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3章 第 123 章

作品:《社恐靠表情包成了清宫团宠

    小唐一迈步, 众人才发现,原来他瘸了一条腿。

    一名侍卫顿时皱眉,觉得他在戏耍他们, “你这”

    谁知被胤祉扯了下, 慌忙止住了话头。

    “无妨。”胤祉说。

    小唐假装不知道, 开始边带路边讲东昌府的历史故事。

    “咱东昌府啊,不但出了大清第一个状元郎, 自大清开国以来,出了三十二位举人、十七位进士”

    众人初时不觉有什么, 但随之他讲得越多,众人越是惊异一个小小的乞丐, 竟能对东昌府志如数家珍

    小唐先把他们带到了铺琼井, 只见这里已经有十几辆运水的车排着队,等着打水。

    “这井口和井底皆为白玉所砌, 井中圣泉能求雨, 井水清莹甘甜,能消百病”

    说到这里, 小唐遗憾地咂咂嘴,人太多了。

    胤祉看出他其实是自己渴了, 想来喝水, 不由好笑,示意步山给他一瓶水。

    步山给了,“这井水能消百病也太夸大了,且咱们在京城时, 听宫里御医传出来的话说, 未煮沸过半盏茶功夫的生水不能喝, 有看不见的虫子, 容易生病,你还是喝我们这个吧。”

    小唐立刻恭敬道谢接过,听到他们的话,一副学到了表情,“原来如此,多谢贵人提点”

    他也没问真的假的,没有追根究底,很谦虚受教的表情。

    喝了水,小唐就要领他们去光岳楼,步山道“这些街道的故事太寻常我们不爱听,不如你说说这东昌五大家和五小家的故事吧。”

    “好嘞”小唐左右看看,“不过,小的可不敢在大街上胡咧咧,要是被某几家下人听到了,咱就要倒大霉了。”

    步山看向胤祉,这听着怎么有故事啊

    胤祉点点头,步山就懂了,“走这么久也累了,咱找家茶馆或饭馆坐坐。”

    不是他们怕了,只是没必要惹麻烦,打草惊蛇。

    小唐立刻机灵地带他们去了附近最大的酒楼,要了雅间,前后左右都清了人,有侍卫守在外面。

    小唐看着这阵势,眼神闪了闪,但没有多问一句,也没表现出异样。

    胤祉让他坐下说,他也只敢搬个凳子,坐了半个屁股,喝了口茶这才开始讲。

    “这五大家五小家在东昌,少说都有三四百年传家了,五大家指的是任、邓、朱、傅、耿五家,祖上都出过大官,可以说是书香门第,也有钱。”

    “五小家则是这东昌府东南边五个庄子上的员外郎家,没出过什么厉害的读书人,但是有钱啊,良田千顷、家财万贯”

    初步介绍后,小唐从之前容若提到的出了大清第一个状元郎的傅家说起。

    二公主听得头都大了,这么多家族,这么多人名,这么多故事,她哪里记得住

    而且也没什么意思,没有说什么为富不仁或者贪墨的故事,也没说有什么善举,说他们干嘛

    可转头一看,容若、赫奕和自家三弟都听得津津有味,还时不时提问,连吴尔衮都专注听着,若有所思。

    二公主原本想打断的,见状也识趣地闭嘴了。

    等小唐讲完这十家,午时都到了,二公主这才后知后觉,他们竟听了一个上午

    此时连没有听懂的她,都知道要高看这小唐一眼,这少年,有点东西

    只是她不自觉地看向少年的瘸了的腿脚,可惜了。

    等少年歇了口气喝水的是,容若若有所思问“你是那五小家的唐家的”

    小唐笑了笑,坦荡荡道“原先是的,我曾祖父曾是家主,到我这代,就是旁支里的旁支了。”

    “你读过书

    ”吴尔衮问,他才学了不到一年汉文,自觉说话是比不上这少年言之有物的。

    “嘿嘿”小唐等的就是有人问呢,不自觉笑出声,“我还差点考中秀才呢”

    二公主对他的故事就感兴趣多了,“那你怎会沦落至此”

