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50、第 350 章

作品:《麒麟儿

    “王三郎往哪里去”眼下还不到春耕时,正是农人难得的闲歇时。这种时候不只是无事可做,更重要的是,一般农人会避免做事毕竟寒冷的日子里少动弹一些,也能消耗少一些。这般时候匆匆忙忙在外行走,本身就够显眼的了。

    王平,也就是村中长辈口中的王三郎停下脚步拱了拱手“小侄往县里去县中要练民壮我家青壮多,该出丁口。”

    听到这个消息,村人脸色大变不由得他不多想,如今这年头多的是拉壮丁的,具体情况可以参考杜甫的三吏三别总之对老百姓不是什么好事一个不好是会弄的人家破人亡的

    村人心里焦急,忙问“此事我怎么不知”

    要知道这种事一般动静大着呢,这小小村庄里又没有秘密,如何能瞒人

    “那是县中小吏尚未来宣讲的关系,其实告示已经在县中发出了我前日去过县中,这才知道此事。”王平解释了他的情况,但他的解释让村人更加不解了。毕竟这种事大家都是能拖就拖、能躲就躲,这会儿还没有下最终通牒呢,这就往跟前凑,这是怎么回事

    王平笑着说了情况,原来这是县里训练民壮,这样面对歹人就有了据地自保的能力他们这些被训练的民壮并不会被送到军队里,将来拉出去打仗。更多应该是农闲时训练,农忙时回归乡里,有什么事就集聚起来对抗如今到处流窜的强人。

    这种充分利用本地人力,搞民兵的套路,在华夏自古有之,不是什么稀奇事。而按照如今天下糜烂的局势,哪怕是战乱较少的南方地区,治安也是不太好的这种情况下,偏远的乡村能成立民兵组织自保,这肯定是一件好事。

    但很多地方没法做这件事,关键的问题是钱从哪里来

    为了保护地方,每个区域有余力的人都愿意给出一些支持他们不是势族豪强,没力量自己保护自己。同时也不是无产者,多少有一些产业需要得到保护。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他们自然愿意支持这些民兵。

    但这份支持不能指望太多,官方总得表示表示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一件事稍微大一点儿,就不能完全指望民间力量,从来没听说过大政方针上的事是能靠捐款解决的。

    问题就出在这里了,官方没钱或者说,对于官方来说,总有更紧要的地方要用钱这种情况下,是挪不出钱来做这种需要做,但又好像没那么重要的事的

    没钱就不能办事但出乎意料的是,这次训练民壮规模很大,江州各地都动员起来了。这些民壮虽没有得到什么好处,但训练的时候是管吃住的,而且吃的不算很差另外,这些民壮返回乡里的时候还会多少得一些补贴。

    不多,但足够让这些民壮心动了。

    本来他们接受训练之后能保卫乡里,这就是最大的好处了这年头乡里也不太平,地方上的人对保护地方的积极性又很高毕竟背后就是自己的家,训练出来保护乡里这是非常符合他们的利益的。

    这种时候,各乡的民壮都按照小吏宣讲的,上了民单的青壮往县里去接受训练。普通的民壮也能在训练中吃的饱饱的,他们对此还算满意。这些民壮很少有人思考他们吃的粮食是从哪里来的,只看一处的粮食消耗或许不多,但放眼整个江州就不可小觑了

    过去没有的粮食,此时就有了

    再者,训练民壮可是一个很有延续性的事,若只是凑出一批粮食,这个冬天训一训,下个农闲时没有粮食就不做了,那就没意义了

    只有知晓内情的人才知道,为了促成这件事,许盈做了许多工作

    许盈在建邺有自己的人脉,去了几封信到建业,请了几个政策下来他想在江州搞民兵,直接问建邺要钱是不太可能的。这样的事花钱不会太少,就算对于建邺来说这笔开销是小巫见大巫,不拘从哪里省一缗子就能出来,但从哪里省呢

    朝廷收入的钱财是有数的,而开销总是没数的,有多少钱都能开销掉,而且总是不够。这种情况下,朝廷可以说是处处节省这个时候临时又要去省唔,也不是不可以,但凭什么呢江州要做这件事,底气可不够硬

