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6章 一二三

作品:《大秦相国夫人

    123

    转天上午,咸阳宫。

    吕不韦步入偏殿,看到秦王政与蒙毅在低声商议着什么。

    “王上。”吕不韦温声开口。

    “仲父来了。”

    嬴政转身颔首,而后关切出言“仲父的妻父情况如何”

    吕不韦永远拿捏得当的笑容难得隐去半分。

    平日里吕不韦总是觉得自己这位岳丈分外有福气人没什么本事,但年轻时有挚友庇佑、年长后有女儿供养,人糊里糊涂一辈子,也算是顺风顺水。

    老爷子都过五旬了,除却鬓角白发之外,还是一副四十多岁的模样。

    可自打送别廉颇老将军后,赵梁就肉眼可见地衰老下去。

    他几乎就像是上一辈,一整个时代的象征。熟悉的面孔悉数离去后,赵梁也就没有什么继续存活下去的意义。

    在吕不韦看来,赵梁在这几个月内衰老的速度,比来秦之后十几年都快。

    他伫立在国君面前,酝酿许久后才给出回应“若调养得当,运气够的话,大抵还能活些时日。”

    言下之意就是没多久了。

    嬴政一双凤眼闪了闪,面上没流露出任何情绪。

    “回头叫宫中疾医去看看,仲父看看需要什么补品、药材,尽管拿去。”嬴政挥了挥手,以示侍人记下。

    吕不韦连忙行礼“不韦替维桢谢王王上。”

    嬴政摇头“在邯郸时,夫人的父亲对寡人亦照顾有加。”

    而后少年国君继续问“仲父在家好生照顾老人就是,今日有何要事”

    吕不韦侧了侧头。

    他身后的魏盛二话不说,抽刀出鞘。

    锋利的金属发出铿锵声响,凛冽的寒光在宫殿室内折射出冷锐光芒。魏盛利落地将环首铁刀平方在双掌之间,恭敬地呈与秦王。

    “回王上。”魏盛开口“钜子已将环首刀打造出。”

    “好刀”

    嬴政一声感慨,却没接过兵器。他转头看向蒙毅“蒙卿。”

    蒙毅当即向前接刀。

    攻下韩国之后,蒙毅就为嬴政调回到了身边。在外蒙恬领兵,在内蒙毅为近臣,足以可见国君对蒙氏的信任与重用。

    昔日的少年郎,如今也是能够独当一面的重臣了。

    他接过刀柄,凭空一挥,就体会出长刀与长剑的不同来。

    “单刃长刀更适合马上作战。”蒙毅开口“夫人好思路”

    “以此能破赵军么”嬴政问。

    蒙毅一凛。

    这谁敢下定论啊

    秦国放言,若赵国不归还燕太子丹于燕国则要发兵支援。赵国不听,于是秦国派出二十万大军兵分两路,一路由蒙恬带兵支援燕军,一路由王翦带兵直指赵国国都邯郸。

    赵王偃命李牧率军抵抗。

    不日之前,两军相碰,谁也不曾料到,竟然是秦国的军队占了下风

    如今的秦国主要战力为骑兵,而赵国依旧是步兵。一支装备精良、占据绝对优势的骑兵军队,与赵国的步兵打得有来有回。

    “眼下秦军已入赵国境内,怕是晚了。”蒙毅委婉道“若是出征之前就更换装备、训练完毕,许是胜算大一些。”

    可要造二十万人用的长刀,哪里这么容易的。

    秦国的征伐策略为速战,断然不可能为了更换兵卒武器而等那么一两年。

    “不过,纵使攻赵用不上,之后也是用得上的。”蒙毅又补充。

    “可惜。”

    嬴政不由得感慨,他眉心一拧,话题却从环首长刀转开“寡人听闻在当今的赵国,李牧将军素有军神之称,今日也算是长见识了。可惜,他不能为秦国所用。”

    用不用长刀,并不一定能决定战局。

    但秦国无法速战灭赵的最大阻碍李牧,却是一定会添麻烦的。

    国君亲口夸敌人的将军,这叫武将出身的蒙毅多少有些心生愧疚。

    尤其他也是见过李牧的

    年轻时大父将蒙毅送到邯郸为秦王政作护卫,他见到李牧时,所谓的“军神”还只是个比自己大不了几岁,刚打算投军的少年郎。

    当时的蒙毅还在想,他连功绩都没有,还不知道水平怎么样呢,怎就能换来维桢夫人盛情相邀入秦的待遇

    结果现在看看

    破匈奴、打燕国,抵挡秦国铁骑的步伐。

    一路过来,此人就未败过。李牧用兵如神,在蒙毅眼中,与什么都懂、无所不能的维桢夫人几乎差不多地位。

    “在邯郸时,感觉李牧将军很尊重维桢夫人。”蒙毅说“夫人也算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他也不是傻瓜,怎就非得留在赵国难道赵王偃还能是什么明君不成,蒙毅不懂李牧将军为何会”

