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玩雪、戴梓、回京、贾府现状、高跟鞋、信件

作品:《清穿在红楼世界认真生活

    原本打算言娘带着孩子们留下来,等参加明年三月的选秀。

    多参加一下宴会,因为来年要选秀,这半年会有很多宴会。

    但黛玉想全家人一起过的,说不定是最后一次团圆春节。

    弟弟妹妹们也舍不得爹爹,他们记忆里就没和爹爹分开过。

    “咱家的姑娘不需要宴会扬美名,都跟着我去奉天上任。”林如海拍板道。

    他也舍不得大女儿。

    感觉还是捧在手里的小团子,却马上就要嫁人了。

    奉天离京城不远,幸好路上没下雪,没几天,一家九口人就到达奉天府的林府。

    林大人先去官衙报道。

    等到了奉天,阿寿已经年满十岁了。

    言娘就给了阿寿一个铺子一个庄子,让他开始学习打理俗物。

    当年,黛玉也是这个年纪,开始接触管家的事儿,后来又慢慢接手她母亲的陪嫁。

    现在贾氏的嫁妆还有这些年的收益都给她了。

    她现在已经能游刃有余的打理贾氏的陪嫁了,这以后会被归于她的嫁妆里。

    都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孩子在父母羽翼下,就开始历练,经得起失败,以后才不会因不通经济俗物被骗。

    呦呦也要开始接触管家,她姐姐明年就要参加选秀指婚,很快就会出嫁。

    为了锻炼她掌控中馈能力,为了她亲娘的悠闲生活,呦呦,奥利给

    这地方儿,虽然冷吧,但大炕烧起来,那时暖呼呼的。

    不过,一下真不适应,上火,便秘。

    一家人都吃上清热下火的药了。

    这不行啊,大炕硬邦邦的也不舒服啊。

    还是用火墙取暖,然后睡床吧。

    现在天寒地冻的,也不好改建,言娘就让人在房间里砌了西方那种壁炉,不过燃烧的是银丝碳,而不是木柴。

    这就要注意通风了,一氧化碳中毒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言娘想到后世的值班,把每个孩子身边守夜的人翻倍。

    分上半夜、下半夜两班,每班两人,相互为伴,以防不小心睡着了。

    即使有丫鬟嬷嬷,每天临睡前,言娘都要披上皮裘,把孩子们的房间挨个走一遍,查看通风情况。

    有时候和林如海分头行动,他看外院的男孩子,言娘查看内院的姑娘们、还有双胞胎的房间。

    小心无大错,言娘可不想孩子折在这种,原本可以避免的小事儿上。

    林如海一听她提醒,更是重视。

    直接派了嬷嬷们晚上巡夜。

    奉天这地方冷啊,据说有时候5月份还穿大棉袄呢。

    所以,从十月份的第一场雪之后,接连下了几场雪。

    积雪越来越多,林老爷的变得忙起来。需要清理积雪,救灾等。

    不过,他在家里只提一下,具体的对策商量,是带着三个大的男孩跟幕僚们商量的。

    奉天是满族的起势之地,所以城里有很多满洲贵族。

    很多政策实行起来需要慎重,不像之前在肇庆府,天高皇帝远,基本是林如海的一言堂。

    所以不仅林如海需要适应,孩子们也需要适应。

    在这儿,不会是众星捧月了,孩子们需要适应这种落差。

    不过,因为林家献牛痘之功,让不少满洲贵族对他们心怀善意,所以也还好。

    言娘几次带女孩们参加宴会,感觉还行。

    她问过两位女孩,得到的回答也是还能应付,不用担心。

    不过,这些俗物先放在一边。

    近十年都没见过雪了,尤其是孩子们。

    除了黛玉,下面的几个孩子应该都没见过雪。

    言娘觉得自己应该带着孩子们要好好赏玩。

    于是堆雪人,打雪仗。

    没有玩过捉麻雀的童年是不完整的爱护野生动物,不能非法捕捉野生动物。本文纯属虚构。

    雪地上撒一把粮食,然后用棍子撑个筛网,等麻雀来了,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拉倒支撑的棍子,剩下的就是瓮中捉麻雀。

