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1章 第 131 章

作品:《社恐靠表情包成了清宫团宠

    胤祉恭敬地接过圣旨, 高高放起来,才去看汗阿玛的回信。

    看完信,他心中有数了。

    又给汗阿玛写了回信, 让侍卫送回去,顺便带上他昨天特意去寻摸来的东昌府特产美食。

    还不忘摘上几朵新鲜的月季, 让侍卫好生护着, 送去给两位皇太后和荣妃。

    梧云珠“”

    长辈们宠爱三弟,那还真不是毫无理由的。

    梧云珠忍不住问“你怎么会想到做这些的”

    胤祉“跟、汗阿玛、学的。”

    梧云珠“”

    汗阿玛还教这个

    胤祉一笑, 没有多做解释。

    康熙当然没有特意教他啊,只是当初住在慈宁宫,汗阿玛北巡时, 慈宁宫三天两头就收到汗阿玛送回来的家书,还有他亲手猎的野味、抓的河鱼、途径地特产, 孝敬给两位皇太后。

    这叫言传身教。

    再者, 他怕自己不表现好一点, 汗阿玛可能下一次就给他抓回去咯。

    那来信里, 字里行间都是对他的担忧和说教,好似恨不得把他抓到面前亲自教育一顿。

    侍卫刚走,任克溥和傅家主前后脚来呈上来办济慈会的章程了。

    原本梧云珠要他们出的是今年赈灾和兴修水利的章程, 后来其他八家家主来过后, 又通知他们改成出个办济慈会的章程。

    两人写的都大差不差的,梧云珠粗略看了看, 分不孰优孰劣, 只好让他们先行离开, 拿去给胤祉。

    胤祉点头道“都很好。”

    然后提笔, 按照自己对后世那些慈善机构的理解, 修改了一半。

    梧云珠“”

    这叫很好

    这完全不是同一份东西了吧

    胤祉改完后, 她按照胤祉说的,拿去给汤斌做最后的把关。

    胤祉听汗阿玛说过,汤斌年轻时当过十年道员,官位介于巡抚和知府之间,那十年未出实绩,但素有清正廉明之名。

    未出实绩应该也是因为战乱,以及他管着粮道却体恤百姓疾苦,于纳粮一道上办事不力。

    所以,这种为国为民的事情,找他把关是很合适的。

    汤斌看到这章程,激动得瞪大眼睛站起来,拍桌大叹“妙啊二公主,请问是何人写出此策”

    梧云珠“是任、傅两家家主。”

    汤斌激动得浑身都起了鸡皮疙瘩,站起来在屋里来回踱步,“此二人有大才啊朝廷需要这样的大才之人,汤某愿为二人保举”

    梧云珠“”

    不,您可能误会大了。

    梧云珠“呃,内个汤大人先别激动,这两份才是两人的初稿,你手上那份,是涧中鱼先生改过的。”

    “诶”

    汤斌接过两人的初稿一看,神色顿时淡了,“”

    他叹了口长气,“唉涧中鱼先生啊,那没事了。”

    他也是知道这位神秘的先生的,皇上说过他不肯入仕,无法强求。

    不过他虽然没有入仕,却也已经为朝廷办了很多很多事情了,是个值得尊敬的人。

    只是二公主是如何得到他的青眼,又是如何与他来往的

    这涧中鱼先生也不知道藏身何处,就把东昌府这么大一摊子事儿给办了,他承认自己就算借助二公主和三阿哥的手,都办不到。

    汤斌感慨一番后,怀着崇敬的心情,再次去看那份章程,很快改了其中一些不符合律法和民情的东西,方还给了二公主。

    梧云珠离开前,又让刘知府于午时到绮园接圣旨

    。

    刘知府愣住,哪里等得到午时

    他忙不迭穿上官服,随二公主一道儿回了绮园。

    胤祉拿到最终版章程之后,又让人誊抄了一份,写成折子让侍卫送去给汗阿玛御览。

    侍卫离开时,恰好是午时,胤祉唤来唐岳,问他其他世家都答复了没有

    唐岳道“除了唐家、余家,其他六家都愿意合办济慈会。”

    胤祉询问地看着他。

    莫名地,唐岳就懂了他是想问那两家是怎么想的其他八家都合干了,为何他们反而退缩了

    唐岳挠挠头,“唐家其实就是小人的本家,小人和家主一家有恩怨,他们或许是不想与小人为伍吧余家一向和唐家关系好。”

    胤祉点点头,他也只是好奇,已经有八家了,另外两家不加入完全没影响。

    这时,胤祉才把几道圣旨给请了出来,让步山作为传旨太监,代为传旨。

    第一道圣旨,是将东昌府刘知府平调到别处,并起复任克溥为东昌府知府,兼工部右侍郎。

    刘知府懵了,说是平调,相当于让位,他脊背发寒,只庆幸圣上没有怪罪他赈灾不力之过。

    然而,任克溥比他还要懵

    兼任工部右侍郎,这可是正二品是比他被夺职前的刑部左侍郎从二品,还要更高的品阶,是跟山东巡抚一样的品级

    有一瞬间他以为自己在做梦,本以为自己就要带着被夺职的笑话长眠入土了,谁知道年届六十七,还会被圣上起复,甚至升职

    这是天降福祉啊

    他的声音都哽咽了,“老臣谢主隆恩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而任克溥不知道的是,比他还要懵、还要震惊的大有人在。

