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1644年,当清军入京时,城门上有人写道“八股奉送大明江山一座”

    八股取士毒深如此怎么不叫人骇然。但这毒害又何止如此。八股取士在满清还在继续。

    而在满清入关后,这个文化落后的民族征服了一个文化先进的民族,但在文化上有很大的自卑感。于是,满人对汉文化什么都学,连害人不浅的八股取士他们也学。

    更有甚者,这期间出现了闻所未闻规模庞大的文字狱。

    什么是文字狱。

    汉语大词典定义为“旧时谓统治者为迫害知识分子,故意从其著作中摘取字句,罗织成罪”。

    中国大百科全书则定义为“清朝时因文字犯禁或藉文字罗织罪名清除异己而设置的刑狱。”

    但是这东西自古有之,历朝历代屡见不鲜。最早可追溯到汉。

    自西汉杨恽因报孙会宗书中之文字触怒汉宣帝而遭腰斩以后,文字狱在历朝时有发生。却只是有满清一代,次数之多、株连之广、处罚之重,超过以往。那么多的朝代里,只有清代最为残酷暴虐。

    清代皇帝大施文字狱,目的在于压制汉族人的民族独立反抗意识,树立清朝统治的权威,加强中央集权。

    这种文化政策,造成社会恐怖,文化凋敝,从而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而在其中,最严重、最为惨烈的还是在满清乾隆一朝。

    我国史学家顾颉刚认为“清代三百年,文献不存,文字狱祸尚有可以考见者乎曰有之,然其严酷莫甚于清初。”[1]

    *

    三个不同时空里,所有的观众们都瞠目结舌。

    “这比焚书坑儒还”

    还什么。

    他们一时之间竟然想不到合适的形容词来。

    都是文化思想上的。对比前朝,怎么这满清的文字狱这么恐怖

    好了,这严重程度,绝对是超过焚书坑儒了。起码始皇帝只是针对儒家,只是收了一些民间的书籍,实际上是允许其他声音的存在。好多其他学派的还不是在秦朝任职

    可他们满清这是搞什么啊

    太可怕了。

    打了个哆嗦后,又狠狠摇头。

    不不不不不,不能这么比,不管是焚书坑儒,还是文字狱,那可都不什么好东西

    好的不比,在这上面比个什么啊。

    这样,对文化的限制、思想的制约更深,到此时达到鼎盛。

    所以,因为八股取士和文字狱时,明清各方面的创造力、想象力大不如从前,思想上也大多因此受到限制。最典型的就是史学的没落。

    清末之时,有个龚自珍的诗人,发出了“我劝天公从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呼豪。龚自珍

    也对八股取士导致史学没落深恶痛绝,“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堕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

    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的兴起,确实给自宋元以来活跃的史学当头一棒,明清的史学失去了宋元时候的活力,从而导致受教育者缺少历史修养,思想麻木,思维僵化,固步自封。加之对事件的认识缺乏历史的眼观与谋略,也为埋下了祸根。再然后,科举制就被废除了。[2]

    岁寒生道

    总结,八股取士害人不浅。大兴文字狱更是不可取。

    以上,就是科举制的所有了。

    眼见科举制度的落幕,众人也不由唏嘘。

    想当年科举制发展正盛的时候,想科举制在大唐的时候,是多么积极昂扬啊。

    到此刻,直播间的观众突然心生感慨。

    但是,谁也没想到,他们竟然在不知不觉间,跨越时间空间与万千人产生了共鸣。

    有无数人为此叹惋,而他们只是其中一部分,却也是其中最为特殊的一部分。

    岁寒生关了关麦,清清嗓子,赶紧喝点水。

    努努力法律史就要结束了

    冲啊

    正在他停歇、喘口气平复的时候,屏幕上突然飘起众多弹幕来,多是刷屏,一些无什么意义的啊啊啊,还有一些发疯。

    v大佬们的那花里胡哨弹幕混在其中,分外显眼

    科举制为什么能在隋唐时兴起

    科举制在秦汉时会不会有出现的可能

    为什么科举制后面变化那么多当真只是时代的差异

    岁寒生光是看v大佬们的几秒钟就弹出一条的弹幕,就已经眼花缭乱了。

    他赶紧开麦

    “等u主一会,一个一个来qaq”

    岁寒生翻了翻笔记

    “u主找的资料可能不详细,可能有错误,但是可以供大家参考一下。”

    “关于第一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可以从背景方面解答。

    首先,科举制要诞生,国家必然是要统一的。大一统是一个前提。全国性的统一局面为全国性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了一个可能的政治环境。

    自东汉以来到隋朝之前,我国曾长期处于军阀混战、豪强割据的分裂状态之中。

    这一状态的主要特征就是战争频繁,权力不断转移,王朝不断更替,社会经济凋敝,人人朝不保夕,加之战乱时人口不断迁徙流亡。

    很显然,无论从分裂的地理还境、政治还境,还是衰败的经济条件以及人人自危的社会心理来看,都不可能为科举制度这样广揽人才的制度创造机会和条件。

    而隋以后的各个封建王朝之间虽然也有王

    朝间的更替,也有较大的动乱▉▉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但每一王朝都有较长的较稳定的统治时期,这为科举制度的确立了必要的政治环境,因而才使得科举选官自隋之后成为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