    孩子的嘻哈声常常会惊走麻雀。

    后来,天更冷了,雪更厚了。

    湖面上的冰足够厚了。

    大家在花园的湖面上,凿冰钓鱼,当场点燃篝火烤鱼。

    然后哄双胞胎去给爹爹送鱼,顺路就被拐回房间了。

    他们太小了,虽然穿成球,仍担心受寒。

    玩冰球,穿着冰鞋学溜冰。

    乘坐那狗拉的爬犁、雪橇,感受风驰电掣,东倒西歪。

    尤其是冰嬉运动,是大清的“国俗”,是八旗弟子必修课。

    以前在广东没条件,现在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几个孩子,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在师傅的指导下学习这踢球之戏。

    不过,黛玉尤其要注意,明春就要参加选秀,可不能再受伤了。

    还有那制作冰雕、冰灯、冰之迷宫。

    不过孩子们只能欣赏,不让上手。

    还有,怎么能少得了那玩雪神器雪茄子呢

    俗话说,欲善其事,先利其器。

    言娘一见下雪,就吩咐工匠们开始制作雪夹子。

    十二生肖每人一套。

    其他的让工匠们自由发挥。

    雪夹子受到了女孩们还有双胞胎得热烈欢迎。

    这可能和女孩子喜欢过家家,小男孩喜欢玩沙子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长大的男孩子,更喜欢刺激的运动。

    玩累了,回房间后,那碗又辣又甜的防寒姜汤必不可少。

    啧啧,真是美好的记忆

    不过,东北大米真的香啊。

    还有那松子、榛子,嗯,润肠通便,怪不得,东北人离不了它们。

    东北这地方,人参、貂皮、鹿茸等名贵东西,都比关内便宜,很适合收购一些好货,给亲朋好友备用,给儿女们当聘礼嫁妆。

    林老爷在奉天任职,凭职务之便很容易就置办下来庄子了。

    也不是强取豪夺,是按正常银钱购买的。

    据说原主人在庄子上养殖有梅花鹿。

    梅花鹿啊,身上有点点梅花的小可爱,小精灵。

    言娘不惧风雪,想要前往庄子上欣赏一下。最终还是林老爷说让人送回来几只养在花园里才罢了。

    很快言娘和孩子们就在花园里见到十来只梅花鹿,其他的有色彩艳丽的山鸡,花尾榛鸡,还有丹顶鹤。

    这是庄头孝敬主子的。

    不仅如此,还有两只老虎幼崽。

    据说是猎人进山打猎,在一个老虎洞里掏的,下上后售卖,正好被去庄子上拉梅花鹿的林府管事儿碰到,想着主子们可能会感兴趣,就买了下来。

    言娘很高兴,连想看的梅花鹿都没那么吸引人了。

    嗷,不愧是大猫,那小哈欠,那猫猫洗脸动作,那大脚板,萌化了言娘的心。

    没想到我有生之年,竟然能养老虎。

    抱着打理好的小老虎,言娘爱不释手。

    要亲自给它喂奶,给她撸毛毛。

    小老虎养不了多久,等大了就得放生了,要紧现在有机会多撸撸。

    言娘陶醉的用脸颊蹭大猫的毛毛,忽然听呦呦叫娘。

    言娘抬眼看过去,原来有两只梅花鹿前脚离地,如人一样直立着打架呢。

    梅花鹿打架嘛,乾隆的画里有,真的在眼前上映了,这是写实啊。

    今年的冬季,大家吃了不少的地道的东北菜。

    不管是铁锅炖大鹅,酸菜鱼,还是火锅,尤其是冻豆腐,吸足了汤汁儿,很是美味儿。大家都很适应。

    不过,就是蔬菜老少了,都是暖房里捂出来的。

    言娘想到上世的芽苗菜,什么大豆、绿豆、红豆、豌豆、菠菜、芥菜、小白菜、蒲公英、小葱、大麦、小麦等,都能吃芽苗菜。

    于是让下人们找种子,腾出一个院子试种芽苗菜。

    林老爷说,这个方法不错,这边家家户户都烧炕,正好温度够捂芽苗菜,明年让百姓们也用上。

    这可能是黛玉在家过的最后一个新年,大家都很珍惜。

    这天,阿寿带着三胞胎在从花园里分割出来的练武场练习射箭。

    双胞胎也跟着侍卫锻炼身体。

    言娘、黛玉带着丫鬟嬷嬷们在旁边凑热闹。

    阿寿毕竟年龄大,张弓射箭,箭准头不错。

    但阿松小小年纪也能每箭不离靶心,只能算是天赋异禀了。

    阿泰水平和呦呦不相上下,一半在靶子上,一半脱离了靶子引力,奔赴自由。

    “射”是君子六艺之一,从下男孩们就练习。

    满族是马背上的民族,康熙帝一直重视立族之本,这个时候满清八旗的英武血气尚在。

    不过,弓箭怎么都比不上枪支吧

    记得在前世看电视剧康熙王朝,康熙平定葛尔丹之乱时用的红衣大炮。

    那就是说这个时代已经有热武器了。

    那大清有单人操作的枪支吗

    言娘晚上询问林如海。

    林如海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了这段话“康熙二十五年,荷兰遣使来华,带来了蟠肠鸟枪。戴梓奉当今之命,很快仿造出了10支,回赠荷兰使者,令其大吃一惊。”

