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逮着大汉薅羊毛(三)

作品:《我向古人直播史同文

    历史上的苏定方,本是窦建德、刘黑闼领导的河北义军麾下的大将,屡建战功。到了唐太宗在位时,苏定方正式为唐效力。

    李靖北伐东突厥时,苏定方在夜袭阴山一役中,率两百骑兵攻陷了颉利可汗的牙帐。

    唐高宗在位时,因其卓越的战绩,深受到李治的欣赏与信任。

    在此期间,苏定方伐西突厥、定葱岭、平百济、征高句丽,是名副其实的一员悍将能将,旧唐书称赞他“灭三国,生擒主”。2

    然而,就是这么一位名将,却被演艺黑的体无完肤。

    在隋唐演义中,捏造了一个历史上并不存在的英雄罗成。为了衬托他的人物形象,作者在一定程度上丑化了苏定方。

    在中,苏定方先用暗箭射杀罗成的父亲北平方罗艺,然后又设计杀掉了罗成,十足的奸诈小人。最后被罗成的儿子罗通杀死,大快人心。

    而苏定方的死,又使得了他的孙子苏定方在说唐全传中通敌叛国,投奔西凉,起兵犯唐,意欲为祖父报仇,从而引发了薛丁山征西。

    “荒唐,别让朕抓到是谁在黑苏卿,否则”李冶猛的一拍座椅,感到了刘彻的同款心痛。

    “陛下”苏定方感动于李治因为有人黑自己而动了怒,心中的郁气稍微消解了一些。

    算了,好歹他不是唯一被黑的,完美如长平侯卫青,不也成了无良中的卑鄙小人吗

    有的时候,比烂才是王道中的方道啊

    在各种以北宋为北景中国古典,评书,戏剧,现代电视剧中,有个叫庞太师庞吉的反派人物出场率那是相当的高,专门以陷害打压各种忠臣良将为生。

    什么包拯,寇准,高家,杨家,高家,呼家,但凡是个正面人物,准得和庞太师交锋一下。这个人仿佛得了一种大病,叫做不迫害忠臣不死病。

    历史上还真有个与庞吉同音的人,叫庞籍,且人家可不是什么奸臣,而是忠臣能臣。

    庞籍是北宋的宰相,与韩琦、范仲淹等人是至交好友,更提携了司马光、狄青等人。

    庆历年间,西夏进犯北宋,在北宋边境烧杀抢掠。庞籍率部将狄青,统领数万人,收复失地后,在边境屯田。其间西夏多次想要重新来犯,却被庞籍一一打败,无奈之下只得与北宋修好。3

    但在三侠五义

    中,庞吉仗着女儿的宠妃身份,成了当朝国丈,人称庞太师。他结党营私,控制科考。与忠正耿直的包公不和,多次出手陷害,被三侠五义众人教训。

    “醇之,你这也太惨了吧”韩琦忍不住对庞籍鞠了一把同情泪。

    “你再好好想想,莫不是得罪了什么人”范仲淹皱着眉头,道。

    庞籍对好友们苦笑了一下,没有说话。

    真是,人不能太得意了,不然倒霉的就有可能是自己了。

    他刚同情过卫青,苏定方,没想到下一个被同情的对象,竟然变成了他自己。

    各位作者大大,麻烦你们在进行文学创作时,不要太过于魔改历史人物,以免造成误解。

    评书,戏剧这种文学形式,因其通俗易懂的白话语言,饱受百姓的喜爱。

    百姓们大多是不识字的,他们对历史人物的了解主要通过你们的作品,你们对于这些历史人物的态度会间接影响他们,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像我小时侯看电视剧少年包青天时,对讨厌的庞太师简直是恨得牙痒痒,寻思这世界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可恨的人物

    但长大了上网上一搜,我才知道历史上的庞籍是一个怎样的人,小时候因为电视剧而产生的恶感实属作者的锅。

    家,剧作家们在听了天幕的话后,纷纷陷入了沉思,心想自己的作品是否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

