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2章 第 122 章

作品:《从夫郎赘婿到朝野重臣

    运动会结束了。

    奖牌结果如下

    叶瑾安赛马个人赛第一名冠军, 接力团体赛第四名。

    云景然射箭第三名季军。

    凌嘉裕射箭第一名冠军。

    小豆子捶丸第四名。

    孩子们各个争气,都拿了奖牌回来,一字排开都贴在云府的堂屋的墙面上, 连凌嘉裕拿了奖状也没有带回王府,而是贴在云府墙上了。

    为了庆祝孩子们的争气,叶峥家是热热闹闹做了一桌子菜,吃喝点心放得满满地犒赏孩子们。

    过了运动会, 书院就开始放为期一个月的秋收假了, 让半大小子和劳动力们回家帮着秋收,让他们早早体会到读书重要,劳作更重要的道理。

    十月底, 雁云和岭南各地又陆续举办了秋收节。

    就在叶峥被争相请去参加节庆与民同乐的时候, 雁云郡王府忽然快马加鞭来人急请叶府尊回去。

    叶峥正穿着当地民族服饰围着火把跳舞, 忙问发生什么事了, 来人回说不知,只道是雁云郡王有令,找到叶大人后不要耽搁, 即刻请来王府议事。

    叶峥知道雁云郡王不是个小题大做的人,这么急急招他回去, 定有紧急事务的。

    于是也不耽搁, 让余衡和阿坤套车, 马上回雁云城,连衣服都是在车里换的。

    好在此地离雁云城不远, 两个时辰后, 马车到了雁云郡王府门口, 叶峥刚下车, 门外早有等得心焦的人如见救星“叶大人您来了, 快快随我进去,王爷一直等您呢”

    叶峥大步往王府书房行去,王府侍从落后两步跟在后头。

    叶峥问“何事如此紧急。”

    侍从回道“小的也不清楚,只知道是京城来了封信,然后王爷就一直待在书房,接着就是急传大人了。”

    叶峥皱眉“一直在书房,没出来过”

    侍从点头“可不是呢,一直在书房呢。”

    叶峥一盘算,他在路上都走了两个时辰了,也就是郡王至少四个小时没出来。

    接了京里来的一封信

    信里写了什么

    怀着这种疑问,叶峥推开了水恒的书房门。

    “今上偶感风寒,请雁云郡王回京侍疾”

    叶峥看了书信是大吃一惊。

    水恒眉头紧皱,额心有两条淡淡的痕,显然这拧着眉许久不曾松开了。

    叶峥将书信翻来覆去看了数遍“这信的确是今上的字迹无疑”

    水恒点头“正是因我认得父皇字迹,才会犹疑不定。”

    叶峥想了想“对于今上的性格,我并不熟悉,大哥可有招幕僚共同议事”

    水恒揉了揉眉心“书信一到,幕僚们就已看了,只是”

    叶峥一看水恒神色便知“可是反对大哥回京”

    “幕僚们都认为此事大不妥,说句难听的,如今在雁云地界,本王坐拥私兵,包括整个岭南境内,本王是跺一跺脚地动山摇,便是说句无冕之王也不为过。”

    叶峥知道水恒是完全把他当做自己人,才会说出此等大逆不道的话来,他面上也没有露出惊诧之色,而是平静着神情往下听。

    “如果父皇当真病重,思念孤,病中想见孤一眼,那孤舍了这诺大家业回京,大不了成全父子之情一场,可是怕就怕”

    “大哥是怕,此事有诈”

    水恒点点头“怕就怕父皇病重,已不能把持宫禁,本王一旦回京,下一秒便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叶峥知道雁云郡王虑得十分有理,若真如信中所说,明光帝是偶感风寒,颗既是偶感风寒,又如何要雁云郡王万里迢迢回京侍疾,若不是偶感风寒,此信有诈,那回京便是要面对天大的危险。

