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寒生说

    这便是科举制能够在隋唐兴起的原因。总结一下,大概厚积而薄发。到隋唐时期时,各方各面的条件都已经算是万事俱备了。

    至于第二个问题科举制在秦汉时会不会有出现的可能

    他沉吟一声,吐槽秦朝还是太早了一点。连备受好评的郡县制在当时都不被人看好,科举制就算能出现,在秦朝也是真的很难推行下去。

    而且,秦朝的寿命也太短了。再好的制度也需要时间让人去适应的。这点上,相比汉朝来,秦朝无疑很吃亏。

    秦。

    秦始皇,这个直播间的三个v观众之一的秦始皇,听到这里到底是没忍住黑了脸。

    真是打蛇打七寸。戳人直戳痛点。

    岁寒生这无心吐槽,最是致命。

    这个时候这个时空里的其他人,注意到帝王的不对劲后,该怎么办

    当然是假装无事发生。

    眼观鼻鼻观心。

    后辈还在进行假设

    秦朝倘若熬过了那一段时间,将社会矛盾平息下来,慢慢苟的话,说不定也会出现科举制,或者出现与科举制类似的制度。

    可惜了。

    可惜什么

    不敢想现在帝王的表情,众人的头颅越发低了。

    而汉呢自然也有可能。不过在汉时积累下来的矛盾有点严重。光是以郡国并行制为首那些制度上的矛盾带来的麻烦,就够统治者们喝一壶的了,此外还有外戚、宦官不扫清这些障碍,纵使汉朝有人提出这个方案也难以实行,无法推行科举制。

    刘彻若有所思。

    毫无疑问,他在后辈的历史上,就是大汉历史上扫清大部分障碍的帝王之一。

    他有资本骄傲。

    但是即便如此,想要更进一步的话,想要像那李世民一般有众多忠心耿耿的臣子辅助的话

    参考后辈所说的那些条件,他得遗憾地承认如果真要照搬这科举制的话,大汉的发展得加快进度了,并且,他自己在位期间,大概是享受不到科举制带来的好处了。

    “还有许多事要办啊。”

    想到此处,他心里大定。

    看这科举制的发展历程就知道,科举制想要落实,必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亦不是一代帝王,几个臣子努力的成果。

    而他大汉要用的话,自然也需得起码百年的功夫。

    科举制该如何发展该往哪个方向发展,他们通过后辈的话,观那些人走过的路早已经定下了大概,但是若说到具体施行,还是得看以后的情况。

    老实说,科举制要走的路绝对不短,不仅是已经确定了他未来要做什么,还要求大汉未来的天子将其奉为圭臬,并且不断推行下去。

    绝对不

    能断

    科举制是用来选拔人才的因为优于其他制度,所以用它。

    岁岁如初提醒您扒一扒想长生却惨遭被骗的冤种们历史直播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毕竟,他们只是简单看一眼这个制度,却已经能够想象未来的大汉会是怎么样的光景那必然是不输给大唐盛世的又一盛世

    谁人不羡慕

    刘彻深吸一口气,满腔的豪情。

    而他,愿意当未来大汉盛世的奠基人

    至于第三个问题为什么科举制后面变化那么多当真只是时代的差异

    岁寒生摇摇头。

    提到此,他语气沉重

    自然不止如此。

    就像先前说科举制发展的情况那样,里面控制除了那些统治者的原因还有科举制度本身。

    科举制度的兴起,打破了士族和平民界限,使下层民众可以通过考试进入官僚机构当中,原有建立在封建等级基础之上的森严的晋升秩序不复存在。

    这是普通百姓进入门阀贵族序列的必须要走的路。原贵族与平民官僚之间容易发生内耗。最典型的就是唐朝后期,以牛僧孺为代表的庶族官僚集团与李德裕为代表的士族官僚集团的冲突。

    这是由科举引发的社会问题。

    但是这很正常。这种党羽之争,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会出现,不是因为这就是因为那,总之消停不了。

    像西方,资产阶级和旧封建贵族不也在打架吗。直到现在,有的国家还在打

    由此可见,这是避免不了的。看开就好。

    问题是到后来,科举制里考试的内容日益僵化和局限,选拔的人才都没有什么实用性,后来更是完全跟不上时代了。

    所以,等到在清末的时候,大浪淘沙之下,落后的科举制自然而然被淘汰了,也就废除了,这是是顺应时代潮流的。

    不过可惜的事,倘若从整体、从整个世界来看的话,等到废除科举制的那个时候已经晚了。与我们作比较的,不是别人,正是先前以我们文明作基发展的西方。

    说到这里,后辈一声叹穿过天幕幽幽而来。

    与此同时,天幕又一次变化了。

    地图在先前造纸术印刷术行进的终点处放大,在后辈提到那些西方国家时赫然放大

    本来先前,后辈突然提到西边,众人疑惑惊讶之余已经心里隐隐有所感。到现在,他们终于明白缘由了

    此刻,正是恍然大悟

    因为思想的僵硬,那个时候,我们已经麻木了,无论是朝堂之上还是朝堂之下,再也没有前朝那般盛况。再加上海禁闭关锁国等政策,又缺少对外的了解。

    在没有威胁,或者说我们不知道有威胁的时候,我们各方各面都如同一潭死水。

    相比较自变革如火如荼、并且之后各方面都在蓬勃发展的那些西方国家。在我们还没意识到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落后了。

    甚至可以说,在科举制废

    除之前,那停滞不定、原地徘徊甚至往后倒退的几百年里,错过了太多。而这些埋在过去的坑,换来的是未来生死关头的拼命追赶。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自古如此。败得不冤。

    好了,好在这些都是过去的事。生活在当下的我们能做的的就是以史为鉴。所以就此扩展多说了一些。希望观众朋友们不要嫌弃我啰嗦。

    哪有什么意见啊

    三个时空的观众已经被这个空投下来的炸弹,炸傻了已经。

    啊

    后辈在说什么

    他们不,他们的子孙以后被那帮子人欺负听起来,还欺负地不轻。都以史为鉴了

    众人冒火的目光,齐齐落到天幕里地图的西方。

    那造纸术印刷术的两个标志还停落在那处。

    啊,越发火大了

    众人有点手痒。

    山的那边是什么是敌人

    总之,回到正题吧。

    岁寒生清清嗓子。

    提起大唐,则必须要说起科举制。其他零零碎碎都说完了,那么接下来就该说说宋律了。

    还是简单介绍下。宋是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中原王朝,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宋朝是我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繁荣的时代,但是同时也是让所有人心情复杂的时代。

    唐之后,又是一段大分裂时期。这段时期被称为五代十国,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902年-979年的合称,存在约有70年之久。

    其中,宋太祖赵匡胤,原先是后周禁军将领,他通过陈桥兵变夺取帝位,定都开封府,建立宋朝。然后赵匡胤为避免晚唐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乱象,采取崇文抑武方针,加强中央集权,并剥夺武将兵权。1

    这也是为什么宋朝整体重文轻武,甚至科举制也是如此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