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7. 教育:对话文学4 倒霉催的苏轼苏辙怨……
作品:《给秦皇汉武直播长寿秘诀》 沉默, 是今晚的康桥。
在所有人沉默无言的几秒钟后,还是见多识广的巳蛇老师端得住,若无其事地改变了口风。
原来是欧阳先生的答案,看来是评分出现了问题。这道题设计得不好, 标准答案也不够精准。
时间不早了, 我们继续介绍接下来的三位散文家吧。
说着把差生公示给去掉了, t切换到了下一张,刚刚那些仿佛都没发生。
大家
这也行教育频道的主持人脸皮够厚的。
接下来的三位散文家可以一起介绍,因为他们是一家人。
一家人
一家出三个流传千古的散文家,厉害啊
北宋之前的人都惊呆了, 这一家子风水也太好了,全家文豪, 他们做梦都不敢想这种美事。
t放出了三个人的介绍。
苏洵,字明允,北宋人士。启蒙书籍三字经中有句“二十七,始发愤”, 说的就是这位大器晚成的文人。
苏辙, 字子由,苏洵的第三子。与父亲、二哥并称为“三苏”。以散文著称, 擅长政论和史论, 风格淳朴无华, 文采少逊。1
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世称苏东坡。他是苏洵的第二子,欧阳修的学生,王安石的政敌, 可以说八大家里一大半都和他有关系。
先不提苏轼在八大家里的硬关系。
刘彻是那个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苏轼吗
曹操是那个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苏轼吗
李世民是那个老夫
朱元璋是那个
朱棣是
苏轼
你们怎么还记得这句啊摔
“啊,所以苏东坡就是苏轼,我说呢,感觉之前见过。”
之前诗词串烧介绍苏轼时,号东坡居士这一点不太显眼,不少人看了一眼就忽略了,之前才觉得眼熟。
巳蛇老师继续介绍,给足了苏轼这个大宋文坛全民偶像的排面。
苏轼的个人才能非常全面
善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善词,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善文章,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
善文人画,尤其擅长画墨竹、怪石、枯木等。2
这一连串的“善”下来,学渣羡慕哭了。
这家伙也太夸张了点吧有什么是他不擅长的吗
苏轼有的,不擅长做官。
苏洵和苏辙的文章在课本里不多见,所以考点也相对较少。
学渣们听到这里悄悄松了口气。
他们这口气松早了。
但是苏轼就不一样了,苏轼全身都是考点。他写的诗要背,他写的文章要背,他写的词更更要背。
学渣们杀了我吧
看着天幕里罗列出的一大串一大串的作品,大家眼前一黑。
诗和文章稍微少一点,虽然苏轼是以散文家被选入本次语文课题的,但苏轼的考点里其实大篇幅是各种词。
有婉约的,有豪放的。哪怕一个个都朗朗上口,然而对学渣来说,好背的和难背的都一样难背。
苏轼看着天幕上那一堆的必背诗词文章,忽然觉得舒服了。
被天幕反复扎心了这么久,风评还被害了一遍又一遍,他总算有机会出口恶气了。
即便出气对象不是天幕主持人,而是其他无辜学渣,可谁管呢能出气就行了,只要不是他一个人遭罪,他就觉得很快乐。
来啊,互相伤害啊。
不过主持人吹捧他半天,公布了考点,居然没有提的逸闻趣事,这让苏轼觉得很不踏实。
按照天幕这群人的恶劣性格,不可能放过他的。现在不说,一定是有更大坑的等着他。
天幕中的巳蛇老师慢条斯理地喝着枸杞水,大约等待了几分钟。确定学渣们已经深刻领会到了被苏东坡支配的恐惧之后,终于落下最后一刀了。
唐宋八大家都介绍完了,接下来还剩一点时间,老师就来给你们讲讲东坡居士的故事。
苏轼果然
苏轼头疼地揉了揉太阳穴,祈祷自己的黑历史别被翻出来。
巳蛇老师确实没怎么翻他的黑历史,因为巳蛇老师讲的都是野史故事,比黑历史还有趣。
关于苏轼的故事有很多,大部分都是后人编纂的。虽然不保真,但是很有趣。反正我们这是闲聊,就随便说说,大家也不要当真。
苏轼的表情僵住了。
这这这,还不如讲他的黑历史呢。
编纂的故事肯定特别离谱,就像那个说“一树梨花压海棠”是他写的一样。来一个就够糟糕的了,居然还有更多。
首先,我们讲讲苏轼和他的政敌王安石的野史故事。
