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 77 章
作品:《原来这里是红楼》 经过顾景棠他们来势汹汹,直接撕撸开面子,上门要账的风波后,被寻上门的每家或多或少都掏了部分钱还帐。
之后又经过三轮上门,但是每次要到的钱越来越少,有些人家还直接哭穷,甚至还有些人家,不愿意还钱当着顾景棠他们便上演了一出被逼无奈装柱的戏码。
好在的之前他们对此就有准备,要债的过程中随时带着大夫。
不过见这法子不大好用了,顾景棠他们便开始了启动新的方案,京都的中心大道上,顺天府外,顾景棠他们架起了新的宣传拦,上面贴着欠款的人家的名单,以及具体的欠款,每天这里都会站着几个小伙子,实时更新还款情况。
那里有热闹,那里就有聚集的百姓。特别是在娱乐匮乏的古代,好不容易出了一场大戏,每天都有不少的百姓按时来吃瓜。
即使看不懂,这不是还有人解读吗
口口传诵下,京都的百姓每天见面不免都要说上几句。
“今天,那家还钱了呀”
“喔,我知道。我知道,好像是住在凤尾胡同的那家刘尚书家,还了五千两。”
“什么,才还了五千两。我听说我家那个在博物坊做小二的侄儿说了,刘尚书昨儿还在他们那里买了幅谁谁的古画,可是花了一万两来着呢。”
“有钱不还,太可恶了吧。不过你那侄儿也是个有出息的,竟然进了博物坊做活,以后前途无量呀。”
“那里,那里”
一时间这些欠债的官员们也京都出名了。
凡是欠债的官员,不管是官员和其家人,还是家里的管家,下人出门,只要买东西,边上便会有不少的百姓对着他们窃窃私语。
听着妻子,儿女的抱怨,管事们的为难。从来没有受过这样气的官员们当下便炸开锅了,一致开始反击起来。
而此时的朝堂上,大多数的官员正在向正德帝哭诉这顾景棠他们的恶行。
自户部开始清缴欠款以来,采用的手段过于极端,前前后后有不少官员不堪“受辱”,有人被气病了,有人受辱撞柱。
甚至今儿早上,已经六十老龄的刑部侍郎更是受不住这样的侮辱,在家悬梁自尽了。
说到这,老泪横流,好像他和人家是故交挚友,不但历数这几位官员的功绩人品,还将他们夸的都成了百官典范,并斥责顾景棠等人冷酷残忍,用那些下九流的法子,竟生生将朝廷的有功之臣,活活逼债至死简直惨绝人寰。
正德帝看着看着为首的李大人泪声俱下的说着,他当年也科班出生,好像还是当年的状元,写的一手繁花似锦的好文章,不想人家写起感人肺腑的文章那也是把好手。
这一封折子,写的啧啧,读的朝上的人跟着抹眼泪。
待他说完,朝上的人跪了一大半“臣附议。”
“臣附议。”
“”
正德帝眯着眼看着底下的一群人,面沉如水,即使他在有准备,但是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反对,除了家里欠款的人家,还有不少其他的官员,大概是多年高高在上的地位被冒犯了吧,不过再高能高的过自己吗
以往太上皇在位的时候,对这些老臣太过宽裕,在父皇的心里,其实还是觉得低下的百姓的份量不如满堂的朝臣。这些才是皇室的天然盟友。
不过正德帝从来不觉得这些敢于逼迫他的朝臣会是天然站在他这一边,这些人只是他的臣下,和大周朝的百姓一样。
清理欠款,触动了他们的利益,才有了今天的一出,甚至也可以把它看重一场他们和皇上,君王的较量。
这种情景,有多久没见过了殿内,除了太子,还有一些他安排上来的心腹外,其他都跪着。
这其实的就是两只雄狮在较量,谁赢了谁就掌握以后的话语权,即使是皇帝,也可能只是一个名义上的皇帝,被臣下束缚的皇帝。
他不愿意,这么多年的忍耐不是为了一个名头,以往上面有父皇压着,他被逼着说不愿意说的话,下不愿下的旨。便是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不然他这个皇上还有什么当法。
他要住一个真正的帝皇,一言九鼎,言出必达。
如今早不同往日,默然片刻后,正德帝转了头,目光落在顾景棠身上,问道“顾卿,你对李侍郎的控告,有何见解”
顾景棠早有准备,当下便施施然走到中间,沉稳道“陛下,微臣听了李大人的控告,心里很是困惑。”
正德帝一见顾景棠,心情忽然大好,这小子可不是软柿子,坑起人来可是毫不留情的,正好让着些老臣好好长长教训。便笑问道“困惑有什么不明白的便说出来,李大人应该很乐意为你解惑。”
