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5. 教育:对话音乐7 在破防的边缘反复横……

作品:《给秦皇汉武直播长寿秘诀

    澶渊之盟是个什么情况还没解释清楚, 下一句再一次拉低了众人的预期下限。

    靖康之变“耻落贺兰山”。

    都用上“耻”这个字了,还搭配了极具指代性的“贺兰山”,想也知道肯定是在胡人手里遭遇了什么。

    赵匡胤

    赵匡胤要窒息了。

    他的大宋他的北宋赵匡义你看看你儿孙干的好事

    赵匡义也要哭了。

    他哥之前就铁了心要撸了他的封爵让他去当个普普通通富家翁,少掺和朝堂上的事情。结果这个歌一唱, 好嘛, 最后的挣扎机会也无了。

    所以他的好儿孙到底都干了些啥

    天幕表示, 别着急, 还有呢。

    比如“南渡过河”啦、“莫须有罪”啦、“屈和于金”啦、“海涯宋灭”啦。

    赵匡义

    赵匡义真的哭了,他觉得自己没救了。

    他并不知道最后那个宋灭的时候皇位已经回到了赵匡胤一脉,但这也没什么要紧的。毕竟没有他的后代反复折腾, 大宋还真不一定会就这么灭亡。

    最起码,如果当年一直是赵匡胤一脉当皇帝, 那赵构那个时期坐在皇位的可能就是个正常人。正常人肯定不会杀岳飞, 这样再拉胯也能收回北地啊。

    有了北地再徐徐图之,历史说不准就改写了。

    赵匡胤已经没心思去看到底是金还是元一统天下了, 有区别吗反正宋已经亡了。

    他也不想再搭理傻缺弟弟了,没必要,他弟弟已经不是皇室子弟了赵匡义这就决定了吗。

    之前还有朝臣劝他不要因为区区皇位日后会落在晋王一脉这样的理由褫夺同胞兄弟的王爵, 容易落人口舌。

    现在呢他倒要看看还有谁敢给赵匡义求情。

    宋初朝臣们

    啊这, 其实他们当初求情还真是打了一点小九九来着。

    一方面确实是为了官家的名声考虑, 另一方面嘛,毕竟天幕也没说晋王之子赵恒到底是怎么登上帝位的。

    万一是官家的子嗣早夭,没得选呢要是提前把晋王搞掉了,以后没了皇位继承人选可怎么办

    赵匡美呵呵, 当我不存在是吧

    没了他赵匡胤和赵匡义的子孙,不是还有我吗

    赵匡美现在的心情大约就是这样的,眼看皇帝二哥好像要绝嗣了, 晋王三哥也被儿孙拖累到没前程了,那不就显出他来了

    赵匡美心中雀跃,但也不敢表现出来。他怕被二哥收拾,毕竟他也有在悄悄祈祷二哥确实是绝嗣了,而不是出现别的情况。

    能当皇帝谁不想当呢儿孙当也成啊,说不定自己能落个追封

    赵匡美万万想不到,赵匡胤的子孙好得很。皇位旁落纯粹是赵匡义搞了出“斧声烛影”来,所以他只怕是没机会上位了。

    赵匡胤眼睛一扫在场众人,把他们的小心思看了个明明白白。

    他冷笑一声

    “还有谁没发过弹幕吗替朕问一句,澶渊之盟、莫须有和绍兴和议都是什么意思。”

