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3章 穿成四福晋的第五百一十三天

作品:《穿成四福晋后我过上了退休生活

    他是看这位爷找的不是他师父才主动把这些半大小子领出去的,有这些半大小子在这儿,说什么都不方便,还是让他们提前散学了好,这样就连个偷听的都没有了。

    至于他自己,他还得回去,所以他这不是偷听,他听得光明正大。

    他领着那群半大小子出去之前这位爷还是笑着的,等他再回来,这位爷不光没笑了,看起来还像是在忍着怒火。

    这下他还有什么看不明白的,一定是有人说错话了,惹这位爷生气了,这位不想暴露自己的身份,这才忍住了没发火。

    他可不想这位爷再到这武馆来,所以决定帮他把火发出来,这位爷不是不想让人知道自己是谁吗,那他就让所有人都知道知道,这样应该就不会有人再说错话了吧,孙平想。

    孙平一句五爷,的确让所有人都知道了眼前这人的身份。

    孙平的一句追到这儿来了,又让所有人都知道这位爷是冲着孙平来的,这下除了孙平的师父,其他人都往后退了一步。

    常言道,子不教父之过,按说孙平惹了事这位爷应该去找孙院判去,可孙院判又不在京城,这位爷那有这个闲工夫去找他,也只有到他们这儿来找孙平的师父了。

    只要这位爷不把话说破,那这事就算不上什么大事,毕竟孙平都说了,骂也骂了,罚也罚了,还要怎么样呢?

    弘昼原本只是想来看看,现在不一样了,现在他觉得这些人有事瞒着他,他不光起了结交之心,他还起了好奇心。

    他想知道这些人瞒着他的事是什么,所以就算他们怕了,他也没打算就这么走了。

    他算是就看出来了,他不下点儿猛药这些人对他是能躲就躲的,他想了想,问出了一个他原本没想过要问的事。

    他问这武馆里的人可有籍贯是广州的,又问他们认不认得一个叫薛二的人,他见过此人,又说薛二没了,但还有话和东西想带回家乡去,他是听说这武馆是老兵开的,才想着来碰碰运气。

    这事他早就该人自己信得过的人去办了,要不是他被接到了圆明园去住着,薛二的东西怕是早就送到该送的人手里了,哪里还会像现在这样一直拖着。

    他其实没指望这儿除了他之外还有人能认识薛二,他就是想让他们知道他不是来找麻烦的,他们大可不必如此。

    然后他就看见那几位老兵的脸色都变了,尤其是他们之中身形最瘦小的那人,这人没忍住,往前走了一步,显然是想把他的话听得再清楚些。

    该不会真有这么巧,这人真认识薛二吧,那这事他是不是可以让这人去办?

    没上过战场的人永远都不会明白同袍之间的感情究竟是怎样的,这事交给他手底下的人去办他放心是放心,可他担心他派出去的人会办事不会说话,他想瞒的事没瞒住。

    把这事交给这人办就不一样了,从这人的反应就看得出来,他不光认识薛二,和薛二恐怕还关系匪浅。

    这事交给这人办,不光他想要瞒的事瞒得住,他和这个武馆的老兵们就算是认识了,以后他要是再来,他们也不至于防他防成这样了。

    他要是这辈子就上一次战场,他不会现在还赖在此处不走,更不会把这事说出来,他是打定了主意以后要靠战功给自己挣爵位的,战场自然就不可能只上这一次。

    他不像他十四叔,还没上战场就已经是大将军王了,不管将士们服不服他,有了这个身份,他做什么事都方便了不少。

    他觉得他既然以后要走这条路,那从现在起就要开始多结识武将,别看这几人只是老兵,就冲这个老字,这些人就值得要结交。

    这个老指的可不光是年纪,还有他们在战场上待的时间。

    他才上过一次战场,要学的地方还多着呢。

    他不是不能去找朝中的武将,可既然是能上朝的武将,官职一定不小,许多年都没再冲锋陷阵过的也不是没有,他就是问,又能问出什么来呢?

