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6章 汛情
作品:《农家子的科举逆袭之路(女穿男))》 这些涌入的灾民主要来自黄河沿岸的村庄。
何文静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来到这么远的绩县的, 只是等他们到时,已经个个饿得不成人形,还有好些人的脚都走坏了, 踩在地上的脚印甚至能看到隐隐血迹。
黄河每年有两次汛期,一次是春季的小汛,一般多发生在3至4月间, 还有一次是夏汛, 一般是从6月开始, 汛期时长有时甚至有3、4个月之久。
春季小汛的水一般是来自上游融化的冰雪,时间短,水流方量也不大, 很少有造成冲毁民宅田地的情况发生, 且因为发生在桃花盛开的季节,所以又称桃花汛。
与之相反的大汛则不同, 大汛的水量主要来源是上游地区的暴雨。
一般这些暴雨都来得又急又猛,且因为降雨时长不定,降雨量不定,因此时常发生某年降雨过多而导致河水暴涨的情况发生。
黄河上游一直持续天降暴雨并冲毁多处堤坝的事, 何文静在一月前的朝廷抵报中已经看到了,只他还是没想到事情竟然会严重到这个地步。
据昨天刚得到的消息, 这次大汛几乎让黄河沿线的堤坝全部失守, 洪水一夜之间便席卷了下游的村庄, 无数人在睡梦中被洪水卷走,农田更是全部被淹没。
又因为此时正值秋收之际,黄河沿线多州府甚至颗粒无收。
因为汛情严重,几乎所有的受灾地区都需要朝廷下拨粮草救济,即使近几年因为“屯田制”的施行, 大夏每年节省的军费不少,可是要调拨出如此数量庞大的粮草,一时之间仍很难办到。
所以不少无家可归的难民们久等不到朝廷放粮,便从灾地离开往其他州县扩散开去。
只是何文静没想到,离黄河有上百里之遥的绩县竟然也有灾民涌入。
而最开始发现灾民到来的,是住在郊县的百姓。
自从他在全县推广种植红薯和玉米之后,第二年秋收时,全县境内的粮食产量已经是往年的2倍还多。
到第二茬的红薯和土豆也种下去,入冬时再核算,不算南瓜、莲藕以及其他瓜果菜蔬,全县的主要粮食产量已经达到了往年的四倍,几乎可以说是家家仓满廪实。
等他把这个数据报上去后,不仅文宣帝,就连满朝文武都没几个信的。
为了核查他有没有谎报,朝廷为此还专门派了人来实地查验,结果发现他所报数目不仅没有夸大,甚至还少报了
其实何文静也不算少报,只是他既然是报的粮食产量,那么县中的其他经济收入他就没提。
比如百姓用鱼塘养鱼、种莲藕,县中的闲散人员不再整天整日游荡无所事事,而是进了几家大型作坊当了学徒杂工,要么帮着制藕粉,要么制辣酱等等。
而来此地稽查的御史刚到时也震惊了。
到城门口时郑恪就反复看了多遍,确定这好似被翻新过的高大城墙上确实写的是“绩县”两字后,这才满心疑惑的进了城。
而到了城中后,他更觉不可置信了。
虽然这街道仍不够宽阔,不像京城那样可以游刃有余的供四乘马车奔跑,可是两旁的店铺看起来却都十分干净整洁,而且还隐隐透出来些精致来。
他又往左右看看,街道两旁售卖各种物产的农户十分多,那卖鱼和卖肉的摊贩生意更是好得不得了,显然县中百姓过得不错。
除此之外,这些农户们售卖的许多菜蔬甚至连他都没见过。等路过一家写着“煎茄饼”的铺子时,他闻着味道实在太香了,忍不住买了一个尝尝,然后瞬间就被那外焦里嫩、又带着特殊酸味的口感征服了。
等他满脸好奇的询问摊主这到底是什么珍馐竟然能如此味美时,结果只得到对方稀松平常的一句,“这是用番茄加了鸡蛋摊的面果子啊,这料我可是放得足足的,客官你没吃出来吗”
郑恪尴尬笑笑,他是真没想到,自己堂堂右佥都御史竟然也有被乡民嘲见识浅薄的一天。
而且当对方听说他甚至不是来自附近的几个县,还说要是以后他家乡过不下去了,可以来绩县找找活干,反正只要不是懒骨头托生的,就肯定饿不死。
郑恪谢了摊主好意,又带着从人一路往县衙去。
他沿街往县衙而走,途中见到了写着“县衙蒙馆”的学堂,收留孤寡病弱的“济民堂”,甚至还在途中见过几个来此做生意的色目人
等到了县衙,何文静将县衙账册取出来给他看,而后又带着他去县中仓库清点了库存。
郑恪看着这堆满了好几个仓库的稻谷、玉米和红薯,又看了看账册上写的何文静与上任县令交接时两仓粟米的记录,怀疑他是不是有点石成金的能力。
想他儿子与别人为同科进士,同样是外放地方做官,这差距委实大了些。
送走郑恪不久,何文静便接到了朝廷的下发的圣旨。
之前他为王大柱等人请恩的折子已经批了,三人都得到了非常丰厚的赏赐。现在他们不仅在家乡置下了大屋,还买了好些地,已经过上了悠哉的富家翁生活。
而何文静则连升两级成了正六品的县令,陈秀娘和方氏也从孺人变成了六品安人,吉服绶带随圣旨一起送到了县衙。
