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三更合一

作品:《清穿之庶妃一路高升

    康熙也害怕户部尚书来哭, 毕竟这位老臣都那么大年纪了,总让他担心哭穷也不是办法,于是就暂时把火炮改善的事搁置下来。

    另外就是, 他在丰泽园种的水稻, 也终于到了丰收的时候。

    康熙都顾不上那些图纸, 一心扑在稻田里, 看着沉甸甸的稻穗都要走不动路。

    比起他这边的丰收,晚一些种下红薯和土豆的大阿哥和二阿哥, 田地里也到了收获的时候。

    两个孩子美滋滋,却不好比康熙还早收获,就耐心等了等。

    康熙也不想两个孩子等太久,选了一天,就去田埂看了看, 准备收获了。

    只是他走了一圈,却发现中间有一根稻穗要大一些。

    大的其实不算特别明显, 如果不仔细看跟旁边差别不是太大。

    但是康熙隔三差五来看,看得还仔细,自然发现这稻穗要大一点。

    他收稻穗的时候,就特意把这支稻穗单独留种,打算之后专门找一块地方来种这个, 试试会不会后代也能大一圈。

    尤其康熙还看了记录, 想找到这支稻穗比其他要长得大一点的缘故。

    是肥料放得合适,是光照在这边最多, 还是种下深一指, 又或者是别的原因

    暂时康熙没能找到缘故,只能说是偶然,也可能这支稻穗的种子尤为强壮, 所以长得比其他要大一点。

    他这边收获了,大阿哥和二阿哥那边也吭哧吭哧开始收土豆和红薯。

    两个孩子一直小心伺候,施肥的时候用布条包着鼻子,反正始终亲力亲为。

    他们也亲自感受到种田的不容易,哪怕是土豆和红薯这两种很好种的作物,依旧需要费心。

    更别提是其他更难种的,需要更费心伺候的作物了。

    而且今年还风调雨顺,没有暴雨,也不会太干,天公作美,种起来就更顺利。

    但是收获的时候,土豆和红薯还是长得参差不齐。

    有些长得大一点,有些就瘦小许多。

    大阿哥百思不得其解,感觉每天伺候的差不多,怎么这些作物每个长得就不同了

    二阿哥想了想,觉得可能是犁地时候有些不够深,翻地的时候有些没有弄得更仔细,再就是浇水和施肥的用量并不一样。

    有些多了有些少了,有些恰恰好。

    所以有的就长得茂盛,收获多,有些就长得瘦小,收获也少了。

    两个孩子思索了一会,麻利把强壮的土豆和红薯留下来做种,打算继续种,好歹被康熙给拦下了。

    “这天色要凉下来,几个月后就很冷了,种在土里,这些作物都要冻死。”

    这时候再种一次就太晚了,只能等明年春天之后暖和了才能再种。

    大阿哥和二阿哥还十分遗憾,毕竟种田虽然辛苦,但是收获的时候特别愉快啊

    当天他们在住处都用自己亲手种的土豆和红薯,让御膳房做了晚饭送来。

    哪怕只吃这两种,以前那么单调,他们必然挑食,不乐意多动筷子。

    但是这次不同,都是自己种的,两个孩子吃得美滋滋,胃口比平日还好一些。

    为了品尝原生的味道,御膳房只用最朴素方式来烹饪,那就是蒸熟。

    康熙看得欣慰,想着等三阿哥、四阿哥和五阿哥长大一点,也能拥有自己的田地,然后种上一些。

    知道粮食不容易种,他们以后才会更明白农业的重要,对农人也更为关注一些。

    孩子们吃得香,康熙这边也丰收了,自然也要给身边人品尝。

    除了留种等着明年种下的,其他一部分送去慈宁宫,给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品尝一二。

