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4章 落定
作品:《农家子的科举逆袭之路(女穿男))》 送走县中的商户, 何文静算是将能考虑到的事都安排完,现在就只用等结果了。
终于忙里偷闲,他便趁陈秀娘的肚子还不算太大, 按之前说好的带着她出去逛了逛。
如今正是初秋,空气中的热气已经消散许多,又因为县中遍植莲藕, 吹过的风都带着淡淡的荷花香气, 十分沁人心脾。
因为她行动不便, 何文静便命人将官轿直接抬至城外,然后他再下马扶着她赏景。
眼前的的景象跟他来时已经大不相同,他还记得自己初来绩县时的, 道路两旁的地里还长着未抽穗的小麦, 再往偏僻些的地方走,便是杂草丛生, 沼地阻路。
如今地里的小麦早已收割,被仔细翻过的地里栽种着许多前世他十分熟悉的作物,不少农户正在其间除草,彼此间偶然交谈几句, 然后又发出哈哈大笑的声音。
再放眼望去,又可见荷叶田田, 他之前命人挖的那个鱼塘如今也蓄满了水, 有农夫划了条小木船正在往水中丢刚割下来的青草。
青草刚落下, 水面上立时泛起一片波光粼粼之色,分不出是被风吹起的细浪还是鱼儿争食搅起的水花 ,阳光一照,绚烂夺目。
何文静看着这场景只觉心中再无烦心之事,又见陈秀娘一直盯着远处的荷花看, 便让她先等在此处,打算去帮她采些花来。
“夫君,千万小心。”陈秀娘一手扶着肚子,一边叮嘱道。
何文静回头冲她笑笑,将长袍前摆别到腰间,几个纵跃到了乡间小道上,不一会就来到和荷塘边。
如今这塘中的荷叶已经长到了何文静齐腰的高度,又因为土质肥沃因此荷秆也十分粗壮,密密麻麻的挤满了整片荷塘。
他沿着塘边走,准备采上几只将放未放的,谁知刚折下一支花苞便听塘中央传来拨开荷叶的声音,片刻后从莲叶后露出个人来,却是王大柱。
“大人”
何文静看他裸着上身,腰部以下全陷在一片泥泞中,也很惊讶,问道“你在干嘛”
王大柱却嘿嘿一笑,说他正在喂鳅鱼。
当初他从吕宋回来后得了三十两的赏银,除了用来买粮食之外,一部分他打算留着给小儿子以后读书用,另一部分他就想着能做不能做些其他赚钱的营生。
因为他回来时这些沼地都已经被乡民们佃完了,因此他也只好把主意打到他从番国带回来的那些庄稼上。
不过因为始终不甘心,他后来苦思冥想,还是想出来另一个办法,那就是可以付给佃租了沼地的人家些银钱,他则在其中养鳅鱼。
泥鳅
何文静看浅浅的水面上有东西游动,后又迅速钻入泥土中不见踪影,猜测应该就是泥鳅了。也冲他笑笑“你倒是能干,也难为你竟能想到这个办法。
泥鳅在古代也有“淡水人参”之称,本草纲目中记载“ 鳅鱼有补中益气、益肾暖脾、除湿退黄、祛湿止泻、止虚汗等功效之功效。”
因此有不少大夫还会将其入药,也有百姓将其做成药膳来补身子。
虽然这一说法在现代看来是有些夸大,不过至少古人是认可泥鳅的价值的,所以王大柱养泥鳅也确实算一个赚钱的法子。
谁知王大柱听他夸奖却有些不好意思,挠挠头道“这还是我这次去番国回来后才想到的。要是以前,草民每日想的便是地里的庄稼长得好不好,要是长得不好要不要多担些水去浇地。遇到年景不好的时候,也只抱怨老天不给饭吃,再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然后一家人勒紧腰带忍饥挨饿。”
“可如今却不同了。”王大柱沉下声音,语气中带着坚定。
“自从走了这一遭后,小人这才明白,如果一条路走不通,那还可以试试走另一条路。若是一件事情怎么做也没有结果,那么还可以试一试换一件事做。总之,事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敢想,总能找到办法的。”
何文静没想到他还能得出如此深刻的体悟,一时对他有些刮目相看起来。
“你能这样想很好。”又想起一事,对他道“之前本官递上去的请赏折子陛下已经批复了,不过等下发却要到明年番薯收获之后了,不过本官敢保证,这番薯的产量只要报上去,陛下必会下旨嘉奖与你。”
“哈哈,大人不必担心,草民相信大人,而且大人发的赏银已经够多了,其他的便随它去吧”王大柱爽朗一笑,又见他手中拿着两支荷花,知他是专门来采荷花的,因此一边重新往塘中去,一边道“大人等等,我去帮你折几支最大的”
“诶你等等”何文静还来不及阻止,王大柱就已经几个闪身不见了,他也只好提高音量朝里面道“本官只想采几支插瓶,你不要折太多。”
这是这话又哪里管用,等王大柱再钻出来时,手中已经攥了十几支又大又艳的荷花花苞。
何文静见此也只好把它们都接过抱到怀中,谢过他的好意。