    虽然是仿造,但意思就是能仿造,小事一桩。

    “戴梓是谁”言娘不记得这个人。

    “子母炮是他发明的。在平定葛尔丹叛乱的昭莫多之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唔,子母炮,应该就是电视剧里的红衣大炮吧。

    那就是大清威力最大的热武器了

    既会仿造,又会创先,武器专家啊

    “那他现在在哪里任职啊皇家造办处吗还是工部”言娘好奇的问道。这样有本事得军功专家,那就应该是国家的宝贝儿

    林如海看了言娘一眼,没说话。

    言娘推了推他胳膊,催他快说。

    “陈弘勋者,张献忠养子,投诚得官,向戴梓索诈,互殴构讼。忌者中以蜚语,褫职,徙关东。”顿了一下,林老爷接着说“比利时人南怀仁诬陷“私通东洋”。”

    “td,这个外国人是不是诚心要阻碍大清的军事力量发展不说说真理永远在枪弹的射程之内吗皇帝也相信他了”言娘怒不可揭。

    原来西洋人从这么早就开始阻碍中国的武器发展

    “徒关东”言娘用自己慢一拍的文言文理解能力意识到,闯关东就是山东人到东北讨生活,“竟然流放东北要冻死人家还有私通东洋,要是真的通敌叛国,那不是妥妥的死罪皇帝只流放他,说明他没有私通小鬼子、倭国,皇帝为什么还流放他”

    难道是忌惮他的能力

    言娘不敢置信的看向林如海。

    林老爷缓缓点头“他是汉人”

    “汉人我可去t的吧这是骨子里的极度自闭,所以才分的这么清吧”言娘恨得不行。

    林老爷以他这个年纪少见的速度,出手如电,捂着言娘的嘴。

    言娘眨眨眼,立马意识到这不是后世言论自由,而是文字狱存在的封建皇朝。

    立马吓出一身冷汗,就要伸头往窗户外面看。

    “别担心,有暗卫守着呢。”林老爷轻声安慰。

    言娘脱力的向后卧倒,仰头而卧,目无焦距。

    “别担心,在允许范围内,明天我就派人去照顾他。”

    “他可要好好活着啊,活到皇帝重用他的时候。”言娘喃喃自语。

    “老爷,我们派心腹去跟着他学习啊最好能编撰成书。现在用不到,以后说不定用得上啊。世界一直在发展,西洋人都到南洋活动了,印度也是他们的种植园了。大清富庶,就像一块引人垂涎的肥肉,以后西洋人肯定会忍不住的。我们要有准备。”