    之前的弹幕资格也不是所有人都轻易用掉了的,总有人想着是不是留在手里还有别的用处。这会儿一听官家吩咐,立刻有几人出列应是。

    他们商量了一下,分开来问,一个个地试探,看会不会被屏蔽。

    之前就有人试过在天幕上询问未来之事,结果被屏蔽了,失去了发弹幕的机会。这一次的询问他们也不太看好,感觉依然会是同一个结果。

    事实证明确实如此,系统自动判定该弹幕违规,没有通过。

    不过也不是一点成果也没有的。

    巳蛇老师单独发了一条置顶弹幕

    有关大宋的一系列事件,感兴趣的可以在下课之后参与补课,到时候会简单讲讲。

    当老师的怎么能不搞补课呢所以巳蛇老师搞了。

    但补课也不一定非要一五一十详细地给人讲,因此它准备稍微解释一下大家关心的几个词语,具体就暂时不说了。

    先给他们透个底,做好心理准备。以后的频道里提到具体经过的时候,他们应该就不会被气到昏厥了吧

    赵匡胤心平气和地点头赞同

    没错,毕竟那个时候赵匡义已经带着他的儿孙滚蛋了,那他就只是朕的一个错题集。

    过分乐观的赵匡胤压根想不到简化版的描述和具体经过之间有多天差地别。

    别说是看完简介之后气过就不会再气了,多少人明明都看过完整经过了,再看一遍依然要气疯。

    忽必烈幸灾乐祸地想着,赵匡胤别直接给气死了吧。那样可就便宜赵匡美了,也不知道赵匡美儿孙比赵匡义的好还是更烂。

    他尝试着发了个弹幕问候赵匡胤

    「宋太祖你还活着吗」

    看到弹幕的赵匡胤

    赵匡胤也不想再留着自己那个弹幕资格做底牌了,咬着牙回了一句

    「你爹我好得很」

    没办法再回嘴的忽必烈

    赵匡胤发完之后却是神清气爽。

    还别说,当这么多人的面占人便宜是挺爽的。

    他之前还觉得在弹幕上互相喊儿子太幼稚了,现在才发现,一件事情能飞快流行起来,确实是有它的道理在。

    去他的留后手,破弹幕什么内容都不让发,留着也是浪费,还不如拿来打击对手。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这个忽必烈之前在新闻里出现过,是那个元朝的皇帝。既然是夺了他大宋江山的元朝人,让他喊一声爹都是给他脸了。

    毕竟按照他俩的年龄差,该喊祖宗才对。

    忽必烈郁闷地看向臣下

    “你们”

    臣下纷纷摇头

    “别问我,我早发过弹幕了。”

    在场的绝大多数都是脾气火爆的草原人,哪里能忍得住不发弹幕第一时间就找儿子去了。

    忽必烈已经是憋得最久的那个。

    忽必烈无语极了,这群家伙还真不靠谱。

    “大汗,您可别和他吵架了,先看看歌词吧。”1

    有人瓮声瓮气地说道。

    他们大元的歌词可也没好到哪里去。

    忽必烈定睛一瞧

    “行暴政”“起义”“瞬而崩塌”

    元朝众人面面相觑,一时间不知道该说啥。

    有人掐指一算,惊呼了一声

    “八十九年”

    从一统天下到大元灭国,还不足百年。这还不如大宋呢,大宋好歹支撑了那么多年。

    忽必烈血压上来了。

    连忙有文臣上去扶他

    “陛下莫急,这只是统一到灭国,您定国号时还在此之前,更不提太祖建立政权还要更往前推几十年。”

    忽必烈最近吃多了荤腥,是真的高血压。他头晕目眩,还不忘回怼一句

    “按这么算也才一百六十多年,你以为这很多吗”

    文臣不说话了。

    这不是好歹有个心里安慰嘛。

    这回轮到朱元璋笑裂了

    “他元朝还好意思嘲笑大怂,他俩两个极端,各自走出了自己的风采。”