王大柱递完荷花就朝他拱拱手,又朝荷塘深处行去,说是要继续去给泥鳅喂食。
等再见不到人,何文静看着塘中偶有晃动的荷叶也欣慰笑笑。
他觉得就算自己以后不再任绩县县令,这县中的百姓应该也能慢慢将自己日子过起来了。
陈秀娘在路边久等何文静不到,正准备找人去寻他,就见他抱了一大捧的荷花朝她而来,一时心花怒放,一手扶着腰往他那边走。
何文静见她过来,赶忙止住她动作,自己飞快到了路边,将这一大捧的荷花都送入了她怀中。
“真好看”陈秀娘看着怀中粉荷,只觉心中似也有微风拂过,又低头嗅嗅,“还很香呢”
何文静见她喜欢也十分高兴,想到两人出来也好半天了,便又命人将轿子抬过来,自己骑马领着众人回了城。
此前他与县中商户协商的扶持百姓之事也很快有了回应,里面有一半的人表示愿意试一试,而另一些则表示实力不够甘愿放弃。
何文静也不强求,只将同意的那几家登记在册,又命章谏之与他们对接具体方案,等整理好了之后再交给自己最后把关。
按照安排,前期商户们主要银钱上的支持,比如帮百姓购买种子,还有指导监督作物量产。
而县衙则为几家商户政策上的支持,比如他会派县衙之人作中间人去拟定两方文契,以及必要时协助对方向百姓宣讲一下政策等等。
至于后续税收减免,就要看最后结果了。
日子就在这样日复一日中到了十月。
栽种的莲藕已经到了采挖时节,此时的郊外到处都是在荷塘中挖藕的的百姓。
塘边的草地上整齐堆放着成垛的莲藕,每一段藕都比人的胳膊还粗,竖起来有的比人还高,显见是丰收了。
何文静听过章谏之呈报情况,知道现在绩县沼地每亩产藕大概在3000斤左右,虽然比现代人工养殖的莲藕要少些,不过也算不错了。
制作藕粉的方法他已经给栽种了莲藕的农户们都说过了,至于与农户们签订收购协议的商户,何文静也已经提前派人去教授了方法。
说到底不过就是研磨、过滤、沉淀、晒干,最后再磨成细粉。
一般莲藕出粉的比例大概是百分之八左右,也就是一百斤的莲藕可以制出大概八斤左右的藕粉,这样算下来,这藕粉确实不是普通人家能够吃得起的。
好在绩县的商户们也没打算走平民路线,何文静去好几家铺子考察过,已经制好的藕粉他们都用十分精致的描花瓷罐装着,且外面的包装也十分精美,有点像现代的高端礼品。
看来古代商人也很懂得搞奢侈品营销这一套嘛。
至于淘洗过的藕渣,几乎都被农户们留下来当了口粮。
何文静也让厨娘将剩余的藕渣做成吃的过,最后端上来的是加了面粉、鸡蛋煎成的藕饼。这饼经油煎之后便外焦里嫩,且还带着一股莲藕的清香,十分好吃。
虽然普通百姓家中可能没办法每次煎藕饼都加面粉鸡蛋,但也比以前那加了麦麸的粟米或者杂面馒头好吃。
所以,几乎从莲藕采挖开始,绩县百姓们的面色就肉眼可见的好了起来,不再像他之前看到的那样,面黄肌瘦,一看就营养不良。
等塘中的莲藕也采挖完,何文静之前种下的红薯和土豆也到了收获的季节。
到县衙派人开挖红薯那天,育种地旁已经围了里三层外三层的百姓。
因为即将进入冬季,红薯藤无法再次进行扦插种植,所以何文静便只留下块茎当种作母种,而这几乎铺了满地的薯藤他便都弃在了地中。
彼时,在他还没把红薯挖出来前,众人对这薯藤都不甚感兴趣,可随着第一株种了红薯的土被深深翻起,露出地底如成人拳头般大小的块茎,围观的人群顿时就沸腾开了。
一个、两个、三个
就这一根藤上竟然就结了六个
因为一共就只种了十几株,因此每一个红薯对他来说都很珍贵。何文静只让挖地的人慢慢来,务必尽量确保其完整性,不要有破损。
因此,整个采挖过程可说得上漫长。
可围观的村民们却丝毫不觉得无趣,反而每从地底下挖出来一个红薯就爆发出一阵惊呼,然后再与身旁之人低声讨论几句。
等所有的红薯都采挖完毕,何文静命人将其装入麻袋,自己带着这几十个甘薯回了县衙。
还留在原地的百姓们目送县尊大人走远,又看看仍被留在地里的薯藤,顿时眼睛一亮,争抢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 这个副本快结束了。
感谢一直追文留评打卡的小天使们
感谢在20210726 17:21:0120210727 17:11:4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殇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23瓶;hehe 20瓶;ottie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