    突发奇想的言娘一骨碌坐起来,急切的说道。

    “别急,我知道的。我会的。”林如海坚定的回答抚慰了言娘的焦虑。

    康熙43年二月,二娃和几个侄子再次参加府试。

    言娘已经提前送过去防寒的皮裘、质量好的笔墨等用品。

    三娃还有几个小侄子也要走近考场,开始科举考试。

    这一次二娃信心满满,觉得经过两年的沉淀,自己一定考取秀才

    要不然,后面和三娃一起参加府试,二娃觉得自己会很没面子的

    大娃也在信中暗示言娘,如果不出意外,二娃考取秀才功名没问题的。

    果然,二娃和两位侄子考中秀才。

    这在孙家是大喜事儿。

    言娘派人送去贺礼。

    康熙43年4月,言娘带着依依不舍的黛玉出发回京。

    准备七月份的选秀。

    年前的宴会躲过去了,年后就一定得参加。

    不能让人以为林家不重视黛玉、或者是林家不合群。

    林家人太少了,林老爷感叹。

    不过,温和的扫过自己膝下的五子二女,微笑,不急,未来可期。

    但现在人少的弊端还是亟待解决。

    虽然有林氏族人照应,但阿寿是一定要回京的。

    虽然阿寿才10岁,但他是林伯爵府这一辈儿的长子,林老爷不在京城,有什么事儿得他出面。

    下面的五个孩子怎么分配,就头疼了。

    三胞胎,黛玉出嫁的时候得在,表明林家后继有人,以壮声势,不能让黛玉婆家小瞧。

    现在,还是课业要紧,还是留下上学堂吧。

    双胞胎太小,离不开娘,让言娘带走,顺便继续跟着姐姐哥哥启蒙。

    林如海已经和言娘商量好了。

    不过,当着孩子们的面,还是要作势和言娘商量下面的几个孩子带谁去。

    阿寿稳若泰山,知道他一定会去。

    双胞胎一边一个抱着言娘的胳膊撒娇,阿娘阿娘的叫,叫的言娘心软。

    三胞胎见事不对头,赶紧围着一家之主撒娇。

    呦呦还一边戏精的摇着她爹的胳膊一边说道,大家都说中间的孩子不受宠,爹爹不爱我们了吗

    “哦,都想跟着你们娘走啊抛下爹一个孤寡老头子孤零零的在这儿你们于心何忍啊”林老爷也开始装可怜。

    “爹”呦呦叫了一声爹,不知道下面怎么说了。

    这样子,看着爹爹就是可怜,“那我留下来陪爹爹。”

    呦呦不是很乐意的撇了一下嘴,然后恶狠狠的说“哥哥们也愿意留下来陪爹爹。是不是”

    这是面朝自己的一胎出生的两个哥哥们说的。

    阿松、阿泰知道既然爹爹这么说,就说明他已经决定了,不会改了。

    也就顺水推舟应了,全当哄妹妹嘛。

    “这样正好。呦呦留下来管家,照顾爹爹和哥哥们,要不然家里乱成一团糟,他们吃不上热饭、穿不上新衣服怎么办”言娘哄闺女。

    实际上即使内管家不在,有言娘当初定的那一套管家条例,再加上这几年的增减,一时半会儿乱不起来。

    但谁让女儿不高兴呢,得哄着。

    是啊,我要管家,照顾好爹爹和哥哥们。

    于是刚才还有些怏怏不乐的呦呦,立马振作起来了。

    自己可是跟着阿娘、姐姐学过管家,很羡慕姐姐令行禁止的威风,还没实操过呢。

    现在正好有个机会。

    记得以前看过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头顶上有梧桐叶的地方,才是上海。

    说的是阶级分明,壁垒森严,每个阶级都有自己的圈子。

    北京城,大清国的政治中心,除了紫禁城,还分为内城、外城。

    内城是王公贵族们居住的地方。

    官职低的,都需要到外城居住。

    而林佳伯爵府,位于内城。

    这是很值得骄傲的事儿。

    回京后,娘五个安顿下来。就往孙家和贾家送信。

    先带着黛玉往贾府走一趟。

    言娘身为异性郡主,不用向贾老太太行礼。

    贾母当初脸就扭曲了一下,可能想着,这个侵占女儿位置的狐狸精,自己也奈何不了

    来之前,言娘让人给凤姐儿传话,林家讲究男女有别,年过七岁的男孩不用在内院的呆着了。

    这是防着贾宝玉乱入呢。

    凤姐心领神会,当场的只有妇人、几位姑娘和不满七岁的男童。

    大家见过礼后,言娘当常派发见面礼。

    薛宝钗还是嫁给了贾宝玉,低眉顺眼儿的站在她姨妈、王夫人身后。看不出来那国花牡丹的雍容华贵。

    林老爷这些年一直记恨王夫人断他子嗣的事儿,发现王夫人想让外甥女嫁给自己儿子的想法后,对手里薛蟠杀人的证据按而不发。

    一直等贾宝玉娶亲薛宝钗后,才让人举报了。

    然后薛蟠锒铛入狱,流放边疆。薛家大半家产被侵占,被薛王氏行贿官吏,寄希望减轻儿子罪责。

    让想侵占薛家财产的王夫人悔不当初。

    贾迎春已经出嫁了,低嫁给一位普通的七品官,是贾琏夫妇给她找的夫家。

    宫中贾元春一直无子,王夫人一直把持着贾探春不让出嫁,据林如海说,可能打着送贾家三姑娘进宫,借腹生子的注意。

    不过,言娘觉得,凭后宫四大王炸的功力,感觉她们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贾家四姑娘,看着没那么清冷,看她一直拉着黛玉说话,就知道两人关系不错,凤姐儿当家,没有苛责她。