    罗贯中正好写到有关周瑜的情节,不由得停下了笔。

    历史上的周瑜风度翩翩,文武兼备,有雄才大略,自己把他写成嫉贤妒能,屡次与诸葛亮作对的小人,好像不是太妥当。

    这也就是林雅的目的。

    古典,戏剧,评书是种花文化珍贵的瑰宝,其惩恶扬善,褒忠贬奸的内在思想,对于百姓的教化是非常有作用的。

    所以她没有指名道姓的点相关作者的名字,只是希望他们在下笔时,多一些思考,放过那些无辜被黑的历史人物。

    当然,像桐某人这样纯纯的黑心作者,林雅也没必要给她留面子了,就让她在老祖宗面前彻底丢脸吧

    除了涉嫌造谣历史人物之外,大造谣还故意歪曲汉朝对匈奴作战的性质,抹黑大汉形象。

    在她的笔下,有这么一位女配李妍,她是汉朝女子与西域男子结合的混血儿。

    在她的口中,汉朝无恶不作,欺压西域小国,她的父亲就是被大汉使者虐待死的,因而她

    对大汉充满了仇恨,设计得到了汉武帝的青睐,入宫为妃,意图颠覆大汉江山,为父亲和母国报仇。

    还有有一章是女主回西域时,遇到了一个老农。大骂汉武帝是个暴君,穷兵黩武,为了建立不世功勋,压迫百姓凑军费,使大汉子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中。

    这就把汉朝从一个受害者摆到了加害者的地位。桐某将汉朝和匈奴的作战写成了上世纪的米苏争霸式作战,即两个大国为了自己的地位,挑起战争,不顾国内百姓死活,让周边西域小国变成炮灰。

    “打起仗来,受苦的还是老百姓啊,陛下这是何必呢”水幕中的女主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活像一朵白莲花。

    “我呸,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家伙”

    一个死了丈夫的女子对着女主的方向恨恨的吐了一口,眼底满是无尽的仇恨。

    她们一家世代居住边关,突然有一天,匈奴人闯进了她的家园。

    那群匈奴人野蛮残暴,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杀死了她的丈夫后,侮辱了她的女儿,她因为外出探亲才躲过了一劫。

    女人本想随亡夫一死了之,却为了腹中的孩儿,带着对匈奴人的仇恨,勉强苟活了下来。

    后来,武帝陛下出兵匈奴,她终于迎来了报仇的机会,将儿子送进了军队。

    于是,儿子举起了刀,随卫大将军打入匈奴腹地,手刃了当初杀害他父亲和姐姐的凶手。

    汉人与匈奴人之间的血仇,从来都只能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然而,你却跟我说冤冤相报何时了,别再打了,打仗会死人的,你是巴黎圣母院出逃的圣母吗,没事儿瞎善良什么

    但事实又是什么事实是汉朝对匈奴的作战,实际上是一种反击与复仇。

    在冒顿单于时期,匈奴开始崛起,进犯大汉边境,烧杀抢掠,对大汉安定造成了威胁。

    汉高祖刘邦被困白登山,靠贿赂匈奴阏氏才得以逃走。而在他死后,冒顿更是写信羞辱吕雉,让大汉的皇后作自己的女人。吕雉忍气吞生,言自己年老色衰,配不上匈奴单于,这才逃过了一劫。

    所以,自从刘邦的白登之围以来,匈奴与大汉之间便存在不共戴天的世仇。但怎奈匈奴势强,新生的汉朝只能以和亲送礼来争取蛰伏强大的机会。

    在经历了文景两朝的休养生息之后,留给了汉武帝一个强盛殷实的大汉,在此基础上,刘彻派军大败匈奴,得以一血前耻。

    而汉

    武帝时期,大汉的主要作战对象是匈奴,我翻遍了史书,没看见大汉特別针对过哪个西域小国,大造谣说大汉欺压西域,西域痛恨大汉久矣,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的

    刘邦听到天幕在夸他曾孙子,骄傲的就像自己被夸了一样。

    “嘿,冒顿老贼,虽然我揍不了你,但我曾孙子可以揍你曾孙子”

    刘邦得意的孔雀尾巴都快开屏了,这让吕雉有些没眼看了。

    不过,这种行为,可以理解。

    大汉着实是苦匈奴久矣,刘彻这孩子干的漂亮

    刘季这家伙别的不咋的,生的后代倒是争气的很。

    刘彻在历史上其实真的是个挺有魅力的皇帝,但在桐女士的笔下,我却丝毫看不出来。

    我只看到了一个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的暴君,一个多疑刻薄,抬霍抑卫,宠信妖妃的昏君,将一位千古大帝写的如此不堪,我想请问一下桐女士意欲何为

    黑心文人的笔,杀人不见血啊。他可以颠倒黑白,歪曲历史,毒害人的精神,实在是没法不警惕。

    也不知道是不是抹黑历史英雄给了桐女士甜头,她又紧接着写了她的大汉三部曲,逮着大汉一家薅羊毛不放放了。

    关于大造谣的续集,泥中歌,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儿,便是有网友在网上发帖问,汉宣帝到底喜没喜欢过许平君。

    天哪,我当时那个心情,被写进史书中的南园遗爱,故剑情深啊,难道还能有假吗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