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8. 第五十八章 无
作品:《学渣被逼考科举》 春来犯困, 程子安晚睡早起,已经深夜了,他困得用手指撑开眼皮“阿爹, 你有针吗”
一旁低头奋笔疾书的程箴,终于抬头看了他一眼, “要针做甚”
程子安道“头悬梁针刺骨,阿爹给我来几针”
程箴噗呲,“你少作怪。”看到程子安消瘦的脸庞, 心疼地道“今日先到这里,你先去睡吧。”
程子安摇头,嘴里咕噜噜乱叫一气“醒了。等我写完这篇文章再去睡, 不然明日老头儿又要吹胡子瞪眼睛。”
程箴笑骂道“老头儿老头儿, 没礼貌, 那是你老师”
程子安抬笔蘸墨, 道“是他自己老头儿不离嘴, 老师豁达着呢。”
闻山长待程子安愈发随和, 亦师亦友。只是在功课上挑剔到了苛刻的地步, 程箴的文章也是他在指点,对他们父子俩一视同仁, 批评起来那是毫不留情面。
程子安脸皮厚, 程箴起初觉着难堪,久而久之,被他带得脸皮也厚了起来。
跟着程子安, 程箴学会了在闻山长的骂声中反问“山长, 这句骂,是骂哪一句”
在一日复一日的磨炼下,两人的文章水平飞涨。
程箴在经史子集的水平上, 要高于程子安。
但在策论文章上,他却不如程子安。
主要在实事方面,程子安看得太过透彻,见解独到。
程子安还有一种本事,程箴自忖永远都学不会。
看得太透彻,针砭时弊,不于尖锐,会使得上面的人不高兴。
程子安能巧妙避开,圆融到了令他望尘莫及的地步。
“要想做事,首先你得拿到做事的资格。”程子安曾如是说。
程箴道“明日开始要去投纳家状,保纸和试纸。你们班上的同窗,有几个要参加秋闱”
投纳家状等就是保荐,审核考生参考资格,等于后世的提前政审,取得准考证。
程子安道“就我与方寅下场考试,辛寄年想去凑热闹,被辛老太爷骂回去了。”
程箴笑了起来,道“你们班里的同学都还小,十多岁的少年,等一等也无妨。辛寄年真是淘气,他可是见着你去考试,便吵着也要去了”
程子安点头,“辛寄年不用考试,最次,辛老太爷会给他捐个功名,或者靠着永安侯府,恩荫出仕。”
程箴沉默了一会,道“辛寄年若出仕,苦了百姓。”
程子安有不同看法,道“一点子小钱,辛寄年看不上。于贪腐这一块,辛寄年比好些官员强。他脑子经常犯蠢,热血上了头,在地方上,能压住豪强。就凭着这两点,辛寄年当官,反倒是百姓的福分了。”
程箴一琢磨也是,官员到了地方,除了文士善这样的,基本都会与当地的豪绅交好。
不乱加派,乱征收赋税,管好当地的治安,已经超过了九成的官员。
程箴道“你姨父写信来,说是会再次下场。这次要是他中举,再一起去京城参加秋闱。”
程子安沉吟了下,叹道“姨夫,唉”
崔婉娘来了信,说是孙士明想要纳妾。她生了一儿一女之后,肚子就没再有动静。
孙母想要多子多福,加之孙士明也有意,眼下以科举为重尚未有动静。
要是孙士明高中了,纳几个美娇娘伺候,那是迟早的事。
世情如此,如程箴这样一心一意待崔素娘的才是异类。
程箴也没多说,孙家的事他管不着,看到程子安在边说话中,边写好了文章,禁不住惊讶不已。
程子安挤眼,得意地道“阿爹,我能一心多用。”
一心多用的本事,是程子安前世早就练就。有时听到不想听的废话,又不得不听时,这门本事很管用。
程子安放下笔,吹着纸上的墨,读完文章,啧啧道“我这文,写得真是太好了”
程箴早已习惯他的自夸,接过文章读了起来。
照着闻山长立下框架所写的文章,转承启合完全没问题,尤其是观点老道,遣词用句到位,不失为一篇佳作。
“你瞧最后几个字,这几笔写得飞了。”程箴指着字,幸灾乐祸地道“又要挨骂了。”
程子安打了个哈欠,道“我是故意留了几笔让老头儿骂,让他脑子活动起来,不然成天就知道埋在那堆书中,师母骂他浑身都快生书虫了。”
程箴笑个不停,道“好好好,我说不过你。早些去睡吧。”
程子安起身,对程箴道“阿爹,你也早些睡。放心,就算我们不去寻找关系,老实参考,定能父子双双中举”
