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2章

作品:《穿书之裕妃升职记

    安抚了嫡长子司马贤后,玉荣觉得这事儿也可以搁下了。

    她现在也挺忙碌的,北征之事不容有误。这关系到了勋贵圈子的利益,同时,也关连了皇家的利益。

    世间事,最重要的莫过于利益最能得人心。

    皇家要坐稳天下,安的就是人心。

    春。

    北征。关于东宫两位良娣大概在春末生产的事情。玉荣就是顾不上了,这事情当然就是太子妃韦氏要关注的。

    而玉荣则是陪着正统帝一起亲征。

    帝后出行,没有小事。

    能御驾亲征,关于里面的博奕与妥协,还有各种利益的媾和,那自然很多。可各方的人自然满意了。

    勋贵满意的是很多子弟,尽数被带走了。

    家家户户的不可能是独子。聊了嫡长子外的子孙,都让皇家领上了战场。至于嫡长子那守了祖业,皇家没有一定要求。

    当然,皇帝的意思很明白。如果爵位继承人不上战场,可。

    那么,当家人就跟着皇家一起战场走一遭。毕竟,皇帝都亲征,这些勋贵哪一家都逃不了名单上的名字。

    其时吧。这些勋贵这些年的富贵日子过下来。

    能有多少人真是有本事

    皇家一一清楚。可问题在于皇帝的本意,压根儿也没有盼着这些勋贵多能耐。而是借用勋贵的私兵,以及勋贵出钱出粮。

    然后,给勋贵家来一个推恩令。到时候,大爵拆成几个小爵。家家都是和和睦睦。

    里面的谋划太多。

    想成功,当然就得打胜仗。

    “圣上累了一天,可歇歇吧。”玉荣亲自给皇帝递了一碗热汤。

    这是赶了一天的路途,扎营时,玉荣在皇帝的大帐中,亲手熬的汤。熬的汤,说是熬。不是说水煮开了,把早备好的牛油香料包,给一起下了锅里。

    闻着香,喝一碗汤,就着干粮肉饼子吃了。一样更香。

    可这等香味,比起皇宫里的美食,自然差了十万八千里。

    可这是行军途中。

    想过好日子

    皇帝也要以身做责的。至少,这都是热乎乎的吃上了,不算得什么难熬了。

    更多的享受,在皇宫里可以。

    在行军途中,很难。

    “梓橦,辛苦你了。”正统帝接过了汤,没拒绝。

    玉荣笑了笑,给自己也是倒了一碗汤。她道“不辛苦的,一点儿小事。”

    这等时候,喝了热汤,暖了胃,才是舒坦。

    至于肉饼子嘛,入嘴里慢慢的嚼着,也还是有些嚼头。

    更好的吃食。

    以帝后的身份,当然是随时可以有。

    只是皇帝交待过,不必奢弥。

    这是做给勋贵们看的。总之,皇家摆这等姿态,要做的还是让勋贵大户多多出出钱粮。

    有些事情,皇帝给了态度,也是给了要看的人。

    当然,上了战场后。机会还有更多。

    有些吝啬的,总也要张了开口,掏了老底子才成。

    大魏朝北征。

    胡人自然得了消息。按说,大草原没盖子,胡人又是游牧,那自然可以来去如风,撤得一个叫自在。

    可问题的关键在于,去年的白灾。

    大草原缺衣少食的。这才是他们叩关南边的原由。家底子薄了,去年的冬,消耗了一部分人员。

    可到底还是不够的。

    胡人部落联盟还缺要财富、粮食,一切一切可以交换的一切。

    这战争,不是胡人想躲就可以的。

    他们挑起来,他们在天灾面前,也是微小无比。

    战争,胡人是必需要的。

    在生死面前,总要搏一搏。特别是去年还是大胜过,这加涨了胡人的信心。

    大魏朝帝后亲征。

    也是为了大胜。殿前军、禁卫军,这是皇帝的心肝宝贝。

    这随了皇帝北征,已经说明了皇帝的态度如何

    至于留守京都的兵力。

    暂时押阵的是承天府的守军,是殿前军、禁卫军的守备军。可以说,那能耐差了些。

    可到底人数摆那儿,还是挺有威慑力的。

    太子在监国。

    大军随帝后北征。

    一切一切的开始,就要从战争相遇,战争开启来定论。

    胜者,能决定一切。

    现实就是这么的残酷。

    京都。

    太子司马贤头一回当了监国太子。

    一切很美好。

    人人都在捧了这一位。

    勋贵里,有一个算一个,只要不是七老八十的,全让皇帝一锅端了,全跟着北征。唯留下来的,也是独苗苗的嫡长子一个继承人。

    有些胆儿大的,干脆留嫡长子也是一起带走了。

    这若出了差子,可谓是要绝了子嗣。

    总归勋贵这一回,赌注在皇帝的要求下,还是下的蛮大的。

    当然,太子司马贤很清楚,这些勋贵可不是自己乐意的。全是帝后手中有勋贵们的小辫子。

    只要正统帝乐意,一个一个都可以削爵的。

    皇家不需要借口。

    没哪一个勋贵的底子是纯粹干净的。只是皇家需要勋贵。这是正统帝教导儿子的话。

    可问题在于以前的太子司马贤只以为勋贵的问题很小。

    真做了监国太子后。

    有些人乐意投靠了。这投其所好的,知道这一位太子是青天大老爷。那么,一些人的黑底,自然就是有人乐意摆在太子司马贤的跟前瞧瞧。

    “可恶。”

    太子司马贤摔了手头的资料。

    厚厚的,叠在桌案上。瞧着,就让人心中发憷。可这些就是冰山的一角。

    从未曾的,司马贤恶了勋贵。

    这些皆不是人干事。

    有没有还天下一个清明的想法

    太子有。

    可太子司马贤不敢干的。

    他还是监国太子,他的位置要坐稳,他做的事情就要让父皇、母后满意。

    东宫。

    太子妃差人来报信了,两位良娣要生了。

    至于生男生女

    这就要看了天数。

    此时,太子司马贤搁下了手中的那些资料。

    他还得想想。

    其时,太子司马贤不傻。他知道,有人想让他看到这些。只是,会是谁呢

    东宫。

    太子妃守了产房外。

    两位良娣皆在不同的产房内。太子到了时,太子妃福了一礼。

    “情况如何”

    太子问了一句。

    “产婆进去了。医女给两位良娣妹妹把了脉,一切皆安。殿下,您不必过于担忧。吉人自有天相,两位良娣妹妹一定平安生了子嗣。”

    太子妃韦氏宽慰了话。

    打心里讲,韦氏没什么坏心思。

    当然,要论私心,也是有点儿,就盼着两位良娣能生了皇孙女。毕竟,若是生下了皇孙的话,这东宫的未来可有得瞧。

    嫡长子。

    这是继承制度。那么,不管这长子是嫡子,还是庶子,可都是与其它的儿子有不同之处的。,,,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