    小唐“唉,家族丑闻我就不想多说了,总之我县试、府试、院试全都过了,放榜前腿断了没了功名,又得罪了主家子弟,就被逐出唐家了。”

    “啊”这一听就很有故事,二公主为他感到堵心,“你自己家里就没人了吗”

    “怎么没有”小唐苦笑道,“还有我娘和小妹,要不是她俩还指望族里养活,我早就跟他们拼了”

    众人“”

    唉,挺可怜的。

    小唐见这些贵人都露出悲悯的神色,打算再博博同情,搞点好处,“众位贵人见多识广,可否为小的指点指点,可还有什么活路”

    众人面面相觑,沉默。

    推己及人,谁也不知道若自己也遇到这样的事,今后该如何才好

    忽然听一人道“跟温钰挺像的吧,主子”

    听见步山这么说,胤祉点头。

    倒不是家世经历像,是考了秀才却遭逢厄运这点像。

    温钰可是秀才都考中了,结果家乡闹了,逃荒路上他被后娘敲晕,半斗米卖了,醒来时说什么都晚了。

    见众人面色古怪,小唐问“请问,这温钰是谁”

    步山“宫里的公公,曾是个秀才。”

    小唐顿觉腿间一凉,下意识夹住腿,“呵呵、呵呵贵人别逗小的了。”

    众侍卫“噗哈哈哈”

    连胤祉也笑出了声。

    这时等在码头的侍卫来密报,说汤大人到了,不过被东昌府的刘知府接走了。

    这点倒是被胤祉提前猜到了,汤斌愿意跟刘知府走,也是他的意思。

    眼看到了午时,胤祉让人点菜吃饭,吃了饭再继续旅游啊不,游历。

    步山则得了胤祉授意,打发了一名侍卫去调查小唐的身世。又把小唐叫来,给了他一块一两重的碎银子,说是他早上讲得好,给的赏钱。

    小唐得了这么多赏钱,本该感恩戴德、欢天喜地,但步山却发现他的眼神黯淡下去,过了一小会儿,才做出喜不自胜的样子。

    步山暗笑“去,洗一洗,买身像样的衣服,下午再带我们继续游览。”

    小唐听说下午还有机会,连忙高兴地应了,转头跑得飞快。

    见他离去,胤祉才写字问容若,可认识那任克溥

    容若点头“有过几面之缘,他当是识得在下的。”

    胤祉那你便带上李荣保,去他府上拜访,再由他引荐,去其余四大家

    胤祉让容若去收集信息,并以募集善款稍做试探。

    安排好后,胤祉才见了随着汤斌而来的一支侍卫队,为首之人叫齐木布,是宗室子弟。

    虽然汗阿玛没有明说,但胤祉自己早就看出来了,这是第二代暗卫,赫奕是銮仪卫使里的第三代暗卫了。

    如今最初的暗卫或不在朝中,或被派去海关等要处,保护汗阿玛和收集情报的主要工作,就都交给这第二代了。

    只是胤祉没想到,汗阿玛会在侍卫队里放入一半的暗卫给自己,心里顿时有些感动,又有些心虚他一定想不到自己要用暗卫干什么。

    不过齐木布听了他的指令后,很淡定地就应下了,胤祉还以为他会拒绝。

    他不禁问“你和、费耀色、熟吗”

    “费耀色大人于奴才有半师之谊,”齐木布跟胤祉交了底,“奴才来之前,他也曾

    吩咐奴才要为三爷好好办事。”

    胤祉这就放心了,让他带着任务回去跟着汤斌了。

    想到自己即将要做的事情,胤祉给汗阿玛写了封信,让侍卫八百里加急送出去。

    另有一封信,同样八百里加急,却是往相反的方向送去的。

    用过午膳,稍作歇息,胤祉就跟着梳洗后一表人才的小唐去参观了光岳楼、东昌湖。

    随后在小唐的推荐下,住进了一家不大不小的客栈。

    随后步山也没有歇着,拉着小唐一起去谈香皂生意,出了这么多举人进士的地方啊,香皂绝对好卖啊

    天黑后,步山满脸喜色地回来了,“嘿,爷,您猜猜今儿个签了多大的单子”