    东昌府各个世家,这下子都对没有早点讨好二公主感到后悔不迭。

    同时他们也都十分感慨,任克溥的命运之曲折,没想到是有后福之人。人生的际遇真的很神奇,不到最后,谁也不知道会如何。

    而接下来的第二道圣旨,更是让其他家中有人做官的世家家主,感到加倍的羡慕嫉妒了。

    第二道圣旨,是免除东昌府水灾地区本年份全部赋税。

    东昌府知府新上任,就免除赋税,这两件事结合在一起,在加上他本就是东昌府名门望族,现下又主持成立济慈会,四项相加,百姓都会自然地信任和拥护他的。

    任克溥再次带头谢恩“老臣代东昌府百姓谢主隆恩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谢主隆恩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本以为皇上此举,已经是天大的恩典了,谁知还有第三道圣旨。

    第三道圣旨,是嘉奖共办济慈会的世家,给他们每个家族一个国子监进学的名额。

    三道圣旨下来,所有人都惊喜万分。原来二公主真不是来祸害他们东昌府世家的,是来赐福的

    所有人领旨谢恩后,又不约而同地,齐齐朝着梧云珠双膝跪下行大礼谢恩。

    “老臣草民谢公主大恩,公主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梧云珠“”

    她有些被震到了。

    即使出生就是公主,梧云珠也是第一次受到这么多人专对她一个人的谢恩和山呼千岁。

    一种莫名的力量感,让她挺直了脊背,油然而生一种骄傲自豪感。

    不过她知道,这些人对自己虔诚的、敬畏的、尊崇的情感,其实都是三弟给自己的,最应该站在这里,听他们山呼千岁的,应该是三弟才是。

    可三弟说他怕这样的场面,会尴尬得脚趾抠地,就委屈她帮他承受一下了。

    帮忙承受她当然是义不容辞了,但是此

    时她有种冒领功劳的亏心感。

    只是没等她多想,被她免礼的众人,就簇拥着她说要去酒楼宴饮庆祝,她不知道该不该去,唐岳在一旁笑着悄声道“二公主,趁此良机,三爷让您代他与众家主好好说那济慈会之事呢。”

    “好吧。”虽然全程她都是扮演着胤祉在台前的嘴替,但也深入参与了其中,让她来办这事儿,她也是可以的。

    见她点头,唐岳替她对众人道“二公主说了,今日酒楼宴饮由她做东,一是为了给刘知府辞行,而是为了贺任老大人升迁之喜,三是为了庆贺济慈会的成立”

    “好”众人齐齐叫好,欢呼着往城中最大的酒楼而去,热闹喜庆得仿佛过年。

    这场宴席从午时一直持续到傍晚,二公主稚龄,一个人带着仆从在雅间用膳、品茶,其余人聚在楼下大堂,互相敬酒庆贺,热闹无比。

    当然,这家酒楼就是八个世家的其中一家开的,最后也不需要梧云珠买单。

    可梧云珠万万没想到的是,等她应酬完毕,回到绮园的时候,却到处都找不到胤祉了。

    唐岳酝酿情绪后,一脸震惊地拿起桌上的信封,“公主殿下,这好像是三爷给您的留书”

    梧云珠心头一个咯噔“什么”

    她有种熟悉的、不详的预感。

    果然,拆开信封,发现这是胤祉临别留书。

    “他他他、他走了”

    二公主难以置信,自己居然被丢下了

    “怎么可能”

    一直护在梧云珠周围的吴尔衮难以置信,捡起梧云珠因为呆怔,掉在地上的信纸。

    却只是再次确认了,胤祉已经偷偷独自离开的事实,还让梧云珠留在东昌府,把济慈会给办起来,再去找他。

    吴尔衮莫名心慌,跑到外面叫来一直守在绮园的侍卫队长。

    一问之下,胤祉只带走了一队侍卫,剩下所有侍卫和官兵,都留给了梧云珠。

    侍卫队长“台吉,三爷说了,若您护不好二公主,就提头去见他”

    吴尔衮“”呜。

    与此同时,站在加速的船头,被河风刮得脸上生疼的汤斌,也还没反应过来。

    “三爷,为何要丢下二公主一人”

    胤祉呼吸着自由的空气,“因为我,怕了她了。”

    他可不想带着二姐姐,每走一处,就来这么一出,他也不容易好么

    东昌府算是人杰地灵之地,有注重名声的望族能镇住场子,继续南下的那些州府可没有。

    汤斌有点没听懂,“哈啊”

    步山翻译道“公主慈悲心肠一动,咱们三爷就得大动干戈啊”

    汤斌稍一琢磨,反应过来,“啊是三爷”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