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6. 第六十六章 无

作品:《学渣被逼考科举

    用过午饭后离开永安侯府, 程子安带回了一方古砚。

    程箴看到了,吃惊地道“你真上门打秋风了”

    程子安笑眯眯点头“嗯呐对了阿爹,我明日打算去太学了。”

    程箴拿着砚台来回翻看,入手跟玉石般, 经年累月下来, 散发着墨的清香气。

    生怕磕坏了,程箴小心翼翼放下砚台后, 这才问道“先前你说还在考虑可要去太学, 如今终于定了下来, 可同闻山长说过了”

    程子安拿起砚台琢磨, 道“还没呢, 等下我去同老师说。是施三爷要替我去太学打招呼,他当时就派施大叔去了太学,我离开时, 施大叔回话说已经办得妥当, 老师就无需去卖老脸了。”

    程箴瞠目结舌盯着程子安, 半晌后无语地道“既然有闻山长替你出面, 你为何要多欠一个人情”

    程子安笑笑,道“老师的脸面, 比我欠人情来得重要。再说了,永安侯府的人情岂是人人可欠。”

    程箴道“到时你如何还得起”

    程子安狡黠地道“还得起就还, 还不起就没办法了。”

    程箴愣住, 旋即失笑。

    还不还得起, 端看什么事情, 以及程子安自己的判断了。

    不过,永安侯府需要程子安还的人情,肯定比天还要大。

    那时候, 程子安想还也还不起。

    程箴逐渐被程子安影响,变得光棍起来,反正债多不愁。

    程子安收起砚台,系好匣子外的包袱皮,道“阿爹,我们同阿娘一起去老师府上,师兄应当从衙门回来了,正好见一见,顺道提去太学的事情。”

    程箴朝窗棂外看去,外面天已经转暗,迟疑着道“贸然上门,可要先去打声招呼”

    程子安道“那是老师,招呼来招呼去就生份了。这时去打招呼,也来不及了,等下我们在路上铺子里买些酒菜,自备口粮。”

    明日程子安要去太学,倒是不能耽搁了,程箴便没再多反对,迟疑了下道“可要叫上你姨父”

    程子安满脸郁闷,道“叫上他吧。老师无妨,还有师兄师嫂,不去就失礼了。他失礼无妨,连累了姨母与阿乔阿宁他们,阿娘又得伤心。”

    程箴也是看在崔素娘的面子上,他们兄弟姐妹感情好,总得爱屋及乌。

    家族姻亲,互相帮扶,又互相拖累。

    程箴心道程氏人丁凋零,虽少了互相帮衬,也少了许多麻烦,倒是幸事了。

    程子安收拾好昨夜写的功课,将砚台一并带着了。

    到了门前,孙仕明还未到,程子安陪着崔素娘与程箴一起等。

    程箴看着程子安提着眼熟的布包,盯了片刻,再次无语凝噎“你带上砚台作甚”

    程子安道“送给老师,这么好的砚台,拿给我用可惜了。阿爹放心,我看到施三爷的书房里,有好几方这样的砚台,说明这个砚台,对有钱权贵来说,并非那般珍贵,市面上定会不少。砚台没有标记,老师放在书房,谁知道这个砚台,是我从施三爷手上得来,转手就孝敬给了老师再说了,学生孝敬老师,乃是天经地义。”

    程箴说不过程子安,只能悻悻别开了头。

    程子安视线从姗姗来迟的孙仕明身上收回,将砚台拍得啪啪响“带了不速之客上门,酒菜不够,得多加些,安抚老师的心。”

    程箴不知说什么才好,见孙仕明一改路上的邋遢,从头到脚,都换了一身崭新的衣衫,头发一丝不苟埋在了幞头里。

    孙仕明嘀咕抱怨了几次,烟邈伺候得不好,他的穿着梳洗,都是娄氏一手操办,温柔小意得无需他多言半句。

    难得能收拾得齐整,程箴总算满意了几分,见程子安笑容满面,心中咯噔了下。

    果然,程子安笑呵呵赞道“姨父真是精神,看上去竟跟那新郎官似的”

    孙仕明低头扯着衣襟,笑道“去闻山长府上拜访,总得要收拾一翻。”

    程箴闷哼了一声,真是个棒槌,他居然能当做夸赞

    崔素娘看不下去了,面无表情上了骡车。

    孙仕明盯着骡车看了又看,最后方不情不愿上了,打算待上车后再提点程子安。

    在京城,如何能再用骡车,怎地都得赁一架马车,方不会失了脸面。

    可惜,程子安挤进了程箴的骡车里,只能遗憾作罢。

    在路上,程子安亲自下车,与老张莫柱子一起前去选了两坛酒,黄羊肉等各种吃食。

    孙仕明见车停了,探头出去看了下,就忙缩回了车里。

    程子安懒得搭理他,要是崔婉娘同意,他会尽全力让他们和离,顺便带走阿宁阿乔养在身边。

    骡车到了闻山长府上,闻绪恰刚从国子监回来,大家团团见礼。

    林老夫人哎哟笑道“怎地还带了这般多的东西,真是,这定是子安的主意。”