王安石
这里怎么还有我的事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据说有一天苏轼去王安石家里做客,看到书桌上有一首写到一半的诗作[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这句诗写的是菊花花瓣落了满地,但当时正是秋天,苏轼觉得王安石在乱写,秋天哪有菊花会凋谢于是提笔补上了两句[秋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用来嘲讽王安石。3
苏轼有了不好的预感。
这个故事很不妙啊,他不会成为故事里的丑角吧
果然
王安石发现了苏轼补的这句诗,决定把苏轼贬去黄州。因为黄州的菊花会在秋天凋谢,到时候苏轼就知道到底是谁错了。
后来苏轼果真在黄州看到了凋谢的秋菊,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苏轼为了证明菊花真的会凋谢就把人贬官这什么离谱故事
王安石我和苏轼是政敌,我怎么可能随便让他进我家
欧阳修和介甫发生菊花争执的不是老夫吗怎么变成了子瞻
天幕补充道
这个故事是冯梦龙在警世通言里写的,这本书属于小说话本,里面的内容当不得真。
历史上和王安石针对菊花发生争端的是欧阳修,但两人并没有发生自行续诗、贬官等一系列后续。
当时王安石直接就解释了,他说离骚里面有一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餐秋菊之落英”,写的就是秋菊凋谢,难道你没读过离骚吗4
欧阳修
明明是在说他学生的故事,为什么最后被扒出黑历史的会是他这也太倒霉了吧
苏轼悄悄松了口气。
虽然这样有点对不起恩师,但是他自己摘出去了啊。
快乐,就是如此简单。
不过苏轼很快就快乐不起来了,因为第一个故事有欧阳修垫背,不代表后头的第二个第三个也有。
第二个故事,就是之前讲的,欧阳修因为怀疑某篇文章是自己的学生所作,为避嫌给了个第二名。
这故事里得到第二名的学生就是苏轼,实际上不仅苏轼,他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也都是欧阳修的门生,当时苏家一门三进士,风光无限。
众人恍然,原来说的是这位。
因为第二个故事讲过了,巳蛇老师就只是简单地提了一句,很快进入第三个故事。
第三个故事,是苏轼和他的弟弟苏辙之间发生的。
据说苏轼当官一直得罪人,不断地遭到贬谪。而他弟弟苏辙与哥哥关系好,为了捞哥哥只能拼命升官,成为哥哥的后盾。
到最后苏辙一路升到了宰相,升无可升,再这么下去不是坐龙椅就是上龙床了。
苏辙
救命什么东西是谁在胡乱造谣
巳蛇老师大喘气补上了最后一句
于是苏辙选择了辞官。
苏辙
苏轼对不起,虽然很不应该,但是哈哈哈哈哈
上次那个老夫聊发少年狂,他弟弟就笑话过他,这次终于轮到他笑话回来了。
神宗时期年轻版的苏辙当然不知道这个故事里有多少是假的,他们如今才刚刚步入官场没多久呢。
但是哲宗时期年老版的苏辙却很清楚,自己压根没当上过宰相,也不是为了捞哥哥才努力升官的。
老年苏辙主持人你最好尽快辟谣,不然老夫一定会写文章骂你的。
年轻时候的苏辙脾气可比他哥哥苏轼还要暴躁,如今虽然经过官场打磨已经圆滑了很多,但是生气起来还是可以找一找初心的。
巳蛇老师没打算喜提一篇针对性散文,所以选择了从心。
以上这个故事七分杜撰,三分真实。
刘彻突然兴奋
“真实在哪里上龙床吗”
真实在苏辙确实多次捞哥哥,而且后来也当真一路升官了。
刘彻失望不已“没意思。”
既然提到了这里,那么我们就来仔细聊聊苏辙这个暴躁小伙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他为什么会买不起房,还需要哥哥接济。
青年苏辙我以后混得这么惨的吗
刚开始是苏辙在参加制科考试的时候言辞激烈,得罪了皇帝宋仁宗。所幸仁宗主动出现打圆场,不愿开以言获罪的口子。
于是苏辙幸免于难,只是得了个下等的考评,只能留在京城照顾父亲。
由此可见,苏辙其实得罪人的本事一点不比他哥差。
只不过他哥没能耐捞他,所以没出现过“苏轼捞弟弟”的故事。
等到宋神宗继位,王安石开启变法之后,苏辙和苏轼都反对变法,于是一同遭到贬谪。
在这个时期,乌台诗案爆发,苏轼被弹劾讥讽朝政,遭到抓捕。当时苏辙提前得到消息想要提醒哥哥,奈何晚了一步。