世人以谦逊为主,不管中不中,程子安这份自信,程箴都得称一声佩服。
在苦读中,时光倏忽而过,秋闱到了。
府城的气氛一下变了,兵丁差役巡逻加强,大家放轻了声响,生怕影响了考试。
从外地州府来的两个学政,住进了驿馆中。驿馆无论是官还是民,全部不得入主,外面由厢兵把手。
两个学政的来历喜好,程子安听辛寄年说了一些。
中规中矩,四平八稳。
程子安做好了准备,文章以稳重为主。
他练了许久的文章,有华丽文风,朴素文风,端庄沉稳文风。
只要题目能读懂,知道经史典故,到时候填进框架,基本不会出错。
文章是有了,程子安唯一担心的,还是经史墨义。
考试共计六场十八卷,帖经一百二十贴,对义六十条。“注1”
光春秋,就足足几十卷啊
到了正式开考这日,考生们挎着考篮,拿着录名后,官府盖印发还的试纸,来到了贡院排队,等着进场。
程箴与程子安提早住进了崔家,念着方寅离得远,将他也一并带上了。
崔武要在贡院前巡逻,与千山老张一起,将他们送了过去。
天气不冷不热,晨曦初现,他们几人到时,大门前已经排了好些人。
周围厢兵林立,禁卫森严。
程子安见方寅紧张,与程箴说起了笑话“阿爹,你看,好多人在偷看你。”
程箴对秋闱有了经验,他这次考试,中了,能洗清他的名声。
不中,他早就经历过大起大落,这点打击算得了什么,反正不能考秋闱,远比上次考秋闱时要轻松随意。
程箴不知不觉中,受了程子安的影响,笑道“他们估计是看我我长得俊美吧。”
程子安怪叫道“阿爹,要说俊美,我在这里,阿爹只能屈居第二吧。”
程箴面无表情骂他“不要脸。”
程子安抚摸着自己的脸,一一笑纳了“脸还是要的,这么一张俊脸,阿爹,你说圣上会不会看我长得美,点我做探花郎呢”
程箴继续面无表情骂他“不要脸”
方寅听得有趣,别开头偷偷笑了起来。被他们父子的说笑一冲,方寅也就渐渐放松了。
程子安排到了大门前,厢兵接过他的提篮仔细翻看检查,除了一罐子蜜水,程子安只带了一罐子炒面。
程箴考过有经验,带如面饼等吃食进去,厢兵会掰碎了检查。
检查过无数提篮的手有多脏,自不用提。
带炒面进去,罐子一摇晃,就能看得一清二楚了。
蜜水则既能提神,又能解渴。
反正到了天暗时就会出考场,早上吃饱了,中午对付一口,完全没问题。
其实,科举考几十卷经史,谁知道会出到哪道题。
作弊除非代考,或者泄题容易些,如夹带这种,等于是大海捞针,撞运气。
唱了名,核对过试纸,拿到了考号,程子安进了贡院。
后面程箴与方寅也陆续进来了,不过他们分到了不同的号,进去之后就各自分开了。
程子安深吸一口气,使劲闻了闻,不禁偷乐。
没闻到臭味,远离茅厕,这是成功的开始。
为了防止舞弊,考生不得带纸入场,考场所用的纸张,与录名的试纸一样,官府衙门独有。
程子安摆好了笔墨砚,静待其他考生进场。
监考官是州府的推官,以及两个学政,除了他们之外,考场还有厢兵把守。
学政宣读了考试规矩,尤其是严禁作弊,很快便发放了试卷。
程子安拿着试卷,不紧不慢先看了起来。
“见有礼于其君者,如孝子之养父母也,请以下文对。”
程子安窃笑,这道题,他刷到过。
开始就撞了大运,好兆头啊
考官在考场内不断巡逻,神色严肃。
程子安视而不见,不紧不慢磨好墨,在空白试纸上,先试了笔墨浓淡,再提笔稳稳作答。
“见礼于其君者,如鹰鹯之逐鸟雀也,谨对。”“注2”
通篇下来,程子安没写一句“未对审”。
未对审则是答不出来,也要守礼懂规矩,必须礼貌作答。
答完之后,程子安再仔细检查一遍,他一共刷到了两道题,暗戳戳偷笑。
第一天,稳了
过了午后,陆续有人交卷。程子安就随大流,交了卷出门。
没一会,程箴与方寅也陆续出来了。看他们的神色,应当都考得不错。
回到崔家,因着他们考试,家中安安静静。许氏与方氏,崔素娘亲自送饭送水,连崔耀光都不敢来打扰。
日次是疏注,出经史中的某一段,回答释义。
今日的考题比前一日的要难,释义解释水平的高低,要看教授夫子的本事了。
背诵于程子安来说,才是最难的地方。释义除了夫子教导,关键在个人的理解能力。