    余下的就送到重华宫来了,让顾凝宸尝一尝。

    顾凝宸馋土豆很久了,炸土豆条、土豆炖肉、炒土豆丝、土豆饼、酸辣土豆和土豆泥,光是想想就要流口水了。

    她一听大阿哥和二阿哥那边只把土豆蒸熟,剥皮来吃。

    这种朴素的吃法,顾凝宸是绝不能接受的。

    什么滋味都没有,对得住吃掉的土豆吗

    她直接写了一排菜名,烹饪方式都写明白了,让陈女官带着去小厨房,让杜御厨来做一桌土豆宴。

    杜御厨还真是第一次知道土豆居然有这么多种做法,他不识字,只能麻烦陈女官念上几遍,用心背下菜谱,再把菜式一个个做出来。

    等康熙过来的时候,看着一桌子土豆做的菜式,也颇为惊讶“朕还是第一次知道,土豆能做这么多菜式”

    顾凝宸笑着道“这是自然,土豆的吃法多得很。”

    要是有黄油的话,配上土豆泥抹在馒头上,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么说起来,土豆渐渐推广起来之后,就成了欧洲那边的主食了。

    跟这边不同,那边吃米饭和面条都少一些,大多是各种面包。

    再之后就是因为土豆的出现,欧洲的菜谱才有所变化,没那么单一了。

    顾凝宸眨眨眼,要是他们这边的土豆增产,多到数不清的时候,是不是能把土豆高价卖回去欧洲了

    连带把食谱也卖一卖,感觉能挣上不少钱

    她跟康熙一说,后者一听也笑了“不错,是个好办法。回头土豆留种了,在各地种起来,百姓们都不饿肚子,还有余粮的时候就能高价卖回去西洋人那边。”

    他也曾听传教士提过,在他们的母国,吃的东西确实不多。

    等来了这边,他们才感受到原来一种食材能做出那么多美味的菜式来,于是一个个都不太想回去了。

    想想他们回去不是吃冷硬面包就是吃水煮肉和烤肉,然后就没别的了,实在单调,味道也不怎么好。

    毕竟欧洲那边,如今烹饪的方式也没多少,不是烤肉就是水煮,调味料都不多,吃过这边的菜式之后再回去,实在食不下咽了。

    康熙当时还觉得传教士们是在恭维,说好话罢了。

    后来从海商口中得知,传教士们还真没说谎,他顿时对这些西洋人有些同情。

    吃都没能吃好,日子又有什么意思呢

    也难怪那些西洋商人和贵族,去酒楼吃过后惊为天人,住下后都不想走了。

    每次走的时候,还会从酒楼里打包一大堆的吃食。

    虽然酒楼掌柜说这些吃食放不了太久,要尽快吃完,不然就要坏掉了。

    可是这些西洋人还是会买很多,有些甚至会从酒楼买冰块,好保存久一点时间,就足见他们多舍不得,在船上都想要多吃几天。

    好保存的干粮,他们还能多吃一段时间。

    要不是保存的时间不够长,这些西洋人巴不得再多买一些

    土豆经过烹煮后,这一桌菜式就没有不好吃的。

    真把这菜谱卖到西洋人那边,只怕能赚个盆满钵满。

    但是康熙并不想把菜谱就这么卖掉,那就太便宜西洋人了。

    他吃过饭后,跟顾凝宸说了起来“朕只听海商和传教士这边打听消息,对西洋那边还是不够了解。这次要不是海商顺势带来了土豆,要去那边茫茫人海里找,犹如大海捞针。”

    如果他在那边有人有势力,寻找需要的东西,那就要方便得多了。

    而且还能随时随地探听消息,买卖也不能只有西洋人能做。

    顾凝宸是听出来了,西洋商人在这边买下货物,船队带回去就能翻好几倍甚至十几二十倍的价钱转手。

    如果康熙也有这样的一支船队,带着这边的货物卖过去,是不是也能换来大笔的财富

    比起只能等着这些西洋海商过来采买,实在太被动了一些。

    康熙还有很多想要做的地方,但是国库确实是个问题。

    看户部尚书苦哈哈的样子,总不能一直等着西洋海商来送钱,不如直接过去抢钱

    顾凝宸感觉康熙真的很有想法,却也很赞同,微微笑道“皇上,这主意极好。咱们这边的好东西多,要一船过去,自然也能换来更多的财富。”