    太子朱标怀疑自己是不是听岔了。

    刚刚父皇说的是“大怂”吧还是说大宋的时候不小心嘴瓢了

    但不管他说的是什么,现在都不是嘲笑人的好时机。先看看大明的歌词吧,别一会儿和元朝一样自打脸。

    也怪天幕放出来的完整版歌词并不“完整”,它都是根据播放来同步更新的。视频没唱到的部分就暂时隐藏,只能往前翻看已经出现过的词,否则哪还能有这个乌龙。

    朱标怀疑这是主持人故意的。

    朱元璋却觉得他大明再怎么拉也不可能和大宋比了。

    证据就是到了他大明的部分,歌曲不仅补了一句听不太懂的戏腔念白,曲风还从之前的婉转哀伤变得欢快起来。

    这代表什么代表他大明是不同的啊

    朱元璋美滋滋地去看歌词。

    嗯,第一句是夸他老朱驱除胡夷人克复中华的,夸得真好听。

    第二句还是夸他老朱的,说他收复了燕云,李世民看了都得拍手叫好。

    李世民

    看在之前明太祖把他改成开国皇帝列入太庙的份上,就勉强夸一夸吧。

    害,其实也确实该夸,收复燕云功勋很大的。可惜没有发弹幕的次数了,不然他肯定要公开表扬一下的。

    老朱没得到夸奖也不在意,继续往下看。

    第三句还是夸,说五次御驾亲等等这不是夸他老朱的

    朱元璋梦中惊醒

    “这是啥上面是不是写着成祖亲征”

    朱标欲言又止。

    他不仅看到了明成祖御驾亲征五次,还看到了这个年份,就在二十年后。

    区区二十年,能换几代皇帝

    朱标默默看向之前给他们老朱家狠狠涨了一波脸的“征北大将军”朱棣。

    朱棣二脸懵逼

    “大哥你看我干哈”

    他不开口还好,一开口他老爹朱元璋就反应过来了

    “五次出征,怎么那么像老四日后干过的事情”

    虽然歌词没写成祖具体是亲征那一块地方,但他大明最大的敌人不就在北边吗正好和征北大将军对上了。

    不过这个时候,朱元璋还是心里存了一点侥幸的。

    “会不会是两个人恰好都出征五次或者老四其实后头还有第六次第七次,只是天幕还没说到”

    朱标不想打击他爹,但是这个年份迟早会暴露。

    于是只好残忍地摇摇头

    “成祖应当就是四弟了。”

    想想觉得四弟可能要倒霉,他又补了一句

    “不过四弟不像是会造反的人,或许他是在当征北大将军的时候北征五次。后来大明江山出了变故,他又力挽狂澜上位,得了成祖的庙号。”

    按照歌词的春秋笔法,其实也说得通。毕竟之前发生在汉末的官渡之战,歌词里写在了三国部分。

    朱元璋刚想点头,很快又发现不对

    “要真有人篡位,大明中间不该插一个其他朝代吗”

    朱棣嘴快地回道

    “那他没篡位成功吧,可能就是把大哥的子孙弄死额”

    后知后觉反应过来自己说了啥,朱棣觉得吾命休矣。

    他看看老爹,很好,老爹果然一脸阴云密布,仿佛下一秒就要弄死他的样子。

    再看看大哥,被他诅咒了儿孙下场凄惨,大哥脸上的微笑也变得危险起来。

    朱棣qaq

    明太祖位面在打朱棣,明成祖位面在干什么呢在团团转。

    永乐大帝转了几圈被他觉得眼晕的好圣孙拉住了。

    “皇爷爷,您歇歇吧。迟早都会暴露的,能瞒这么久已经很不错了。”

    朱棣叹气

    “天幕都帮我瞒了那么多回了,怎么不多瞒一瞒”

    也不知道你曾爷爷现在是不是气坏了。

    “老爷子气坏了不要紧,可别把年轻的我给打坏了。”

    朱元璋你可真是个孝顺儿子。

    朱高炽心说爹您可闭嘴吧。

    这么大年纪了嘴上也没见有个把门的,刚刚一不留神还把心里话说出口了。

    就这样的,年轻时候得多讨人嫌

    估计挨打时还在嘴贱呢。

    朱瞻基赶紧打圆场

    “不管怎么说歌词夸了皇爷爷呢,御驾亲征之后肯定还有别的好词,来咱们看看”