    胤祉大着胆子猜“一千”

    步山哈哈笑“三千”

    胤祉“”

    他没有太高兴,事出反常必有妖,这个地方每月能卖出三千块香皂

    步山见他有疑虑,连忙解释,“这不是唐岳那小子嘴皮子利索么”

    原来,是小唐操着本地口音跟人商家侃大山、画大饼,说得人家觉得不跟他们签契书都亏大发了。

    但步山这边也承诺这山东运河一线,从东昌往南,不再供货给其他地方,让他们垄断大半个山东的货源。

    “卖给、谁家”是五大家还是五小家

    步山“都不是,是家底比他们都小的一家,东家姓杭。”

    家底小,也能没有拿出三千两流水,看来这东昌府的贫富差距属实太大了些。

    所以不是大清穷,是朝廷穷、百姓穷,而贪官和豪强富。

    胤祉得知这样的现状,对自己接下来要做的,更是坚定了不少。

    胤祉没有暴露身份,就这样在东昌府住了下来。他四处游览,顺便搜寻特产好物,给汗阿玛和乌库玛嬷快递过去。

    在东昌的第二日傍晚,齐木布的调查有了结果。

    “奴才们暗中查了东昌府和聊城县粮仓,粮仓确实几近全空。又去查了刘知府,在其书房瓦片夹缝处,发现了一本账册。”

    齐木布呈上账册,“刘知府是去年年底方上任的,那时候”

    步山奇道“那他为何不直接上报这粮仓里没粮,又不是他的错。”

    齐木布“这点就不知道了,不过前任林知府是升迁走的。”

    胤祉一听就猜到了,估计是前任知府有后台,他得罪不起,只能继续做假账了。

    “人如何”胤祉问。

    齐木布“以前不知道,在东昌府当是过得不错。”

    这是隐晦的说法,胤祉听懂了这人没有大贪,但也没有多干净。说实话,百姓要遇上一个清廉为民的好官,太难了。

    胤祉心中有数了,提笔给汤斌写了信,交给齐木布。

    齐木布刚离开,容若回来了。

    纳兰容若两日里走访了五大家,又纡尊降贵去走访五小家。

    可募集到的善款不过五百多两之数,另有百石粮食,每家都在哭穷。

    别看五百两不少了,此时市面上粮食紧缺,粮价是平时的十数倍,在当地买粮救灾,甚至管不了所有灾民三天的口粮。

    容若回来时脸色铁青,他一个清高文人,因为胤祉吩咐,而拉下面子去募捐钱粮,那些人却只给这么点,搞得跟打发乞丐一样。

    最气人的是那曾任刑部侍郎的任克溥,明里暗里讥讽他阿玛明珠是大清最有钱之人,要捐也是纳兰家捐大头。

    可容若知道那些钱是怎么来的,从来都不肯拿公中一文钱,自己的俸禄又时常接济门客里的落魄书生,所以他此时其实连一百两都拿不出来。

    “三爷,差事没办好

    ,容若有愧。”容若道。

    胤祉“很好了,不必、自责。”

    百石粮食,也可管灾民两日饱了,只要中间没人又贪墨的话。

    胤祉当即就让容若把粮食给了汤斌那边的御前侍卫,由他们负责监督施粥事宜。

    而那五百两善款,胤祉另有安排。

    胤祉到东昌府的第三日早晨,终于收到汗阿玛的回信,看完信里的内容,他露出了舒心的笑。

    “步山,开搞”

    这日天还未亮,东昌府城外各处灾民安置点外,陡然响起了一阵阵铜锣声,随之而来的还有马蹄声和官兵的吆喝。

    “施粥咯施粥咯府城东门外施粥咯排队领粥,不排不给咯”

    饿得头昏眼花的灾民们睡梦中一个激灵,人人火急火燎地爬起来,摇醒家人友人,拿起碗就往外跑,生怕晚了就没得吃了。

    有人还不敢相信,边走边喊着

    “不是说没粮了吗怎么停了两天又忽然施粥了”

