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9、0199

作品:《红楼之六宫无妃

    0199 林黛玉大婚入坤宁, 飞龙君相候东暖阁

    大庆朝皇后的吉服和常服不同,吉服多用明黄,唯有领口和衣袖才以石青色镶着金线的缎子做点缀。如果说之前笄礼上的绣蟒礼服是略有僭越, 那么今日作为中宫皇后, 穿上绣着龙的吉服,才算是正根正枝。吉服最大幅度地凸显了皇后应有的尊荣,除了五色云纹外, 行龙、团龙林林总总加起来共有十七条。再戴上皇后大婚专用的累丝凤头点翠步摇,看着自有一派端庄肃穆。

    吉服重得很, 穿在身上, 也像是压在心上,沉甸甸地让人喘不过来气。上身的一瞬间, 就像是在警示这身吉服的拥有者。要牢牢记住自己的重担, 背负着荣光, 就得爱民如子, 做贤德端范的皇后, 不可肆意妄为。

    薛宝钗为黛玉簪上步摇, 因见黛玉面色沉沉地不说话,知道她心里忐忑, 便悄悄地握住她的手。转头见敬端大长公主正问前堂可都预备下了,此刻并不着意于此, 因而悄声安抚“别怕。皇上多疼你,路都是再三铺平坦的。你什么都别想, 就这么走过去,走到皇上跟前,从此就都是康庄大道了。”

    黛玉叫她握着手,有她和宛纯陪在身边, 多了熟悉的密友,心里多少安定些。

    “我会好好走过去的。”黛玉抿着唇笑,不笑的时候很有皇后端范肃容的模样,这一笑就多了新妇的娇羞,怯怯得,很惹人怜爱的模样。

    黛玉仰起头来,在摇曳的烛光中,鲜艳的红唇和凤凰口中衔着的喜字相得益彰。她向来至清至简,宝钗从未见过她浓彩重抹的模样。可这份别样的风情是足以绝代的,实在叫人惊艳得心惊肉跳。

    “昨夜雨声潇潇,眼下可还在下麽”

    宝钗尚未答话,大长公主正巧从外头回来,听见这句话,不由笑了。皇帝是她的侄儿,和她有三分相似。当她笑看自己的时候,很容易让人想到皇帝。

    “无风无雨,平静得很。”大长公主温声细语地道“城中张灯结彩,百姓彻夜不眠,趁此狂欢,就等着新皇后入住中宫,母仪天下。请皇后放心,司天台都算过了,今日无风波,到了白日里,会有艳阳高照,共庆盛世。”

    前一天风雨交加,后一天烈日高悬。

    是个好兆头。

    大家都衷心地为此感到高兴。

    大长公主与黛玉略屈膝,轻声道“吉服已着,步摇已簪,请皇后移步正厅,跪听特使宣读册文,授予金册、凤印。”

    属于自己的皇后册文,黛玉很早以前就听过了。甚至连立后的圣旨都在林家搁着。可是真正到了大婚这一日,跪在堂前听正使再读册文的时候,才真切地有了真实感。

    “著敏慧于内帷,扬淑德于宫苑祗承慈命,雍和维则负内廷亲蚕之责,昭宫壶端范于下。永承六宫之馨睦,长宣母仪于天下”

    从前对于黛玉来说,这都是很遥远的字句。可认得皇帝不过一年,这些句子就都活了。从此刻在她心上,成为永久的烙印。

    黛玉整个人都有些懵,却能清晰地听见自己“叩谢皇恩”。也能清楚地记得,自己从孙绍先手中接过金册和凤印的模样。凤印很重,只是虚虚地接过,很快就有内侍上前,两人合力捧着,才能平稳端住云盘。

    在众人的恭贺声中,黛玉回过头望向云盘中的凤印。心道,这就是皇帝和天下百姓加起来的分量麽确实很重,但她会好好捧着的。

    卯时未至前,皇后必须穿过太和门,进入内廷。是以为免误吉时,不宜有半分停顿。宣读完册文后,大长公主便请黛玉登凤舆入宫。

    皇后入宫的凤舆通体裹黄缎,各色凤凰在缎子上张开双翼,陪着凤舆内部的大红缎子,透出浓烈的炫彩夺目。双喜字、祥云、凤舆顶上的鸾凤,处处都在宣告整个京城,紫禁城迎来了新的女主人。她将走到皇帝身边,成为他唯一的妻子。

    大长公主道“请皇后登凤舆。”

    黛玉没细想,顺着她和宝钗搀扶的动作往前走。走了三两步,忽而听到一声极轻微的哭泣声,在这灯光通明的夜里,伴随着风吹入耳中,席卷心头。

    她目光略颤,猛地回头。但见贾敏和薰玉就立在三两步外,一个叫林海半扶着,一个叫林玦和林珝护着。几人皆泪盈于睫,面露不舍,却又得强颜欢笑。

    黛玉心中大痛,不由落下泪来。她推开身前众人,回身数步,将血肉至亲一一地看过来。贾敏已哭得不成了,只能靠着林海勉力而站。

    “大姐姐,你今日去了,什么时候才回来”薰玉尚且懵懂无知,她不明白大婚的含义。不知道从此她的姐姐不能再回来,而是要去到新的地方,与自己的丈夫组建一个新家。哪怕回家来,也是回娘家。