    于是看到了“北狩”和“国势日下”。结果就这,还是“英宗”时期。

    英宗英你个头的英,他配这么好的词儿吗

    朱瞻基可不管什么反讽不反讽的,他反正就是不高兴。

    上一个“北狩”的还是雪乡二圣呢,他明英宗什么东西这种事情居然还能梅开二度的。

    大明的脸都给他丢尽了

    骂完之后朱瞻基想起来了

    “那个明英宗是不是之前今日说法提到过的朱某镇”

    当时是怎么说来着。

    好像是“朱某镇为朱某基之子,曾御驾亲征,却频出昏招,后为北方瓦剌人俘虏”。还有个叫门天子的“美名”。

    那个时候朱瞻基就怀疑过朱某镇是他儿子,现在越发感觉是了。

    只是朱瞻基这会儿还没儿子,也没给儿子起过名字,不是太确定。

    他看了一眼年份,算了算,感觉对得上。如果朱某镇确实就是明英宗,那应该就是他的崽。

    草一种植物。

    提前得知自己儿子是雪乡二圣一般的人物,这也太刺激了。这个感觉,可能只有宋太宗能懂。

    宋太宗位面的赵光义勿cue,朕现在还不知道雪乡二圣干过什么,谢谢。

    对于好圣孙的复杂心情,朱棣是没空去读懂了。他现在气傻了都,这歌词写的什么鬼

    什么叫“效先帝”这明英宗要不要脸啊他自己没本事御驾亲征给人捉去北狩了,还好意思宣称自己是“效仿先帝”的

    虽然不知道这个倒霉鬼先帝是谁,但朱棣觉得,前头的皇帝凑合凑合都能称先帝。

    这么一来,他朱棣风评被害啊

    先帝本人明宣宗位面的朱瞻基,此刻不想说话。

    他单知道蠢儿子是叫门天子,没想到这家伙叫门之前还不忘扯他老爹下水。

    好孝子,真是孝死爹了。

    幸好紧接着那句歌词带了“中兴”二字,似乎是挽救了大明。

    虽然刚高兴两秒钟,又是一个暴击

    “世宗不视朝”“崇道诵法”

    朱瞻基

    天幕表示别急,你们大明就和过山车一样,上上下下,这才哪儿到哪儿。

    下一句是写万历年间改革有成效的,下下句是写崇祯年间不敌天罚的。

    这还是写得含蓄了,都没提万历年先中兴然后紧接着皇帝亲政就开摆,学世宗一样不上朝。也没提木匠皇帝之类的学习前辈优秀经验,一起开摆的这些糟心事。

    朱瞻基捂着胸口

    “保心丸朕需要保心丸”

    之前的天幕都没有那么多令人气血上涌的内容,多为私生活方面的调侃,和这次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镜头给了崇祯上吊一个特写,并且难得出现了一句来自后世的弹幕

    「开局一个碗,结局一根绳」

    所有看懂了的大明皇帝

    朱元璋已经气到打不动儿子了,这都什么玩意儿。

    老四家的血脉也太不稳定了,时好时坏的。真是让他不知道是该生气还是不该生气,毕竟几个有作为的皇帝是真挺不错来着。

    朱标倒是很理智

    “后世儿孙本就良莠不齐,便是汉武帝也不能免俗。更何况,也不知大明之后的所有皇帝是否都是四弟血脉,父皇也要考虑过继的可能性。”

    汉武帝刘彻这里有朕什么事不许拿朕举例子

    大明众人并不在意被牵连的刘彻,纷纷跟着劝导起来。

    “太子言之有理,且连天幕都说我大明灭亡是天罚。虽天罚之说已不可信,但也能窥见一斑。”

    大家都知道这个“天罚”显然不是真的天罚的意思,联想到之前的崇祯鼠疫,约莫就是说各种天灾了。

    这些事情撞到一起,换个有为之君也不一定能扛得住,更何况末代君主可能能力上也有点问题。

    朱元璋颓然地跌坐回皇位上

    “咱就是生气。”