苏轼被抓时还喊过一句“子由,以妻子累尔”意思是我的妻儿以后都交给你照顾了。
年老苏辙
是的,苏辙想起这件事就想骂人,他哥真的太不靠谱了
哥哥被抓,眼看着就要没命,苏辙便向皇帝哭诉。说自己就哥哥这一个亲人了,相依为命,没了哥哥没法活。
他愿意用官位换哥哥的性命,只要陛下肯放过他哥哥,以后他们兄弟绝对“洗心改过,粉骨报效,惟陛下所使,死而后已”。5
但是皇帝没同意,最后是王安石和苏轼的一众好友齐齐替苏轼求情,才保下他一命。
事后苏轼和所有为他求过情的人都遭到了贬谪,苏辙也不例外。
王安石除外,毕竟他是神宗皇帝的心腹爱臣。
王安石不知道是不是我有问题,总觉得这话听起来不太清白。
可恶,一定是之前的娱乐频道腐蚀了他
接下来就是神宗去世,年幼的哲宗上位。由于朝政被高太皇太后把持,新党被贬黜、旧党起复,苏辙有了一展才能的机会。从此以后苏辙平步青云,官越当越大。
但是他哥哥苏轼呢,刚开始还起复过。后来因为把旧党也一起得罪了,重新开始了贬官之旅。
苏辙曾经接连上书想要捞哥哥,但是没成功。于是他也祈求调取外地为官,同样没有被批准。
青年苏轼感动极了
“子由,原来你对我这个兄长感情这么深的吗”
苏辙嫌弃地推开了他
“少来,你还是好好管管自己的嘴巴和手,少写点得罪人的东西吧。”
现在乌台诗案还没发生,他哥可别再作死了。
苏轼在高太皇太后执政时期被起复,里面到底有没有苏辙的帮忙不得而知。
不过根据后续苏辙的表现,应该是出了力的。毕竟旧党那么多,苏轼说不准早就被太皇太后忘记了。
苏轼非常自信
“那时肯定是子由帮了我,子由最敬爱我了。”
苏辙呵呵。
等到宋哲宗亲政,新党重新被启用,旧党再次遭到罢黜。
这时,辛辛苦苦只爬到了副宰相位置的苏辙就和哥哥一起被贬官了。
此后一直到上书致仕也不曾起复,自然就没了捞哥哥的能力。
苏轼十分遗憾
“可惜,不能继续依靠子由了。”
苏辙警觉
“你又想得罪谁我告诉你,你要是故意出去得罪人,我是绝对不会捞你的”
苏轼
兄弟间还能不能有一点信任了他只是感慨一下,没有打算得罪人
汉武位面。
听完这个故事,刘彻十分失望。
“就这说好了为了捞哥哥上龙床呢”
霍去病嘴角一抽
“陛下,没有上龙床那件事,人家都宁愿辞官也不上龙床。”
刘彻可是不上龙床多没意思啊
巳蛇老师当然是没有搭理刘彻的,它继续说它自己的。
以上就是苏辙的官场沉浮和他捞哥哥的经过,接下来我们讲讲苏辙缺钱的前因后果。
提到这个,苏轼立刻抛开了之前的心塞。
“我知道,一定是子由女儿太多,所以没钱出嫁妆了”
如今的苏辙已经有好几个女儿了,因而苏轼想也没想,就猜出了答案。
巳蛇老师证实了他的猜测
北宋时期,流行厚嫁之风,要给女儿丰厚的嫁妆充门面。尤其是苏辙的五个女儿嫁得都不错,所以出的嫁妆也得更丰厚才行。
苏轼曾经调侃弟弟“子由有五女,负债如山积。”苏辙官运亨通的时候,曾置办过几百亩良田。后来为了女儿换成了9400贯钱,全部做了女儿的嫁妆,从此一贫如洗。6
苏辙
苏辙痛苦面具,虽然他现在还没开始嫁女儿,但是听到这个钱数他已经开始肉痛了。
偏偏女儿已经生了不少,又不能塞回去,只能认栽。
听主持人说他未来一共会有五个女儿,天呐,还让不让人活了
总之,为了女儿他也得好好当官好好攒钱,不能懈怠了。
值得一提的是,苏家相对来说比较穷困,因为没有钱买房子。苏轼和苏辙都曾经写诗哭穷,哭自己一把年纪还居无定所。
苏轼蚌住。
他单以为只有弟弟没钱,没想到自己也是。而且是一把年纪兄弟俩双双没钱,这也太惨了。
其实刚开始苏家是有房子的,苏洵贷款买了一套京城的房子。但是苏洵他没钱,所以欠债是由苏轼还的。
但是后来苏轼兄弟两个都被贬官,还不起债了,不得已,苏洵只好又把房子卖了。
仁宗位面还活着的苏洵
苏洵开始思考自己买房到底是为了什么,既然迟早要卖掉,不如一开始就租房子住。
京城的房价是真特喵的贵啊
唉,儿子一个两个的都靠不住,指望他们能给自己养老还是别做梦了。
全是穷命,他们一家子都没钱。
被贬之后,苏轼在黄州盖了农家小院,苏辙也在筠州盖了一个。但是这种自己建的小房子,还是在偏远地区,根本不值钱。
后来苏辙回京当大官了,有了数百亩田地,依然没钱买房子。和他比起来,好歹苏轼有个农家小院住。
苏辙别说了,在下已经很难受了。
不,还有更难受的
苏辙是什么时候重新拥有房子的呢是在他七十多岁的时候,去颍川买了个便宜的二手房。
苏辙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