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 232 章 旅行vlog【二四】

作品:《开局给秦皇汉武恶补科学[直播]

    其中,在周原故地发现的最为重要的一件周朝青铜器,当然是我们眼前的这个利簋无疑了。

    由于意义过于重要,已经被国家博物馆给借调走了,所以现真品落户北京。

    我们现在看见的这个,正是11还原的复制品。

    就连复制品都能在这个单元的展厅正中间拥有一个自己的单间,就可以想见其在江湖上的地位了。

    观看天幕的众人无言以对。

    你们后世人管这四面透光的玩意叫单间

    不觉得有哪里好像不太对劲吗

    只是瞧着这利簋,着实平平无奇,他们可也是鉴鼎无数的达人,像这种大小的方底圆簋,不就是寻常的构造吗他们可当真是见过不少。

    怎么就让后世人又是这样又是那样的百般重视呢。

    只能又归结为天幕那个时候后人稀奇古怪的关注点

    不过这个利簋确实比我想象中小了不少,本来以为好歹得跟后母戊鼎一个体型吧,没想到这么迷你。

    不过形体虽然小巧,但是其价值却难以估量。

    毕竟这方小小的利簋身上铭刻的内容,竟然是武王伐纣的相关记录。

    可以说,利簋本身固然精巧,但是其历史学及考古意义是其能够稳居中华青铜器最具代表性国宝地位最无可动摇的坚决保证。

    正是根据利簋上关于年岁等的记录,再辅助以天文学等知识,终于迈出了商周断代的一大步,将其确定在公元前1046年左右,拨开了上三代历史的又一迷云,也证实了武王伐纣不只是传说中的故事,而是结结实实发生的事实。

    不过由于利簋已然名誉等身,在国博的一众瑰宝之中也能夺得一席之地,所以这个复制品就没有能够占据陕历博十八件镇馆之宝的一个席位。

    周朝历代诸王

    那不然呢

    当然是真事

    这么珍贵的青铜器,一个才能刻几个字啊,哪有时间给你们浪费地方编故事

    真正的镇馆之宝不在这里搁着呢嘛。

    一方上头刻着审理土地纠纷事件的五祀卫鼎及器型承接商代特质的周康王时期的旟鼎,在为我们展示其古朴圆润外表及纹饰的同时给予了历史研究人员以西周第一手的土地制度和社会经济情况相关的资料,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一方多友鼎,记载了西周自卫反击猃狁的战争,猃狁,还有一个我们所熟悉的名字,就是后来与赵国和秦汉都缠缠绵绵到天涯的匈奴。

    看来“自卫反击”最终获得更大范围的领土这种事情,果然也是历史悠久啊。

    关键名字还叫多友鼎,虽然是因为周朝派出的大将叫多友,但是还是很好笑啊。

    毕竟不打不相识,打是亲骂是爱嘛,怎么就不算多友呢

    不愧是儒家崇礼的发源地呀。

    周朝人

    哪里好笑了

    谐音字是要扣钱的

    而且他们也没给这鼎取名字啊

    这名字不还是你们后世人自己给取的吗别以为他们还不能深刻理解儒家是什么就听不出你们后世人在阴阳怪气他们

    谁跟他们猃狁打是亲骂是爱了啊

    始皇帝更是表示,没有都,只有赵国和他们汉朝跟匈奴一直缠绵,他的大秦那可是按着匈奴在打的哦,不要共沉沦好不好。

    走过辉煌的西周,周朝自平王东迁开始,王室便一路衰微。

    东周分两截,春秋和战国嘛。东周没有周,这不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嘛。

    但又巧的很,平王东迁,是周朝颠沛流离的开始,也是秦国发家的肇始。

    再加上周王朝的国都这不是迁走了嘛,取代周朝势力的,是越发强大起来的秦国。在历代秦国国君的努力下九都八迁,最终挪到了咸阳,无论是在此之前的栎阳还是咸阳,那都归属于现西安的辖区,作为陕西最著名的博物馆,那自然是聚焦秦国咯。

    于是陕历博关于东周的这段历史展厅,写作东周时期,读作秦国发家史呢。

    毕竟看看单元名东方帝国,就知道这段故事的主人公,那肯定是秦国啦。

    这除了说最终成功一统天下,成为华夏帝制开端的秦帝国还能是说谁嘛。

    历代秦君甚为满意,每次听到他秦的国号后面跟的是帝国二字,就觉得甚为舒爽。

    他们大秦,就是跟中原那些列国们不一样

    自豪感油然而生了好嘛。

    中原列国与周王室

    都是一个时期的故事,他们难道不配拥有姓名吗

    明明他们位处中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礼仪之邦好吧。

    始皇帝才不管之前那些手下败将们会不会收听到天幕,又会产生什么样的想法,毕竟自然有他大秦的先王们去料理,他所要做的,那当然是顺势整治一下六国余孽,并且将天幕所说的重重关于他大秦的好事广而告之了。

