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章 第 60 章

作品:《穿成年代文精明女配

    因着爹娘实在太着急, 在他们的催促之下,沈夏来只能拿着他们凑来的六百块钱,提前出发去县里, 找月娥婶子商量。能不能让大哥来接这个班。

    钱月娥一听沈夏来的大哥想接班,沈夏来又保证她大哥特别能吃苦, 直接答应了下来。

    沈夏来很是感谢的说“月娥婶子, 真是谢谢你了, 你不知道我爹娘听了这事儿有多激动,生怕我来的晚了, 您把这工作许出去了。”

    钱月娥倒是很理解的说“可怜天下父母心, 你爹娘也是为你大哥打算。小沈, 既然你哥哥要接这个班, 那我就和冯厂长说一声。我呢,食堂里还有一些得交接的, 所以打算在今年元旦后再退下来。”

    “是, 婶子您按着原来的计划就成, 我哥这边也不着急。”

    钱月娥是很喜欢沈夏来的, 能吃苦, 不表功。也知道她是有真本事的,才念了初中, 就能把木材厂的账目算的清清楚楚。

    之前钱月娥还想过, 帮她打听打听有没有招工的地方,不过小沈的能耐是坐办公室的能耐, 可坐办公室的工作又能有多少呢。

    现在沈夏来哥哥接她的班, 她也放心, 沈夏来不是心里没数的。

    于是钱月娥又说“既然你哥哥准备接班了, 那可以让他来厂子里一趟, 给他找个师傅,让他先以学徒的身份学着,干着。等我一退休,给他把关系转成正式的。”

    沈夏来有些惊喜“婶子,这样可以吗”

    “当然可以,我找冯厂长疏通疏通。不过说好了,学徒工吃苦,但没什么钱,一个月七八块。小沈,婶子实话和你说,木材厂的工人吃的苦未必比地里种地少。你哥是种田的好把式,但如果到时候吃不了这份苦,那婶子就得找别人。”

    沈夏来真的很感谢月娥婶子“婶子,真是太谢谢你了,你放心,我哥年轻,真的很能吃苦的,他一定会珍惜这个机会的。”

    如果来的是禄来,沈夏来还真没法做出这个保证,但来的是大哥沈福来,沈夏来对他很有信心。

    “那你就告诉你大哥一声,让他来厂子里找我。”

    “行,婶子,我等会儿就得回学校,我让陆江南把这这事儿通知我大哥,让我大哥明天来找您。”

    “好,那我就等着了。小沈,还有一件事。”

    “什么”

    “你大哥来了,不一定能直接在厂子里,你也知道,咱们厂子虽然是木材厂,但也不算是纯粹的木材加工厂,而是两部分。一部分工人在林场那边,有片林子直接就划在厂子里,有工人在那边负责砍树,运回来。另一边是在厂子里,用机器把木料加工成木板。你大哥刚来的话,得先去林场,干个几年,再调回这边来。”

    这个沈夏来倒是很有准备,说“这个我知道的,我之前在这边的时候,也听厂子里的人说起来过。我也和我家里人说了,我哥来了是先要当个伐木工人。”

    “说了就好,你哥到时候怕是挺长时间得在林场,十天半个月才能回一次家。不过因为在林场要更苦,所以厂子里在逢年过节的福利也多。而且在分房这事儿上也有优待,有利有弊吧。”

    “婶子放心,这些我都和我哥和我家里人说了。我哥年轻,能吃的了苦。”

    把这事儿和月娥婶子说定了,沈夏来又拜托陆江南回去时候通知家里人一声,明天让大哥来木材厂一趟。

    过了两天,沈夏来在学校里接到了陆江南寄来的信。

    信是周一寄出的,说大哥已经被安排进木材厂了,先当学徒工。

    陆江南还在信里和沈夏来道了歉,因为之前他答应了给沈夏来写信要用毛笔,但是周一他陪沈夏来大哥沈福来去了县里木材厂。怕沈夏来着急大哥沈福来工作的事,只能先拿钢笔在邮局里写了信,然后直接寄给她。

