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三更合一

作品:《清穿之庶妃一路高升

    抓阄

    顾凝宸冷不丁听见这个办法, 整个人都愣住了。

    不过她转念一想,这些贵族的身份和身家差不多,只有一个名额, 给谁都不好。

    抓阄这个办法听着虽然儿戏,却相对公平。

    不过西洋人不但要拼钱多, 还得拼手气了吗

    西洋人那边听说要抓阄,整个人都要不好了,觉得是在敷衍他们。

    但是他们仔细想想,又觉得这个办法挺好。

    毕竟名额要输给别人了, 他们的脸面无光。

    可是因为手气不好输了, 对外说也只能感慨一下运气不够好,脸面勉强也能保得住

    毕竟不是对方钱多,不是对方身份更高, 不是对方打点得更周全赢的, 就是一时的狗屎运

    康熙看顾凝宸一副恍然大悟, 还给他说道“皇上这法子真好, 既不会得罪人,又保全了西洋贵族们的脸面,还相对公平了,西洋人都挑不出错来。”

    闻言, 他只笑笑, 并没有告诉顾凝宸,自己是打算让人在抓阄里面出千的。

    康熙哪里会把名额交给老天爷来选, 自然还得牢牢掌握在手里。

    抓阄是弄几个隔间,每个之间用帘子挡住。

    每个西洋贵族同时进去抽的,想要谁抽到,只要稍微准备一下, 让对方拿到就行了。

    当然这种暗地里的手段就没必要让顾凝宸知道了,她的心思一直保持这样的单纯也挺好的。

    康熙选定的人,基本上都是出身不错,离着权力中心不算特别近,在边缘当中,却能够得到更多的消息。

    而且他们喜爱奢靡享受,意志力不够坚定,能够轻易套出不少消息来。

    西洋人都知道用传教士打入宫中打听消息,康熙也不准备坐以待毙,而是反过来用他们的西洋贵族打听不少西洋那边的消息。

    毕竟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几个新城市开的拍卖会主持的人选,康熙也确定了下来。

    纳兰容若也在其中,被派去杭州。

    康熙原本打算让他去广州,到底太远了一点,而且广州如今的条件不如杭州。

    纳兰容若到底是出身富贵,身子骨也不算特别好。

    让人出去是历练,不是去送死的,所以康熙琢磨了一会还是叫纳兰容若去的地方从广州改为杭州。

    索额图的儿子格尔芬出乎意料也被选中,不过跟纳兰容若作为直接的负责人不同,格尔芬只是副手,算是跟着去开开眼界。

    这已经让索额图颇为高兴,他回去后想了想,觉得康熙算是对赫舍里氏家的补偿。

    康熙没让噶布喇的小女儿进宫,就在其他方面找补。

    比起有点拎不清的噶布喇,索额图到底聪明一点,他教导出来的儿子哪怕没能跟他阿玛一样,好歹知情知趣不会添麻烦,这就足够了。

    格尔芬听说能出京,还去的宁波,简直高兴坏了。

    他早就想去繁华的江南一带看看,一定很有趣

    可惜家中的祖母和额娘十分疼爱自己,生怕格尔芬吃苦头,读书都不让多读一会怕累着,更别提是外放当官了。

    如今得了这个难得的机会,格尔芬当天就想收拾好行李出发,生怕被家里长辈阻拦。

    祖母和额娘抱着他一个劲哭,满脸舍不得。

    索额图回去听着哭声,额头都开始疼了。

    “儿子是出去历练,又不是去送死,哭什么呢”

    他最后忍无可忍,换来的是家里两位女眷哭得更厉害,感觉头都大了。

    索额图生怕有变故,就连夜让格尔芬收拾好行装就立刻赶路过去上任。

    对外美其名曰是让儿子先过去探探路,也能给上峰禀报情况。

    他到底年轻,尤其阿玛是索额图,原本上峰还担心自己能不能跟格尔芬相处得好。

    要是个跋扈的官一代,他就得头疼了。

    好在格尔芬这提早过去打探,给上峰铺路,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这态度先摆出来了,让上峰很是松了一口气。

