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三更合一

作品:《清穿之庶妃一路高升

    顾凝宸这么想, 康熙也不例外,也是一怔“怎么回事,你来说说。”

    李德全特意问过,这会儿就详细道来“回皇上, 此人的船队在海上遇到暴风雨, 船队彻底毁了。他和随从二人侥幸生还, 身上只带着少量的物件, 就想变卖来换银钱。”

    不然带着这些东西, 没钱吃饭,也是够惨的。

    不必康熙吩咐,李德全已经派人查过,又说道“顺天府在最近到港口的海商中问过, 此人来自法兰西, 来回当海商已经足足有三年。”

    所以人确实是海商, 也的确走投无路才会去典当。

    可惜带去的东西, 典当铺有些认识,有些却不认识, 就不敢收, 于是去报官找来顺天府。

    顺天府不敢隐瞒,赶紧派人进宫告知康熙。

    康熙听后点点头道“人安置好了都送了什么东西去典当铺”

    顺天府已经把东西仔细检查过, 没有问题,也不危险, 这才用锦盒装好送进宫里来。

    李德全接过锦盒,把东西一一放在桌上,离着康熙还有一丈远。

    顾凝宸看了看,东西确实都是贴身的居多。

    比如一把扇子,上面镶嵌了珍珠, 是西洋贵妇们最为喜欢的饰物。

    估计这海商的船上带着的货物里面,就有西洋贵妇喜欢的这些扇子。

    可惜海难之后,船只被毁掉,货物四散,他该是捡了几件,带回来换钱。

    上面的珍珠不大,不算特别值钱,但换点钱吃饭住宿还是能支撑一段时间。

    还有一块皮套和腰带,应该泡在水里很久,都有点掉色,估计卖不上什么价钱了,才会送去典当。

    再就是几块零散的铜制东西,顾凝宸定睛一看,感觉有些熟悉。

    见她对几个铜制的的块状东西感兴趣,康熙就让李德全把这些铜制东西挑出来放在一起。

    放在一起后,康熙也看出点端倪来了“这是能拼起来的瞧着像是火木仓”