    一句话引得黛玉泪如雨下,不能自抑。她万般不舍地摸了摸薰玉的脸,哽咽道“我不回来,你就常来瞧我。叫太太领着你,多来瞧我,别叫我想你。”

    “我的女儿”贾敏再不能忍住,倾身将黛玉搂到怀里,痛哭不已“我十月怀胎养了你,如今是割我的肉来了”

    “不要胡闹,平静些。”林海重新将贾敏扶回去,他是一家之主,不能跟妻女似的泪水涟涟。他极力告诉自己要平静以待,养了女儿左右总有这么一天。但真正到了这一刻,还是忍不住红了眼眶,甚至连双手都在颤抖。

    “天冷了。”林海强压着痛心不舍,颤声道“娘娘别误了吉时,还请登凤舆罢”

    黛玉含着热泪点了点头,知道吉时将近,断不能再停留了。最后看了眼众人,只得三步一回地去了。登上凤舆,却又忍不住打帘子往外望,哀声泣道“老爷、太太,儿去了”

    十六人抬的凤舆起步往外,穿过熙攘热闹的大街,通往彻夜通明的紫禁城。皇后是皇帝的正妻,是几乎可以与他并肩而站的人。是以皇后入宫,绝对不像普通妃子一样,从神武门等门进入。迎娶皇后对于皇帝的重要性,完全可以和御极并列。

    黛玉透过朦胧的凤舆帘子,第一次看到了太和门是什么模样。她从午门最中间的门洞进入,完全没有丝毫转弯或者挪动,顺着直线往前走,穿过太和门,途经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最后再进入内廷的第一道大门乾清门。进了乾清宫,就是另一个世界。和林家的伤心不舍完全不一样,皇帝大婚中的紫禁城是辉煌而浩大的,真正普天同庆的盛况。

    “请皇后下凤舆。”大长公主和薛宝钗一左一右将黛玉扶下凤舆,由此改坐内廷专用的孔雀顶软轿。即使中途停顿,也绝没有更改路线的说法。仍旧是直线往前,软轿抬着新皇后,一路送进坤宁宫。

    这是独属于皇后的荣耀,乾清宫和坤宁宫一前一后,整个紫禁城只有这两座寝殿才能立在最中心的位置。这代表着皇帝和皇后才是皇宫的主人。

    卯时一到,孔雀软轿准点准时地在坤宁宫宫门口停下。

    薛宝钗隔着软轿告诉黛玉“坤宁宫已至,恭请皇后下轿。”

    黛玉于是打帘子下轿,宝钗贴近她的耳朵,笑着说“皇上已经在东暖阁里候着你了。”

    黛玉学习过大婚的章程,理应是皇后先进入东暖阁等候,毕竟哪有皇帝等皇后的道理。如今却说皇帝已经在里头了,可见又是他的私心。她面色羞红,抬头望坤宁宫里看了一眼,又低下头去。她其实很想快点见到皇帝,但太过急切了,就显得孟浪、不庄重。皇后得是端范而又矜持的,不能叫人看笑话。

    她悄无声息地掐了掐手,好叫自己能冷静些。心中却暗道,大长公主怎么不发话叫进去,难道时间还没到,还得掐着点进入不成

    疑惑未解,便听丝竹声起。她悄然抬头,但见有一人着明黄吉服,脚踏祥音而来。织金缎镶的袖口和龙纹间五彩缤纷的云纹交错着,让人眼花缭乱,心如擂鼓。在这一片辉煌绚丽中,她看清了皇帝丰神朗秀的脸,没有平日里的沉稳无波澜,脸上挂着笑,出人意料地,竟显得和气,透着春风得意的况味。

    就像御极那天一样,皇帝穿着绣了龙纹和十二章纹的吉服,郑重其事地来到坤宁宫前,迎接他最心爱的皇后入主坤宁,从此和他同享盛世江山。

    澎湃的热血让记忆混乱,皇帝甚至记不清自己走了多久。像是很短暂,只有一瞬间。又像是很绵长,仿佛能用尽一生。

    在升平署祥和的丝竹声中,他终于走到黛玉面前,看清了她因大婚而格外娇艳绝世的面容。

    三月的风未免过于热烈,引得他口干舌燥,不由自主地吞咽了口唾沫。他握了握手,确定没有汗沾湿手掌,这才敢伸出手去,以免让黛玉染上污秽。

    他的声音甚至有种灼烧过后的沙哑,越平静,内里就越激昂“皇后,抬起手,朕牵你进去。”

    这是从无古人的例外,作为一个皇帝,他没办法亲自去林家接她。致使她的大婚永远缺失一块。但他拼尽全力,做到了在坤宁宫前接她。

    黛玉看着皇帝,在这一刻,面对他的炙热,强装矜持瞬间落于敷衍。仿佛辜负了他这样热烈的情意。唯有以同样的真切回馈,才配得上这样一颗真心。

    “是。”她轻声答应,抬起手来,缓缓放入他掌心。两人的手同样灼热滚烫,握住了就不由自主用力抓紧,谁都不愿意放开。黛玉在漫天光辉中仰头看清了她的神祇,声音发颤“皇后愿意跟皇上一起走进坤宁宫。”

    作者有话要说  谁能想到我这一章写了三天呢大婚章可太难写了

    感谢在20210128 21:31:4120210201 22:24:1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小慧 20瓶;黎明使者锐雯 5瓶;飞天舞928 3瓶;芝兰百合 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