    “管他呢,有得吃就行”

    “还好咱们没走,也不知道那些去临清的能吃上赈灾粮食吗”

    “你还有功夫担心别人这一顿吃完,咱们下顿还不知道在哪里呢”

    二公主梧云珠站在城墙上,看着底下密密麻麻的人群,只觉得头皮发麻,“这、这么多人”

    吴尔衮“看着就像草原上出圈的羊群,这得有上万人吧”

    谁知话落,就被梧云珠瞪了一眼,“你才是羊”

    吴尔衮摸摸鼻子,不知道哪里说错了,求助地看向胤祉。

    胤祉“两脚羊。”

    李荣保小声解释“你不知道吗历史上有把人当两脚羊吃的五胡乱世、惨不忍睹”

    吴尔衮神色一凛,他刚才没想那么多,此时也后悔自己嘴快了。他还知道,漠西噶尔丹,也偷偷把被他俘虏的人叫做两脚羊,令漠南蒙古人痛恨不已。

    他郑重地行礼跟二公主道了歉,又自打了两下嘴巴,保证以后不会乱说话了。

    二公主只淡淡点头受了。她看着城墙下的人群,因为眼力好,甚至能看到他们脸上惊喜、期待交织着痛苦和麻木的细微表情。

    她在心里默默地想,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人,是我大清子民,没有一个人应该饿死。

    就在这时,城墙下施粥点的侍卫又敲锣扬声道“东昌府十大家族联合施粥,行善积德、造福百姓咯”

    那侍卫正是御前侍卫中的一名,他用上了内力,让所有来领粥的灾民都听得一清二楚。

    一时间,灾民哗然。很多人都以为自己听错了。

    “那些富人有这么好心吗”

    “良心发现了”

    “还是知府大人发威了”

    他们受灾不是一天两天,更不是一月两月,而是反反复复,是四五个月了。人都死了不少,显得今天的富人联合行善毫无预兆,太过突然。

    有冲在前面排队的人对着官兵喊“官爷,这粥能施几日啊”

    “不会一顿就没有了吧”

    “明天后天还有吗”

    侍卫淡定道“会有的,不会再让你们饿死的”

    “哇啊”上万人齐齐发出足以震天的欢呼声,方圆几里的人都被惊到了。

    “大慈大悲官老爷啊”有人甚至顾不得挨挤,跪下就砰砰砰磕头。

    情绪是会感染的,很多妇人也开始下跪磕头,就怕官兵反悔似的。

    侍卫再次扬声道“别谢我们,要谢就谢十大家”

    说着,还把那些人家给报了出来。

    灾民便跟着纷纷

    大声朝天上喊话,感谢那些世家。

    “走吧”梧云珠笑了笑,转头对扮成侍卫的胤祉说,“今天就看二姐的吧”

    众人下了城墙,从南城门出城,往郊外任克溥住的园子绮园而去。

    他们还未到,绮园的任克溥已经收到东城门外的消息。

    正在喝茶的他,怒把茶碗重重搁下“那侍卫真是这么说的这明珠的儿子怎么这么莽不如他老子的一分圆滑”

    明明捐钱捐粮时,说好给了他,不必提任家的名号,如今这不是把他们十家都架到火堆上了么

    而且他提就算了,怎么把那些土财主跟他们五大家书香门第相提并论

    他儿子任彦昉忧心道“爹,那御前侍卫这样说,等那些粮布施出去了,咱们不会还要一直捐吧”

    任克溥嗤笑,“那也要问问这十家人愿不愿意,到时候人家咬死了没钱没粮,就让明珠的宝贝儿子自己去解决吧”

    任彦昉也冷笑道“明相卖官多年,家底丰厚,想必咱东昌府这些灾民也吃不穷他”

    父子俩相视一笑,从对方眼里看到了相同的幸灾乐祸。

    可他们嘴角还未放下,就听到门房急匆匆来报“老爷,门外来了一群人,自称公主和御前侍卫,小的不知真假,特来请示老爷”

    任克溥任彦昉“”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