    他对火木仓并不陌生,明代的时候就已经有了。

    顾凝宸回想了一下,如今的火木仓都是火绳枪,换言之就是燃烧火绳来点燃火药。

    这其实也是明代流传下来的,只经过稍微的改进,也就是加长了枪身,能够装填更多火药,增强了射程和威力。

    但是总体来说,这个改进却增加了枪身的重量。

    足足有六斤重,两米长,一个人的话就需要支架。

    如果需要移动,就需要两个人,一个在前面用肩膀扛着枪支,让后边的人才能固定好枪身,非常不方便。

    这个西洋商人随身带的枪支就要小得多,拆开成几段,估计是以为这边没人认识。

    枪身是铜制,这人恐怕担心被人看出是火器,于是就切开来分成好几个部分。

    估计他打算分开几个不同的当铺来当掉换钱,就不会被人察觉。

    这把火木仓明显进水之后不能用,才会被海商切开来换钱。

    康熙也是这么觉得的,抬手把火木仓几个部分拼凑在一起,勉强能看出形状来。

    拼凑好之后,顾凝宸就能看出,这是一把燧发枪。

    还是撞击式的燧发枪,最上面有一块燧石,要开枪的时候,就扣动燧石的引板。

    引板连着弹簧,燧石就会重重砸在火门边上,擦出火花,进而点燃火药,所以才叫撞击式燧发枪。

    这种火木仓相当原始了,而且不是后边装填火药,而是从枪口前面装填,非常花时间。

    毕竟如果装填的动作太快,摩擦厉害,就可以炸膛,相当危险。

    但是如果在战场上,这慢悠悠装填,显然很容易玩完。

    不过如今最先进的火木仓都是这样,顾凝宸想了一下在战场上,两边要开火,就是两排人,前面的先装填好上前开枪。

    发射后,前排就退后开始装填,后排的上前去发射。

    对面的敌军也是这样,大家都需要装填的时间,场面一度有点滑稽。

    可是这时候的技术只到这里,甚至比起火绳枪来说,燧发枪已经更先进一点。

    想想火绳枪需要燃烧火绳来发射,晚上如果需要偷袭,还没发射,先点亮火绳,就差没大喊他们在这里准备偷袭了。

    另外下雨天的时候也不方便,火绳被水打湿后就很难燃烧,也就不能点燃火药,直接哑火。

    顾凝宸胡思乱想了一会,就见康熙在自己送的小本子上,用铅笔把这支燧发枪的结构画了下来。

    他一边画一边示意李德全拿起其中一块燧发枪,看看里面的结构。

    这样边看边画,很快就画出这支燧发枪的示意图。

    康熙一眼就看出燧发枪跟火绳枪的不同,就在于打火的方式。

    他微微皱眉有些不悦,对顾凝宸说道“前阵子西洋人进献的东西里头也有火绳枪,不过比起兵营里头的火绳枪还要差,朕没看上,还在库房里搁着。”

    如今才发现,那些火绳枪估计是西洋人早就不用了的东西,大老远送过来,想着康熙可能没见过,能卖上大价钱。

    于是他们先试探着送了一支来,康熙压根没看上。

    这会儿康熙回过神来,心里很不是滋味。

    西洋人还是狡猾,把最新式的火木仓藏着掖着,将旧的已经没人用的火绳枪送过来,还打算蒙混着换一批金银回去,简直做梦

    他们以为这边落后得连火绳枪都没有吗

    顾凝宸伸手抚着康熙的后背,生怕他气着了“皇上息怒,只怕是一些自以为是的落魄贵族,对这边不了解,才会带那些东西来献上。”

