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作品:《这个三国很核理》 天命二年,正月。
天下一统,四海归心。
在经历了近十五载征战后,刘备终于完成了当年的志向,扫清寰宇,三兴汉室
随着孙策的败亡,三路大军正式班师还朝。
而攻伐凉州的贾诩,也在去岁年末结束了战争。
公孙瓒亲率精锐,一举突入城中,将韩遂及其家卷一并枭首,遂平凉州之乱,此时也已经班师回朝。
经历了近半年的修养,林朝的身体也终于恢复如初。
虽然他本就是个弱鸡,但不妨碍他现在又活蹦乱跳了。
痊愈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搬离皇宫。
在里面生活,不能说多有不便,至少也是处处禁地,好些地方碍于礼制不能踏足,稍有不注意便破坏了规矩。
虽然刘备是不怎么在意的,但林朝也不想被人扣个恃宠而骄的帽子,所以赶紧带着一家人跑路回了丞相府。
还是自己一亩三分地上住着舒坦,皇宫那地方
狗都不去
等到二月末,大军陆续还朝,林朝清闲的日子也彻底结束,整日忙碌着处置战俘,清查士卒伤亡,甚至是论功行赏。
虽说这一切都有内阁和五部处理细枝末节,但最终还要丞相府首肯,更需要丞相林朝亲自用印,搞得林朝是不胜其烦。
于是乎,摸鱼带师林丞相,便找来了徒弟诸葛亮接盘,帮自己处理这些琐事。
初时,诸葛亮还有些不敢下手,毕竟每件需要丞相用印的大事,都是以往他不曾接触过的。
可后来在林朝的一番鼓励之下,诸葛亮愈发得心应手,正式进入了工作狂的状态。
只是令诸葛亮想不到的是,他这一忙,就是一辈子不曾停歇。
二月下旬,关羽率领的最后一路大军班师回朝,刘备为了表彰关羽此次的功劳,亲自出宫二十里相迎,甚至大开司马门,让关羽等将在御道上策马狂奔,以示殊荣。
之后,便是大封功臣的盛举。
天命二年三月初,刘备有感天下一统,遂大宴群臣,祭祀太庙,又一次大赦天下,同时下诏命丞相林朝商定封赏群臣的仪式。
之前在徐州时,碍于刘备本身并未践祚,所以对于有大功之臣,也无法尽情奖赏。
如今天下太平,北疆也已平定,从此不会再有大规模战事,刘备终于可以放心大封功臣。
只是具体章程该如何拟定,还有待商榷。
既然是三兴汉室,那册封功臣的规格,就应该跟高祖立国和光武中兴相提并论,都是开国功臣。
林朝召集内阁成员,商议了数日之后,终于拟定了名单。
首先,林朝准备彷效唐朝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方式,在宫中打造两座特殊的宫殿,一曰崇文;二曰彰武。
只是这个时代一般都称为台,正如光武帝的云台二十八将一样,所以称之为崇文台,彰武台。
前者表彰辅左刘备定乱之臣,后者表彰追随刘备克敌之将。
至于数量,崇文台十二人林朝、荀或、田丰、荀攸、荀谌、崔琰、郭嘉、贾诩、沮授、审配、辛评、简雍。
彰武台十二人关羽、张飞、赵云、张辽、林夕、典韦、高顺、徐晃、太史慈、吕虔、张绣、黄忠。
此二十四人,入选开国功臣,皆封县侯,世袭罔替,与国同休,可不降级继承。
没达到这个标准的,通通依照林朝新改进的继承制度,传一世便降一级。
至于功臣的具体排名,内阁和丞相府也拟定了排序
林朝,拜丞相,封安喜侯,食邑三万户。
关羽,拜大将军,封汉寿侯,食邑两万户。
赵云,拜骠骑将军,封真定侯,食邑一万八千户。
张飞,拜车骑将军,封涿县侯,食邑一万八千户。
张辽,拜卫将军,封马邑侯,食邑一万八千户。
林夕,拜前将军,封汉昌侯,食邑一万七千户。
此五人,皆为独掌一军之主将,刘备下诏,亲封为五虎上将。
此外便是稍低一些的官爵
太史慈,拜左将军,封曲成侯,食邑一万三千户。
徐晃,拜右将军,封汾阴侯,食邑一万两千户。
高顺,拜后将军,封武城侯,食邑一万一千户。
吕虔,拜征东将军,封任城侯,食邑一万户。
张绣,拜征南将军,封枝阳侯,食邑一万户。
此五人,虽逊色于五虎上将,但都胸有韬略,足以克敌制胜,刘备遂封其为五子良将。
除却这十人之外,其余诸将也都各有封赏。
至于文臣方面,也都各自封侯,食邑有多有少。
林朝很贴心的将一众功臣的封地都放在了家乡附近,虽不能亲临,但也算光耀门楣了。