    “只有一点,我担心路上会遇到海盗,另外船队配备的武器可能还不够震慑这些人。”

    换言之,就连水师的武器都不够厉害,更别提是康熙组的商队了。

    但是让商队配备水师的装备,又着实危险,如果这人忽然有了别的心思背叛了呢

    如果这样的话,那就很危险了

    可是不配备,商队带着那么多值钱的东西,自然会引来海盗或者其他觊觎之人,只怕到不了欧洲,船上的货物也要便宜了别人。

    康熙笑笑道“凝宸跟朕想的一样,确实让船队去西洋贩卖货物是个好办法,却也危险。只是水师如今暂且没有出动的任务,保养船只却要费大价钱。”

    她眨眨眼,不会是自己想的那样吧

    康熙竟然打算让水师伪装成商队的样子,然后去西洋抢钱,啊不,贩卖货物来挣钱吗

    这个想法实在很大胆,但是转念一想,却也是个好办法。

    毕竟养水师真的是一大笔钱,水师如今确实也没有出动的地方。

    弯岛给拿下来了,周边的海盗如今闻风丧胆不敢靠近。

    水师除了平日的巡逻之外,就很少能动。

    但是他们哪怕不怎么大动,每天船只和武器保养,水师的士兵依旧需要吃饭养家,月钱少不了,粮草也不能少。

    那么一批人,哪怕遣散了一部分,转而到陆上做守卫,却依旧留下不少,这些人养着每一天都是要花钱的

    而且水师就这么养着,很容易就会养废了。

    花着那么多钱还闲置,最后还养废了,这跟把钱扔海里有什么区别

    扔海里好歹能听个响,这个就未必能有个响了。

    康熙重新拿起火炮的图纸,如今的火炮都是明代传下来后,只稍微改动。

    最有名的自然是红夷大炮,在对战弯岛的时候,从郑氏那边收缴了一批轻火炮。

    炮身要轻上许多,移动更方便,适合安装在船只上,拆下来也能在陆地上用,可以说非常方便了。

    这是郑氏之前花大价钱从英吉利和荷兰那边买来的火炮,再多加改良成如今的样子,却被康熙全部收缴,算是便宜了他。

    康熙得到后也火速送去火器营,希望能够仿制。

    工匠确实仿制出一批来,因为炮身轻,在两轮车上推着就能移动,陆地上能用,只是因为轻,所以炮弹也轻,弹药要少,射程不算远,威力勉强算一般。

    海战的时候确实能用,毕竟在海里,船只之间也不远,用这个不会增加船只的负担,确实很适合。

    如今水师安装上这个,再出海的话也不必担心海盗了。

    之前火炮用的也是前置弹药,因为顾凝宸的启发,康熙打算改为后置弹药,那装填弹药的速度能更快。

    在战场上,谁的装填弹药的速度更快,那么几乎可以掌握住胜利了。

    康熙在图纸上改良了一番,还搂着顾凝宸让她看了一下。

    顾凝宸看着没什么问题,康熙就送去火器营让工匠尽快做出来。

    工匠自然卯着劲做,但是也需要材料,这就要钱了。

    户部尚书看着火器营又是一大笔支出,感觉愁得头发都要掉光了。

    王谈安慰上峰道“大人不必担心,皇上如此必然有深意。”

    每次康熙花钱,之后都会加倍赚回来。

    看看那个叫工业园里面的作坊,如今日进斗金都不为过,户部尚书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户部尚书叹气道“武器改良需要的时间长,花费更大,不是小打小闹。我就担心皇上热衷于此,国库很难承受如此大的耗费。”

