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76、第 376 章

作品:《麒麟儿

    “倒是小瞧了许若冲。”接到最新的战场消息,李鸿祖的惊讶不会比旁人少。杜规就在他上游呆着,他算是时刻关注战场的人之一了,从两方交战,到战场局势急转直下,再到最终结果出来,时间实在是太短了

    李鸿祖原本以为战场还要焦灼一些日子的,眼下却是让许盈砍瓜切菜一样解决了杜规以至于他这边还有些准备没做

    和杜规的贪不同,李鸿祖在天大的好处面前更能控制自己。他虽然也知道许盈本身是个很好的目标,但没有因此就妄下定论。按照他的想法,得看杜规和许盈一战的结果如果许盈情况不好,到时候他就可以浑水摸鱼

    反正离得近,下手也方便总不能让杜规一个人得好处,肥了他后给自己带来更多麻烦罢

    但如果是许盈更有优势,那他就得低调做人了,甚至不能见杜规情况不好就去瓜分点儿什么许盈既然打出了拨乱反正的招牌,那像他一样的反贼也一样是对立面了。就算眼下要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建邺,很多事情得忽视,那也是在他不出来跳的情况下

    李鸿祖自觉许盈这种天之骄子,应该是受不得激的他要是冒头了,说不定就会让人家觉得冒犯这种态度在后人看来或许有点儿傻,但在此时的势族子弟中却并不少见,重声名,而轻实利这些人因为名声可以轻易获得别人没有的资源,相应的就要承受被声名桎梏的重担。

    现下眼见许盈对付杜规这样轻松,李鸿祖的打算自然是避其锋芒。而避其锋芒说出来只有四个字,真的去做相应准备工作却不是那么简单的。在李鸿祖做完各方面工作前,许盈的人已经到了。

    同时许盈给他的信也让他更加措手不及。

    他本以为他和许盈之间会有一个默契他识趣地装不存在,许盈赶着去建邺,估计也乐得当他这里天下太平。真要收拾山河,摆平了建邺的局面,有的是时间呢若是错过了建邺的时机,眼下再能为又如何呢

    却没有想到,许盈才不管什么默契他眼睛看到的也不是建邺那点

    儿鬼祟。

    他要走的路子是堂堂正正的

    表面上看从各路起义中杀出来,最终当皇帝,和阴谋篡位上去的皇帝没什么不同,得国不正与否是个道德问题,而不是政治问题,甚至有的时候连道德问题都不算毕竟这样的事情哪里能以道德二字来评判

    但遍观历史就知道了,这种事情还真就挺重要的往往前者才是一个正常的朝代,后者就算是开国了,这个国家也是命途多舛,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的后者的巅峰大概是宋朝,赵家得天下也不能说得国不正,只能说一半一半。

    一方面赵家从柴家手里得到后周政权,陈桥驿黄袍加身,这肯定有问题。另一方面,赵家也确实解决了一些割据政权,一拳一脚地做统一工作即使宋代算不算大一统依旧是一些人争论不休的问题。

    然而就是这样的宋朝,依旧是历代王朝中的奇葩哪怕是北宋,也是北方大片领土为游牧民族占据,时时刻刻悬在头顶,南宋时就更不用说了。为此,中原王朝要额外付出不知多少人力物力保证外部安全

    至于由于赵家自己得国不正,心虚之下极端排斥武将,重文轻武到病态等等,那就更不用说了。

    许盈既然心里已经有了打算,就不打算取巧了,而要端端正正做事,让外人挑不出错来

    他不会因为赶着去建邺立不世之功,就放下眼前的逆贼不管从他的角度来说,他对李鸿祖其实没有太大的意见。李鸿祖起家的时候也做了一些不那么光彩的事,但相比此时草头王的做派,他已经算比较克制的了,也因此他的名声还可以。相较起此时建邺里争权夺利的诸公,说不定李鸿祖这样的人在道德和能力等多方面还强些

    但问题是,在历史走到眼下这个阶段,在华夏的语境里,李鸿祖就是个逆贼,站在许盈的角度,他和杜规没什么不同。

    所以他给李鸿祖下了战帖,只是因为李鸿祖不算杜规那样的典型,许盈便没有像之前那样公开写讨伐檄文了。

    见许盈如此,李鸿祖不知他的打算,只觉得他愚蠢,又或者受声名所累。与心腹常凤道“我也不知

    该如何说许若冲了若说他蠢,他做下那许多事,一般人是不能的他绝不是一个蠢人。可要说他聪明,见他过去总总,以及如今之事,又觉得大错特错。”