    蒙毅犹疑片刻,见国君与相国都等他说完,才直接出言“为何会如此愚忠。”

    吕不韦忍俊不禁地摇了摇头。

    他一张清隽面孔中,笑容又回来了。

    “李牧将军非为愚忠。”吕不韦好声好气地反驳“他并非忠于赵王,而是赵国的平民百姓。”

    蒙毅身形一顿,恍然大悟。

    吕不韦“这天底下的人,来去熙熙攘攘,投奔各国目的不过于名利二字。可若不为名利,秦国再强、赵国再弱,于李牧来说没有任何意义,他要的不是这些。”

    “有些人注定无法强求来。”吕不韦笑道“王上、蒙卿何必挂念我大秦的将军们也不是吃素的。”

    “寡人只是不明白。”

    嬴政接道“李牧将军神勇,寡人心中敬佩。然秦军兵力、战力,皆在赵国之上,怎就碰上贫弱赵国,无法速战呢”

    吕不韦莞尔。

    “不韦有一言。”他坦然开口“只是臣不善用兵,一家之言罢了,王上可愿听一听”

    “仲父请讲。”

    “不韦记得昔年维桢曾为王上讲过,为国君者,不怕臣子有所求,怕的是无所求。”吕不韦侃侃而道“其实何止为国君人与人、国与国亦是如此。无所求,便无所顾忌,因而没有软肋。”

    “仲父认为李牧将军就是无所求之人。”嬴政说。

    “其实也是有的。”

    吕不韦笑吟吟道“只是他求的太大了,大到可以说是没有。”

    嬴政“仲父请详谈。”

    吕不韦“不韦斗胆思量,李牧将军求的是赵国百姓安康,不受他国侵扰。如此,秦军与赵军之间是有区别的。”

    “秦国以杀敌论功,上至将领、下至兵卒,既为家国而更为自己。而李牧的赵军不同,有这样子的头领,道义便站在李牧身边,民心所向,他胜也好、败也罢,道德义理都站在赵国的一旁。

    “如此,赵军不怕死、不知畏,全军上下一心,再加上一位用兵如神的将军,自然不如韩国那般好打。”吕不韦总结道“要打,秦军不怕打,但出兵之时打算速战,却是难成。”

    在吕不韦提及秦、赵两军区别时,嬴政一双英挺的眉毛便拧成了一团。

    显然,他仍然是不喜欢吕不韦所言的“仁义道理”。

    但当吕不韦说到后面时,少年人的眉心逐步舒展开来。

    “仲父已有对策。”嬴政笃定道。

    “没必要在赵国这里拖时间、浪费兵力。”吕不韦毫不犹豫“李牧一心为百姓守国,但国却不是赵人的。”

    简单一句话,嬴政立刻明白了吕不韦的意思。

    国不是赵人的,会是谁的

    是赵王的。

    嬴政可太了解赵偃了。

    此人心眼也就针尖大小,眼界也着实有限。即使是自己错了,赵偃也不会进行反思。

    有廉颇老将军的情况在先,略施离间之策,他也会同样临阵换下李牧。

    不为秦所用,那你也别想在赵国得到重用。

    如此确可给前线的秦军省下大功夫,只是

    嬴政抿紧嘴唇,陷入沉默。

    吕不韦阖了阖眼,退后半步,抬起双手向嬴政行了一个深深的揖礼。

    “王上。”吕不韦一声叹息“不韦知道王上顾虑什么李牧将军乃维桢、乃王上的故人。他不似廉颇,若赵不用,恐无退路。”

    说完他抬头。

    吕不韦无比真挚的恳请“但李牧为王上故人,那为王上作战的将士们,难道不比一故人更重要吗”

    同一时间,赵国井陉。

    “将军。”

    身着赵胄的副将步入营帐,他神情疲惫“此战虽胜,但损失惨重。如此下去,咱们抵挡不了多久的。”

    帐中将军睁开双眼。

    李牧抬头看向自己的副将,镇定地点了点头。

    “无妨。”他平静道“秦军目的在于速战,一场胜仗足以拖停脚步。”

    在此之前,李牧不曾与秦军交过手。

    但他知道,秦国的骑兵与匈奴的不同。

    身披重甲的重骑军就如同一辆巨大的战车,若不在井陉关口拦停,叫这战车彻底发动起来,之后就再也没有拦截的可能。

    李牧说着起身。

    一场战役打了几日,他几日不曾合过眼。

    随着副将走出营长,旭日映照在李牧坚毅的面孔上,将军的神色之中亦夹杂着劳累,一双眼球里遍布血丝。

    但他的双眼是明亮的。

    亮到比那抛洒过来的日光更甚。

    “身后就是邯郸。”

    李牧握紧腰际佩剑,对着面前的兵马士卒朗声道“儿郎们,我们一步也不能退”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