    王谈就明白,户部尚书是怕皇上打仗打上瘾了,以后要是频频打仗,国库再厉害都要支撑不住。

    哪怕如今有不少进项源源不绝送到国库,总归支出比进项要大还要快,户部尚书会担心也是无可厚非。

    后来户部尚书得知康熙要让水师假装商船出海,更是担忧了。

    这出海的时间不短,那么大的船队出去,花费又是一大笔。

    比如船员吃的用的,比如船上大批的货物,要送过去后没能卖上价钱,那一路上的钱全打水漂了。

    户部尚书只要委婉劝阻康熙,感慨如今还不是时候,等国库再充盈一些再做打算为好。

    火器营那边制造新式火炮的进度相当快,他们在原有的火炮上进行改良,就能更快了。

    不然从头做起,那就得花费两三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毕竟火炮最难做的,就是炮筒,需要慢慢打磨出来。

    哪怕用上康熙的机器,也是需要不短的时间。

    直接在上面改良,那略过了炮筒的制造,就要快得多。

    按照如今的进度,半个月就能改良好第一个新式火炮,后边熟练了,进度只会更快。

    康熙听说后心情不错,但是听见户部尚书的话,脸色又沉了下来。

    他知道户部尚书一直希望国库填满大部分,康熙再用,也能有备无患。

    不然遇上天灾,或者中间的进项有什么差池,那国库一时后继不上,就会跟之前一样陷入窘迫的境地。

    户部尚书完全是为康熙着想,但是这想法却太落后了一些,完全跟不上康熙的想法。

    王谈见户部尚书在早朝的时候出列,跟皇上提出此事,就明白他的机会要来了。

    果不其然,康熙对户部尚书颇为失望。

    虽然户部尚书的出发点是好的,话里话外忧心忡忡,但也是对他没有信心了

    而且把国库填满之后才开始计划其他,那就太慢了。

    康熙摇摇头,只留下户部尚书去御书房谈了谈。

    没多久户部尚书就递了折子,说是年纪大了,身子骨大不好,准备致仕。

    按照以往的规矩,康熙来回拒绝了三次,这才同意了。

    户部尚书光荣退下,王谈直接被提了上来。

    众人也不意外王谈来接班,毕竟原来的户部尚书已经把大部分的差事交到他的手上,户部基本上是由他来做主。

    王谈上去,自然赞同康熙的做法,努力维持住国库的稳定,也让康熙能够继续大展拳脚。

    这就让康熙颇为满意,要束手束脚的话,他很多事就不好做了。

    换了户部尚书,钱迅速到位,材料也是,火器营那边进展也顺利,很快就把第一批改良后的轻盈火炮送到水师的船上安装,让他们去更远的外海试验一番。

    水师只有几条船出发,打算在远一点的地方停下,然后对着外海发炮,看看射程和威力如何。

    当然就对着海面发炮,不太能看出威力,却也聊胜于无,总不能随便对人发炮吧

    然而让水师没想到的是,他们出海没多久,竟然遇到了附近徘徊的船队。

    这船队上挂着商队的船帆,但是上面的血腥味,隔着老远,水师这边都能闻得到。

    足见这船队不知道杀了多少人,估计刚被海盗抢了船只。

    海盗之前伪装成海商的样子到处走,很多一时没防备就中招了。

    水师出海,康熙交代过要掩饰身份,所以他们并没有挂上水师的旗帜。

    哪想到他们一出来,就遇上大鱼了

    正好这火炮找不到对手,正瞌睡就有人送枕头来,这对手不就来了

    对面的船队也发现了水师的船只,看他们的船保养不错,只以为也是商队,就觉得运气不错,又能赚一笔了。

    他们假装上了要靠近的旗子,颜色又是最平和打算要交谈做买卖那种,知道这样的旗子挂上,很多商队就没有太防备。

    水师这边将计就计,慢慢靠近,渐渐都能隐约看见对面那些人。

    他们还带着千里眼,在高处的斥候遥遥相望,很快下来禀报道“对面一条船的甲板上有二三十人,甲板上有货物,还有人躺着,估计刚抢完船,人还没有彻底清理好。”