    程子安将砚台交给了长山,对他挤了挤眼,长山便拿着下去了。

    程子安笑道“我们几人吃得不香,就想着拿到师母家中来,凑在一起吃个热闹。”

    闻绪五官长得与闻山长肖似,只比闻山长要严肃端方,看上去不苟言笑,打过招呼之后,就立在一边看着他们寒暄。

    妻子徐氏与他一样不善言辞,估计是林老夫人在,她便落后婆婆一步,招呼着仆妇小厮端茶送水。

    落座之后,女眷们到了别处去说话,吃了几口茶,程子安说了去太学之事。

    闻山长愣了下,笑骂道“罢了罢了,我不管你,只是你能去读书也是好事,省得你成日乱跑。”

    孙仕明这才知晓,程子安竟然进了太学,一时震惊在了那里,后悔不迭。

    乖乖

    太学可是得三品官以上的子弟才能进去读书,早知永安侯府肯帮忙,他就算咬牙拿出些钱来,也该随着程子安一同前往。

    程子安朝着闻绪见礼,客气地道“我对国子监不熟悉,到时有劳烦师兄之处,先给师兄道声叨扰了。”

    闻绪欠身还礼,道“阿爹已经交待过,师弟莫要客气,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师弟学问好,哪怕是太学,也没甚可担心之处。”

    程子安道了谢,道“我先去读上两日,要是跟不上,再自己跟着老师学。”

    太学并非人人可进,程子安既然得了这个机缘,听他的意思,只是随意进去学一学,没打算久读。

    闻绪拿不定主意,不知该如何劝说,便看向了闻山长。

    闻山长见状,眉头微皱,道“听子安的,他要考春闱,与太学的学生们不同。”

    闻绪便回过头,道“一切悉听子安的意愿。”

    程子安将一切瞧在眼里,闻绪端方得过了头,怪不得这些年下来,在国子监还只是个小小的司业。

    好在闻绪忠厚,行事小心谨慎,惹不出什么祸事,闻山长能放心将他留在京城。

    孙仕明在一旁听着,脑子转得飞快,起身躬身见礼,舔着脸道“闻山长,闻司业,不知在下可能去国子监长长见识”

    闻山长眉毛拧得能夹死蚊蝇,闻绪手搭在扶手上,不安动了动身子。

    程箴暗恼不已,早知这样,无论如何都不带他前来

    人情岂是人人可欠,端看你值不值人让你欠。

    程子安在闻山长开口训斥之前,笑着解了围“姨父,我是老师的关门弟子,老师不再收学生。姨父想要进去,总得有个由头,以老师弟子的身份是不能够了。姨父,我倒有个主意,姨父不若去翻翻族谱,看祖上可有做官之人,有了官身子弟的身份,一切就好办了。”

    既便是闻绪,都差点忍俊不禁。

    孙仕明神色尴尬立在那里,挠了挠脑门,将幞头扶好,讪讪赔了句不是,气闷不已坐了回去。

    同时,孙仕明又无比惆怅。

    孙氏祖上识字的都没几个,到了他这一代,方有了点文气。

    不过,幸好儿子阿乔聪慧,已经开蒙了,读书上颇有天分。

    阿宁生得娇俏动人,以后寻一门好亲,嫁进高门,帮扶阿乔。

    等他中了春闱,一切都迎刃而解,以后孙氏定能飞黄腾达

    用过饭后,程箴与崔素娘孙仕明先行离开,程子安被闻山长拽住了检查功课。

    程子安跟着闻山长去了他的书房,拿出早已备下的功课,双手奉上前“老师,你不相信你的学生,就是不相信你的眼光”

    闻山长瞪了他一眼,接过功课却笑了起来,念叨道“算你这次老实了,不然我定会揍你。”

    程子安见长山提着布包在门口探头,便起身去接了过来,打开拿出砚台,放在了闻山长的手边。

    “老师,我从永安侯府打回来的秋风,孝敬给你。”

    闻山长却没理会程子安,埋首仔细读着程子安的文章,神色震动。

    短短几日没见,程子安的文章文风大变。

    从以前求稳的四平八稳,变成了独树一帜。

    起承转合的结构不变,程子安在中间,添了实际的解决之道。

    比如春秋中的曹刿论战,他并非只言为何要战,而是从国力,兵马,粮草等方面做出了分析,为何能战,优势与弱势在何处。

    良久之后,闻山长方抬起头,激动地道“好好若是官员们都照着你这般提出谏言,做实事的官员就多了。”

    夸完之后,闻山长稳了稳情绪,担忧地道“文言之有物,断不会流于空口谈论之嫌。只是,以前从未见过这般的策论文章,你如此写,可会太过冒险”

    程子安道“老师,我只是先试一试,待到春闱题目出来之后,酌情再定,并不一定要这般写。”

    闻山长舒了口气,道“你向来周全,我就不多操心了。咦,哪来的砚台这砚台好啊”

    “打秋风来的好好好”

    “下次你要去何家打秋风再多打些回来,呵呵”

    程子安“”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网址  新电脑版网址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老网址最近已经老打不开,以后老网址会打不开的,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