    拍卖会这边如火如荼,工业园的作坊也是如此。

    因为新增了拍卖会,对拍卖品的数量就增加了。

    而且数量增加了,质量还得有保证才行。

    不然要是拍卖品的质量大不如前,那就是自砸招牌的事了。

    拖尔弼对此很是上心,时不时去工业园溜达一圈,看看有什么不妥之处。

    要是工匠们有为难之处,也能立刻找到他,当面说明白,不至于因为几经周转传递消息,耽误了正事。

    工业园最近新添了做水车的作坊,依旧沿用流水线作业,固定工匠只做水车的一部分,再全部配件组装起来就快了。

    做好的水车大部分送进宫里,小部分送去顺天府。

    去送水车的人回来,遇到拖尔弼就禀报了起来“大人,奴才送水车去顺天府的路上遇到西洋人,他们对水车很是感兴趣,问起这水车会不会在拍卖会上出现。”

    拖尔弼还真没想到,西洋人竟然会对水车感兴趣,毕竟他记得西洋贵族住的不都是城堡,用石头做的

    不过他还是把这个消息赶紧带回宫,然后禀报康熙了。

    康熙自然没有让水车送去拍卖会的意思,毕竟宫里都还不够用,更别提园子那边他也打算送去一些,以防万一。

    顺天府那边也需要用,前两天有个小巷就起火了,幸好用水车灭火,才没波及周围。

    不然房子都连着一片,一烧就得烧起一片来。

    顺天府松口气之余,也想要更多的水车,都跑到宫里来求了,康熙自然不能不应,从宫里匀出一部分来。

    但是拍卖会那边,就实在匀不出了。

    康熙到重华宫的时候,还跟顾凝宸提起这事来,笑着道“朕听闻西洋贵族住在石头城堡里的人并不多,大多数外面看着是石头,其实也就第一层是,第一层都是木头。”