    花朝廷的钱,就为了给江州训民兵,保你一方平安那其他州听到了要不要也跟上哪个州在建

    邺没有几个朝廷肱骨、几个能说话的代言人到时候大家都要,那朝廷就真的一滴也没有了

    这种情况下,正确的做法是要政策,这也是如今中央部门和地方上要做事的常见做法钱是没有的,但朝廷本身的存在却是一笔巨大的资源靠着朝廷给政策,也能做很多事了

    而这也更考验官员的能力,有的人拿到政策了比直接拿拨款还好,效果出来非常出彩但也有的人能力不行,政策给了就是浪费,最后是肥了一圈人,但事情根本没做成,反而弄得比之前还糟糕。

    如今的江州一把手,江州牧崔群能力还算不错更关键的是,有许盈在旁不动声色地引导在许盈找上面打通关节、要政策的时候就想过后面的事了,这也是和崔群通过气的

    所以要到政策之后做事情并不难

    这件事里崔群要政绩,要名声,许盈则是另有所图崔群觉得许盈是想要彻底扎根江州,从一个外来户转变为比本地户更本地户的存在。说起来,他自己也是博陵崔氏的子弟,对世家大族的一通操作有自己的理解。

    世家大族对家族所在地向来是既压榨,又安抚的。压榨很容易理解,他们不从自己的地盘压榨,怎么积累下巨额财货,然后和外面的世家大族竞争安抚也很好理解,他们的根底就在于脚下的土地和人,若是一味用强,而不加以怀柔,他们迟早是存续不下去的

    所以,世家大族也常常为乡人做一些,换得乡人对他们感恩戴德。

    崔群看来,许盈也是抱着这个想法做的事。

    虽然许盈这事儿做的太实在了一些世家大族搞类似的操作的时候都喜欢性价比高的,看起来声势很大,实际并不用费多大力气,也不能真的带来多大的好处只要利于宣传就好了。而许盈这样的操作,声势是够大了,但要促成此事花费的力气也不小了

    和世家大族常弄得小恩小惠不是一个路子。

    但对此崔群也没有多想,只觉得许盈有自己的考量。人家要下这样的本钱,或许是许家侨居在此,一开始就是需要下重本又或许,单纯一点儿,就是许盈这个人实在,愿意做好事

    这听起来有些天真了,崔群作为地方高官,实在不应该有这种设想。但考虑到许盈在外的名声,他这样想其实也不算夸张。

    在外确实有人不喜欢许盈,甚至大肆黑他的人,觉得他也不过是求名之辈

    一个人怎么也不可能做到让所有人喜欢但做到崔群这个地位,而又不是傻瓜的,对许盈都会有一个相对客观的认识。

    看一个人不要看他说了什么,要看他做了什么而从许盈的作为来看,以当下朝堂的风气,真可以说是清流中的清流,若是让他做的事情再多一些,说是圣人也没问题。至于说外面黑许盈的,崔群这种人哪里还会不知是哪里起的源头。

    无非是骗子后面跟着傻子罢了。

    而在许盈这边,之所以比之前更在意粮食的问题,除了一向对粮食安全的在意,也因为他分明感受到了风雨欲来的气息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想法变了,这个时候再去看时势,许盈有了更多的心得。而这种时候,别的什么都不如粮食来的重要。

    当然,另外还有一个非常现实的原因许盈的粮食消耗量可以预见的,会在未来几年有很大的增长。

    眼下这样练部曲,粮食消耗比之前要多许多。更何况,许盈还打算等讲武堂走上正轨后,扩大部曲规模若说扩大部曲还是有数的,那他另外一个想法就没数了。

    他的另一个想法就是民兵

    部曲哪怕再增长,也是有限度的,这既是因为许盈手中的钱财、人口限制,也是处在他的位置,手中的部曲不可能随便超规模。这种时候,考虑一番之后,许盈觉得自己可以推动地方搞民兵。

    为此,他发动自己的能量在建邺活动,联手崔群活动来了一些政策,这些政策可以支撑民兵的开销但开销不是全部,许盈还得考量粮食的问题。这年头很多时候就是这样,钱能够搞来,粮食却是得分开来看的。

    虽说有钱就可以买其他东西,但事情哪有那么简单若真是如此,也不会有灾荒地区的粮价飞涨,以至于最后一片惨状了

    而一个地区忽然扩大的粮食需求,这本身也不是拍脑袋就能搞定的大笔单一物资,还是粮食这样具有特殊意义的物资调动,在这个农业生产上限非常低的时代,从来也不只是钱的问题。

    所以,许盈需要一方面调动去到南方的商道,另一方面增加自己掌控的粮田。,,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