    秦国早期的文物跟周朝的文物大同小异,主要就是一些青铜及陶制的器皿,不过其造型比起花里胡哨的中原诸国更为朴素,彰显了从一开始就贯彻于秦国人骨子里的实用主义。

    其中一定要说比较出名的秦早期文物的话,其实应该是先藏于故宫博物院的石鼓了,其上有目前已知最早的石刻文字和四言诗歌,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秦王狩猎的情形,因此又得名猎碣。

    你说政哥也真是的,兵马俑都整了,怎么没给我们整几个自己的狩猎实况呢。

    咱也想看看政哥狩猎的英姿啊

    始皇帝

    你们所说的那个兵马俑发现的地方,是他的陪葬区,是为了让自己死后灵魂得以享受生前帝国的。

    你不觉得如果里面出现了自己的雕像才更加奇怪吗

    死后找另一个自己一起玩吗

    那画面太美简直不敢想象。

    再往前走,是个专门的小展厅,主要摆放着一根嗯,又长又粗的柏木。

    墙上这个呢,是一个墓葬的剖面模型。

    这就是先秦时期出土的规模最大的一座秦公墓葬,即为秦公一号大墓。

    其主人的知名度甚至还没有这个墓的知名度高,是秦景公。

    不知名也是合理的,毕竟秦景公距离我们政哥,那还有足足三百来年呢。

    而这根柏木默默陈列在这里,无声地宣告着其实自先秦起,黄肠题凑就已经成为了贵族王室的一种丧葬形式,这个我们从汉书霍光传中了解的丧葬形式,又向前推进了数百年。

    不过要看保存比较完好的黄肠题凑,还是得去扬州看广陵王墓,虽然里头文物差不多搬空了,但原本的架子还在,还是值得一观的。

    四舍五入不就也算是知道政哥和猪猪椁室的模样了嘛。

    跟着天幕这个旅行下来,古人们觉得自己已经几乎不认识四舍五入这四个字了。

    怎么什么都能四舍五入

    这是可以四舍五入的东西嘛

    虽然他们确实打算用黄肠题凑来营建自己的椁室就是了。

    但他们的才跟那个广陵王的不一样

    春秋时期的诸位秦公

    有没有人为他们发声所以这个秦景公到底是谁啊

    到底这挖的,是谁的墓啊

    万万没有想到,竟然会在这里挨了一刀,关键是,还不知道这个大冤种到底是何许人也。

    怎么扯了半天,还是绕不开墓葬呢

    接下来的这个国宝可谓是重磅级别的。

    没错,正是安静地摆放于光里的这位,只有一半的杜虎符

    看看这流畅的雕工,看看这气势磅礴的虎符样式,只能说,隐约还能感受到一些秦国的遗韵。

    上头的字仍旧清晰可辨,也为我们讲明了虎符的具体用法,可以说,几乎是陕历博最有名的一件文物,没有之一了。

    其实秦朝的虎符一共出土了有三个,但是最有名气的,还得是我们眼前这个,看一眼,再看一眼。

    嘿嘿,你们再瞧瞧这是什么

    随着镜头的偏移,他们看到了天幕手里拿着的那个小巧的

    嗯,小巧的虎符。

    甚至还是一整个

    没错,这可是我上线第一时间就抢的虎符地铁卡诶,万年不用地铁卡星人从此开始了往卡里充钱坐地铁的漫漫征途。

    这种文创,再多来点,嘿嘿,爱了爱了。

    怎么能不让两个虎符合个影呢

    天幕熟练地给自己手里那个虎符和他们大秦的虎符一起合了张影。

    始皇帝看来看去,还是觉得他大秦的虎符更好看,绝对不是他有所偏私。

    明明就是他大秦的虎符更加霸气一点嘛。

    而且是真的可以调兵哦。

    他手里就有,还有好几块呢。

    毕竟每一处的守军都得配备一个虎符嘛。

    说起来,当时虎符刚出土的时候,还是很接地气的。

    正如许多最后震撼世界的文物的出土一样,一开始是被我们朴素的劳动人民不小心挖到的,然后随手给小孩当玩具把玩,没想到玩着玩着,这方东西上的因土地漫长岁月上的尘埃渐渐褪去,露出了其本体上越发清晰的字迹,最终成为了博物馆里蜚声全国的文物。

    可惜就是因为秦国的虎符是一分为二保存的,另外一半在地方将领手上,如今还没有找到它的另一半,啧啧,真是让人遗憾啊。

    始皇帝

    遗憾什么遗憾不能让你的地铁卡做得跟他大秦的虎符更像一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