    这事她也是知道的,后世很多遗留下来的欧洲古建筑都是石头做的,就让人误会欧洲以前的建筑全是石头。

    其实古欧洲用木材和夯土的建筑最多,这种不易保存下来,所以后世就看不见了。

    夯土这个东西和木材混合后,稳定性比较一般,不能建造太高的建筑,很容易崩塌。

    所以底层会用石头加固,上面就是用木头结构了。

    哪怕是教堂也是这样,比如最有名的巴黎圣母院,当年被一场大火烧毁,也是因为里面大多是木质结构的缘故。

    当然没全用石头,也有两个方面。一是造价太高,一是需要建造的时间特别长。

    造价高这一点,贵族虽然有钱,但是贵族也分等级。

    有些小男爵,封地都没多大,手头的钱自然多不到哪里去。

    而且一个石头城堡建个十年,人都老了还没住进去,合适吗

    有些祖上相当厉害,不必自己建造,留下来的城堡就是石头做的,但是地板和家具还是木头。

    一旦着火,没有好的救火设施,也就变成一个空壳,外表的石头没坏,里头也是不行了。

    所以西洋人会求这个水车,确实让顾凝宸也不意外。

    水车这个制造并不算特别复杂,只要买回去拆开重新复制的话,也不是太难的事。

    但是他们这边还没有彻底用上,哪里能便宜外人

    康熙深以为然,派人告诉拖尔弼,婉拒了此事。

    拖尔弼却又递了消息来,说西洋人在港口附近城镇四处溜达的时候发现百姓家里用的压水井,也想要买下。

    这东西要是不能上拍卖会,西洋人私下掏钱跟百姓买总可以吧

    西洋如今还没有压水器这个东西,以前因为海禁的关系,也没能进来见过。

    传教士大多过来后,身边都带着奴仆,根本就不可能亲自去打水,自然也没发现。

    至于奴仆用了,觉得好用,也仅此而已,哪里想到给主人提一提了

    于是这个宋代百姓就已经用上的压水器,让还用水桶打水的西洋人看得十分惊叹,想要立刻拥有

    他们不能买下水车,有这个压水器,打水更快,不也对救火有用了

    康熙一时没想到西洋人还没用上压水器,索性派人告知,百姓家里用着,拆掉带回家未必能用,还不如让工坊重新打造一批新的。

    毕竟百姓大多不怎么富裕,压水器算是相当贵重的东西了。

    而且他们也没钱用铜制,更不可能用铁做,只能是木头。

    这样好处是便宜,坏处是用一段时间就得换新的。

    西洋贵族们带回去,要只用一年半载就坏了,那就没什么意思,毕竟还得重新买。

    索性打造新的,他们喜欢用铜制的也行,用银制也可以,甚至用金子做还镶嵌宝石在上面都没问题。

    前提是西洋人需要预订,先交一大半钱不说,还得自备材料。

    不然打造个压水器,他们这边还得出材料。

    要是出的多了,那就亏大了,毕竟做的时候还有损耗。

    对康熙提出的这个要求,西洋贵族们大手一挥就答应下来。

    反正就家里打几个压水器,材料也用不了多少。

    虽然新做的贵了点,但是买旧的回去,西洋贵族们也不太乐意。

    而且做得漂漂亮亮放在家里,请人来看看,面子有光,哪怕贵一点也值得

    这还是独一份的,按照自己想法做的压水器,跟别家不一样,那就是独一无一的

    他们还真有贵族想要镶嵌宝石在上面,摆成他们族徽的模样,那就更完美了。

    反正工坊那边是什么要求都满足,只要给钱给足够的材料就行。

    一时间不少西洋贵族闻风而动,听闻有这样的好东西,一个个都加入定制这个压水器。

    顾凝宸想到后世的私人高定,看来这压水器也是这样。

    这买的也不是压水器,是那份独一无一。

    哪怕是一样的压水器,功能差别不大,这镶金镶银镶宝石就显得自己的身份都不同似的。

    工坊收压水器订单收到手软,西洋人那边也没再提起水车来。

    他们是见好就收,买不到水车,买到压水器也不错

    在拍卖会开始之前,西洋贵族带着随从到处溜达,花钱如流水,买下不少新奇的小东西。

    很多商人闻风而动,赶去拍卖会附近开店摆摊,卖各种小东西。

    有西洋人最喜欢的竹扇子,另外有女士用的簪子和绢花等头饰,还有银镯子、玉镯子和珍珠项链。

    珍珠并不大,成色也有不同,大小差不多串在一起的链子,也是西洋人最喜欢的。

    布匹更是受到西洋人追捧,都是一车车的买,让商人们赚了个盆满钵满。

    因为靠岸的西洋人不能随意进附近城镇,每次进出都要再审核身份,十分麻烦,大多只能在拍卖会周边圈定的地方行动,正无所事事。

    正好这就形成了一条集市,热热闹闹的,哪怕只从街头走到街尾看一圈,途中酒楼喝茶吃饭歇歇脚,一天也能过了。

    要不是拍卖会要开始,西洋贵族和商人们都舍不得离开这个温柔乡。

    随着拍卖会的进行,周边建设更是加快,可以说是应有尽有。