    不用说,这清理的自然是商队那些可怜人的尸身了。

    “货物箱子上有标记,太远看不清楚,似乎是西洋海商。”

    因为最近解除海禁,不少西洋海商带船队过来做买卖或者参加拍卖会,水师也碰见过几回,对这些西洋海商的标记十分眼熟。

    水师提督听后更满意了,他还想着师出有名,这不理由都是现成的了

    “很好,儿郎们,让他们试试咱们的新式大炮”

    斥候再三确认对面原本的西洋海商已经一个不剩,完全没活口了,水师提督直接让士兵就位“填充炮弹,炮口转向最前面的船开炮”

    海盗正看着对面的船队靠近,正摩拳擦掌准备再干一票的时候,对方忽然开炮,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最前面的船只立刻被打中,船身着火,很多海盗立刻跳海逃生,根本对船只毫不留恋。

    他们拼命往后面去,就想着回到后边的船上。

    可惜水师带的炮弹很足够,一条船来一发,很快把对面三条船都击沉了。

    有海盗被直接击中,跟船只一起沉没。

    剩下侥幸活下的海盗跳进水里,打算逃生活命。

    可惜水师早有准备,用绳索套住水面上的海盗,却不让他们上船,直接挂在船边,然后开始一个个审问。

    不愿意说话那就下一个,都不说话那就挂着,直到他们开口为止。

    挂着不能吃喝,还要被太阳晒,一天下来人都要受不住,最多撑三天就撑不下去。

    很快就有海盗投降,什么都愿意说了。

    水师提督过去听了一耳朵,跟他猜得差不多,这些海盗原本的船只出了点问题,正好遇上一队西洋海商。

    他们就假装是受困的商人,博取西洋海商的信任,顺利上船后,趁夜杀人把船队占了,货物也都占为己有。

    至于那些西洋海商,一个活口都没能留下。

    水师提督连夜发信回去,八百里加急送到康熙手中,禀报了此事。

    康熙看了前面还疑惑,郑氏已经伏诛,这些海盗从何而来

    看完后,他终于明白了,是上回那个给自己带了火木仓来的人。

    他所说的小国被侵占,其实是被另外一伙海盗占了,而水师遇到的正是这批海盗。

    他们占了岛屿,领头也学着之前首领那样子,自立为王,然后想要对外扩张。

    这次占领岛屿太顺利,让首领颇为骄傲自得,认为所向披靡。

    哪知道他们的船只刚出海就遇上礁石,险些沉没,然后好运气遇到一队西洋海商。

    这还是一个小贵族的船队,第一次过来,一时天真没有防备,被他们得手。

    遇到水师的时候,海盗正自鸣自得,打算再抢一回,哪知道就踢到铁板了。

    于是康熙就发信让水师转道,直接去攻陷那一片岛屿,拿下那批海盗。

    趁着对方没有防备,正是水师出击的机会。

    水师在岸边收到信,弹药又补充完毕,十分欢喜地出发了。

    他们原本想着只试试新式大炮,哪里想到还能顺道立功,还不止一回

    水师带着新式大炮,去岛屿打了个片甲不留。

    对方压根没有还手之力,轰了几次就一个个跪地求饶。

    水师还带着新式火木仓,下船后把人全就地解决,只留下首领,问出了岛屿里有暗室,里面藏着上一任首领多年来积攒的财富。

    提督带人去了那个暗室,打开后看见成山的金子,满满当当堆在那里。

    而且还不止一间密室,全都是金子和各色珠宝。

    看来之前那位贼首领袭击的商队也不少,才会积累出这么多财富来,不过如今都便宜了他们。

    水师一趟趟把金子搬到船队上,把首领五花大绑,浩浩荡荡回去了。

    这个岛屿除了隐蔽之外,基本上没什么特别的地方,水师就没有留人来看守。