    她倒觉得西洋人不是刻意隐瞒,这燧发枪其实在几十年前就被一个法兰西人发明出来了。

    他因此还得多国王的接见和赞赏,然而没多久这位国王就被人刺杀死了。

    继位的新国王觉得燧发枪不吉利,压根就没让人继续做。

    几十年后,也就最近欧洲才发现燧发枪的好来,开始重新制造,给军队配备,想必并不多,也就没有送过来这边。

    当然这些顾凝宸知道,却是不可能说出来的。

    不然大洋彼岸的事,她哪怕看的书多,也不可能知道得那么清楚。

    如果问自己怎么知道的,顾凝宸就不知道从何解释,倒不如一开始就不说。

    而且她猜测那个落魄的西洋商人估计也不是一般人,毕竟燧发枪那么少,他还能得到一支,证明身份相当不一般了。

    哪怕不知道前面这些,康熙也认为此人只怕并非普通商人那么简单,下令让顺天府把人关押审问。

    这西洋人在落难之后,身边还是有几个侍从拼死护着,甚至把吃的和喝的都给了他,才叫人能活下来。

    但是侍从一个接一个撑不住死了,最后只有一个陪着他被救起来。

    哪怕如此落魄,这位侍从还是把此人照顾得十分妥帖。

    于是这人被关押起来,身边没人伺候,吃喝都没有,不到两天功夫就受不住,什么都愿意说了。

    康熙看着呈上来的口供,得知此人居然是西洋一个小国国王的弟弟,偶尔带着船队过来做点买卖。

    可惜国王突然病死了,邻国趁机打了过来。

    国王一死,群龙无首,新国王十分年轻,没撑住几天就亡国了。

    这个国王的弟弟趁乱跑出来,他以前很得国王的宠爱,赏赐不断,这船队也是国王送给他的。

    于是他就带着船队跑了出来,船上还有无数的财物,可惜都沉入海中。

    顾凝宸恍然大悟,难怪这人能有燧发枪,国王的亲弟弟能没有吗

    他这够惨的,从国王的弟弟变成一无所有,还得典当东西来过活。

    她露出点同情的神色来,康熙却是一个字都不相信,另外派人去打听那些救他上来的人,还有最近从西洋过来的,是否得知哪个小国被灭之事。

    很快新的消息传来,救这人上岸的船队确实是偶然经过,也说船队的确四崩五裂。

    最后一艘船就在他们面前沉没,还能看得出原本是大船,上面有许多箱子,不知道是货物还是什么,全沉入海底了。

    但是显然不是因为暴风雨的关系,船只上全是火,该是被击沉的。

    那么问题来了,击沉的话就是对方有火炮,是谁把这人的船队击落,难道邻国侵占小国,还不打算放过他

    千里迢迢跑来,就为了击落他的船只,连船上的财宝都不屑一顾,究竟多大仇

    其他西洋商人消息灵通,却没听说哪个小国被侵占。

    虽然欧洲的小国众多,有些就是丁点大,可是他们大多都有钱。

    每次国王继位的时候都会极为奢华的登基仪式,方便商人们提前带着商品过去,必然能赚个盆满钵满。

    贵夫人们都要穿着华丽的衣裳,首饰是少不了,商人们手里头的珠宝首饰就有去处了,这时候还能卖上大价钱。

    所以商人们都没得到消息,这小国的事只怕是子虚乌有。

    顾凝宸得知的时候不由一怔,她没想到康熙竟然如此谨慎,没有单凭这人的口供,而是跟另外两方面的人打听消息。

    尤其西洋商人消息灵通,康熙时不时派人互通有无。

    为了能跟康熙以后继续做买卖,西洋商人们都愿意给个方便,这点小消息,不至于为此还帮着那人说谎了。

    所以那人的口供是假的,究竟是什么身份

    康熙让顺天府的人留意了,这人关押之后吃不了苦头,却是真的。

    此人恐怕养尊处优多年,哪怕不是国王的弟弟,也该是哪里的贵族。

    最后顺天府从这人身边留下的侍从下手,终于探听出消息来。

    这消息让康熙还挺惊讶的,原来这人是海盗,兄长霸占了一片岛屿自立为王。

    所以他说自己是国王的弟弟,居然算是真的。

    虽然这个岛屿的国家没得到周边其他国家的承认,不过他从小就生活在这个岛屿里面,跟兄长的岁数差得有点大。

    懂事的时候开始就住在岛屿,被人称呼是国王的弟弟,于是他一直都是这么相信的。

    这次也是兄长年纪大了,还受了伤,被另外一伙海盗盯上了这片岛屿后就死了。

    之后才会出现他这个弟弟带着船队出来,被火炮追着打,险些丧命之事。

    这些燧发枪不用说,是这位兄长抢回来的。

    康熙有些可惜,要此人真是国王的弟弟,国家里面有能制造燧发枪的人,那改良起来就方便得多了。

    实在没有,多抢几把燧发枪回来也不错。

    不过没有制造的人,那么他自己来造也不是不行。

    燧发枪的结构没有想象中难,就是改变了点燃的方式。

    康熙画出了图纸,交给造办处复制出来并不难。

    顾凝宸有心帮着改良,看了一会就指着后边道“皇上,这支火木仓装填火药需要在枪口,每次只能放一发,很费时间。如果能在后边这里放进能装填弹药的地方,再用转盘的方式。”

    打一发之后,勾动转盘,转向另外一格装有弹药的地方,就能继续开枪,不必再填装火药那么麻烦。

    康熙微微颔首,思索片刻,在燧发枪的枪身中间加入一个轮转盘,里面分开很多小格,用来装填火药。

    接着顾凝宸又想改良燧发枪的开枪方式,从撞击式转为针刺式。

    针刺式就是把弹丸、点燃药和火药放在中间,开启的时候针会推着火药和点燃药到弹丸这里,然后一起引燃。

    好处是开枪的速度变得更快,坏处就是这个针用多了就会损坏,需要定时换。

    不过比起增加开枪速度,这个针的替换就不算是极大的消耗。

    说是针,最前面有个小凹槽,方便推小量的火药和引燃药过去。

    量多了,有可能炸膛,量小了,不能引燃把子弹就弹射出去。

    顾凝宸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自己知道这个,只能低头在纸上画了出来,然后笑着道“皇上刚才说之前的火木仓用绳索来引燃火药,我想着如果能直接推一点火药过去,立刻点燃,就不必担心被浇灭火星了。”