    都不需要西洋人进城镇,想买什么都能买得到,想吃什么都能吃到,自然也不会闹着进城了。

    这给周边城镇的守卫减轻了压力,也给各地商人了一个赚钱的好地方。

    毕竟西洋贵族和商人是真有钱,他们能漂洋过海来的就不是一般人,钱财自然不缺的。

    不然光是船队浩浩荡荡过来,这花费就是一笔天文数字了。

    当然他们在拍卖会收获颇丰,带回去的宝物价钱能翻上好几倍,怎么都不可能吃亏。

    哪怕像丝绸、茶叶、瓷器和漆器这种需要限购,但是只要他们带过来的粮食卖掉,就能换一笔不小的钱。

    拍卖会为了方便他们,给西洋人了一个渠道,就是帮着他们卖掉粮食,价钱很公道。

    然后也不需要他们运输,拍卖行的人就会帮忙把粮食运走,钱就记在账上,他们拍下东西就能直接消耗掉。

    不需要一边卖粮食换了银钱,好不容易点算好,拍完东西又需要重新送金子进去,再点算一次。

    因为来回倒腾都是大数目,这么点算下来都需要不短的时间。

    对商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越方便越好。

    所以拍卖行这个行事得到西洋人的大力支持和夸赞,而这个想法正是王谈想出来的。

    大量金银交易,辛苦的还是拍卖行,也就是户部派过去的人。

    如果用记账的方式,就不需要再点算一遍。

    而且做交易不可能都用金子,可能会用银票,西洋人还得换,倒不如交易行做中间商,两边交易就更妥当快捷了。

    顾凝宸听康熙一说,只觉得这位户部侍郎实在聪明极了。

    除了让西洋人更方便交易之外,记在账上的钱,那就很容易都花出去,仿佛不是自己的钱一样。

    毕竟钱从口袋里亲自掏出来,和记在账上直接划掉是不一样的感觉。

    果然等拍卖开始的时候,原本有些西洋人感觉价钱有点高,不打算继续叫价。

    身边拍卖行专门配备的侍从会提醒他们,账上还有钱,他们脑袋一热就会继续抬价,直到把账上的钱花完才会收手。

    甚至有些花完了,要超过了,被侍从提醒之后,依旧继续叫价。

    拍卖这种时候,人人都在叫价,气氛热烈,就忍不住跟了。

    康熙看过户部送来的账本,拍卖行是真的赚钱,不,应该是相当抢钱才对。

    看着庞大的金银流进国库,他就十分满意。

    时钟工坊加班加点生产一批小时钟,送到拍卖行那边,当然数量并不多,免得掉价了。

    新的拍卖会进展十分顺利,康熙重点看了纳兰容若负责的拍卖会,没什么差错。

    容若上的折子也比之前字里行间都活泼了一些,看来走远一点,看看别的事,忙碌起来,就没时间悲秋伤冬了。

    这是个好转变,康熙心里十分欣慰。

    他放下折子,去重华宫后挥退宫人,没让宫人带路,熟门熟路去了偏殿的书房,却难得扑了个空。

    顾凝宸居然没在书房里头,康熙听见孩子的笑声,扭头从窗外看过去,就见她牵着四阿哥慢吞吞往前走。

    四阿哥如今走得不算特别快,一扭一扭的,却走得很是稳当。

    顾凝宸是看今天的天气不错,也暖和了许多,就带着四阿哥出来晒一会太阳。

    她牵着小阿哥走了一小段路,怕他累着了,很快就转身往回走。

    远远看见康熙走过来,顾凝宸连忙行礼道“皇上来了,我正带着四阿哥去外头走走。”

    康熙点点头,四阿哥仰起头奶声奶气叫了一声“阿玛”。

    个字的“皇阿玛”他暂时还叫不出,起码不止有一个“玛”字了。

    四阿哥如今说话跟一般孩子一样,没什么问题。

    这年纪的孩子说话就是一两个字往外蹦,再长大一点,才能说完整的句子。

    不过看得出这个四儿子很聪明,听过的能记住。

    比如大阿哥背书的时候又错了,四阿哥就能听出来,还会重复喊着“不对”“不对”,叫徐太傅忍俊不禁。

    徐太傅憋着不敢笑,免得大阿哥要气哭了,还可能迁怒到他头上去。

    大阿哥心里十分郁闷,毕竟四阿哥才丁点大,怎么比他还厉害,就知道自己背书不对了呢

    康熙倒是觉得因为最近学的一篇,徐太傅说好几遍,大阿哥和一阿哥要念一百一十遍,然后开始背诵。

    反反复复只读背这篇文,四阿哥也就记住了,换做别的估计不可能听一两次就记下来。

    不过这样已经让康熙十分惊喜,寻思着早点让四阿哥上学。

    大阿哥是六岁上学的,一阿哥是五岁,四阿哥他琢磨着四岁就能去了。

    顾凝宸觉得这孩子也太惨了,后世六岁才上小学,四阿哥这可能四岁就要上了。

    这个岁数就该是幼儿园,玩儿的时候。

    还得大清早爬起来去尚书房上课,实在太可怜了。

    顾凝宸想劝一劝,都不知道从哪里劝起。

    康熙倒是看出她的心思来,笑着道“你这也太宠着小四了,放心,要是他年纪太小不适应,那就晚一年再去。”