    说起大一统,自然不能遗忘统一六国的秦朝。这个观念,是秦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岁寒生在此,是一点不吝啬自己的赞美。

    然后,被天幕点名的秦朝,大殿上却没有那么和谐。

    反而空气里漂浮着一股尴尬。

    秦臣和原本反秦的诸子百家的弟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听到兴头时,他们早就忘记这回事了。

    殿上出现了好多议论圈,除了几处禁区高位。

    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不知不觉就加入到自己听得顺眼的议论中,又一个高兴,干脆就在此坐下不走了。

    但是这会,他们经过天幕这么一说,一个激灵突然想起什么。

    再一抬眼仔细端详一下自己邻座等等,好像有点眼熟,这不是大秦的将军吗

    刚才还相见恨晚,但是,此刻,他就突然感觉一点尴尬来。

    不多,但是还有点。

    第二个原因,就是阶级结构的变化。我国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结构的变化,为科举制的产生及确立奠定了必要的阶级基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长期混乱和动荡,从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大大地削弱了世族大地主的实力,中小地主的地位逐渐上升,开始与世族大地主在政治上并驾齐驱,并逐渐占据了优势。

    这一优势表现在选官制度上,就是以推荐为主的选举官吏制度逐渐被以考试获取官职的科举选官制度所代替。

    因为后者与前者相比,更多强调的是一个人的能力,而不是其出身、门第。

    这里面的专业术语实在是有点多。岁寒生怕众人不理解,又稍作解释

    世族大地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春秋战国时候已经有了雏形,比如楚国项燕的项氏家族,屈原的屈氏家族,都掌握着国家命脉。

    达到顶峰的时候还得东汉。朝廷腐败后,汉朝用来选拔人才制度也腐烂了。

    东汉时期,士人主要通过察举、征辟出仕。被举、被辟的人成为举主、府主的门生、故吏。为了利禄,甚至不惜谄附、贿赂以求固结。

    大官僚与自己的门生、故吏结成集团,结党营私,以增加自己的政治力量。东汉后期的士大夫中,形成了一些累世公卿的家族。

    这些都是历朝历代皇帝最大的敌人。每个有实权的皇帝必会拿他们开刀。

    这些人都是最大的地主,而且世居高位,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因而又是士大夫的领袖。

    魏晋以后,越发强大,足以影响国家形势。

    隋唐的科举制度实行后,这些世族大地主逐渐弱势,最后在黄巢起义之后死伤殆尽,逐渐

    变得只是普通的地主了。

    岁寒生随后继续说

    至于第三个原因,是封建社会各项制度的发展完善,使得科举制度应运而生。时代造就了它。

    自春秋以来,中国封建社会逐步摆脱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种种影响,至隋唐时期进入成熟时期。

    其标志是

    统治阶级的队伍日渐扩大;政治机构不断扩充,分工越来越细赋税制度逐渐整齐划一各项必要的政治制度相继建立,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封建统治体系。

    科举选官制度正是在这样一个时期,是在其他制度完善之后,为满足封建统治对各种官吏的需要,为适应中小地主阶级政治地位不断上升的趋势而逐步确立起来的。[3]

    然后是第四个原因。这是物质上存在条件。

    我国古代有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造纸术在东汉时出现,而唐时出现雕版印刷术已经出现,到宋朝时,又出现了活字印刷术。毫无疑问,这些发明的出现方便书写,也方便了文化传播。

    在我们古代可能还看不出来多大的作用,但是这些传到西方去,那可是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大功臣。

    天幕上又出现了地图,不过这一回地图上的范围更加广阔了。但是,根据后辈先前的地图,还是不难能看出他们所在。

    “蓝色应当是海、是水。”

    “那旁边便是陆地了吧。”

    这些不难推测出来。只不过震惊他们的是,这世上的海居然那样大,外面居然还有那么广阔的土地。

    中原向北,是那样广阔。

    中原向西,是连绵山脉。可翻过山脉之后,豁然开朗,居然还有那么多分割成一小块的国家。

    众人更加怅惘“天地浩瀚。”

    两幅似乎标志纸张印刷术古怪图样忽然在出现,尔后他们一路向西而去。

    文艺复兴,毫无疑问,是西方文明超过东方文明的开始。

    造纸和印刷术,为西方宗教改革铺平了道路,使教育普及成为可能。

    火药的使用,消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国民军制。

    指南针导致发现美洲,从而使世界全局代替欧洲一隅成为历史的舞台。这四大发明以及其他发明,大都源自于我国。[4]

    不仅如此。尔后西方两场工业革命更是直接起飞。讽刺的是,在一开始,当时助力他们发展的工具,是我们古代四大发明。

    “”

    岁寒生摇摇头,谁说到这里不觉遗憾呢

    西方在崛起,而东方在下落。早就开始了。

    书写,印刷等物质条件大有进步,有利于考试的实施。

    再加上道路交通的的完善使得许多的举人能够及时的赶赴考场。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放在哪里都没错。

    硬性条件上。科技改变一切。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