顾景棠道“微臣从小见到身上背着债务的。都因欠债,时时刻刻省吃俭用,以期待早日把欠款还清。至于李大人说的那些因为追债受辱的大人们,微臣不甚了解,但是为了要债户部对诸位欠款的人家也进行了些简单的调查,从他们的出手,可不见的是缺钱,欠债的人这就叫微臣困惑了,既然不缺钱,为什么不还钱。既然有钱,为什么要去户部借钱”
说道这,顾景棠顿了顿,提高了些声量又道“欠债还钱,这个道理老百姓都懂,为什么偏偏诸位读过书、做了官的人不懂吗借钱被债主追债,居然还有理来寻债主要理。”
“借来的钱,花着不心疼吧,钱花完了再去借就是了,借的多了欠的也越来越多,等到要债的时候,发现还不起了,一根绳子吊死了,错的,反而成了借钱,要债的人了天底下,有这样的道理吗或者说诸位是觉觉得陛下就应该免了你的债,以后国库敞开了给诸位花,不然,就是逼死诸位”
这话有够诛心的。
跪着的大臣们嘴唇都颤了颤,当下慌忙道“陛下,老臣绝无此意。”
正德帝冷冷道“既无此意,还跪着做什么难道要逼朕开口说借的钱,不用还吗”
这已经表明了赞同顾景棠的话。
这话一出,大多数的大臣都纷纷站了起来。要不然,可真成了臣下逼迫帝王,不忠不义了。
但是,地上却还跪着几个大臣,一副死谏的样子。
其中的一位三十来岁的御史台言官,原本还挺受正德帝喜欢的臣子,贫苦出身,正当年,用词大胆,什么话都敢说,但是此刻听着他的话,正德帝原本稍有缓和的脸色,又渐渐沉了下去。
这到底是真不赞同,还是为了彰显自己,借朕来扬名。
“陛下”
一直伏在地上的田御史抬头,满脸泪痕。悲痛道“陛下下旨清理户部积欠,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臣等万万没有阻挠之意,只是户部行事莽撞,用的法子有辱斯文,竟将一系官员的威严扫地,长此以往,百姓缺乏对官员的敬畏,不管是对陛下,对大周朝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而且过世的刑部孙侍郎,平日生活节俭,为官廉洁,借用了户部的银子,也是京都居,大不易。为了一家人有个住处。这样罪不至死,求陛下明察。”
说完,长匍于地。
这话说的好像他们这些官员之所以借钱,不是因为不够节俭,而是真的过不下去,欠钱不还,甚至投缳自尽,都是被逼无奈。
顾景棠对他说的话,心里不屑,堂堂朝廷命官,只知借钱挥霍,全然不想借钱要还的道理。至于官员因为失德,导致官威受损,岂能让整个朝廷来为他们买单
而且孙侍郎的死,也未必没有猫腻。
要知道,顾景棠他们要账,但是对不同人家,不同的情况还是有不同的方法的。
对于那些只是借钱买院子,还不出债的人家,顾景棠他们提出的分期还债,每月从这些官员的俸禄里面扣除一部分,不会影响到这些人家的生活必须。这种情景下,还自杀个什么劲儿
不过这些官员把官员借钱推到朝廷官员的俸禄上,这事便难以善了啊。
为什么京官大量的向户部借钱,也是源于大周朝制定的官员俸禄标准有关。
普通官员一年的俸禄大概四五十两银子。即使是一品高官,一年也只有一白多两银子。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些钱当然足够全家人生活。
但是对于官员们来说,每年递增的人口和奴仆,即使有冰炭银孝敬,却还是不够的。
所以地方上各种贪污的手段层出不穷。而对于京官们,则更加的可怜,收入摆在那里,但是京都的物价却比其他地方高太多。要是指望着那点俸禄,想要买上个宅院,最少也要给四五十年。
所以才有太上皇体恤臣子,让困难的臣子可以到户部借钱支应生活,你借,我不借我不是吃亏了吗慢慢的演变成了今天这样的局面。
事情到了这份上,按这些大臣的想法是到了这了,皇上也该松松口了。毕竟再继续刚下去,你是皇上你能轻易张口给涨工资吗
最后还不是要妥协了。当下,这些臣子都眼观鼻,鼻观心的等着正德帝不等不把顾景棠等人人推出来的,担下这逼迫老臣的罪名。也让这些年轻人好好看看陛下的鹰爪不是那么好当的。
作者有话要说最近雨好大呀感谢在2020062123:42:052020062223:39:1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眠4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