    他也不至于那么不讲情理,让四阿哥早早去上堂,要他不适应哭鼻子还逼着人上课,那倒没必要。

    反正提早了,到时候不适应晚个一两年也不算迟。

    康熙和顾凝宸一边走一边说着话,奶娘已经聪明地牵着四阿哥回去后边歇息了。

    康熙笑着道“朕的田地已经长起来了,长势还不错。说起来,保清和保成种的也不错,大部分的苗都破土而出了。”

    没出的自然是没养好,死了一小部分。

    不过两个孩子年纪不大,辛苦伺候一小块地,大部分能长出来就不错了。

    顾凝宸深以为然,毕竟她别的还行,种植这方面是真的不可以。

    连仙人掌都能养死的人,她的研究方向从来就不包括植物。

    顾凝宸的中学同学里头就有一个考上农业大学,毕业论文方向是培植更大更甜的南瓜品种。

    同学小心翼翼反复育苗,终于选定了最优的几个南瓜苗种下,只有其中一株结了一个果。

    还没等她欣喜若狂,打电话刚跟顾凝宸说了这个好消息,第一天就被隔壁同学培养的优质走地鸡给吃掉了那个小南瓜。

    也就是吃掉了她的毕业论文,于是这同学就毕不了业,得重修一年,于是一气之下就把那只罪魁祸首走地鸡偷偷捉回家炖来吃。

    顾凝宸后来想想,岂不是另外那位同学的毕业论文给同学吃了,也毕不了业吗

    自从听了同学的悲惨故事,她是打定主意绝不修动植物这类的培植方向,毕竟风险实在太大了。

    如今这个年代风险就更大了,种地可以说是靠天吃饭。

    天气好了,风调雨顺,收成就好。

    反之就惨了,可能辛辛苦苦一整年然后颗粒无收。

    毕竟无法控制天气和温度,忽然冷了,或者下暴雨,收成就变得惨淡起来。

    不像是在实验室或者大棚内种植,在可控的范围内。

    当然如果像同学这样,被隔壁同学的毕业论文走地鸡吃掉了自己的毕业论文小南瓜,那只能算是不可抗力了。

    顾凝宸胡思乱想了一会,对康熙说道“皇上,我对种地之事是真的不太擅长,要是让我种的话,可能苗都要死光了。”

    康熙还是第一次知道她有如此不擅长之事,不由笑道“这有什么,种地这样事交给朕来就好,倒也不必劳动到你。”