    她用指尖在纸上做了个向左推的动作,显然有些异想天开的样子。

    康熙看顾凝宸难得孩子气的样子笑了笑,低头看着她画的图,却觉得很有可能实现“的确,把两者隔开,这针足够长就能引过去,不必再用燧石来点燃”

    他看着图纸喃喃了一会,越发觉得可行,打算让造办处的工匠试着做出来。

    要是有什么问题,再稍微改良应该就能用了。

    康熙没想到因为典当铺收了一个落魄西洋人的东西,竟然会是火木仓,甚至进而想到改良火木仓的新方向。

    他心情颇好,让人把图纸送去造办处,让工匠连夜开始尝试做起来。

    另一边康熙对顾凝宸道“这新火木仓真能做出来,爱妃又得立大功了,朕都不知道该奖赏你什么了。”

    顾凝宸这功劳一件接一件,实在太多了,普通的赏赐已经很难满足,让他都为难了起来。

    这话让顾凝宸笑道“有皇上在,我也什么都不缺,应有尽有。要能为皇上分忧,那就再好不过了。”

    “而且这火木仓我也只是纸上谈兵,要不是皇上帮着修改都不可能做出来。”

    这却是实话,毕竟顾凝宸是知道大概,具体要怎么做就需要康熙来细化才行。

    康熙搂着她的肩头,难得开始发愁起来。

    因为顾凝宸实在太容易满足,没什么想要的。

    平日她除了爱看书之外,也没有特别的喜好。

    要说顾凝宸喜欢珠宝首饰,她戴的却全是宫女帮忙挑选搭配,自己并不是很上心。

    衣服也是如此,够穿就好了,布料挺多,还都是宫女抓着顾凝宸挑选,她大多就是让宫女先选好,然后二选一或者三选一。

    顾凝宸又刚晋为定贵妃没多久,再晋也太快了一些。

    她这边实在想不到赏什么,康熙就只好转到拖尔弼那边。

    正好拖尔弼办差办得不错,整天到处跑,十分上心,人都跑得瘦了,皮肤都晒得黝黑。

    之前他熬夜做算数题,听闻身子骨有些伤着了,顾凝宸还特地跟御医要了几个药膳方子送过去。

    康熙沉吟片刻,第二天就给拖尔弼赏了个京郊的温泉庄子。

    这温泉庄子不大,却比较靠近中心。

    如今京郊的温泉庄子都是皇家建造,有钱都买不到。

    最中心就是属于康熙本人,是最大的温泉庄子。

    周边挨着的好几圈小一点的温泉庄子,离着中心越近,证明越是得圣心。

    各大家族谁家有这么一个温泉庄子,那是面上有光,能留给子孙后代的。

    只要不犯错,基本上一家得了这个温泉庄子就能一直继承下去。

    那地方就那么大,温泉庄子就那么多,康熙赏出去就没有了,众大臣是削减脑袋想得到。

    如今拖尔弼得了这个赏赐,众人是意外,却又不是很意外了。

    毕竟就定贵妃这受宠的势头,必然受益到拖尔弼这个亲阿玛身上。

    他破格跳级被提拔几回已经足够厉害了,如今还得了温泉庄子,众臣子看着拖尔弼,心里别提多羡慕了。

    拖尔弼本人却有点懵,心想宫里的女儿又不知道立了什么功,皇上实在想不到赏她什么,就赏到自己这边来了。

    他美滋滋想着等沐休的时候,就能带着索绰罗一起过去享受一下温泉。

    虽然索绰罗觉得,这大热天去泡温泉,没一会儿就得头晕眼花。

    但是家里被赏了温泉庄子,拖尔弼高兴坏了,想去亲自试一试也无可厚非。

    听闻拖尔弼和索绰罗后来去了温泉庄子,这大热天的,顾凝宸都担心他们两个要给泡晕过去。

    好在拖尔弼还是知道分寸的,只跟索绰罗泡了一会,意思意思,不然泡晕了,传出去那就是个大笑话了。

    康熙知道后也笑着道“等年底天冷的时候,朕也带着你去温泉庄子泡一泡。听闻这温泉泡过后,身子骨也能好一些。”

