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9. 第五十九章 无

作品:《学渣被逼考科举

    热闹喧嚣的庆贺过去, 接下来就是准备春闱。

    方寅此次秋闱成绩位列中游,名次排在他前面的,除了程子安之外, 如程箴都算得上是老考生。

    余下其他人已经考过了好几次,年岁大不说,考试经验丰富。

    方寅经常来程家, 如今他比以前随意了许多,与程子安一样, 除了没将腿搭在案桌上, 悠闲靠在廊檐下的躺椅里, 掰着石榴吃。

    “去京城春闱, 虽说盘缠有了,我总归是觉着自己还是有诸多不足。要是这一次去没能考中, 下次还要重新考秋闱。”

    考不中秋闱功名就不做数, 春闱汇集了全大周的考生, 人才济济。

    在府衙班上能取得好成绩的,拿到京城去, 差不多是如小鱼虾投入大海。

    方寅好不容易取得了举人功名,方大牛原先赁地种, 听老张说,方家已经得了一十多亩上等良田。

    这些田地都免税, 方寅要是年以后考不中, 良田就得交税了。

    程子安具体也不清楚,除了田地, 方寅家还收了多少贵重贺礼。等田产多了以后,方大牛可会在佃租上,给同村一些方便。

    “我最为担心的, 便是时政策令这一块。”方寅转头去看程子安,颇为郁闷地道“你竟然一点都不当回事”

    春闱的考试题目与秋闱差不多,主要差别在时政策令这一块。

    让成日埋头苦读的学生谈论天下大事,文笔上佳的,肯定能谈得精彩绝伦。

    关键问题就在,仅仅是文章罢了。

    程子安当然不太当回事,程箴已经是举人,他不会去参加春闱,赋税这块,程子安就没压力了。

    要不是闻山长威胁会与他断绝师生关系,加上程箴的劝说,程子安连春闱都不会去,哪会这么早就开始犯愁。

    闻山长说“若你考中了,就算去穷乡僻壤当个县令,至少能护着一个县的百姓。”

    程子安“呵呵。”

    说得轻巧,穷乡僻壤的县,他终究有调离的一天,等离开了,百姓穷照样穷。

    不仅仅是护着,要真正将他们从泥潭中拉出来,如对莫家那样,不脱一层皮才怪。

    程箴起初则是很不客气地道“你考不考得中还难说呢,就当去京城长长见识,探一探自己的深浅。”

    程子安对自己的深浅没甚兴趣,激将无用。去京城走走,他倒觉着不错。

    程箴道“你姨母来信说,你姨父纳了一房妾室,要是他中了进士,还不知会如何待你姨母。耀祖夫妻俩在青州府,总归靠你姨父照应着。你阿娘成日念叨,苦了你姨母。要是你考中了进士,他总会收敛着些。”

    秋闱放榜才几天啊

    程子安怪叫道“这么快难道小妾早就备在门口等着,等到一张榜就接回了家”

    程箴瞥了他一眼,无语道“纳妾又无需过六礼,一顶小轿从偏门抬进去,摆一桌喜酒就成了礼。孙仕明再次中举,纳个妾还不是轻易而举的事情。”

    程子安很不屑,孙仕明太猴急了,他翻个白眼,道“打断他的腿,阉了他”

    程箴骇笑,道“阿宁与阿乔还小呢,再说孙仕明没了,阿宁的亲事,阿乔的前程都跟着受损,你姨母心疼儿女,与孙仕明又是多年夫妻,如何能舍得。”

    孙宁与孙乔是崔素娘的一对儿女,两姐弟都比程子安要小。

    既然是崔婉娘自己的选择,再说家务事太复杂,不能以常理去判断,程子安只能叹息。

    程箴道“你阿娘说没出过远门,这次你去京城春闱,我就顺道陪她一起,前去京城长长见识。”

    程子安抠耳朵,不想听。

    程箴真是,成天在眼前秀恩爱。

    对比起孙仕明,程子安不由得感慨,还是真有品行端方的君子啊

    程箴继续道“闻山长与林老夫人离开京城了多年,难得与儿孙们见面,这次也想一并去京城。”

    程子安呵了声,“还真是热闹”

    程箴语重心长道“去了京城,有闻山长在,先替我们一家赁个安静的院落,待到了之后,你就能安心读书,出去会文交友。”

    程子安明白,闻山长这次回京,主要是给他引入京城的圈子,替他提前开路了。

    “阿爹,负担实在太重了啊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程箴不搭理程子安的哭诉,笑笑道“你中举的时候,那些送上来的贺礼,你可是收得一点都不手软。钱不好拿,更不好花出去啊”、

    送上门来庆贺他中举的贺礼,程子安来者不拒。他将收到的贵重礼物,托有门道的崔文去悄然变卖了,将清水村另一半的地买到了手。

    他与程箴两人免除的赋税,就能全部回馈给村里的百姓。

    余下的钱财,程子安托付给了崔武,安排了一番。

    崔武找到了神通广大的王半城,由他出面,拿去修葺府城城西穷人聚居之处,几间已倒塌无法住人的大杂院。

    修院子的人手,选无家可归的乞儿穷人,他们不但能得一口饭吃。修好的屋子,没去处的男女,皆可入住。

    不过,他们只能不要钱住半年,这段时日由他们去找工,找到工之后有了钱,就要搬出去,腾出空地给其他人住。

    敢偷奸耍滑,赖着不走,闹事使坏之人,就要看惹不惹得起王半城了。

    王半城在上次府城的变动中,发了一笔大财。他聪明狡猾得很,看到崔家安然无恙,对崔武那是毕恭毕敬。

    “做善事好啊,我最喜欢做善事了崔爷放心,别的不敢保证,在府城只要肯吃苦,倒不至于饿死。就说桑榆里,嘴甜一些的,跑腿利索的,得了贵人喜欢,一出手打赏,就足够活上一年半载了。妇人只要有个落脚处,缝补浆洗,帮厨烧火粗使活计,都得要人,做工这块,我包圆了,保管给他们安排得妥妥当当”