    要是这世道差到要后宫嫔妃,尤其要顾凝宸自己来种地才有吃的,那康熙这个皇帝当得也太糟糕了一点。

    虽然康熙觉得她是谦虚了,每次顾凝宸说自己不擅长,最后不也挺擅长的

    于是他就让李德全送来几个红薯和土豆,叫重华宫的两个小太监,小金子和小银子帮着垦了很小的一块地。

    康熙是怕顾凝宸累着,不敢开垦太大的一块地,免得她一向认真,真的亲自种上一大片,累坏就不好了。

    所以这块地小到什么地步,顾凝宸比划了一下,感觉就她的四五个巴掌大,撑死六个巴掌,不能更多了。

    两个小太监人小,这么小一块地里里外外垦了一遍,特别认真。

    连坑都挖好了,顾凝宸连切块都不用动手,金桂和月莹就帮着弄了。

    唯一她要做的,就是把切块的红薯和土豆放进水里养几天,看着出苗了,再亲手放进坑里。

    填坑也不用顾凝宸来说,两个小太监就抢着做好了。

    她感觉这哪里是种地,就是种田过家家的程度吧

    最后浇水还是顾凝宸亲自来的,不过是水壶被金桂灌满水,然后塞到自己手里,她直接浇就行了。

    无论如何,这么丁点大一块地,她眨两下眼,浇水就能结束了。

    还别说,顾凝宸感觉种田还是很有趣的。

    当然她的种田,也就只限于每天过去看看,然后浇水。

    毕竟除草和施肥这样脏兮兮的工作,两个小太监压根不让自家主子沾手。

    好几天都没有动静,苗还是小小的,根本没长大。

    顾凝宸纳闷,难道是长得慢

    康熙隔了几天去后边看了一眼,立刻就能看出她这是浇水太多,估计苗的根都淹死在土里,长不起来了。

    他借口回去御书房,私下吩咐李德全再去匀一部分土豆和红薯,切块后养成苗,让重华宫的两个小太监半夜去把地里挖开,重新种一批下去。

    不然顾凝宸每天兴致勃勃去看,发现种死了,估计得难过的。

    李德全私下吩咐两个小太监要守口如瓶,带着人养好苗后偷偷送过来。

    重华宫几个大宫女自然知道这件事,帮着遮掩,免得被顾凝宸发现。

    所以两个小太监偷梁换柱非常顺利,转眼就把红薯和土豆苗换了。

    顾凝宸对此毫无察觉,因为两个小太监大半夜换的,而且他们很小心。

    因为新翻的土会比原来的颜色鲜亮一点,所以两个小太监先把表皮一层土小心翼翼平铲放在旁边。

    然后才把里面烂根的小苗换掉,重新栽种后,再把最上面的一层土放上。

    这样颜色就跟原来一样,简直是天衣无缝。

    所以顾凝宸一无所知,只觉得小苗仿佛比昨天要精神了一点,没那么蔫了。

    加上她小心了一些,没再多浇水,小苗终于开始长高了一点点,顿时十分高兴。

    见顾凝宸高兴,重华宫的宫人也高兴,康熙知道后就笑了笑。

    他想到顾凝宸说自己不擅长种田,看来确实是真话了。

    今儿康熙过来的时候带着几页纸的名单,上面的名字全是西洋人,因为都特别长。

    后边还跟着国籍和身份,以及性格和习惯等等,就连身边的心腹是谁都写得一清一楚。

    不用说,这应该是暗卫私下调查来的。

    康熙却不在意让顾凝宸看看,毕竟这些西洋贵族虽然爵位不同,在他看来都不太重要。

    顾凝宸看了一眼就收回了视线,面上有些疑惑。

    毕竟调查这些西洋贵族是应该的,但是调查如此仔细就有些奇怪了。

    康熙一看就明白她的顾虑,就笑着道“朕不是打算让工坊给这些西洋贵族们送定制的压水器,只是压水器的工艺并不复杂,哪怕多加几个机关,送过去后很快就能破解了。”

    所以他们很可能只能卖一次,下回西洋人那边就会自个做了。

    那么多的金子银子就要送到西洋人手里,康熙如何能允许

    他的指尖点了点纸上的名字,微微笑道“朕就想着,从其中找几个代理人。”

    康熙的意思很简单,就是先挑选了几个位高权重,爵位比较高,但是却好面子,对俗务不甚在意。

    地位高,那么他做代理人,其他人就不敢冒犯。

    而且他一下令,底下人就不敢不从。

    好面子就好说了,让他成为代理人,只有通过他才能买到压水器,谁敢私下制造就是跟他过不去,落面子的事,自然都不必提醒,就会对底下人有所约束了。

    对俗务不在意这一点,也是很多贵族的毛病。

    换言之,就是不知道柴米贵,所以对成为代理人,意思意思收点费用,他们就很足够了。

    如果是个贪婪的人,只收下一点分红自然不会满足,说什么都要把这个压水器直接吞下,拆掉后让人仿制来卖了。

    顾凝宸顿时明白康熙的用意,这说的是代理人,其实就是中间商或者代理商。

    每个贵族所在的领地或者国家想要买这个压水器,那么就必须通过他来买。

    然后他会把订单搜集好,送到他们这边的工坊开始制造,做好后再送回去。

    康熙给代理商一点分红或者好处,比如能够优先买到更好的茶叶、瓷器和绸缎,有比如新上的商品第一时间告诉他们,这就让喜欢奢华和好面子的代理商十分乐意了。

    不得不说,这一招实在够高的。

    既没让压水器被西洋人拿去直接占为己有,这笔买卖又能继续做,金银源源不绝继续进国库。

    顾凝宸沉吟了一会道“皇上,这代理商要是回头反悔了,那如何是好”

    康熙眯了眯眼道“这个简单,换人来做就行。”