    可他也不知道该向哪里出气,还能和老天爷叫板吗

    朱标摇了摇头,没有再打击他爹。

    其实他觉得天罚只是原因之一罢了,哪可能真就那么倒霉仅仅因为天灾灭国想想如今父皇给藩王们定的优渥待遇,大明末年的隐患就可见一斑。

    现在藩王和他们的子嗣数量还不算很多,但以后呢人越来越多,花费的钱财就会越来越多。

    到了王朝中后期,庞大的宗室子弟数量恐怕会拖垮财政,除非规定只给嫡长子发俸、或是只有前几代才能享受朝廷奉养。

    朱标觉得得跟父皇好好聊一聊了,把明明白白的数据摆在老爷子面前,应该能说服他。

    明朝皇帝们纷纷看向后面清朝部分的歌词。

    这个时候他们也没什么看笑话的心情了,就想知道以后还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华夏大地变得像电影里那样满目疮痍。

    然后看了半天,好像就一句类似穷尽奢靡的话,紧接着就是“嘉道衰”了。

    莫非这之间有因果关系

    被点名的当事人乾隆滚朕奢侈一点怎么了绝不可能与朕有关

    他儿子嘉庆是的是的,就是和我皇阿玛有关,你们都去骂他

    他孙子道光是的是的,就是和我皇玛法有关,你们都去骂他

    乾隆

    有人还没看电影,便问

    “这后一句的列強是何意”

    看过的人就回答他

    “是西方那些厉害的洋人国家。”

    问话的人

    能耐了啊,别的朝代都是自己人之间互打,他清和西方打,还被打趴下了。

    本来自己人之间打一打没什么,许多胡人祖上其实也是中原人,只是迁居草原太久成了另一个族群。

    但是西方人不一样,那是纯粹的外人了。

    丢人啊

    最丢人的还是那最后一句写灭亡的

    [千年帝制散成沙]1

    好家伙,直接给他们预告了电影结局以后的发展。

    之前娱乐频道放的那个电影可没写到后头帝王消,现在大家倒是看到了。

    皇帝们青筋直跳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天幕开放的位面只到清的缘故”

    后头没皇帝了,而天幕是根据皇帝来选位面的。一个皇帝天子列国国君一个位面,清后头没了皇帝,自然也没了位面。

    他们心情复杂难言。

    谁也没料到,帝制竟然有一天会和奴隶制一样,走向消亡。他们以为皇权是会永远存在,毕竟人类的阶级之分和权利慾望从上古时期就开始了,从未泯灭。

    那么没有帝制的后世,又是如何在这方面达成平衡的呢

    后续的歌词告诉了他们。

    但是歌词太过笼统了,只能窥见历史面纱下的一点点轮廓。

    看着最后收尾的那句[一唱天下白,醒狮屹华夏],所有人松了口气。2

    幸好,结局是好的。

    “天幕那个电影”

    皇帝们纷纷想起这个,琢磨着以后是不是还能看到更多描绘清之后的电影,这样他们就可以知道全部的过程了。

    大家看着黑下去的屏幕,心说应该结束了。正准备扭头和周围人说点什么,天幕忽然又亮了起来。

    这次从秦开始,一个朝代一句词,全是夸的。

    秦统天下、汉铸脊梁、唐得敬仰、明服众邦,以及,新时代新气象。

    其他朝代我呢

    秦汉唐明你不行,不带你玩。

    夏商周晋隋等齐齐破防,还能这样的要写就一起写,凭什么不带他们玩

    等一下,别的就算了,晋你先摘出去,你没资格发言。

    赵匡胤

    赵匡胤heo,有人记得大宋吗

    大宋还可以抢救一下啊不是说大宋经济它繁荣嘛

    秦汉唐想起来了

    “对了,之前不是说要补课讲一讲[改赠为纳]的事情现在就讲吧,让我们看看大宋都干了什么。”

    赵匡胤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