    再说了,他是不想还跟他四哥争那个位置不假,可旁人不知道他是这么想的啊,他去找武将,知道的是有事讨教,不知道的还以为他要结党营私,就为了争那个位置呢。

    真要是这样,且不说他四哥怎么想,就只说他汗阿玛会怎么想他都不敢想。

    他汗阿玛的皇位就是和自己的十几个兄弟们争得头破血流争来的,最不想看见的就是兄弟阋墙。

    他要是真为了这事让他汗阿玛想起了从前的事,那他的好日子才真是到头了,他不傻,当然不会这么做。

    可他又实在想知道他上次在战场上还有什么是没注意到的,怎么就伤得这么重。

    他们虽然胜了,可最多能算是惨胜,付出的代价也太大了,他想知道有没有办法不付出那么大的代价就能轻松取胜,当然要虚心求教了。

    他把薛二这事交给他们其中的一人来做,他就不信下次他再来这武馆的时候他们还会像现在这样防备他。

    这几位老兵的确顾不上防备谁了,薛二他们都认识,这人比他们小了不少,功夫也不错,这才现在都还能留在军中。

    他们之所以认得这人,是因为这人是个傻大胆,只要有仗打,他一定是冲在最前头的那一波。

    而且这人对老兵极为崇拜,只要一闲下来,就跑来给他们帮忙,缠着他们问东问西。

    尤其是知道他们这群伤兵里有他的老乡,他来的次数就更多了。

    他们也不是没劝过他,他们劝他不要仗一打起来就只知道往前冲,也劝他明明都快自顾不暇了,就不要总想着要帮谁或者是要救谁。

    在战场上最忌讳的就是分神,救人之前先顾好自己。

    这种话他们不知跟他说过多少次,他也听,也点头答应,可答应是答应了,等仗打起来了,他还是冲在最前头,能救的人他还是会救,救了人之后那叫一个高兴。

    他高兴,他们可高兴不起来,明明是为了他好才说这些话,明明他们都这么苦口婆心了,他也答应了,转头从前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他们能高兴得起来那才真是怪了。

    这人虽然傻也没真傻到底,还能看出来他们都不高兴了。

    从前都是他看哪儿有活他们来不及做了他就接过来做,知道他们生气了之后他开始抢他们手里的活做。

    明明是一个人,一天做的活计恐怕比三个人做的活计还要多,这让他们还怎么气得起来呢?

    他看他们不生气了就又开始缠着他们说话,他说既然上了战场那就得挣军功,他没想过能做大将军,可做个副将他觉得他还是够格的,当然了,他说的不是现在,是以后。

    他们没能看见他的以后,军中的伤兵实在太多了,他们都被送回了家乡。

    他们走的那一日薛二还来送过他们,还说将来有机会要找他们喝酒,让他们千万别忘了他。

    军中那么多伤兵,熬过来的不足一半,回了家乡之后大多都没想过来京城,想的都是拿着朝廷给的银子在家乡置办下一份家业,娶妻生子,这一辈子也就这样了。

    他们会来京城,是因为他们不甘心,他们不甘心一辈子就这样了,想来京城看看,看看能不能挣下一份更大的家业回去。

    他们也不是没有犹豫过,他们正犹豫不决的时候十四爷让人送来的银子送到了。

    据他们所知,这位爷现在好像是被圈禁起来了。

    他们既不知道这位爷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往外送银子。

    也不知道这位爷的人是怎么找到他们的,更不知道他哪来这么多银子,他们就知道一件事,有了这些银子,他们就能去京城了。

    那时候听说这位爷要送他们走,他们明面上虽然不敢说什么,心里其实背地里说过这位爷实在太过不近人情这种话的。

    他们伤了,是杀敌伤的,他怎么能说把他们送走就把他们送走呢,这是送走还是看他们没用了,就不要他们了呢。

    最后还是送他们回乡的人用几句话点醒了他们,那几人问他们,他们不走,是还想再上阵杀敌不成。

    这人这么说,他们当然不服气,他们立马就说不是他们不想是他们力有不逮了。

    这下那几个人就笑了,笑过之后又问他们,既然知道自己力有不逮,那为什么还非要留在军中呢。

    都是军中的将士,要是他们真败了,敌军打到他们跟前,难道敌军还会因为他们有伤就放过他们不成?

    当然了,他们要奋起反抗也是可以的,那不过就是晚些丢掉性命罢了。

    这些人这么说,他们就算还想反驳也找不出话来反驳了,因为他们知道这些人说的是对的。

    他们投军,那说因为在军中不光有银子拿,吃饭穿衣还不要银子。

    或许大将军和一众副将们会觉得军中吃的不好,穿的也不好,可对于有一把子力气或者有一身功夫却赚不到银子的人来说,投军真的已经是最好的出路了。

    他们想着要投军的时候根本就没想过要挣什么军功,他们想的都是有个地方能让他们吃饱穿暖就已经很好了,而且这个地方还有银子拿,那这地方就更好了。

    他们是在见识过将军平日里的前呼后拥和在战场上的一呼百应之后才生出挣军功的心思的。

    这么看来,薛二跟他们还真不一样,他一开始就想好了要挣军功,为此什么都豁得出去。

    他们不一样,他们并没有那么豁得出去,所以他们怕了,也正是因为他们怕了,他们才活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