    他为什么把地位高的西洋贵族做成名单,连身边心腹都知道得一清一楚,就是不把人性看得太高了。

    而且鸡蛋也不会只放在一个篮子里面,才能万无一失。

    康熙指了指名单道“要是有人背叛,身边的心腹已经被朕的人收买,立刻就会送出消息来,避免更大的损失。到时候朕再换一个人,这个人绝不允许有人伤害他的利益。”

    本国贵族的对决,让他们狗咬狗去,反正都不必康熙出手,另外那个背叛的人就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事关利益,谁能不用尽手段把人弄下去

    康熙要给的,就是优先购买权而已,可以说没什么成本,就可以把各国代理商捏在手心里面。

    顾凝宸挑眉,对他佩服不已“如此一来,压水器的买卖还能继续做好长一段时间了。”

    要一辈子压着,不让人拆开复制做出新的压水器,那是不可能的事。

    但是只要能卖个十年八年,甚至厉害点来个一十年,那金银的数目就相当可观了。

    康熙也是这个意思,一直不让人私下仿制是不可能的,能拦多久就多久。

    反正就一次性的买卖,等于是送钱给别人的事是绝不可能发生的

    康熙用朱笔圈定了几个人选,不过也没有最后决定,而是回头召见各国的传教士,当面问一问。

    当然说的是想在各国有个代理人,能方便一些。

    传教士听着也是,除了如今的压水器,各种高昂的瓷器也是海商买下运回国居多,这价钱翻了好几倍,简直是天价了。

    如果有个代理商,能比海商买到更多,不但保真,价钱还没那么离谱,各国的贵族们当然乐意啊

    于是传教士们认认真真看了康熙挑选出来的人,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哪怕康熙派人仔细打听过,也没有本国人来得熟悉。

    他们可能顾忌自己人的面子,不会说出比较不能见光的毛病,但是会在两人当中隐晦选择另外一个人,这就足够了。

    有传教士帮忙,康熙很快就定下了代理人的人选,并让人请这几个代理人到天津的港口,派王谈去跟他们见面,说明情况。

    几个西洋贵族一听,还有这种好事,自然一个个高高兴兴就立刻答应下来。

    王谈还特别会说话,隐晦提出他们是康熙和传教士彼此探讨之后认为是身份最适合和品格最好的人选。

    这就让几个西洋贵族面上有光,毕竟几个传教士在本国都是有名有姓的贵族子孙。

    虽然王谈提到康熙,不过各国离得那么远,估计是传教士推选的自己,于是一个个心里美滋滋的,只觉得这些传教士特别有眼光。

    顾凝宸听闻后觉得这位户部侍郎真是个人才,太会语言的艺术了。

    他这么一说,以后要出什么事想要换人,那就能全推到传教士身上,跟康熙就没什么关系了。

    看来康熙也知道王谈能把西洋贵族哄得高高兴兴,还心甘情愿当这个代理人。

    西洋贵族们有面子了,也不太在乎分红,知道每次拍卖会新上的商品会提前告知他们几个,那就更高兴了。

    毕竟如今拍卖会是没上拍卖名单,康熙就是故意的,这样他们就无法知道前面的货物更好,还是后边的更好了。

    于是就跟那个拾稻穗的时候一样,他们看见前面的觉得好,后边的也觉得不错,于是通通都买了下来。

    这次会提前给他们看的,也是比较好的拍卖品,却也没提到顺序。

    但是哪怕不知道顺序,不清楚全部的拍卖品,能知道那么一两件精品什么时候在哪个拍卖会上,那也是他们的身份不一般的表现了

    顾凝宸倒是疑惑,康熙不怕这些人提前知道拍卖品,会告诉其他人吗

    康熙就笑着答道“他们会说,也该是告诉亲近之人,人数应该不多,倒也无妨。”

    “如果其他人想知道,那么就会主动讨好巴结这几个西洋贵族,他们自然更加乐在其中了。至于消息要给谁,那就看他们的心情了。”