    他自然问过御医,知道顾凝宸能泡温泉,这才放心了。

    顾凝宸笑着应下,想着冬天泡温泉,确实是一种享受,惬意极了。

    她都忍不住盼着天儿开始冷了,这眼瞅着才夏天,实在有点等不及。

    好在还有火木仓的改良,转移了顾凝宸的注意力。

    康熙对此十分上心,几次三番过问不够,还去英华殿盯着工匠做新式火木仓。

    李德全让人抬来椅子,叫康熙能一边安稳坐着,一边看工匠打磨火木仓的零件。

    吓得工匠手都有点抖,比平日做工要慢得多了。

    康熙倒也不怪罪,而是一边看,偶尔发问。

    工匠起初害怕,后来发现皇上十分平易近人,就稍微镇定了一些,小心翼翼回答问题。

    这些工匠是明代火木仓工匠的后人,当年拖家带口一起投诚过来,就被收编为火器营。

    数代下来,他们都是口口相传,有些手艺已经失传了,让康熙尤为可惜。

    如果这些工匠识字的话,就能记录下来,让后代都能学会。

    不过工匠最怕别人偷师,如果记录下来,被人偷去,他们这一族赖以为生的手艺就没了,自然是不乐意的。

    哪怕他们识字,估计都不会愿意记录下来。

    这一点康熙虽然遗憾,却也能理解。

    毕竟如果没有了这门手艺,这些工匠的后人也不可能在火器营里一直好好活着。

    之前连连征战,康熙不是没想过改良火器,可惜一时腾不出手来。

    如今顾凝宸的灵光一闪,让康熙有种预感,能做出极好的火木仓

    因为顾凝宸只知道大概的图纸,具体还需要慢慢摸索,比如弹丸多大,火药和引燃药需要放多少,中间距离多远。

    另外针的长度多少,推进的时候到达什么位置。

    再就是长针的材质需要耐热耐炸,毕竟它带着火药推过去,在弹丸这里引燃,就可能受损。

    如果只用一次就废了,不说材料要多,就是用的时候非常不方便,还不如火绳枪。

    对战的时候不可能换长针,毕竟在战场上耽搁一会儿,那就是要命的事。

    工匠换了几种材质,粗细也分别做了,然后先做出枪管,在里面来推着反复试一试。

    火药多了要炸膛,少了就炸不了,引燃药也是如此。

    长针推的位置也要刚刚好,太长了就会离弹药太远,反而不能开枪。

    最大的问题还有枪膛发射后会有火药的烟雾出来,一是如今还做不到完全密封,二是火药点燃后会有烟雾渗出来。

    味道有些呛人,却也还凑合。

    康熙几度改良材料,又钻研枪膛密封的问题。

    手工打磨枪管实在太慢了,他又琢磨做一个机器,就跟之前的制糖机器一样,能够不完全依靠人力尽快做更多的枪管。

    他琢磨了一下,把盐井的那个顿钻和制糖机器联系起来。

    如果能把顿钻的锥头弄得细一下,底下有烧好的铜块,钻出一个大小一样的洞来,那就快了。

    只是从上到下,支点未必能一直在很小的一个点上。

    康熙琢磨了一夜,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

    钻石头的时候,很多人会用一个大钉,然后用大锤子一下下打,慢慢就能打出一个凹陷来。

    金属也一样,如果把铜块固定,上面一个比较粗的钉子,再上面把锥器换成平整的四方块。

    从高处落下不停敲打,就能挖出同样规格的枪管,给工匠省下不少事,另外配置火药和其他零件再组装。

    如此一来,就能加快速度。

    康熙想到就做,画好图纸后,还带去重华宫给顾凝宸看了看。

    她看完后都惊呆了,康熙这是直接做了个简易机床,要这么厉害吗

    虽说这个机床有点简陋,动力方面有些不足,挖这个枪管的速度比工匠快一些,也就是因为能够日夜挖的关系。

    不过对从未接触过机械的人来说,之前钻研出制糖机已经相当厉害了,这会儿康熙连机床都做出来了,他还有什么是做不出的

    见顾凝宸看着图纸发呆,康熙就问道“怎么了,可是哪里还不够妥当”

