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58、第 358 章

作品:《麒麟儿

    刘纯起义军攻占安陆,这对于建邺诸公来说就是个消息而已,但对于荆州东、江州北一带的人来说,就是地方震动、人人自危了大家可不会觉得刘纯得了安陆就满足了,就没有下一步计划了造反的营生,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若是不能想法子席卷天下,就只能等着坐困愁城了

    “千里白骨,人间惨剧”卫琥接到从安陆递过来的情报,情报人员潜入到了刘纯手下,做着一个底层小军官,所以整场安陆攻城他都知道的一清二楚。现在发回来的消息也是纯粹的叙述事实。

    没有文学加工,没有自由发挥,情报信上的文字甚至过于枯燥了但就是这样的文字让卫琥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刘纯打下了安陆,声势也不算小了,到了现在这一步,至少有份能被史书记上一笔。至于记载的内容有多少,那就要看这支起义军之后的表现了。能够席卷一州,特别是因此和一些名人有了交集,那被记载的内容就会多一些而如果能席卷天下,那怎么也会大书特书一笔

    至于最后带领手下打进建邺,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了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建立一个新政权,哪怕是一个割据政权,未来也会有一本史书专说这些人的生平履历。

    只要声势足够大,哪怕未来不成功,估计也会被后世列在农民起义之中,作为歌颂民族勇气,以及讽刺南渡小朝廷统治黑暗的素材从这个角度来说,刘纯一方应该是正义的、进步的。但身处这个时代去看,其实这个过程中没有正义,没有进步。

    刘纯一方一开始确实只是求生存而已,而农民起义一旦成功,推翻旧有的王朝,往往意味着重新分配利益,普通百姓分土地什么的,也能跟着受益。但问题是,这只是开始和结果,而正义这样的字眼,过程和结果、初心一样重要

    并不是最初无可奈何,最终减少了贫富差距,这就是正义了

    刘纯带领的起义军就和历史上任何一支起义军一样,没有什么老百姓喜迎王师的戏码。哪怕这些起义军和普通百姓一样被朝廷

    逼的厉害,活不下去了才揭竿而起老百姓看到他们,首先并不是激起同理心,而是害怕

    因为老百姓知道,这些起义军在对抗官军之前,首先要强大自身。而强大自身的方法也很简单,和官军一样吃掉民脂民膏就好了。这一点上,处于野蛮发展阶段的起义军只会更敲骨吸髓

    军队破城之后,史书上往往会记载大索三日之类的字眼那就是军队首领给手下兵将的奖励。大家出生入死了一回,只是军饷和最后普通士兵拿不到多少的赏钱,那是不够的

    入城之后几日之内,允许杀人抢劫,这才是真正的生财之道由此可知,遇到不会束缚属下的将军破城,对于城中百姓意味着怎样的灭顶之灾

    官军是这样的,起义军只会更野蛮官军在城里胡作非为往往有个时限,与城中一些有名望的人家也就是士绅之流也会有个默契。但起义军可没有,往往是起义军带着家属像蝗虫一样啃噬着打下的城池

    官军作战是不带家属的,但起义军会带。大多数起义军都没有所谓的后方,老弱妇孺不带着也没地方放。再者说了,这些老弱妇孺也不是起义军的负担,反而是作战力量的源泉之一背后就是妻儿老小,若是不能一战成功,不止自己活不了,妻儿老小也是活不了的

    有老弱妇孺的起义军,连督战队都不需要,天然就会拼命。

    而起义军打下一座城池,心里是没有解放地方、拯救水深火热中的同胞这样有觉悟的想法的。甚至,他们都没有想过未来如何,起义能不能成功。事实就是,哪怕是参与起义的普通百姓,也少有思考起义的前途的。

    他们大多是活不下去,别的地方一口饭都没有了,这才来到起义军的。

    在封建社会里,哪怕是农民起义的队伍,有信仰的也不多最多只能说,到了起义后期,起义集团精英的一批人有信仰。这不是参与起义的人的错,他们原本的身份就是被歧视的,并没有机会学习在之后,没有太多自己的想法,无法有社会精英那般的信仰,只能说是果。

