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2、第一百九十二章结局(上)

作品:《在年代文里逆袭

    顾立春分到了第一考场, 地址在云阳第一中学,同一考场的还有陈洁、郭红梅和贺新华等人。

    郭红梅和陈洁在隔壁教室,顾立春和贺新华分在同一个教室。

    两人是虽然来往不多, 但好歹是熟人。贺新华性格开朗阳光, 有些自来熟, 他可能是为了缓解紧张,不停地跟顾立春说话。

    顾立春也不好不搭理, 两人有一搭无一搭地聊着。

    贺新华笑着说道“顾场长,当我得知我的竞争对手是你和你哥时, 我输得是心服口服。”

    顾立春愣了一下才明白他说的是什么, 他都快忘了,这家伙以前追过陈洁。

    他纠正道“确切地说, 你的竞争对手是我哥, 他和陈同志早就认识。不过, 你这人很有眼光也很大气,以后肯定大有前途, 考上了大学再找对象吧。”

    贺新华道“我觉得你哥要是没你帮忙, 还真不一定胜过我。”

    顾立春“”

    贺新华见这个话题不宜深聊, 只得转移话题“对了,顾同志, 你报考了哪些学校。”

    顾立春道“有一所是东大。”

    贺新华两眼一亮“缘分呐, 我也报了东大。”

    顾立春淡淡地说道“等考上了才是真正的缘分。”

    贺新华答道“那倒也是。”

    两人说着话,监考老师已经到了, 大家排好队陆续入场。

    这间教室挺破的, 窗玻璃上破了个大洞,用纸糊上了,可是风还是呼呼地往里灌。教室里也没有生火, 大家冻得不停地哈气搓手取暖。桌椅还瘸腿,只得用砖头和纸板垫平了。

    最讨厌的是桌子还不够用,有一部分考生只能两人共用一张桌子,顾立春跟一个长得贼眉鼠眼的男生分到了一桌。

    那男生压低声音对顾立春说道“同学,你是哪一届的毕业生你擅长哪几科我擅长语文历史,咱俩互相帮助呗”

    这是想合伙作弊对于作弊顾立春根本不用考虑。

    他本想一口拒绝,但他又怕这人考试时搞小动作干扰到他,他稍稍一想,便用略带激动地说道“你擅长语文历史那太好了。”

    对方眨巴着小眼睛追问道“同学,你擅长哪科”

    顾立春目光躲闪,十分难为情地说道“我初中毕业,没读过高中,擅长美术和音乐。”

    对方“”

    男生再也没有理会顾立春,还用粉笔在桌子中间划了一道线,示意他别越过线。顾立春笑而不语,他的目的达到了。

    等到考试开始,同桌男生十分警惕顾立春,做完一张试卷就用稿纸盖上,或者整齐地折叠起来,生怕顾立春偷看自己的试卷。

    顾立春也有样学样,男生嘴角一撇,露出一丝轻蔑的笑容。

    不过,对方也很快就发现顾立春做题非常快,上午的语文是这样,下午的数学还是如此。别人都在紧皱眉头,苦苦思索,而他则拿起笔刷刷地开始做题,到考试结束,别人的试卷上很多都是空白,他却写得满满当当的,大家正在哀嚎时,顾立春则是气定神闲地离开了,没有抱怨题难,也不跟人对答案。

    终于同桌男生忍不住了,他快走几步,追上顾立春问道“哎同学,忘了自我介绍了,我叫方景,你叫顾立春是吧我看你做题做得飞快,那些题你真的都会做”

    顾立春不甚在意地说道“不会做也得写上。出门前,我奶奶嘱咐我,不管会不会都要把试卷写满,老师看我这么辛苦,说不定给点分。”

    方景再次无言以对。这一次,他彻底打消了念头,决定再也不理会这个同桌。唉,看着人样子挺不错,怎么脑子那么不好使呢。这也难怪,长得英俊的男生一般脑子都不好。

    方景双手插兜,昂首挺胸地走了。

    顾立春看着就觉得好笑。

    他出了学校,陈洁郭红梅他们聚集在门口,大家都是面带愁容,有的还带着哭腔说道“完了完了,我的数学绝对考砸了,最后几道大题都没做出来。”

    郭红梅说“大题中有两道咱们在黑板上解析过,还是顾哥给我们讲的,你们都忘了”

    陈洁想了想说道“我有点印象。”

    其他人经郭红梅一提醒,也想起来似乎有这么回事,此时真是悔不当初。

    顾立春安慰大家道“考过了就算了,别想了。大家回去好好休息,准备明天的考试。”明天文科考政治和史地,理科考政治和理化。外语今年不考,只有外语专业才加考。

    他们一边说话一边往车站走去,等到各考场的人聚齐后,大家再一起坐车拖拉机回去。

    郭红梅的话很快就在考生中传开了,还有的同学也想了起来。大家激动地簇拥着顾立春,让他再出几道政治和史地题。

    顾立春苦笑道“数学那个只是凑巧,毕竟题型就那么几类,万变不离其宗。政治史地方面还真不好猜,不过,我建议大家今晚睡前把再咱们总结过的知识点背一遍,并联系当前的社会现实,比如说当前的国际关系,中苏中美关系,美苏争霸之类的,万一碰上了呢。”