    毕竟最值钱的东西,全让他们搜刮回去了。

    原本户部尚书更替,王谈的压力也是真的大。

    康熙这又让水师出去巡逻,光是一趟下来就耗费不少,更别提还带着火炮。

    打一发那都是钱,更别提他们压根就不可能只打一发。

    另外康熙还打算改良更多的火炮,王谈看着账本都开始发愁。

    拍卖会本地一个月一次,西洋人好几个月才一次,盐的产量上来了,价格却下去了,哪怕盐商们都要交税,那也并不算多。

    各地种的红薯都陆续开始收获了,产量相当喜人,却都是本地消化掉,没有运出去卖掉,这些钱还被免税三年,户部是一文钱没捞着。

    田税还得明年,但是大部分地方都被康熙免掉了。

    王谈正对着这些账本发呆,琢磨着要不要请拖尔弼去委婉问一下定贵妃还有什么挣钱的好主意,快来救命啊

    当然理智还是制止了他,要是什么都靠定贵妃来想,还要自己做什么

    王谈心下叹气,就见底下的小吏慌慌张张跑进来,不由奇怪道“这是出什么事了”

    小吏呈上一本厚厚的册子,小声道“这是皇上命人送过来的,说是水师刚派人送回来。”

    王谈接过册子,只觉得沉甸甸的,开始怀疑这不会是账单吧

    水师是炸错了什么地方,要赔偿吗

    不然怎么那么厚的册子,需要赔偿的东西特别多,还是火药花用太多,需要户部再支援一点

    王谈光是想想只觉得这册子更重了,小吏麻溜退下后,他才打开册子看了一眼。

    好怪,他可能眼花了,再看一眼。

    然后刚到门边的小吏就见一向镇定自若的王谈猛地站起身,表情十分失态,盯着手里的册子瞪大了眼睛。

    他吓了一跳,小心翼翼问道“尚书大人”

    王谈听见小吏的声音才回过神来,挥挥手示意他没事,却再也坐不下,忍不住带着册子就去御书房拜见皇上。

    康熙听说王谈来了,并不意外,把人叫了进来。

    王谈带着册子简直像是一阵风进来,脚步比以前快了许多,行礼后忍不住问道“皇上,水师提督这册子上面提的”

    是真的吗不是他眼花了吧

    康熙听得好笑道“提督派人亲自点算过几遍,应该不会错。不过他已经派人把东西送上京,回头你亲自点点就好。”

    王谈连连点头,又忍不住笑道“提督这一趟出去,实在收获颇丰。也不知道船只有没损坏,火炮等物需不需要修缮一番。”

    他说到最后,嘴角的笑容渐渐淡了下去。

    虽然水师送回来那么多的金子,哪怕王谈没亲眼看见,不过水师不至于夸大其词。

    但是水师出去一趟的花费,如果船只和火炮受损,修起来也很贵,一半的金子都快要赔进去了

    王谈顿时觉得还没送进国库的钱就要少一半,立刻就感觉不香了

    康熙看着想笑,哪怕王谈的性子跟原本的户部尚书不一样,还是有几分相似。

    反正要用到国库的钱,他们就比谁都要心疼

    “放心,他们这次船只没受损,火炮也没事,不过火药费了一些。”

    水师提督也是知道火药贵,所以用的很谨慎,一船一个炮,再多都吝啬。

    反正离得那么近,火炮要打不中,提督就要把士兵打一顿再加训才行

    浪费火炮,可耻

    王谈听后松口气,别是这钱还没到国库就被水师用掉大半就好,接着他又听见皇上开口。

    “水师又出去了,听闻周边还有不少海盗,顺势巡逻一圈再回来。”

    闻言,王谈一双眼都亮了。

    一窝海盗就有那么多的金子,再来几窝,那不是更多了

    他连忙恭维道“皇上英明,沿海边上的海盗十分可恶,就该清理干净才是。水师正好也让士兵练习一下火炮,不至于生疏了。”