    沈夏来把陆江南寄来的信收好,觉得他这个人实在是,真诚的可爱。

    许培见沈夏来笑得这么高兴,趴她身后“夏来,这是收到对象寄来的信啦这么高兴”

    沈夏来点点头“对,陆江南寄来的信。”

    “哇,这个陆江南不是你们大队的知青们,你这个周末才回过家,那这么说来,你们周末才见过面,这一分开他就给你写信,你们也黏糊了吧。”

    沈夏来笑着说“这不是有事儿要说嘛。”

    “对对对,这小情侣呀,有再多的话都说不完,看得我都有些羡慕了。“

    沈夏来笑着说“既然有些羡慕,那你也去找个对象呗,我认识的几个学长不错,要不我给你介绍介绍。”

    许培摇头“算了,我也不知道我自己想找个什么样的。而且谁知道我大学毕业后会分配到什么单位,现在找了,万一分不到一个地方,以后又该怎么办呢。”

    许培的这个顾虑也是确实存在的,现在交通还没那么发达,人口流动也小。

    像沈夏来和陆江南,说上去都在宁安,但是两人见个面,路上来回都得七八个小时。

    陆江南早上从大队出发,正好可以和沈夏来一起吃顿午饭,呆两个小时,又得往回赶了。

    许培笑着扬了扬手里的本子,小声说“所以呀,我还是看书打发时间吧。”

    沈夏来握住她的手“许培,你的书收好,别太张扬了。”

    许破手里本子,不是笔记本,不是日子本,而是手抄本。

    虽然沈夏来对这些不感兴趣,但她也知道,手抄本在知青们当中是广为流传。

    有的手抄本是歌词,有的是小说,小说里还有不少是爱情小说,情情爱爱的情节自然少不了。

    沈夏来她们宿舍的舍友们虽然目前相处的不错,但万一呢。

    许培也知道自己有些不谨慎了,小声说“好,我知道了,这书也不是我的,等我看我,就还出去了。”

    她又问沈夏来“对了夏来,听说百货大楼来了一批白球鞋,是上海货呢,你要不要去看看”

    说完又补充一句“还有丝袜呢。”

    这个丝袜并不是后来那种丝袜,而是一种化纤做的,摸上去像是丝绸般质地的袜子,相比于棉袜要更轻薄,但是没什么弹力,唯一优点就是透气一些。

    “我就不去了,这都快国庆节了,用不了多久就入冬了,丝袜白球鞋买了,穿不了几天。”

    “也是,不过咱们可以看看有没有什么好看的毛线,正好闲的时候可以织毛衣。”

    这个沈夏来倒是有些心动,她的旧毛衣也确实磨损的厉害,也有些小了。

    沈夏来来的这一年,虽然生活的不算好,但是在吃上还是顿顿能吃饱。

    尤其之前她大部分时间在淑文姐家里,跟着淑文吃食堂,月娥婶子就在食堂上班,打饭时常能打到肉。后来假期里,陆江南在新房开小灶的时候也都喊沈夏来一起。

    现在沈夏来在学校食堂,更是不会委屈自己的肚子。

    这么一来,沈夏来自然长胖了一点,个子也高了一截。

    本来沈夏来的毛衣穿了两三年,去年穿已经很憋了,今年穿只会更小。

    沈夏来并不会织毛衣,不过她的舍友李丽孙静最近就在织毛衣,沈夏来瞧着感觉也不难。

    许培还给沈夏来建议“你也可以给你对象织一件毛衣嘛。”

    沈夏来想了想陆江南家里寄来的大包小包各种衣服,再想想自己目前为零的织毛衣经验,说“还是算了,我先给自己尝试织一件,陆江南的以后再说吧。”