    闻言,顾凝宸摇头“我只是看了这图纸,觉得皇上真是太厉害了。”

    她双眼亮晶晶的,一副极为佩服的样子,惹得康熙也笑了起来“朕琢磨了很久,想着这样能够让枪管做得更快。毕竟朕看着工匠做火木仓,最费时间的就是这个枪管。”

    需要用工具一点点磨,无疑是铁杵磨成针的慢功夫,就是实在太慢了。

    康熙看了一会就觉得不能这样继续下去,才会回去琢磨出这么个机器来。

    因为之前有挖盐机器,他改良一番就做了这个,让人在火器营搭了好几个,就能同时做枪管。

    工匠起初觉得这个机器太大,看着十分唬人,也不知道能不能做出来。

    毕竟隔行如隔山,哪怕皇上再厉害,也未必能琢磨出工匠的活计来。

    哪里知道皇上如此厉害,只看了半天功夫,他就琢磨出这么个大家伙来。

    工匠目瞪口呆看着机器不断敲打,完全不停歇,底下的枪管一点点就出现出轮廓来。

    康熙看过后,发现如果用锻造,直接以模具来烧制枪管,韧性会差一些。

    材料也换成了青铜,更耐用一点。

    几番尝试后,新式火木仓终于做好,就得试用一番。

    工匠先在棚内试了几次,没问题后才交给火器营的士兵来试。

    火器营的士兵非常少,大多是当年明代工匠和会用火器的士兵一块投诚过来的后代。

    强壮一点的青壮年会被挑去其他兵营,剩下的都是没人要的。

    要么长得过分矮小瘦弱,要么就是年纪大了被其他兵营退回来。

    因为这些年四处征战,火器营却没有用武之地,是一直被遗忘的地方。

    如今康熙忽然要启用火器营,里面的士兵别提多激动了。

    因为被重用,他们的粮饷才能多一些。

    可以说这些年,到处的银钱都不够用,火器营这个没用处的地方,粮饷压到最低,过得就更艰难了。

    工匠们因为会火器手艺的缘故,还不能离开火器营出去接点私活弄点银钱。

    也就士兵还好,偶尔能出去做点活计,弄点钱回来买吃的,互相分一分,勉强能活下来。

    但是他们身体底子不好,不够强壮,搬搬抬抬这种事根本做不了。

    他们又不识字,只能帮忙跑跑腿,一天下来也没得多少银钱,却也比没有的好。

    想到以后粮饷要多一点,能吃饱饭了,士兵拿着新式火木仓的手臂越发稳了,调整了一下角度,很快就开启了第一枪。

    对面的靶子正中红心,这倒是出乎康熙的意料之外。

    毕竟火器营的士兵真的太弱了,一个个还长得矮小,仿佛很久没吃饱饭了,一阵风就能吹倒。

    没想到拿起火木仓的架势很是那么一回事,准头也极好,显然是他小瞧了这些人。

    这些士兵也很清楚自己的优势,身体不够高大强壮,用冷兵器绝对比不上其他士兵,就只能扬长避短。

    他们的眼力很好,手臂每天都会举枪来练习,务求任何时候胳膊都不会有丝毫颤抖。

    看这些士兵见到康熙如此激动,拿着火木仓的手都没有丝毫晃动,就知道他们平日练习有多刻苦,身体早就记住了这个举枪的动作。

    康熙心里满意地点头,这些士兵因为父母都不高大的缘故,日子过得又一般,饥一顿饱一顿,一个比一个瘦弱。

    这是天生的劣势,他们却努力把自己的优势锻炼起来,尤其在火器营一直被忽略的时候依旧没放弃过。

    机会果真都是给那些一直有准备的人,康熙见了心情相当不错“好,这准头可以。”