    君臣都笑眯眯的,感觉这主意简直棒呆了

    后来水师送了不少折子上来,做统计这种事太麻烦,他们每次收获一堆就算一次,然后一股脑派人送上京。

    于是越来越多,康熙带着折子过来算一算,顾凝宸还顺手做了个表格,方便他来看。

    康熙看着表格很喜欢,直接就用上了,回头还送去户部,让户部也用了。

    以后看账本就能一目了然,清清楚楚的。

    顾凝宸帮着做表格的时候把数字填上,简单做了个总数,感觉水师这哪里去灭海盗,是去抄海盗的家吧

    金银珠宝多得要命,算下来这数字相当可怕了。

    王谈还担心这么多金银送回来,路上太危险了,特意请康熙派兵去护送,康熙还同意了。

    走陆地太麻烦,还走的大运河,愣是让河道都忙碌了起来,有时候还会堵船,实在热闹和壮观极了。

    康熙还跟顾凝宸感慨道“这些海盗之前跟在郑氏后头为非作歹,郑氏倒了,他们还不改过自新,对附近的海商下手,如今也是为民除害了。”

    水师起初碰到的那个倒霉的船队,就是西洋海商。

    因为船只最后沉没了,水师只能派人知会海港的商人,看看谁认识这个倒霉的西洋海商。

    有人认领了,也能把这船队沉没的消息带回去给海商的家人。

    当然,水师这么一说,海商们顿时知道周边的海盗开始清理,他们也不必再胆战心惊过来了。

    每次船队过来,他们都战战兢兢,就怕路上遇到海盗,那就是九死一生了。

    如今好了,水师在周边巡逻,把一窝又一窝海盗清理掉,他们以后过来就要安全得多了,自然满心欢喜,还特意感谢水师,给他们送去不少东西。

    水师禀明康熙后,后者就让他们收下。

    毕竟海商也是有分寸的,不至于送什么过分贵重的东西,就是表示感谢,送点吃的用的居多。

    这样水师跑一趟,吃喝都不愁了,还给户部省下一笔,让王谈简直不要太高兴

    顾凝宸听后笑着点头道“皇上此举极好,另外那些海盗自然要夹着尾巴逃之夭夭,再也不敢靠近,让海商们过来也安全多了。”