    要说顾立春记得77年的高考题那是不可能的,别说77年,就是问他自己当年的高考试题,他也记不住。但是做为一个经过题海战术磨炼的现代人,对于考点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肯定远远强过一般人。

    大家认真地听着,暗暗记下这些知识点,准备回去好好背诵。

    不多一会儿,农场的拖拉机来了,大家赶紧上车。

    天色已晚,寒风呼啸,哪怕拖拉机开得不快,可是那风还是嗖嗖地往领子里钻,冻得大家直打哆嗦。

    那些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们主动让女同志坐里头,他们留在外面挡风,顾立春做为农场的场宝,也被众人保护着。

    金发考虑得最全面,带了一床大厚棉被,把郭红梅紧紧裹上,郭红梅喊过陈洁张盼等人,几个女同志一起挤在被子里取暖。

    有人打趣金发“老金,你对媳妇可太好了,把我们这些人都给比下去了。”

    还有人对郭红梅喊话“红梅同志,老金对你这么好,你考上大学可不准甩了人家。”

    郭红梅嗔骂道“你瞎说什么呢别动摇军心。”

    那人只是开玩笑,可是金发本来就有一种不安全感,这会儿更是被戳中了心事。

    一路上他都是闷闷不乐。

    顾立春察觉到了,下车后特意跟他走一起,好心劝道“你复习得也不错,怎么着也能考上师专,放心吧,你和红梅都能考上的。”

    金发这会儿变成了林黛玉“可是我要是考不上怎么办就算是考上了,要是红梅考上好大学,我考上不好的又该怎么办要是我们都考得好,可没在同一个地方又怎么办”

    顾立春只好说道“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你们的感情好,就算一时分开也没什么,你要相信红梅同志,她经得起考验。”

    金发的愁绪稍稍缓解了些。

    顾立春一到家,全家人都围上来问长问短。

    顾立春语气轻松“考得还不错,应该没问题。”

    一听到他这么说,大家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二奶奶便张罗着开饭。

    “饭在锅里热着,就等你了。”

    大家各自坐好,开始吃晚饭。顾立春喝了两碗鸡汤面片下去,浑身暖洋洋的,异常舒服。

    吃完饭,田三红便催促他回屋休息,明天还得考一天呢。

    顾立春睡前把知识点温习一遍,定好闹钟,安心睡去。

    第二天,天还没亮,顾立春就爬起来,今天穿得更厚,大衣都不穿了,借了赵志军的军大衣穿,戴上陆大爷的狗皮帽子,暖和就行,要啥形象。

    他匆匆吃过早饭,便去大门口集合,赵志军骑自行车送他去的。

    到了集合点,先到的人一边搓着手跺着脚取暖一边念念有词地背书。

    等到大家到齐,拖拉机也轰鸣着开过来了,今天开车的人中还有吴胖。

    吴胖大声说道“顾哥,你好好考,你考过了,请我吃饭;考不过,我请你吃饭。”

    大家伙骂道“胖子你也不傻呀,你明知道顾哥肯定考上才说这种话,你咋不说他考上了你请客。”

    吴胖翻了个白眼说“顾哥考上了肯定得请大家吃饭庆祝,考不上,我请他吃饭安慰他,你们一看就不懂请客吃饭的学问。”

    “哎哟歪,就你能。”

    “赶紧坐好了,扶稳了,我要开车了。”

    大家嘻嘻哈哈地说笑着,找好位置坐好。

    拖拉机一路突突到县城,大家下车各自奔向自己的考点。

    上午的政治考题,对顾立春来说不难;下午的史地也容易,基本上都在射程范围内,如果没有别的意外情况,东大应该稳了。

    考完最后一科出来,方景看到顾立春那副老神在在的模样,忍不住发出一声冷笑,他记得贺新华跟顾立春很熟,就凑上去跟贺新华套近乎,贺新华也是个自来熟,两人随口就聊上了。

    寒暄几句后,方景斜楞着顾立春,悄声向贺新华打听“我同桌,就是那位顾同学,他这人挺有意思的,一个只会美术和音乐的初中毕业生,每回都把卷子写得满满的,还说阅卷老师没准会看在他辛苦的份上,给个几分。唉,你说他看着挺好看,没想到是个绣花枕头。”

    贺新华瞪大眼睛望着方景,过了一会儿才忍不住说道“你知道他是谁吗”

    方景反问道“他是谁不会是文工团的吧”

    贺新华微微一笑道“他是我们分场的场长,不止擅长美术和音乐,所有科目都擅长,我们大家不会的题都找他解答。”

