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愤怒

作品:《科举之以学为贵

    “先生, 学生来交功课。”典林在门外恭敬说道。

    “进。”

    算学博士接过典林的功课翻看。

    “累不累”

    “学生不累。”

    算学博士笑着抖了抖手里厚厚一沓算题“老夫听说, 你一口气选了十二门课每位教授博士, 给你布置的功课都不少吧”

    典林老老实实的点头。

    “那你还说不累”

    “学生尚能应对。”典林将时间利用到了丝毫, 这份功课都是她刚刚一边吃午饭一边写完的。

    算学博士靠在椅子上, 出了会儿神, 才说道“你的算学非常好, 老夫甚至很奇怪为何你以农出名而不是算”

    典林沉稳对答,没有半分思考迟疑,这答案早就

    在她心中“学生发现白果和制造耧车, 为此两者第一人。可在其他学科上,学生仍在学先人之学问。”

    算学博士有些惊讶,他见过天才, 可这份清醒很难得在一个十三岁的天之骄子身上看到。

    “老夫很看好你, 你可决定要专精哪科”

    “学生还在考虑。”

    “你可以考虑一下算学,算学绝对是比诗赋文章更重要的学问, 可惜自古以来, 世人皆更看中文章诗赋。”

    “多谢先生厚爱, 学生定会认真考虑。”

    典林从书房退出来, 这已经是第五个问她专精的先生了。

    之前还有农学、策论、律法和小工的先生们。

    典林从入了国子监, 那收录着她几乎都没看过的珍籍孤本的藏书楼,那些被授予教授博士职务的大周最顶级的先生们, 让她意识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

    “专精是不是对我而言还早了些”她哪门学问

    都不想放弃,奈何她天赋有限, 能先专精一门都实属不易。

    典林摇摇头, 没时间烦恼,她还要去交番语的功课。

    天色已黑,迎着月色,典林疲惫的甩着胳膊往宿舍走。

    刚进院子,一袭红衣的美丽姑娘正大刀阔斧的正对院门坐着。

    “殿下你今天怎么有空”

    夏菌本还想趁机兴师问罪,逗一逗典林。可一看到典林那备受摧残的样子,所有的话都变成一声幽幽叹息“我今天考完入学考啊典先生”

    “啊”典林慢半拍的拍了拍脑门“我竟然忘记了。”

    “殿下考的如何”

    “我觉得挺好。”夏菌笑嘻嘻“我这辈子第一次对自己这么狠啊有一阵已经看到书就想吐了,现在熬过来竟然还感觉读书蛮有趣。”

    她等典林等的无聊,还翻出一本书来打发时间,

    放以前怎么可能。

    “你是不是也忘了明天殿试啊”

    典林揉着脑袋点点头“我现在只分得清白天黑夜,明天要上什么课,要交什么功课。”

    “那明天你去送王稷和陆其珅吗”

    典林断然拒绝“明天国子监不放假。”

    夏菌打算今晚就住在这里,典林的房间现在就只有她自己。

    典林洗过澡躺在床上,身心疲惫不堪,却辗转反侧睡不着,专精的问题让她十分烦恼。

    算了,聊聊天吧

    “殿下,入学考的榜何时放”

    “好像是和殿试放榜同一天。”夏菌睁着眼,看着黑漆漆的屋顶“典林,你是不是有什么烦恼”

    “嗯,我在想该选哪门专精,又想要不要将专精延后。”

    “专精是做什么用的”

    “学的更深更细一些,有没有专精,考试官们在卷子上便能看的出来,没有专精就是平庸,根本不会

    递给主考试官。”

    “那王稷和陆其珅两人专精哪科”

    “陆师兄的诗赋已经不能用专精形容,我看过王师兄的诗赋文章,也不比陆师兄差,策论甚至更好。王师兄已经从儒学中开出新路,说起来,都能被称作大儒了,专精自然也形容不了他。”

    “这么厉害我还以为你们相差不多。”

    典林摇摇头“我一直都知道,我的天赋与他们相比,太一般了些。”

    夏菌打了个哈切“既然他们那么厉害,你干脆去请教他们好了。”