这一道完整的功臣封赏表呈上去之后,刘备认真从头到尾看了一遍,遂大感满意。
除了有一处略微有些瑕疵
想着,刘备提起御笔,将林朝的安喜侯爵位划掉,亲笔提了三个字兴汉公。
嗯,这样就公允多了。
等次日刘备命内侍宣读封赏时,群臣皆惊。
安汉公林子初
这可不行啊
兴汉两个字虽然大了些,但放在林朝身上也无不可,主要是后面这个公字。
虽说商周时是便有五爵制度,公、侯、伯、子、男。
但依照大汉的制度,臣子最高便是列侯级别,再往上便是王爵。
而公这个爵位,严格意义上比诸侯王还要尊贵。
终汉一朝,正正当当得到公爵者,也不过二王三恪,也即郑公与宋公,都是前朝遗孤。
汉代秦,自然不承认秦朝的正统地位,所以这两位公爵,其实是殷商与周王朝的后人。
依照法理,他们在自己的封地内,可以沿用自己先人的服饰,律法,祭礼,习俗,这便是所谓宾于汉。
也就是说,这两位并非汉朝的臣子,而是汉家宾客。
至于新朝的王莽,以及王莽篡汉后册封的一系列公爵,历来不为两汉所承认。
而今刘备准备封林朝为兴汉公,这到底意味着什么,群臣不禁面面相觑,却又不明所以。
就在一众人准备劝谏刘备收回成命时,刘备却表示,这并非是给予林朝宾于汉的规格,也不是让他选一地建国,而是单纯的一个封号,用以奖赏他十数年以来建立的功劳。
此位,这个封号不可世袭,仅仅封给林朝一人而已。
闻言,群臣这才长长送了一口气。
只不过刘备此举,算是开了死后追封公爵的先河,以至于后来关羽、张飞、赵云等人去世后,群臣上表,请天子追赠其为公爵。
对于刘备的好意,林朝自然领旨谢恩。
反正只是个虚名而已,无所谓了。
见林朝起身,群臣这才跟着一起起身拜谢刘备。
之后,便是朝廷的保留节目,吃席。
自此天下太平,苍生可安享太平,大汉的国力开始进入高速恢复期。
下一个盛世,就在不远处。
时间天命三年末,在腊月的一场朝会上,丞相林朝突然向皇帝刘备上疏乞骸骨,请求辞官归乡,颐养天年。
这突如其来的一招,着实把刘备打蒙了。
天下一统才不过两年时间,立国也才三年时间,国家百废待兴,正当用人之际,子初你这是又闹得哪一出
归乡颐养天年
你才四十出头而已,怎么好像说得像七老八十一样。
刘备郁闷之下,当然不准。
不过当晚,林朝却提着一壶酒,施施然走进了大将军府。
此时关羽以大将军之职统领军机府,手中掌管着全国百万兵马,实打实的武将第一人。
见林朝走了进来,关羽便停下了手中正在处理的军务,站起来笑道“子初何来”
林朝耸了耸肩,举出了手中的酒壶,开口笑道“来找云长你喝酒。”
“子初请喝酒,这倒是难得。”
关羽微微有些诧异,不过也不好扫兴,当即就让下人准备酒宴,却被林朝拒绝。
“一壶清酒足以,倒是不必其他俗物。”
到了这时,关羽大概也看出了林朝有事找自己,当即屏退左右,与林朝对坐饮酒。
两人喝了几杯之后,关羽这才开口道“子初,若有事还请之言,你我兄弟手足,自不必讳言。”
林朝沉吟片刻,这才缓缓开口道“云长,某今日上疏乞骸骨,准备辞官归乡,不知云长可愿同行”
“这”
突如其来的一句话,直接把关羽说懵了。
辞官
子初你为什么要辞官
为什么还要拉着某一起辞官
面对林朝这唐突的要求,关羽犹豫半晌才开口道“某虽年迈,却仍能为国尽忠。再者无有天子诏命,某不敢轻言此事。”
林朝嘴角顿时露出了讥讽的笑容。
“如此说来,云长是贪恋权位,不肯辞官喽。”
闻言,关羽豁然而起,怒视林朝道“子初,你我相交近二十载,某之为人你岂能不知,又何必出言侮辱”
面对火气十足的关羽,林朝却轻笑摇头,美美喝了口酒,这才开口笑道“非是羞辱,实则是某希望云长能急流勇退。”
“为何”
关羽满脸不解道。
倒不是他真的贪恋权位,只是林朝贸贸然跑过来请他辞官,实在让他无法理解。
你总得整点阳间的活吧。
“权势这东西,一旦掌控不好,便有可能被反噬。云长你自然是对陛下忠心耿耿,可天下心怀不轨之人甚众,大将军之位又极为重要,你如何保证继任者如你一般忠诚”
关羽冷声反问道“某今辞官,便能保证继任者忠于大汉”
“不能。”林朝摇了摇头道,“但却能保证那些不忠之人无法把持社稷。”
“为何”
“因为只有三年时间。”
闻言,关羽在此一愣,好像明白了林朝的意思。
权力这玩意,往往需要时间来巩固。
掌权者就算是大奸大恶,没有足够的时间,也无法成事。