    说到这里,贺新华摇摇头,感叹一句“唉,眼睛小就是不聚光啊。”

    方景站在原地发呆。

    他不甘心,到处找别的人打听顾立春的情况,一问才知道,什么只擅长美术和音乐,人家顾立春是真的全部科目都擅长,其中文章写得特别好,上过省报和京报。唉,他要是数学时偷偷瞄上几眼,考史地时再瞄上几眼该多好,不至于留下那么多空白了。方景恨不得扇自己几巴掌。

    1977年的高考就这么结束了,有人欢喜有人愁。有的满怀期待,盼着通知书快点下来,有的已经暗暗下定心心,准备今年不成,明年再战。

    一个月后,教育局开始通知考生去体检,对于体检,顾立春还有点担心过不了,最后发现没事。

    到了1月中旬以后,录取通知书开始陆续发放。

    顾立春在二月初收到了东大的录取通知书,陈洁也收到了京城师范大学的通知书,郭红梅考上了云阳师院,金发也考上了市里的一所师专,孙厚玉不幸落榜。

    全场一千二百多名考生中,共考上了二百多名,光五场就占一百五十个名额。这下不光是红河农场,是整个县城都轰动了。还有记者打算年后下来采访。

    整个春节期间,顾立春家每天都有人登门,有的来表示感谢顺别告个别,也有人慕名而来向顾立春请教。

    顾立春把自己的参考资料和笔记留给那些没考上的同学,这笔记一传出去就遭到争抢,大家争相传抄。

    顾立春也收到了其他人的消息,孟念群考上了北航,陈禹是理工大学。

    孟安城也打电话过来,顾立春说道“今年过年又没能回去,咱们开学见。”

    孟安城说“我托人查了你的分数,应该是全省前十之内,你的志愿报低了。”

    顾立春道“我觉得正好,一点也不遗憾。”

    顾立春年后就要去读大学,自然得把手上的工作交接好,按照规定,他可以带薪上学,就是在读书期间,工资照发。他现在的行政级别是14级,工资140块,在这个年代算是高薪,而大学的助学金每月也就十几块钱。这也算是意外之喜。

    顾立春很感谢这个政策,对于只拿工资不干活这种事,也有些过意不去。

    他把场里的工作交给白大姐,并提前制定了今后三年的发展计划。还说自己每年寒暑假都会尽量赶回来。

    得知顾立春要离开,五场的干部都十分不舍,他们各自送来了贺礼。

    顾立春临走前分别去拜访了谈场长和黄书记,谈书记送了他一支钢笔,并说了一些鼓励的话,黄书记也差不多如此。

    这两人都拜访了,对于曾经的老领导邓场自然不能不去拜访。

    顾立春去他办公室,人不在;去家里,院门锁着,最后在大田里找到了邓场。

    两人沐浴着早春的阳光,并肩走在田梗上,顾立春说道“邓场,过几天,我就要去学校报到了,今天特意向你辞行。”

    邓场望着前方,嘴里应了一声,过了一会儿,说“我早就感觉你不会在农场停留太久,你注定要展翅高飞,这一天果然到来了。”

    顾立春的心头突然涌上一股莫名的感伤和寂寥,他平复了一下心绪,仍用以前那种惯用的口吻说道“邓场真是慧眼如炬,我自己都没感觉到。”

    邓场轻笑一声,没有接话。

    两人继续往前走,顾立春望着这一眼望不到边际的青青麦田,想着这几年来的种种,不由得心潮起伏,他正色道“这几年我过得挺开心挺充实的,感谢五场给我了一个可以尽情发挥的舞台。”

    邓场认真地说道“农场只是给你一个舞台,你留给他们的更多。”

    顾立春笑道“邓场,谢谢你对我的肯定。”

    话说到这里,顾立春可以告辞了,可是他总觉得还有一些话没有说,那句话在心里酝酿着,徘徊着。不说,觉得憋得难受;说了又担心不合时宜。

    邓场也察觉到了,主动说道“你有话就说吧。这样吞吞吐吐可不是你的风格。”

    顾立春终于下定决心道“邓场,你是一个好领导,将来也会是一个负责任的好丈夫好父亲,如果遇到合适的就成个家吧。你可别真听了我那句无爱一身轻,光棍是精英,那只是一句玩笑话。”

    邓场沉默良久,才干巴巴地说道“到了合适的时机,我会考虑的。”

    顾立春终于提出告辞,邓场说道“你回去吧,我再去巡查一下别的地号。”

    两人背向而行,一个往南,一个向北。顾立春没有立即回家,他一直朝南走,无思无想,只是专注地走路,经过麦田到达林场,再到沼泽地,最后到达苜蓿地,他躺在苜蓿地里,望着蓝天和白云长久地发呆。

    这是一场无声的告别,对红河农场和他的五年时光。从今以后,他将踏上新的征程,他的人生也将会开启新的篇章。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