    可这一切,叶峥并不能替雁云郡王下决定,对雁云郡王和明光帝的父子之情,只有他们两个最清楚,这个决定,必须要水恒拷问过内心后,自己去下。

    回府路上,叶峥一直在想这件事,却不知回府后,还有更大的“惊喜”在等着他。

    回到府中,叶峥也接到一封来自吏部的书令。

    四年一度的考评到了,叶峥作为地方官吏的优秀代表人物,被召回京述职。

    叶峥一拍脑门,在外逍遥太久了,竟然把这茬忘了。

    地方官吏做的好的,每四年有一次回京述职的机会,同时参与一年一度的大朝会,隔着人群看一眼帝王风姿。

    这对地方官来说是殊荣,更是对治理一地功绩的奖励。

    原本接到这样的书令叶峥并不会多想什么。

    可是结合雁云郡王收到的那封书信来看,叶峥又觉得,今年不是个回京的好时机。

    毕竟他现在已经得到了明光帝“偶感风寒”的消息,无论是明光帝真的偶感风寒还是假的偶感风寒,今明两年,京中的朝局都会不会太安宁。

    不过,好在他只是一个地方官,就算回去京城,也和宫中那些事扯不上关系,更不会有机会上朝,最多就是去趟吏部而已。

    麻烦的还是雁云郡王水恒那边。

    说实在,就算叶峥从来不想涉及这些党争之事,可是人心都是肉长的,水恒与他兄弟相称这么多年,又一向待他以诚,无论和那把椅子有没有关系,他希望水恒一家都能平平安安的。

    但这些都是后话,眼面前的事

    于是叶府尊回到知州府,刚下车没一刻钟,又匆匆去了趟雁云郡王府,将吏部书令的事与雁云郡王说了。

    同时,他还带了不少京中铺子店面的账目,和大通镖局的传来的消息书信。

    京中局势若紧张,百姓生活必受影响,铺面的账目等等上都能体现出来,大通镖局的书信结合着看,也不会完全不露端倪,能看出些东西。

    再加上,叶峥私心里觉得雁云郡王虽人在雁云,不代表他在京中就两眼一抹黑没有消息渠道了。

    水恒有自己想消息渠道,但他怕自己的人被买通或者被渗透,但结合着叶峥这边的信息一起分析,就能佐证不少细节处的东西。

    兄弟二人和一群王府幕僚把手头所有信息分析来分析去,整整分析了一夜。

    最终,幕僚散去后,水恒说了句“我母亲去得早,从小是父皇亲手照顾我饮食起居,等再大一点,父皇对我的关心不好展现在人前,但暗地里还是无微不至”

    此时,叶峥想起了那年在京中翰林院的时候,连太子的人都不能随意进出的机要之地,雁云郡王的人却可以带着叶峥如入无人之地,那时候叶峥就隐隐觉得,明光帝对这位四皇子的态度,并不像表面上这样冷淡,甚至还以此劝周纪明他们做个纯臣,不要随意站队。

    “本王决定了,无论此去结果如何,本王想要再见父皇一面。”

    还出言安慰叶峥“阿弟你不用过于为我担心,好在无论是大皇子还是太子跟前,我都从没有流露出一丝想要与他们争锋之意,也没有争锋之力,若父皇果真已经被他们挟持,他们骗我回京,也不过是打着万无一失的念头罢了,并不会对我做什么,很可能还会拉拢我。”

    “何况,这一天本王也不是全没有预料,出来这些年,总是做了些准备的”

    于是,雁云郡王携妻儿回京侍疾的行程就此定下。

    同时,叶峥也要回京述职。

    几天后

    全家给叶峥收拾包袱。

    安儿抱着他阿爹纠缠“安儿不能去吗然儿也不能去吗可不可以带我们一起去,爹和阿爹去京城,一来一回至少三个月,安儿会很想很想你们的。”

    云清也舍不得两个孩子,可是听了阿峥对京中局势的分析,此次回京他们不和雁云郡王车驾同行,而是走自家商队的路线,并不适合带孩子上路。

    安儿然儿才七岁,长途跋涉到底苦劳了些。

    云清同两个孩子讲道理“这回同我们来京时候不同,跟着商队吃住都不方便,也没有时间好好洗漱,加上马上十一月了,越往北越冷,要穿的衣服也多,你们不是最爱干净,最不耐烦里三层外三层的吗在雁云待着吃吃玩玩多好,来年二月还有风筝节,安儿不是最喜欢放风筝吗。”

    安儿对着手指撒娇“比起风筝节,安儿还是更想跟着爹爹们,我和弟弟不怕路上吃苦,就带上我们不行吗”

    要不是这次回京事态复杂,叶峥也实在不想和孩子们分开,可是考虑赶路可能照顾不好两个小孩,还是铁石心肠一锤定音“不行。”

    安儿丧丧脸“爹和阿爹要去京,小五哥也走了,也不知什么时候才回来,安儿一个人在雁云,太可怜太孤单了。”

    叶峥捏捏安儿的嫩脸颊“哪里就说得这么可怜孤单了,不是还有然儿吗,你们小哥俩作伴,好好过个新年,今年没有阿爹和爹拘着你们了,还不是你俩想怎么闹怎么闹,爱怎么玩怎么玩”

    “哎”安儿小大人般叹了口气。

    可是比起无拘束的玩闹来,他还是更愿意和爹爹们在一起啊。

    叶峥他们十月底从雁云出发,到京中的时候已经临近十二月中了,为了照顾他们不常出院门,商队到底是路上走得慢了些。

    就这样,叶峥还是直呼吃不消,屁股都坐麻了,云清在车内垫了好几床被子,才勉强算是安抚住了他娇气的夫君。

    因着他们回京的书信早一步出发,早已到了大通镖局,住处自然是早几天就收拾好了。

    王阡直骑着高头大马等在城墙边天天望着他们来的方向,总算是把人接到了。

    一接到,带着叶峥夫夫直奔大通镖局,王阡直说“府中早已预备好热水饭食,大哥大嫂更是等得眼都直了,就等你们莅临啦”