程子安的理解能力自是一流,他考得尤其轻松。
最先交卷的考生,比昨日要迟许多。程子安不急不躁,吃着炒米就蜜水,等到有好些人交卷之后,他才随大流交了卷出去。
程箴最先出来,方寅等到快天黑时才出考场。
程子安与程箴等了一会,留下不放心赶进城陪考的方大牛等着,他们先回了崔家。
方寅被方大牛送了回来,不过他的神色比较轻松,道“我生怕答错了,就答得慢了些。”
程子安理解,道“仔细些是好事,时辰不早了,先用饭吧。你阿爹回乡也晚了,就让他歇在这里。”
方寅一心想着考试,回过神,窘迫地道“我与阿爹,给你们添麻烦了。”
程子安笑眯眯道“方大叔带了莲子,新鲜的藕,老母鸡,好些吃食来呢。舅舅舅母都高兴得很,说托你们的福,能吃到新鲜的吃食呢。”
崔家当然不会在意多个方大牛,毕竟方寅的成绩在那里,有的是人抢着结这个善缘。
方寅听后松了口气,与程子安说起了考题。
程子安道“先别关心这些了,吃完饭我们读书去,准备明日的考试。”
方寅一听赶紧打住,饭后与他们父子一起,温习起了书。
程子安经常临时抱佛脚,所以他没什么考前要休息好,放松的想法。
当然,放松是指不紧张,而非考试期间不再做题看书。
身体已经养成了习惯,处于紧张备战的状态,等考完,将书扔掉也不迟。
连续考了几天,程子安心中大致有了数,最后一门策论文章不出错,举人的功名,他就稳拿了
熟门熟路进了考场,程子安看到了考题。
题目出得很简单,出自于大学的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越是简单的题目,越难答出精彩,让阅卷的考官眼前一亮。
学政喜好平稳,又要答得精彩,等于在挖坑,让人跳也不是,不跳也不是。
程子安认真斟酌之后,还是走了稳妥的路线。
秋闱不能出错,春闱面对着全大周的举人,群英荟萃,可以另辟蹊径。
破题点明何为大学之道,为何要讲究“大学之道”。
随后引经据典,写明这般做的好处。
程子安加了些大周的时政进去,比单纯引经据典要高明。
且在前面加时政,是为了他后面的扬。
程子安没提自己的抱负,改捧天下读书人的抱负,最终目的,是捧当今圣上。
圣上的贤明措施,方引得天下士子归心,报效朝廷。
加了时政策令,马屁拍得有理有据,文章就显得厚重,不虚浮,投了主考官的胃口。
程子安先写了一遍草稿,再工工整整誊写。
随着天色暗下来,所有人必须交卷。
三年一度的秋闱,正式结束。
考生们出了考场,各种反应精彩纷呈。
有人笑,有人嚎丧,有人念念叨叨,有人目光呆滞,有人淡定自如。
程子安便属于淡定自如这一类,程箴亦差不离。
方寅脸色苍白,忧心忡忡“我总觉着,策论文章没能写好。”
程子安将考篮一扔,叉腰道“回去我要啃猪蹄,大口吃肉,再大睡几天这该死的炒米,我这辈子都不要再吃了”
“阿爹,将我的书本都拿去卖了,通通卖掉”
“阿爹,别管我啊我要睡觉”
程箴无语,千山跑上前去捡他扔到地上的考篮。
方寅看傻了,回过神后笑了起来,学着他那样将考篮一扔“总算可以好好睡一觉了”
程子安回到乡下,除了吃饭就是睡觉,誓要将考前的辛苦,全部补回来。
终于到了放榜这一日。
程家不见了程子安,急得到处寻找。
程子安在牲畜棚前,一手揪住哞哞叫的牛鼻子,一手拉住驴子的缰绳,神色无比严肃。
“我与阿爹都中举了,听到没有一门父子双举人”
“我不但是举人还是解元”
“解元是什么,秋闱考试第一名”
“哈哈哈哈,老子这个学渣,凭着自己的本事考了第一名”
“要是你们不知道,花花草草不知道,就是我的失职”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网址 新电脑版网址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老网址最近已经老打不开,以后老网址会打不开的,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