    知道他们的过去,再看他们

    的现在,是无法责怪这些人的。

    起义军吃空了一座城,城里的百姓不管愿不愿意,想要活下去的话,就只能随着起义军一起去到下一座城市乞活,这就是起义军的规模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的原因之一。

    来道安陆城下的刘纯之所以能劝降安陆,围城半个多月后入城。一方面他自己就是安陆人,以此时的乡人情节,他手下的人在别处或许会烧杀抢掠,但在安陆却是不会的天知道随便一户人家,是不是就是他家的亲故呢

    另一方面,也是城中人看出刘纯有以安陆为跳板,经营一段时间的想法。既然有经营的想法,那就不会让手下的士兵太过于破坏。

    既然是这样,对于破城的恐惧就不太重了,也没有了拼死一搏的想法。双方对峙了一番,你来我往,半个多月的时间与其说是在围城,还不如说是在谈判而攻城中的种种惨烈,只是双方谈判的筹码

    安陆守城更有优势,则安陆这一方更能谈到好条件。刘纯这边攻城占到了上风,则是刘纯更加举重若轻。

    然而就算是这样,攻城的烈度也让看到情报的卫琥心有戚戚护城河都填满了尸体了

    而进入安陆的起义军虽然有所束缚,却也不是什么都没做的。刘纯让属下不许烧宅、不许杀人,劫掠之事可以行,却也不能过分说是这样说,真的去执行的时候难免意外,这样的命令只能打了折扣来看。

    事实上,刘纯心里一开始的预期就是打了折扣的,而和他谈了条件的安陆士绅也是差不多的想法。下面的人真的一板一眼,不越雷池一步,他们可不会觉得那是真相,只会当成是有人欺上瞒下,做了就做了,到他这里却还要粉饰。

    “这样的事不是早该知道的么”相比起卫琥的激动,乐叔乔要平静许多。这个时候乐叔乔和卫琥仿佛是角色互换了一样,要知道一直以来更容易跳脚的是乐叔乔,卫琥则是相对中立客观,不带私人情绪的那个

    只能说,情报里传达的东西正好踩中了卫琥的底线。

    乐叔乔依旧是一张看谁都是垃圾的脸,冷笑道“朝中诸公无能,国事才艰难到如此地步。至于这

    些草头王,瑞末你又指望些什么呢难道觉得他们是受害者,如今起来了,就会因为原本的出身,对其他百姓宽宥”

    “他们或许有这等好心,但又能做什么呢”乐叔乔直接剖开了血淋淋的真相那些起义军的成员,应该是具有最朴素的同情心、善心的,他们在日常中也会怜悯和自己一样有悲惨遭遇的人,如果可以的话,帮那些受苦受难的人一些忙,他们也是愿意的。

    但一切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他们至少没有生存危机。

    处在生存危机之中的人,有的人或许还能坚守,但大多数人是被逼着走向另一条路的。这其实也不能怪他们,只能怪这个世道

    他们得先解决自己的生存危机,这才能说其他这种情况下,他们的烧杀抢掠都有了原因,他们也只是求生存。如果不一靠掠夺别人的生存资源续命,他们在当下的处境中是活不下去的。

    这就是全部了。

    “天下是这个样子到底如何才能好”一惯对文学关注超过对民生关注的卫琥,这个时候都问出了这样的问题卫琥一直是个文艺青年,忧国忧民的情怀完全是受身边人影响的结果。

    而这个时候的他,却是更在意家国社稷的。他甚至会忍不住假设,如果他是老师,或者是师兄弟中的一个也好相比起他们来说,他在这些事上还是太生疏了,以至于这个时候没有一点儿出路。

    这种满怀忧虑,但又找不到出路的感觉实在是太糟糕了。

    “如何才好”乐叔乔重复了一句,看着门外院子里,正在和罗真说着什么的许盈,若有所悟“若是瑞末你让我来说,我能说出许多道理,都是能让这世道更好的金科玉律。但也只是说说罢了天下聪明人这样多,其实知道这些的也不少”

    治国理政之策,能够提出的人不多,但真要满天下搜寻,也是有一些的。但以如今天下板荡之势,问题根本不在于没有治国的良策这个世道需要的是新的变革,更彻底的、更能振奋人心的、和过去完全不一样的。

    至少不能走过去的老路,,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