    钱已经花得一干一净,程子安哀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好人难做啊”

    程箴笑而不语。

    拉起了这么大的阵仗,等于筵席摆好,客人都已经到来,程子安这个主人家,只能出席了。

    对于方寅的打算,程子安不会强加干涉。

    且方寅说得对,要是地方得了只会纸上谈兵的父母官,与祸害也差不离了。

    程子安沉默了下,问道“方寅,你为何而读书”

    这是方寅第次听到程子安发问,他愣了下,想了想道“我不否认,我想出人头地。我恨辛寄年,恨骑在如我这等穷人头上欺侮的权贵等我做了官,他们就不能再随意欺我”

    程子安理解,道“那你可会报复回去”

    方寅神色迷茫了,半晌后,他摇摇头,坦白地道“我现在一时也说不清楚。这个世道太不公平了,凭什么他们就能世卿世禄,什么都不用做,靠着好的投胎,就能高高在上,享受着权势荣华富贵我哪里比他们差了,哪里差了”

    渐渐地,方寅情绪激动起来。

    中举之后,他的人生,可谓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邻里之间看到他毕恭毕敬,前去“书斋”,以前他去抄邸报时,进来买书的有钱不屑目光,变成了讨好,赶着上前与他道贺,寒暄。

    一举成名天下闻。

    方寅起初诚惶诚恐,后来就渐渐习惯了。

    如今,他敢大大方方说出来,恨辛寄年,恨权贵。

    深埋在心里的话说出口,方寅长长舒了口气,感到轻松无比。

    “程子安,我知道,你以前帮了我很多。”方寅突然道。

    程子安挑眉,笑笑道“你还放在心上啊”

    方寅道“我都清楚记得呢。那次辛寄年要朝我衣领里扔臭虫,你喊夫子来了,我才躲了过去。其实夫子没来,是你故意喊了出来,好吓走辛寄年。”

    “还有看龙舟那次,辛寄年来欺负阿爹,你故意要买阿爹的草编蛐蛐,抬高价钱,让阿爹赚了一笔,辛寄年没能得逞。”

    方寅犹豫了下,道“你帮我那般多,我开始总是躲着你,因为我在你面前抬不起头来。你是程家少爷,我多靠你阿爹才进了府学读书,阿爹经常在家里说,要记得程举人的恩情。你再帮我,你们父子的大恩,我铭记在心,却深感惶恐,怕无以为报。”

    后来,程箴受了伤,方寅主动与程子安接近,估计是他那时候以为,他们差不多一样了。

    方寅晦涩地道“后来,我以为你家中遭了难,我能还你一一。倒是我异想天开了,方家与程家相差太远,我如何能还得起,反倒继续受你们父子照佛。考秋闱时,崔家伯父伯母忙里忙外,做好饭菜吃食,安排好舒服的住处。阿爹回来说,程家与崔家都是好人。”

    面对着恩人,有些人会感激,有些人会感到压力,无颜面对。

    莫柱子一家与方寅,便是如此。

    莫花儿送了一块她织出来的锦缎来道贺,盼着他穿上以后,能有锦绣前程。

    莫草儿与招上门的女婿,送了他们小夫妻养的鸡,刚刚生出来的几个鸡蛋。

    村民们都上门道贺,送石榴梨,各种果子,新鲜菜蔬。

    程箴则拿出钱,在村西搭了戏台,请了戏班子来,让村民们热热闹闹看了几场好戏。

    程子安笑道“你平时还经常去“书斋”,其他读书人见你去了,也经常去光顾,表哥成天高兴得很,说是托你的福,他赚了不少钱呢”

    方寅笑道“我再有本事,也比不上你这个解元啊明州府都在夸赞,称你为程明州,想着要将家中的小娘子许配给你呢”

    早就有媒婆上门,程箴以程子安要一心准备春闱,全部推辞了。

    程子安虚岁才十五,他压根没想过亲事。

    至于程明州,呵呵

    能以一地州府相称,比起以前程箴的名号还要响亮

    程子安很喜欢这个称号,但他眼下绝对担不起。

    这后面,肯定是有人故意给他拉仇恨,将他捧上天,再把他拉下来,摔得粉身碎骨。

    程子安用脚趾头想都知道,他是闻山长的弟子,这次学政为官清廉公正,文士善在从中没能动得了手脚。

    狠狠摔一次程子安,文士善被闻山长逼到绝路,总算能出一口恶气。

    作为幕后指挥的程子安,被文士善针对,倒也不算冤枉。

    想到文士善,程子安沉吟了下,问道“方寅,你认为,如何才是一个好官”

    方寅考虑了下,道“清正廉洁,一心为民,治得一方安宁,才称得上好官。”

    程子安放下手上的石榴,慢慢坐直了身,脸上的笑容淡了去。

    “不,这些远远不够。”

    方寅怔住,程子安一向温和,从未见到他如此凌厉过。

    清正廉洁等如方寅所言,这是朝廷对官员的基本要求,离好官的标准,还差了十万八千里。

    尤其是眼下的大周,官与民身份不对等,犯事有官身护身。

    要做一个好官,面对的考验太大,难于登天。

    程子安神色凛然,铿锵有力道“要做一个好官,你要比菩萨还要慈悲,全无私心,随时做好为百姓献祭,赴死的准备”

    程子安盯着方寅,问“方寅,你可还要做官你要做什么样的官”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网址  新电脑版网址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老网址最近已经老打不开,以后老网址会打不开的,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