    “殿下说的对,睡觉”典林摒除杂念,闭上眼睛。

    天还没亮,贡士们便在皇宫外排好了队。

    哪怕是王稷,也是这辈子第一次站在皇宫门口,对于没有官职的人来说,除非皇恩特许或者是皇亲贵族,不然这辈子连第一内城都进不去。

    第一内城,已经是大周的集权中枢。

    贡士们先要经历点名,接着被领着去了紫薇殿。

    皇帝已经坐在正位上,贡士们无人抬头,恐冒犯圣颜。

    “陛下万年。”

    “众卿请起。”

    “诸位有没有看过会试的文章”文阁老喝茶笑道。

    “自然,王大人,您真是有福之人。儿子是两朝唯一连中六元之人,孙儿若是得了状元,便是这两朝最年轻的状元了。”

    “王稷今年方才十七吧”东临郡王轻笑接话。

    京城谁不知道王稷被赶出王家,但也不会有人真的认为王稷被王家放弃。这么个惊才艳艳的后辈,别家求都求不来,所有人都以为王家不过是做样子而已,以消解世家怨念。

    这个时候,在王阁老面前夸赞王稷真是意味深长。

    王阁老笑笑“比起王稷的文章,我更看好陆其

    珅。”

    “听闻外界在会试放榜后,争论这两人更胜一筹的言论不仅没消,反而越发激烈。”

    “那会试的两篇文章确实不相上下。不过老夫听说考试时王稷似乎身体不大好。”

    众人看向王阁老,这位老人神色未变,丝毫不担心惊讶。

    竟然真是王家干的,苦肉计有必要演的这么真还是王家真的为了维持平衡,打压自家这块美玉

    直到殿试的二百余份卷子放到他们面前,而王阁老一眼认出自己孙子的字迹后,果断的打了一个叉,众人这才相信,王家是来真的。

    王稷的笔迹不难认,天下能将王氏书法写到这个水平的,不过一手之数而已。

    顾长明作为名不正言不顺的第五位阁老,也在考官之列。他从王阁老的手中接过王稷的卷子。

    看完之后,他笑了。

    “长明为何发笑”文阁老问道。

    顾长明画上一个圈后递给文阁老“文大人先看

    看这篇文章。”

    “这是”文阁老认出来,但是不能说名字。他接着看下去,看到最后,双手发抖的将卷子放在桌上,赞叹到“这样的文采,竟然是这篇文章中最不值得称道的”

    四位阁老,顾长明,集贤院院首宋屏,阮莲鹤和东临郡王。一共八人。

    除了王阁老,其余七人皆是圆圈。

    顾长明见众人并未打算说什么,心中不满。“诸位大人且慢。”

    “长明有何事”文阁老疑惑的看向他。

    东临郡王向来不多嘴,只看戏。

    “这样的文章,上面竟然有一个叉。不合适吧”

    文阁老无奈了,人家亲祖父爱这么干关你屁事是我们没公平公正吗

    “长明,先已阅卷为重,其余事情稍后再说。”

    “这便是阅卷。”顾长明的职业假笑出现,便是脾气上来了。“一篇能拿状元的文章,却没有理由的

    被打了个叉,如何先放一放”

    众人看向王阁老,这是你的锅,顾长明的攻势你来抗。

    这是他孙子的卷子众人心知肚明,但是能在这里明说吗不能啊这要他怎么解释

    顾长明不给王阁老机会,接着说“某去年主持了十八郡乡试,一月前又主持了会试。阅卷流程和准则是再清楚不过了。”

    顾长明拿起卷子,指着这个叉道“每位同考试官画完圈叉后,都要写明评卷的评语,不仅如此,一旦和其他考试官的意见相差太大,便要重新审核,同时要彻查这位考试官在评卷中是否出错。”

    “在乡试会试尚能遵守这样的准则,怎么到了殿试,到了最关键,最应该公正的时候,诸位大人想这么糊弄过去呢”

    “诸位可是大周的撑国之柱啊竟然对待科举如此轻率这是大周的大员面对科举,面对学问该有的态度吗”