    也是盛情难却,就去了。

    路上,叶峥委婉问起王阡直京中局势,比如最近宵禁可有更严,京城巡视的人手有没有增加。

    王阡直一一思索过回答了,临近年关,宵禁查得严些是自然的,京中巡查人手也有增加,是为了防宵小作乱,但安排和往年差不多,倒也并没有特别增派人员。

    叶峥听罢所有所思。

    在大通镖局接受了一通热闹招待,酒足饭饱,叶峥拒了王大通说要派车送他们回家的提议。

    说自己就不在京,想要和夫郎慢慢走回府去,一路重温感受一下京城的风土人情。

    王大通笑着说“叶弟和云夫郎的感情真是数十年如一日,那我也不勉强了,对了,你们府上那套院子我已向那个木材商人买了来,已让人过府收拾妥当,你们就安心住吧,银钱也不要再替,凭我和云老板这些年生意上的交情,替银子就是打我王大通的脸了”

    云清微微一笑,拱手“那就不提银钱,谢过王老板了。”

    王大通哈哈大笑“不谢不谢”

    出了大通镖局,天上吹过一阵寒风,又陆续飘起飞雪来。

    树梢、屋檐、瓦楞、地面都是绒绒的白,哈口气也是白,有各家小厮拿着扫帚雪铲等物,正在除雪。

    叶峥和云清在温暖的南地住了几年都没见过雪,乍然见了一地白,心情一下子开阔起来,倒当真边走边赏起雪景来。

    云清把叶峥的的毛领披风拉高,不让寒风吹到他脖子,又拢了拢他的耳垂,微微的凉,便伸手把叶峥的手握在掌心,牵着他在路面上走。

    叶峥莹白的尖下巴埋在毛领子里,被云清牵着走路,又想起在溪山村那段日子,那时云清怕他跌倒,也时常这样牵着他的手走来走去。

    冬日天黑得早,街边店铺早早点起灯火,叶峥注意到,他们的灯笼里点的不是油灯,而是一截一截的白蜡烛,光芒比油灯亮多了,正是他们雁云产的白蜡。

    彼此对视一眼,都是笑,也不知笑什么,就是高兴。

    夫夫俩手牵手,一路走回松柏胡同那个家。

    神奇的是,他们府门前也点着灯笼,照亮了云府的招牌。

    下人正在门前探看,一瞧见他们,立刻笑着迎过来“大人们回来了,一路可冷管家已经预备上炭盆热水,厨房里也有人值夜,二位大人若是要夜宵,吩咐一声就成。”

    叶峥认出此人是大通镖局的二管家,诧异道“你怎么不在你们夫人跟前伺候,上这来了”

    二管家满脸是笑,恭敬着说“我们夫人说了,二位大人初回京,怕是各处都不周到,让小的这段时间就在府里伺候着,若伺候得好,回去我们夫人还赏呢”

    云清说“你们夫人有心了,替我们多谢了。”

    二管家见没有撵他,更是露出个大大笑容,腰一躬手一摆“二位大人,屋里请”

    叶峥他们走进屋子,果然各处都点了灯,不是黑灯瞎火,院子里的雪也早清除干净了,堆在墙根下或者树下,影响不到走路。

    回到房间,房间里也暖暖的,一点没有久不住人的潮味儿和灰尘气,床铺被褥都是干燥松软,桌子柜子乃至每个角落都干干净净,不仅没有蛛丝网,连一丝灰尘也无,可见真是用心了。

    云清去铺床。

    叶峥则走到桌案前打开抽屉,见里头是一副合用的笔墨纸砚,又是笑。

    取了盆中一些清水,磨了磨,叶峥铺开信纸开始写信。

    从入京开始写,写到京城景色,百姓的乐居,乃至宵禁时常,巡查频率,一路走来路边商铺卖的东西,开的时间等等,巨细靡遗都写上了。

    足足写了五大张纸,写完塞入信中,封口。

    喊来门外随从,让送去王府,叫王府镖师快马加鞭送给尚未入京的雁云郡王。

    如何寻得雁云郡王车驾,大通镖局肯定有自己的办法。

    叶峥也不怕这封信落入别人手中,或者被人拆看,无论谁来看,这也就是一封描述京城民生景象的图观罢了,什么都说明不了。

    但以雁云郡王的聪明,只要信送到他手上,叶峥想要传达的东西,肯定能被接收到的。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