    姑娘嫁的好,也是家族的一份助力,凤姐儿拎得清,不会让她落到出嫁为尼的地步的。

    这一代的贾府大姑娘是巧姐儿,是个和她母亲一样,四面玲珑的姑娘。

    贾老太太虽然还是贾家的地位最高的人,但实权在贾琏夫妇手里。

    贾宝玉现在虽然还住在贾府,但已经归属于贾府偏枝了。

    贾府现在的凤凰蛋是现任一品将军夫人凤姐儿,亲生的嫡子贾茂。

    贾茂虽然是新一代的凤凰蛋,但却完全是个读书人做派。

    看来贾琏是真的要继承老荣国公遗志,让贾家转型为科举传家了。

    据说是按照林家的教育方法来的,贾茂的师傅还是林如海介绍的。

    贾珍还是贾家的族长,族学里还是乌烟瘴气。

    贾琏考察后,可不敢把自己的宝贝儿子放进去学习。别知识没学到,染了一身坏毛病。

    言娘在上世看红楼同人,有时候会想,贾母贾母,是不是就是假的母亲

    要是亲生母亲,会偏心儿子闹得兄弟失和会不知道家族需要繁荣昌盛,就需要重视子孙教育

    还有贾宝玉,他是真的不知道这个时代对女性严苛的束缚吗

    他应该是知道,但本性自私,掩耳盗铃,只顾着自己舒服了。

    从贾家回来第二天,就娘五个儿一起去了一趟孙家。

    孙家没有贾家那么多繁文缛节,反而更有人情味儿。

    这一次轿子直接抬进内院。

    孙家男儿太多了,黛玉还是待选秀女,不宜抛头露面。

    众女眷夸黛玉是仙子下凡尘,长的好。

    言娘在一旁与有荣哉。

    回来后,言娘在黛玉的帮助下,准备了一场宴会。

    因为男主人不在家,请的都是女客。

    于是,阿寿招呼随母亲过来的男孩儿们,言娘带着黛玉招呼女客们。

    一场宴会,顺顺利利的过去了。

    之后,就是融进北京的社交圈。

    以林家的地位,和言娘的郡主爵位,上层的社交圈也是进得去的。

    不过,女眷的社交是有门道的,若非有人引荐,大家夫人通常不会主动与不想干的陌生人交际,更何况是主动交谈。

    入京之前,林如海已经给他在京的同科好友写信了,他们答应让自家夫人领着言娘进入京城社交圈。

    不过,林如海的同窗好友,绝大部分是汉族人,领着言娘进入的也是汉族太太们的社交圈。

    现在问题的关键是林佳家是满族正白旗人,而正白旗的旗主是康熙皇帝,不能托付旗主夫人照应。

    言娘想到年前参加的那次康王府的宴会,有位来自科尔沁的博尔济吉特氏宗室福晋很是友善,主动和言娘交谈了好一会儿。

    还给她引荐了几位当场的贵妇。

    双方当时还约定,等年后再聚。

    言娘觉得,到时候收到宴会的帖子,可以与这位来自科尔沁的博尔济吉特氏的宗室福晋多交流。

    这一次林家举行宴会,言娘也试着给这位博尔济吉特氏福晋送帖子了。

    人家也回帖会欣然而往,当天也来了林家的宴会。

    这一次在京城呆的时间久,言娘发现好多贵妇小姐们在不是正式场合,穿的是高跟鞋。

    这个发现让言娘很意外,还以为高跟鞋会在角落积灰呢。

    毕竟京城离肇庆遥远,账本只是总账,对每样商品不可能都一一汇报。

    就让下边人去打探因由。

    原来,是那位博尔济吉特氏福晋。

    她嫁进宗室几年,不得宠,一直没孩子。

    这一天,又因为丈夫偏宠妾室心情不好,来林家铺子散心,毕竟这常有新奇的事物出现。

    这位来自科尔沁的博尔济吉特氏福晋,手里也不缺银钱。

    这天,就见了这种奇怪的鞋子,就让店员拿了过来,到隔壁试一下。

    等店员拿过来合适的尺寸,穿上去后,在店员的指导下站直,挺胸。

    从墙上言娘斥巨资购买的镜子里发现,自己似乎身材变好了,脚也小了好多。

    这让她想起受丈夫宠爱的那些或者身材好,或者裹小脚的妾室。

    于是也不询问价格,直接让打包带走。

    回家后发生了什么事儿不好打听。

    不过听说,这位福晋后来怀孕了,一举得男。

    然后高跟鞋先在蒙古福晋圈子里流行起来,据说连宫里的蒙古妃子、博尔济吉特氏庶妃,都因此得了康熙皇帝的几次垂青。