    顾长明一旦开火,就没人撑得住,这帽子扣的也

    太大了。但是他们还无法反驳。

    确实,于理来说,他们做错了。但是这是王稷的亲祖父,他们能怎么办你一个二品官指着一品和从一品的鼻子骂,指着大你一辈的长辈骂,是想翻天

    “长明慎言”文阁老语气加重,神情严肃。

    “大人,慎行”

    “好了”王阁老出声,他神色复杂的看向顾长明。顾长明平日对他颇为尊重,哪怕是出了南江的事,他也极大的体谅了他夹在中间的不易和功劳。

    他该知道的,王稷不该现在科举做官。这对整个朝廷都是有利的,你顾长明天天口口声声为大周怎样怎样。现在怎么就非要抓着这个不放难道你顾长明还真的想让王稷当状元

    “长明,你知道的。”

    顾长明心中厌烦,怎么道理就和这群老头子说不明白

    “某只知道,大周有国法,科举有规定。作为考官,必须遵守。”顾长明看向众人,再次强调“这是大周的科举,不是诸位关起门来过家家。这是给陛

    下,给大周选拔官员,不是在自己家里分猪肉。”

    顾长明扬了扬手里的卷子“我不管这是谁写的,单看这篇文章,该是圈便是圈,该是叉便是叉若写这文章之人有问题,就不要叫他来考既然来考,就不能因为任何原因,将国法置若罔闻”

    他不是在替王稷申冤抱屈,王稷确实有才,但那又怎么样王稷性格太强,只看文章便知道两人根本不是一路人,他成了状元顾长明也不会拉拢他。

    顾长明从始至终维护费,是科举本身,是国法本身。

    而坐在这里的其余七个人,竟然还在纠结王稷的问题。

    王稷在大周面前,叫什么问题

    顾长明心中愤怒,更愤怒的是,他们根本无法理解他的愤怒。他只能将狠话说到这个份上,这七个人才能扒开脑子好好听一听。

    王阁老长叹一口气“长明,一个状元而已,在朝堂稳定面前,我们应该选择后者。”

    顾长明淡然“确实,区区一个状元而已,对朝

    廷稳定有什么影响”

    “相反,因为一己私欲,而无法保证科举的公平公正,才是动摇大周根基的大事。”

    阮莲鹤看着顾长明,这位他从小叫着哥哥一路追随长大的男人,一直都是这个样子。恃才傲物,性情刚正,刚入官场便得罪上官被外放出去,一放就是将近二十年。

    而人世磨砺让他越发的强大锋利。

    那多么人和事都改变了,他依旧恪守着他最坚定的准则。

    “顾大人说的对。大周以学为贵,科举是大周选拔官员的制度,决不允许因为任何私人原因,影响其公正。”阮莲鹤开口“虽然这份卷子只拿了七个圈,但是它值得八个圈,甚至更多。最后呈上御前的十份文章中,该有它一席之地。”

    东临郡王点头“阮大人言之有理。”

    内阁的老家伙们看着“年轻人”这般顶撞,气的胡子发抖。

    文阁老冷哼一声“那便如此吧”

    最终十份卷子选好,八人一起送去面圣。

    皇帝刚接过,便看到其中最与众不同的一个“怎么还有一份七个圈的”

    王阁老嘴里发苦,请罪道“实不相瞒,陛下。这是臣孙王稷之文章。臣以为,小子才学浅薄,还需努力,便打了一个叉。”

    皇帝闻言哈哈一笑,并未计较“王阁老教育后辈真是有方,那朕就先看看这王稷的文章。”

    这次的策论是皇帝亲自出的,范围很大。

    论大周之弊。

    王稷的文章最先入眼,便是两字。

    浪费

    农业浪费田地,发展浪费人力,工商浪费资源,朝堂浪费时间,官员浪费信任。

    “真是针砭时弊,入骨三分啊”

    皇帝恋恋不舍的将王稷的卷子放下,拿起下一卷。

    又是一阵惊讶,怎么这届人才这么多撕下糊名,陆其珅。

    那个写祭文赋的陆其珅啊策论竟然也能写的如此精彩,不输他的诗赋。

    直到夜半三更,皇帝还未决定好前十名的取名。

    王阁老问道“陛下可是在状元和榜眼中犹豫不决”

    皇帝看着一直陪着他的八位大周大员,笑了笑,终于落了笔。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