    当然,她开始怀疑海盗能不能有逃出去的。

    看水师这到处抄家的样子,感觉就没有一窝海盗能幸免。

    不过这些海盗作恶多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也是活该被围剿干净。

    之后水师的名声宣扬出去,海商拍手称好,也让海盗闻风丧胆。

    毕竟水师所到之处,海盗简直片甲不留,甚至连一个铜板和一个活口都没能留下,谁还敢靠近

    也有不长眼的,自认为船队的火炮从西洋大价钱买来,必然能干掉水师,于是迎面上了。

    结果可想而知,整个被击沉,再也没哪个傻大胆再来挑衅。

    水师提督还写了折子,详细说了每次对敌的经过,好让康熙能参考,如何继续改善火炮。

    主要集中在射程不够,离得太远就无法击沉对方。

    但是离得太近,对方就可能用绳索套住船边攀爬过来,要是带着火种就麻烦了。

    毕竟船只都是木板,一点就燃。

    而且离得近,对方的火炮也能对自己动手,就危险得多。

    康熙拿着铅笔在图纸上点了点,他从上回做挖盐机器上得到启示,也就是顾凝宸说的重量能加速。

    于是他准备增加弹药的重量,但是弹药增加了,那么火炮的炮身重量也要增加。

    不然炮身压根推不动这么重的弹药,很容易就卡着炸膛了。

    康熙还跟顾凝宸探讨起这件事来,她认为康熙的思路毫无问题。

    唯一的问题就是,船只可能承载不了那么重的火炮,很容易火炮放在船头,就头重脚轻,吃水更深。

    这样一来,就需要改良战船,让他们承重更好。

    那么问题来了,改造战船也得花钱,户部是不是又要头疼了

    顾凝宸也画了一个图纸,康熙想增加射程,除了增加弹药的重量之外,其实也可以缩小弹药,增加炮管的长度。

    长度加到十倍以上,就能让弹药的射程更远。

    小型弹药虽然不能直接击沉船只,却能阻拦那些靠近而攀爬过来的敌人。

    只用火木仓,距离也要更近才行,如果换成这种小型炮,在对方想攀爬过来之前就已经能直接动手。

    这种炮身更轻,在船只上就不会造成负担。

    顾凝宸又画了多个炮管集中在一起,弹药后置,枪管如今每次用完后发热,就不能短时间内用,不然很容易过热。

    如果有多个枪管在一起,一次只用其中一个枪管,那么就不怕发热的问题了。

    这样也给了其他枪管发热的时间,能够冷却下来再次使用。

    康熙看过后也在纸上勾画了一番,这炮管不是一排,而是集中成一捆,后置转轮。

    那样弹药就能自动在每个枪管上,后续还能跟上,不需要打一轮就要重新放置弹药,起码能持续打上三轮甚至以上,又能集中炮火。

    顾凝宸看着图纸有点熟悉,好家伙,这不是后世米国发明的神机炮

    神机炮也算是机关枪的前身,不过比起机关枪不一样的是,机关枪只有一个炮身。

    但是跟机关枪一样,神机炮就能短时间内连续发炮。

    还能直接架在船边固定上,把靠近的敌人都能一一击落。

    最重要的是这个造价不高,射程还远,工匠做起来不难,能够很快在水师的船只装上好几架。

    图纸有了,工匠很快就做出了一架神机炮。

    康熙还是不大满意,不断改良。

    先是把炮身改得更长,那样射程就更远,甚至跟火炮差不多。

    再就是把后置转轮和弹药连在一起,虽然还需要后边有人用手摇来把弹药一一安置上,这速度比起一个个装填还是要快多了。

    顾凝宸看着康熙几番改良后,这神机炮除了炮管多之外,跟机关枪已经非常接近。

    火器营火速做了几架送去给水师用上,提督摸着这神机炮简直喜不胜收,对战海盗的时候就更不用担心他们会上船来。

    再就是直接击沉对方的船只实在太浪费了,要是能用这个神机炮只把海盗击毙,那么船只能保留下来,改一改不就能并入水师船队了吗

    康熙收到水师提督的折子提到此事后,感觉十分满意。

    王谈就更满意了,这水师提督是自己人,太会省钱了

    海盗这些船也是抢别人的,大多都很新,直接击沉真的太浪费了,而且连带沉没的还有船上的货物和金银,那多可惜

    要是能去掉人,只带着完整的船回来,货物和金银都保住了,也能再赚一笔

    顾凝宸感慨王谈这个新任的户部尚书会省钱就算了,如今连水师都努力省钱,还给国库帮忙赚钱,康熙这些臣子也是很会过日子了

    水师打得意犹未尽,还往更远的地方去,吓得海盗闻风而逃,再也看不见,他们还挺遗憾的。

    不过康熙有意让他们以后出海去西洋送货,如今震慑一番,以后在路上也能顺利平静得多。

    能不平静吗,哪个海盗敢来劫道,丢命不说,连船带老巢都要被一窝端了

    水师这搜刮海盗财宝的动作那个利索,还搜刮得干干净净,一点值钱都没留下,全搬上船带回家去。

    金银就送上京,有些东西就直接送去拍卖会卖掉,换成钱再送。

    毕竟这些海盗抢了不少海商的好东西,放在拍卖会那也能增加拍卖品,还能多点进项。

    顺带也告诉拍卖会的人,如今的水师有多厉害,多年来丢失的海商那些东西都从老巢给弄到拍卖会来了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