掩饰一下,后来就大大咧咧地暴露了。

    冯玉兰也注意到了,以为闺女身体恢复了,不想圈在家里,就没在意。

    说到衣服,空间里有给娃娃们准备,都是婴儿穿的,大一号的棉服却没有。

    娃娃们大了,穿啥啊

    柳小樱硬着头皮,摸了摸针线。

    可没坚持几天,就丢下了。

    她生来是个好动的,让她绣花织布实在是太为难了。

    九月是捕渔期,渔民们去近海打鱼。

    赶上军事演习,渔船就纷纷避开了。

    军演场面大,是少不了轰炮的,那声音很响,在村子里都能听见。

    柳小樱在海边巡逻,听到那隆隆的炮声,就朝海面上望去。

    海天连成一线,灰蒙蒙的,什么都瞧不见的。

    不晓得夏明扬参加了没有

    在沿海一带,陆海空三军是紧密配合的。飞机出来耍一圈,也是有可能的。

    演习持续了大半天。

    结束后,海面上漂浮着大片的鱼群。

    这是被炮声震晕的。

    演习部队就用渔网捞起来,运回驻地改善生活。

    邻近的渔民也开着渔船,参加捕捞。

    谁家捞到的就是谁的,这就是军民配合吧

    南山村也运回来几船鱼,家家户户都分了一百多斤。村民们念着部队的好处,就开玩笑说“咱这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啊”

    有了鲜鱼,冯玉兰炖了一大锅红烧鱼块。

    加了白酒、酱油,味道就不一样了。

    要说,还是有钱好啊,以前哪舍得买酒和买酱油啊,都是直接烧,腥味十足的,不怎么好吃。

    剩下的鲜鱼吃不了,怕放坏了,就晾成了鱼干。

    存起来,可以放到冬天。

    柳小樱冒出了一个念头。

    靠着大海,几乎天天吃鱼。鲜鱼不好存放,要么冻起来要么做成鱼干。村里是不是办一个罐头加工厂即便做不到现代化,小作坊总可以吧

    这样,就多了一条赚钱路子,副业也搞起来了。

    柳小樱把想法列下来。

    她吃过豆豉鱼罐头,味道很不错,都是用铁皮盒子装的。六十年代,铁皮盒子和玻璃瓶子成本高,不好找,不如用瓦罐来代替

    镇子上就有烧制瓦罐的,各种型号都有。只要把鱼肉加工好了,封好口,就能存放好久。运到城里去,会很受欢迎的。

    柳小樱跟爹娘说了说。

    冯玉兰觉得不错,海边不缺鱼,一年四季都可以干。柳根发说“法子是好,先问问老支书吧”

    柳小樱就兴冲冲地找到老支书。

    老支书听了,笑着说道“这个队里开会讨论一下,看看要投入多少具体怎么个做法”

    柳小樱暗自欢喜。

    这事若是成了,也算是给村里做贡献了。

    日子一晃而过。

    赶在“国庆节”前夕,孤岛那边又蠢蠢欲动。

    这天,天刚蒙蒙亮。

    出海的渔民发现海面上漂浮着什么东西把船靠过去,细细瞅瞅,像是个什么器械

    渔民用网拖住后,立马返航。

    一上岸,就报告了公社。

    公社通知了县里。

    当天上午,县武装部来人了,码头被封闭起来。紧接着,东港那边也有一艘舰艇开过来,还有两辆吉普车和一辆大卡车,从陆路方向过来。

    码头上,人头攒动。

    村民们好奇地围观着。

    柳小樱也伸着脖子,朝那边望着。

    她希望见到夏明扬,却没看到人。

    归队后就没那么自由了,见一面可真难啊。

    东西被运回了东港。

    第二天,就有技术专家飞过来,组成了专门小组。

    夏明扬也听说了,很感兴趣。

    可他只是个飞行员,哪有机会参与这个

    夏明扬有些遗憾。

    就在这时,夏明言来到了营区。

    他见到夏明扬,就透了一点消息。

    “老三,军区要招女兵了,这一批是文艺兵”

    夏明扬心说,即便是文艺兵也要试一试。

    当天晚上,夏明扬给小樱写了一封信,让她关注一下征兵信息。

    作者有话要说  捉虫,,大家记得收藏网址或牢记网址,网址  ,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请加qq群647377658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