自己为相仅三载,关羽当上大将军也才两年,一切还未成定局,林朝临走之前,还想改变一番,使之成为另一种形态。
第二日,正是天命三年最后一场朝会。
在刘备极度郁闷的目光中,林朝再次上疏辞官。
紧随其后,关羽也上疏辞去大将军一职,请求归居乡里。
这下不仅刘备惊呆了,连满朝文武也惊呆了。
疯了,这是疯了不成
今天什么日子,我大汉一文一武,竟同时辞官
刘备表示不能理解,以至于有些愤怒,当场就把两人的奏疏扔了回来,若不是在朝堂之上,刘备甚至要指着二人的鼻子大声呵斥。
你们俩到底想干什么
云长,子初素来喜欢胡闹,你也不懂事是吧
退朝之后,满腹怒气的刘备当即命陈到去请林朝与关羽,想问问二人辞官的缘由。
半晌后,陈到急匆匆赶了回来,却向刘备禀告道“陛下,丞相与大将军府中,皆空无一人”
“什么,快快摆驾,朕要出宫”
话虽如此,可还没等到仪仗摆好,刘备便等不及了,便带着数十名禁卫急匆匆出了皇宫,直奔林朝与关羽的府邸而去。
正如陈到所言,关羽的府邸已空无一人。
见此,刘备大惊失色,急忙又赶往丞相府。
这里倒是有人,却是林夕早已在此等候。
“参见陛下”
见到刘备,林夕赶紧行礼道。
刘备赶紧问道“不必多礼,子初何在”
“回陛下,家兄下朝之后,便率一家老小出城去了。”
“去往何方”
刘备这下真的慌了。
谁能想到,林朝居然玩了个不辞而别。
林夕默然,随后掏出了属于林朝的丞相印绶,双手呈上,口中说道“家兄令臣禀报陛下,这些年屡征杀伐,他已十分疲倦,如今天下太平,他也该返回故里,安度余生。此外,临行之前,家兄还有一言留与陛下。”
“是何言”刘备赶紧问道。
“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闻言,刘备面色动容,却沉默了,久久不发一言,却也没再派人出城追回林朝与关羽。
天命三年末,丞相林朝几番辞官不许,遂挂印离去,归居乡里,至死都没有再踏足雒阳半步。
大将军关羽亦辞官归乡,安享晚年。
此等高风亮节,视权位于无物的做法,被之后的历代史官所大加赞扬,丝毫不吝溢美之词。
不过林朝临走前最后玩的这一手,也算开创了一个先河。
自林朝之后,刘备便不再设丞相之职。
由此之后,历代大将军与内阁首辅,在任三年必上疏辞官,不然便会被世人骂作贪恋权位。
天子若下诏挽留,便继续为官。
又三年,荀或彷效林朝上表辞官,刘备虽然强烈挽留,但荀或却效彷林朝挂印离去,归居乡里。
荀或之后,诸葛亮出任内阁首辅,历任三载后,上表辞官。
这次刘备依旧不准,诸葛亮却不敢违背老师林朝创下的先河,正准备挂印离去时,却收到了一封来自中山的信件,正是老师林朝劝他继续留任。
你才几岁,就想着退休,简直是痴心妄想
诸葛亮无奈,便继续出任内阁首辅。
又三年,继续辞官,刘备依旧不准。
可诸葛亮依旧每隔三年便上表辞官,一直到三十年后,诸葛亮年近六旬时,继任的天子刘禅才终于放他归降养老。
也正是由此开始,大汉帝国的权力交接,开启了和平演变的先例。
此后任凭政局如何演变,都只是朝堂上大人物的争端,极少会波及到军队和百姓。
如此二百年后,汉祚再衰,但这次没有产生新的乱世,只是进行了一次朝堂内部权力洗牌。
天子的权势被大幅削弱,不再享有乾纲独断的权力。
原本属于天子的皇权,则被内阁、军机府、都察院三方瓜分。
由此,演变出了一个三权鼎立,却又相互制衡的局面。
而大汉帝国,也在这新一轮的演变中重获生机,继续延续了下去。
天命二十七年,深秋九月。
在故乡又安度了二十四载光阴后,在一个秋日灿烂的午后,林朝美美睡去,再也没有醒过来。
享年,六十七岁。
弟子诸葛亮亲自为恩师拟定了谥号文庄。
正所谓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博闻多见曰文;忠信接礼曰文;经邦定誉曰文;刚柔相济曰文;修治班制曰文;化成天下曰文;声教四讫曰文。
兵甲亟作曰庄;胜敌志强曰庄;屡征杀伐曰庄;真心大度曰庄;威而不勐曰庄;端恪临民曰庄;端一克诚曰庄;严恪有仪曰庄。
由此之后,世人便将文庄二字当成最高规格的谥号,遂成为历代文臣追求的极致。
全书完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