因为红薯产量喜人,在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何文静便一直与县中经验老道的老农们讨论改良种植红薯的办法,想看看能不能让它更高产。
至于推广,何文静已经向周边的几个县送过薯种,对于他县派来学习的人,何文静也都力求将种植要点讲清楚,有时还会命人示范一下如何操作。
如此到了第二年春,临近绩县的几个县也都种上了玉米红薯,且都收成可观,这偏僻的西南之地也经渐渐传出了富足的名声。
受了灾的灾民们遭此大难,已是无路可走,几乎是听到哪里还有吃的便往哪里去。可一路走来,路过的州县不是拒不开门就是让他们进去了却也不放粮。
所以这些往四方而去的灾民们就只好这么一直走一直走,沿路乞讨也好,互相争抢事物也罢,反正只要能活着走到一个有吃的的地方就行。
于是,其中往西南方向逃难的灾民们在经过了重重阻碍之后,便在交州留了下来。
交州的知州虽然迎了灾民入城,但是因为人数太多,所以只在第一天在城中施了粥,之后就再未开仓放粮,只说库中存粮不够要等朝廷调拨。
然后,饥饿难耐的灾民们随即便涌入了附近的几个县中。
住在郊县的农户们看到从远方而来的大批灾民,都害怕极了,想着自己地里还种着庄稼,又怕对方硬抢,所以便急急去县衙报告了消息。
何文静接到消息时也被惊了一大跳,他之前可是没听到一点风声
不过现在的当务之急还是妥善安置这些人,否则到时生起乱来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也只好一边在心里暗骂知州无耻,一边领了衙役匆匆出门。
等他赶到城外,刚好碰见了浩浩荡荡往绩县而来的灾民,何文静匆匆一眼扫过去,所见者皆是衣衫褴褛,大人孩子都瘦得几乎脱了形。
不过他还是先命守城士兵将城门关闭,然后自己转身上了城楼。
眼看城门被关上,有几个脚上还有些气力的男人更是不要命似的往前跑,可还是晚了一步,被挡在了城外。
“开门啊快开门”城门口汇集的人越来越多,更有不少人在用拳头砸着城门,呼喊之声震天。
何文静看着下面涌动的人潮,估计应该有数百人。
“大人,是否需要派人下去驱赶”刘典史见此情形,走到他身边请示道。
何文静摆摆手“不用了,他们现在有点激动,等他们稍微安静下来些了,本官还有话说。”
“是。”刘典史拿不准他的想法,只好又退到一边。
又过了片刻,叫嚷之声稍微小了些,何文静这才命人鸣锣,让城下之人肃静,而他自己则站到了高台上。
后朝下朗声道“本官乃此地县令,刚才关闭城门也并不是为了将你们阻拦在城外,而是在本官放你们入城前,需要与你们约好三件事,如果你们做到了,本官即刻开仓放粮。”
等城下众人听清楚他的话,皆大喜,人群立刻叫嚷开“我们答应我们全都答应求求大人,快放我们进去吧”
何文静看着下面重新躁动起来的人群,又给鸣锣的士兵使了个眼色,便又听“哐”的一声锣响,底下众人一惊,又都齐齐安静下来。
见众人皆不说话了,何文静这才继续开口道“第一,你们需先分做两队,其中老弱妇孺为一队,年轻男子为一队,若有结伴而来的亲属,每日可在半晚时分见上一面,确定各自安危。”
话音刚落,底下又是一阵哄闹,这次不用何文静再说,那手拿木槌的士兵直接就在铜锣上又敲了一下,命他们肃静,不准打断县令大人说话。
“第二,凡归为男丁一列者,本官会另与你们安排住处,且宿地会有士兵把守,入夜后不可随意走动。同时,不管男女老幼,若有在县中行违法犯纪之事者,皆从重处罚。”
“第三,凡愿意入城者,本官虽会开仓放粮,可你们同时也归入本官管辖,若是有不愿者,便即刻离去。”
他才说完,便见下方众人都在不住的点头,有了前两次教训,底下众人都不敢高声叫嚷。
何文静这时方才转身下了城楼,又命守城士兵打开城门,自己亲自领了一队士兵出城。
城门才刚打开便又有人想往里冲,马上被手持长矛的士兵逼退,“往后退都往后退”
刘典史跟在何文静的身边,见情形立刻主动上前带着士兵整饬队伍,让这些难民按着他的吩咐分作两队站好。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10728 16:47:1020210729 16:52:4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风挽泪 3个;殇 2个;ottie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嫄你安好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