    许盈做成了很多事,没人能否定他务实的能力。但在做事之外,许盈又每每显露出他与成熟政客不同的一些特质,这在一些人看来可不就是稚嫩天真,甚至愚蠢么看许盈的履历,一些留下的一些轶闻,这些是早有显现的。

    许盈毕竟是此时的顶级流量,他曾经做的事也不是秘密,稍一打听就清清楚楚。

    当然,眼下李鸿祖与心腹说到这个,也没什么别的意思,更多是有感而发。对于现在的他来说,许盈如此愚蠢并不是好事,而是他的祸事许盈要是聪明,人就该往建邺去,在他这里打一场算什么

    看刚刚结束的一战就知道了,他的愚蠢并不妨碍他在军事上发挥

    这是最棘手的。

    感慨之后,李鸿祖就与常凤为首的心腹商量起了对敌的事许盈不配合,之前做的准备工作就不太对眼下的局势了,很多事情得重新安排。

    “明公也不必忧心此事说起来,许家小子再是气势如虹又如何呢总不能在咱们这儿耽搁下来便是打,也不能纠缠,这就是所谓时机在我了”常凤这个时候这样说,有稳定人心的作用。

    人的名、树的影许盈之前打出旗号出江州的时候,外面的人不管相不相信他能办成大事,也是颇重视他的以他的资源,哪怕本人没用,也能堆出一股左右时局的力量。若是他稍微争气一些,今后走到哪一步,就不是旁人能轻易揣测的了。

    而如今,他这样轻巧就解决了杜规,就算杜规这样的草头王,很多人不看在眼里,也会因此对许盈有一定信任。

    眼下大家要和许盈对上,只单纯从双方纸面实力上,对方就要强得多了更别提对方手握大义,周围的潜在支持者不要太多。和这样的人对上,心理压力还是很大的。

    常凤这个话说出来,没有讲自己这边一定能胜,也没有说许盈的弱点。只是点明了关键一点,许盈是不可能

    在这里耽搁的。真的情况不好,他们还可以退而急着赶去建邺的许盈部却是没法在他们退的时候追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他至少可以保一个平局,后路无忧,这让大家的感觉都好了很多。

    有这个前提在,众人镇定心神,真正商议起战事来平局始终是退路,如果可以的话,当然还是要赢。杜规看得出许盈部是块肥肉,未必李鸿祖身边这些幕僚看不出来哪怕是局部上落些好处,那也是好的啊

    至于说许盈部给人带来的压力没错,他们是轻松解决了杜规,这能说明很多问题,但这说明不了所有问题。

    一场战争的胜负是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在当今这种天下纷乱的局面里,领军作战的将领素质上也是良莠不齐的。而具体如何,有时候甚至不能单从战绩如何来说有的人没什么本事,但看战绩简直吓死小朋友

    再者说了,真要是敌方战绩辉煌就不打了,那世上怕是就没有打仗这回事了每次开战前只管对比纸面实力和主帅过往战绩,占优势的赢,不占优势的输纸上谈兵,这倒是省了不少事

    李鸿祖身边聚集的幕僚、军官统一思想、确定方略,真正的决策从这里出,然后一层一层下放去,传到具体每一个士兵。

    军议完毕,参加军议的人,特别是将领们都各回各家、各做准备。

    “郎主明公此等决议,会不会有些操之过急”在军议上说的好好的,但真的到了私下,每个将领还有自己的心腹呢,这说的话就有些不同了。

    “明公如今声势虽大,但与打出旗帜,要匡扶天下的许将军比,确实不够。此时正该韬光养晦,待到日后说不得这位许将军去到建邺,未来就没有以后了”心腹劝说道“不管这位许将军如何下战书,只管避让开就是了”

    “难道明公那般心性坚韧之人也会小不忍则乱大谋”

    “不是这等说”做将领倒是能看透更多,摸了摸胡子“明公也是想打响名号再者说了,如我等行事本来就是弄险身家性命赌上,赢了不只是富贵荣华,进一步还能流芳史册。输了,不只是自己的命,家族的命,手下投奔来的乡人的命,全都得交代进去。”

    “若是求稳妥,如何能壮大起来迟早有一天也是要被消灭的。只有一次次富贵险中求,才能搏出一个将来”

    “此次明公退,下次明公又退那我等是做什么的”

    说得明白一些,大家是造反呢哪怕退一步,也是奔着受招安去的如果真的图稳妥,本来就不该做这个,,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