    士兵听后激动得满脸潮红,赶紧来谢恩。

    康熙也接过一柄新式火木仓,对着没换过的靶子瞄准,一枪过后,靶子上并没有多一个窟窿。

    士兵拉着靶子回来,才发现康熙这一枪打在之前那个士兵的枪眼上,重叠了,才没有第二个洞,顿时满心佩服。

    士兵们觉得他们反复练习,怎么都要占优势,如今见康熙举起枪就轻轻松松打在红心上,这才压下了那点小激动来。

    康熙感觉这新式火木仓相当就手,尤其能够重复发射,不需要打一枪就停很久。

    他试着连续打了好几枪,后挫力大,开枪后火烟腾起,稍微会遮挡一下视线。

    看来枪管的密封问题还需要再改善,暂时只能如此。

    康熙放下新式火木仓,只让火器营继续做新枪,心里又有打算道“从火器营出去的士兵有多少,都去了哪里”

    得知这些士兵分散在各个营里,足足有小几百人,他就点头道“把这些人召回来,继续练习火木仓。”

    比起其他营的士兵,这些人从火器营出去,多多少少对火木仓都要更熟悉一些。

    康熙有打算重建火器营的意思,那就先从人数开始。

    这些士兵还能帮着打下手做火木仓,比起对此不熟悉的工匠,自然这些火木仓兵的后代还要擅长一些。

    听见前面一句,火器营的人还以为他们把事情办砸了,把已经出去的,日子好过一些的兄弟给连累了。

    听到后面,他们才松口气,脸上也有了笑容。

    士兵自然听得出皇上要重建火器营的意思,他们出头的机会终于来了

    除了那些已经出去的火器营士兵召回来之外,康熙也打算从其他营里挑选适合的士兵加入进来。

    不然人数还是太少了,火木仓如今不多,组不成太庞大的火木仓手,但火木仓的数目增加只是时间的问题。

    总不能火木仓等人,总要人来等火木仓。

    再说人都进来了,还得选拔一番,谁更优秀才可能得到火木仓,不然就只能等了。

    康熙可不会纵着他们,让士兵们进火器营一个个就得到火木仓,然后就不会跟之前这些士兵一样刻苦练习了。

    再就是火器营需要人手来做火木仓,要是成为火器营的士兵,自然心向着这里,就能更踏实留下。

    而且他们在做新式火木仓的同时,也能更了解火木仓的结构,用起来就更得心应手。

    哪怕火木仓有时候坏了,一点小问题,他们也知道怎么解决。

    顾凝宸知道康熙从来想事情都极为周到,没想到会如此全面,这连维修兵都考虑上了。

    不过也是,如今的火木仓不算特别稳定,要是一点小问题就找工匠来返工,在战场上哪怕能带工匠,数目也不会太多。

    这些工匠还没有自保能力,要一个不好挂了,对康熙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

    再就是战场上转瞬即变,拿着火木仓跑回来找工匠修,浪费时间不说,也可能还没跑回来,路上就已经被敌军干掉了。

    对火木仓熟悉,这些火木仓手就能自行解决一点小问题。

    另外后备人员都准备上了,一个火木仓手牺牲了,立刻就有人能够补上,都不需要再急匆匆训练一个人来做替补。

    火木仓这个如果训练不够,很难有准头,急急忙忙训练,很难立刻就出师。

    如果一直都让不少后备之人练习着,回头就能随时能补上。

    尤其在训练途中,康熙发现挑选出来的各营新兵远远落后原本火器营的士兵。

    哪怕这些火器营的士兵也不藏私,领着其他人手把手教导,依旧没能让对方的枪技立刻提升起来。

    这就是个人的短板了,没有天赋,训练浪费更多弹药不说,还进步不明显。

    康熙到英华殿来,开始在图纸上写写画画,铅笔时不时停下来思考。

    他对顾凝宸说道“要是有个东西,能让这些新兵在最短的时间内能立刻瞄准,就能让准头更精确一些。”