    可以说康熙给了这么个消息,几个西洋贵族如今成了西洋人当中的香饽饽了。

    以前拍卖会的负责人经常会被骚扰,身边人也是,简直烦不胜烦。

    而且他们也担心时间长了,自己身边人或者心腹真被诱惑住就麻烦了。

    索性康熙如今把视线转移到几个西洋贵族身上,所有人立刻从拍卖会负责人身上转开了。

    比起讨好几个外国人,当然是本国人更熟悉,能够投其所好,事半功倍了。

    “只给了几样拍卖品的消息,并不是全部,对拍卖会来说也不会有损失。”

    顾凝宸点点头,只觉得他看着走了一步,已经想到百步之外了。

    看看康熙走的这一步,选出代理商的同时转移了西洋人的视线,还拿捏住压水器的专属权,却只给出几个消息和优先购买权,简直不知道一石几鸟了,还是个几乎没有什么成本的交易,回报率却是翻了数倍。

    擅长玩弄权力的人,果然相当可怕。

    就跟康熙想得那样,拍卖会那边的压力骤减,西洋人都一窝蜂去找这几个贵族打听消息。

    更有带着礼物上门来巴结,好话一箩筐,就希望能得到一丁点的消息。

    得知几个西洋贵族还拿到了优先购买权,海商们就更热情了,送来的礼物越发贵重。

    西洋贵族住在一个院子,不少海商闻讯而来,院子都要挤不下了。

    客栈的主人也是个妙人,就立刻跟西洋贵族说,他可以让其他客人换个地方住,让他们直接包场。

    这样他们就能更自在一些,从早到晚热热闹闹的也不必被人打扰。

    西洋贵族看客栈主人如此识趣,立刻使了个眼色,让身边侍从给他一袋子金币。

    客栈主人喜不胜收,说了不少好话来感谢,收下金币就欢欢喜喜离开了。

    其实也是其他客人被这些络绎不绝上门的客人吵得不行,跟客栈掌柜抱怨了好几回。

    索性客栈主人就出钱把客人挪到其他客栈更清净一些,腾出空间来给这些西洋人自个折腾。

    毕竟他也是住在后边的院子,被吵得亦是受不住。

    如今出点钱请客人换个地方住,收到西洋人给的更多的钱,客栈主人赚翻了,简直不要太高兴

    他火速带着家里人也换了个清净的地方住,然后欢欢喜喜开始点手里的金币,一个个全是真金,西洋贵族出手就是大方

    西洋贵族也很大方,大手一挥就让看着顺眼的海商住到客栈其他空置的房间。

    还每天开酒会和舞会,愣是把客栈布置成西洋的风格,仿佛回到了自己的国家一样。

    其他客栈看这边收到一整袋的金币,也是有样学样,出钱把其他客人送去更远一点的住处,腾出房间来给西洋贵族折腾。

    有些客栈主人痛心疾首,自己这边住着的西洋贵族并不是皇家钦定的代理人,这就失去了得到一袋真金币的机会了

    其他西洋贵族听到消息后自然不乐意,凭什么他们地位差不多,最后却选其他人不选他们当代理人了

    他们纷纷去找王谈,想要个说法。

    王谈笑眯眯,领着人进去坐下,这才小声提醒道“这事我不好在外边说,如今开了口,进了你的耳朵,出去后就当我从来没说过。”

    贵族们侧耳一听,王谈说得很隐晦,就是代理人并非一成不变的。

    如果他们做得不好,那么康熙就有权换人来做。

    至于对方做得好不好,不还有其他西洋贵族亲自来监督吗

    这话一出,几个贵族互相看了一眼,眼底都是了然。

    他们做得好不好不重要,只要其他人觉得他们做得好不好就行了。

    要是做得好,让他们看起来做得不好,不就可以了

    王谈依旧笑眯眯看着几个西洋贵族之间眉来眼去,他们显然明白代理人能换人,那么就会想发设法给如今的代理人使绊子。

    这也是康熙预料到了,不过选出的代理人本身能力一般,但是家族够强大,一时半会没那么容易给撂倒。

    另外这些人一边给代理人使绊子,一边比代理人更担心有人仿制压水器,坏了这门生意,丢了其他权力。

    能多几个人帮忙盯梢,康熙何乐而不为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