    马上快国庆了,沈夏来学校要举行文艺汇演,沈夏来和班里几个同学,在练习诗朗诵。

    不过因为水平参差不齐,他们这个节目早早被淘汰了。

    于是沈夏来每天晚上,一边学习织毛衣,一边看舍友们在宿舍练习她们国庆要表演的节目。

    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朗诵,热热闹闹的。

    沈夏来的手套已经织了一小截,她刚开始学,织的不好,不够平整,先织一个小一些的手套练习练习。

    沈夏来看有的同学还能织出来各色的图案花纹,尤其是李丽新织的毛衣,衣领织出来像是有一圈儿花边儿,看的她羡慕的很。

    不过沈夏来也知道自己只是织毛衣的新手,能简单的把一件毛衣织出来,就很不错了。

    这么想着,沈夏来就发现自己手里织着的手套又不平整了。

    她举着手套的半成品问李丽“李丽姐,我这是不是哪里织错了啊”

    李丽探头一看“夏来,你这织的太紧了,线都凑一块了,可不是皱皱巴巴的。”

    沈夏来发愁“好吧,那我拆了这块再重新织一下。”

    李丽安慰她“别愁,谁最开始学织毛衣的时候不是手忙脚乱的啊,熟能生巧,多练习就好了。”

    沈夏来也知道这个道理,但是还是羡慕李丽的手巧。

    李丽是宁安制衣厂的女工,裁缝手艺特别好,身上的衣服细看着都比别人的更好看。就连衣服上的补丁,打的都让人觉得图案别致,精巧。

    她织毛衣的手艺更是一绝,会很多样式。

    李丽又说“夏来,你不是觉得我花边织的好看么,你先把大部分织出来,我帮你织花边。”

    沈夏来非常感激“李丽姐,真是谢谢你了。”

    “这有什么好谢的,不是随手的事儿嘛。”

    沈夏来又小声问李丽“李丽姐,我拜托你做的衣服做好了没有”

    前两天沈夏来收到了家里的来信,说大哥已经进木材厂了,现在算学徒工。

    大哥的对象王小满家里希望两人早早把婚事定下来,以免发生什么变故。

    甚至主动说知道沈家最近为了给大哥沈福来弄到这个工作,借了不少钱。所以不要什么彩礼,只要小夫妻好好过日子就行。

    王小满父母的话说的极有诚意,沈福来王小满两人感情又一向很好,沈长柱王翠翠也不能真的什么都不出,就把人家闺女给娶回来。

    于是两人商议后,给沈夏来写信,让沈夏来帮忙在市里买一块好点的布,给王小满结婚时做衣服穿。

    另外结婚该有的,家里也都得准备起来。

    在沈长柱王翠翠看来,儿子工作的钱是工作的钱,娶媳妇的钱是娶媳妇的钱。给儿子娶媳妇,送女儿出嫁,这是他们当父母的责任,是得他们操持的。

    至于儿子工作借的钱,虽然是他们夫妻借的,但是还钱得是老大挣了钱自己还。毕竟他们不是只有老大一个儿子,后边还有四个念书的,费钱着呢。

    沈夏来也知道爹娘的想法,人家王小满家里什么要求都不提,那他们不能真的什么都不给。

    既然王小满不要彩礼,那别的地方就得多补偿补偿。

    大队里娶媳妇,一般会给媳妇扯布做身新衣服。信里虽然没细说,但看这匆忙的模样,就知道大哥这婚事怕是近在眼前了。

    这布买好了,还得手忙脚乱的做成衣服,时间上怕是有点紧了。

    恰好沈夏来听许培说李丽可以帮忙把布做成衣服,不过要收五毛钱,便把买好的布交给了李丽。

    衣服也不是李丽自己做,而是李丽的大嫂做。李丽大嫂也是市制衣厂的女工,她家里有缝纫机,本人又是做这个的,所以加工一件衣服也用不了几天。

    李丽也小声和沈夏来说“夏来,你放心,在你这周末回家之前,衣服一定能做好。”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