    如今新兵的问题就是准头太差,如果上战场,对方人数多还能乱扫,怎么都能打中,但是就太浪费弹药。

    让他们先射箭来练习,大多学得不错,但是换了火木仓就不行,让康熙大为头疼。

    顾凝宸一听就明白康熙想要的,不就是瞄准器吗

    她接过铅笔,在枪身上画了一个小圈,中间是上下左右一条线,中间就是能瞄准的正确位置。

    顾凝宸这一画,哪怕只是个简陋的轮廓,康熙瞬间就领悟了这个东西的用处和优势“不错,有这个在,瞄准起来就更容易一些,就连新兵都能立刻掌握住。”

    但瞄准器用的是玻璃,这造价就太高了,根本无法普及。

    康熙琢磨了一下,让人打造了一个铜线的瞄准器。

    一个铜线圈里面,有上下分开的十字,比起原本的瞄准镜,这个也能瞄准,就是要简陋一些。

    一个不够,就在枪头再加一个,两个一重叠,就更准确了。

    顾凝宸对枪支自然不够熟悉,毕竟她就是普通研究员,又不是专门打造武器的部门。

    只能说她对此有概念,能打造出大概的东西,没想到康熙如此敏锐,很快就改造成适合现在用的瞄准器。

    康熙让人把铜线瞄准器加在新式火木仓上,果然新兵能够对上瞄准,准头就要好多了。

    只要稍加练习,熟悉一番,他们就能在很短的时间瞄准目标,正中红心。

    铜线做起来还快,造价也不高,工匠一晚上就能做很多个,加在枪身上就行。

    唯一的缺点,就是铜线被撞击之后很容易变形或者歪掉,需要小心点。

    不过工匠也带着用火木仓的士兵学习怎么做这个瞄准器,要是半路上这东西歪了,他们就能自个捏回去正确的位置,还更方便了。

    如果是镜片的话,碎了就无法再复原,不像这个铜线做的,用力捏一捏就能恢复回去。

    哪怕不能百分百恢复,总比彻底没了得好。

    当然康熙也不能让新兵对这个瞄准器过于依赖,只能说是辅助他们尽快熟悉火木仓,不至于磨磨蹭蹭浪费弹药了。

    只是火器营这边抓紧练习,户部尚书那边就苦着脸,毕竟弹药看着小,用起来却多。

    更别提火器营增加了很多新兵,每个人的粮饷加起来就是个极大的数目了。

    隔一阵子就会有拍卖会的金子一车车送来,另外还有其他进项,但是却架不住火器营这些士兵烧钱更快,他们还是每天都烧

    户部尚书看着左手进钱,右手哗啦啦出去,心疼得都要受不住了

    他忍不住委婉提醒皇上,悠着点烧钱,烧太快的话,再多的进项都要跟不上这消耗的进度了

    户部尚书心疼钱的样子实在太有意思了,康熙都忍不住回头跟顾凝宸提起“户部尚书年纪大了,朕真担心他要受不住。”

    不过户部尚书这一毛不拔的样子,真是几十年不变。

    也正是因为如此,国库才能这么多年勉强撑下来,都是户部尚书一文钱恨不得掰开两半花换回来的。

    康熙自然不会觉得户部尚书吝啬,反倒是忠心耿耿,心疼国库花费太大了。

    哪怕拍卖会的拍卖品在增加,来往的西洋贵族和商人更多,送来的钱也是源源不绝。

    但是战备烧钱真的太快了,顾凝宸无意中看到康熙的图纸上还有大炮。

    因为改进火木仓太给力,让他都有点热血上头,这是打算继续改动大炮了吗

    顾凝宸都能想象得到,如果户部尚书知道康熙有意改进大炮,估计又要去御书房哭了。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