    更让人惊讶的是,博尔济吉特庶妃在36岁高龄怀孕了

    然后在太后的全力照顾下,康熙42年夏天生了个公主,皇二十女,养在太后膝下。

    虽然是个公主,但公主好啊,公主也是亲生孩子啊,是后宫嫔妃们深宫寂寞的慰藉啊。

    如果是儿子,还担心养不活呢。

    据言娘上世看的所知,在历史上,康熙后宫的蒙古妃子可是都没有孩子呢。

    怪不得言娘年前进宫觐见的时候,太后和宣嫔的态度那么好,言娘还以为是自己牛痘的功劳呢。

    对的,博尔济吉特庶妃因为生女封嫔了。

    后来,高跟鞋就在京城范围流行开了,这时候又没有专利权,好多商家仿制。

    更妙的是,裹脚的畸形足穿不了高跟鞋,更是让天足的贵妇们扬眉吐气。

    这不,我们也有了附和主流审美的小脚了。

    原来原因在这儿啊。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双胞胎想爹爹。

    追问言娘和哥哥姐姐,爹爹呢爹爹什么时候来看我们

    言娘和哥哥姐姐们都给他们解释过,爹爹不能擅离职守,所以不能回来看我们哦。

    但小孩子过来几天,还是会问什么时候能见到爹爹。

    毕竟从他们出生,就没和林如海分开过。

    言娘最后让他们可以每日给爹爹写信,到时候爹爹肯定会给大家写信的。

    当然不是每天都把信件寄出去,除了有什么急事,其他时候都是五天一寄信。

    言娘的提议,赢得了两个小家伙的强烈响应。

    言娘也会把一家人在京中遇到的事儿,写到信上告诉林如海。

    这天,中午吃的是北京烤鸭。

    言娘最喜欢啃鸭架了。

    油炸过的鸭架,撒上调料,香啊,言娘觉得比吃鸭肉还好吃。

    写完这几天发生的事儿,突然灵机一动,觉得很长时间没在一起,自己得像林如海表达一下自己的思念之情。

    于是,言娘提笔写到你知道鸭子有多少种类吗

    据我所知,有小黄鸭,有湖鸭,有北京烤鸭,还有我想你了鸭

    写完后,言娘就含笑等墨水晾干,折好装进信封,让人把信送走了。

    等两天后,林如海晚上从衙门回来,收到信件,先从一堆信里找出言娘的看起来。

    看到最后一句,含笑摇头,真是调皮

    不过,可以看出他心情很好

    亲自伏案绘制首饰图。

    是一个红宝石双股绞丝金手镯,红宝石打磨成两颗红豆的样子,手镯上装饰有水波纹。

    林如海知道言娘,除了出门做客需要全副武装,珠环翠绕,平时在家都很简洁,有时候全身上下上只手腕上带一个金镯子。

    言娘空闲的时候,喜欢陪着孩子一起玩耍,因为家里孩子多,而且年纪小,经常奔跑,摔倒,言娘也陪着他们。

    言娘担心不小心打碎玉石镯子,伤到孩子们,所以在家的时候,从来不带这一类的镯子。

    想到这儿,林如海都些羡慕自己的孩子。

    虽然比自己小时候兄弟姐妹们多,但获得父母的关注,可比自己那时候多多了。

    林如海让下人把自己的图纸递到银楼,赶工

    过来几天,言娘收到奉天的回信,没见给自己的信上有什么回应。

    有些失望,古人这么害羞吗,连信纸上都没甜言蜜语

    不过,有一个小盒子,但大家都有。

    又是首饰啊,自己可是不缺首饰的。

    言娘懒懒的打开,拿出那个手镯。

    咦,这个红宝石怎么这么小

    言娘拨动含在绞丝手镯龙口里的红包石,似乎镶有一条白纹。

    凑近仔细看,确是镶嵌了短短的银线。

    唔,这样红宝石看着像一颗红豆。

    红豆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言娘只记得这两句关于红豆的诗句。

    不过,这也足够啦。

    闷骚老头儿言娘在心里暗骂林如海。

    自己刚才看信的时候可是很失望的。

    谁知道,峰回路转,在这儿呢。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