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百八十五章 天下一统,汉室三兴
作品:《这个三国很核理》 天命元年,七月二十八,伪梁王袁术暴毙而亡。
关于袁术的死因,后世一直是众说纷纭。
有人猜测袁术是被手下所杀,因为袁术死后不到三天,臣属便开门投降。要说不是事先预谋,很难令人信服。
也有人猜测袁术忧惧交加而猝死,毕竟战局到了这个份上,袁术就算再怎么挣扎也没有希望了,整日担忧之下,猝死也算正常。
还有人猜测袁术是自杀,毕竟他出身四世三公,就算战败也不肯受辱,自尽也说得过去。
当然,也有人猜测是郭嘉麾下校事府动的手,只是这种猜测就没什么依据了。
冯氏之事,不可能公之于众,史家也不会记载,所以这种猜测,也就变成了最不靠谱的臆想。
袁术死后当晚,侍者并没有发现任何异常。由于之前冯氏的警告之语,内侍也不敢贸然叩门。
直到第二日晌午,还是未见袁术出来,侍者便轻轻敲响了房门,却没得到任何回应。
等到傍晚时分,侍者终于感觉到了不对劲。
因为房中已经开始往外散发臭味了。
盛夏时节,袁术的尸体在房中放了一天一夜,有些气味倒也正常。
内侍闻到味道之后,便赶紧向王府众臣汇报。
等众人壮着胆子踹开房门,就见到了令他们终身难忘的一幕。
袁术的尸体躺在床上,早已腐烂发臭,甚至生蛆化脓,上面爬满了蛇虫鼠蚁,享受着这得之不易的大餐。
而此时袁术的尸身,半张脸都被肯烂了。
生前,袁术为一方诸侯,手握数百万人生杀大权。
死后,他却成了这些污秽之物的口中粮、腹中餐,颇有种说不出的荒诞。
“大王”
群臣悲鸣一声,齐齐拜倒在地。
有道是君忧臣辱,君辱臣死。
君死臣降。
这些对袁术忠心耿耿的臣子,在收敛了袁术的尸首之后,便开始商议起了投降事宜。
天命元年,八月初旬,宛城大开城门,迎朝廷大军入内。
对于始作俑者袁术,虽已伏诛,但如何定性,关羽不敢擅作主张,便将袁术尸骸与那些投降的官员,一并打包前往雒阳。
袁术自然是反贼,但要不要夷其三族,还有待商榷。
这些袁术的臣属也是助纣为虐,但在最后关头能开城投降,免去一场战事,也算有功。
至于如何处置,关羽表示某只管征战杀敌,这种事还是交给内阁,交给天子吧。
宛城光复之后,冯氏也如愿以偿的见到了郭嘉。
然后郭嘉就兴冲冲的抱着传国玉玺,跑到关羽等人面前炫耀。
众人这才知道,袁术之死是校事府的功劳,同时看向郭嘉的目光充满了羡慕嫉妒恨。
诛杀袁术,收回传国玉玺,这是多大的功劳啊
可恨我们在外苦苦拼杀,却让郭奉孝这狗东西捡了个现成。
十多万大军,却不如一介妇人济事,当真令人唏嘘。
其实这两样功劳,都应该是冯氏的,只是不好将此事公诸于世。
郭嘉表示无所谓,他已经打算昧下冯氏的功劳,而把它变成自己的。
因为他见冯氏颇有姿色,又有功劳,当场展示了一波魏武遗风,打算将其纳为侍妾。
对此,冯氏自然欣喜答应。
夫妻一体嘛,冯氏的功劳就是郭嘉的功劳,这的确很合理。
大军在宛城休整十日之后,便瞅准了此战的最后一个目标,吕布
相比于曹操和孙策的果断,吕布可谓是没头脑的最佳体现。
他知道不可能救得了袁术,又不知自己该去往何方,索性当个缩头乌龟,得过且过。直到袁术身死,宛城被朝廷大军收服之后,他仍在据守西平。
然后,他就等来了关羽的使者只身入城,劝说他投降。
对于吕布其人,关羽一贯是看不上的。
先杀旧主丁原,而后认国贼董卓为父,董卓败亡之后,又投靠了新一任国贼袁术,说是三姓家奴也不为过。
首鼠两端也就罢了,可袁术宛城被围时,吕布却毫无动静,丝毫没有要救的意思,足可见其人无情无义,无忠无信,招降来也迟早是个祸患,不如索性杀之。
关羽有着自己的考量,但张辽却出于旧日情谊,向关羽求情,并请求关羽让自己只身去劝降吕布。
如今大事已定,就算吕布为人再怎么反复无常,也掀不起什么浪花。
更何况吕布麾下还有数万大军,倘若把他逼急了,自己也必然损失惨重。
关羽仍是不许,然后赵云也加入劝说的行列。
理由和张辽一样,吕布若降,怎么着也能免除一场刀兵之争,麾下将士也不用再浴血拼杀,此举善莫大焉。
在张辽和赵云的联合劝说之下,关羽犹豫半晌,最终答应试试,若是不从,或者吕布有任何讨价还价的心思,便立刻攻城
然后在使者答应既往不咎的情况下,吕布非常果断的选择了投降。
这一世的吕布,虽然依旧人品卑劣,却也没干出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只是乱世如此,他也只得随风飘零,境遇如此而已。
关羽接受吕布的投降之后,当即上表雒阳,向刘备请示对于吕布的安置问题。
内阁诸位辅臣思虑再三,最终给了吕布两个选择。
其一,拜为征北将军,率领麾下军队去镇守北疆。
其二,拜为九卿,封温侯、增食邑,手中兵权收归朝廷,安心在雒阳养老。
之所以有这么两个选择,是因为内阁众人早已看透了吕布的品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点,便是无谋无断。
用一句后世比较流行的话,就是主观能动性极差
纵观吕布一生,在没有外力的借助下,他本人从来干不出什么大事。
所谓怂强加上耳根子软,导致吕布就是一个拥有超凡武艺的普通人而已,不仅胸无大志,更是容易忽悠。
乱世之中,这种人不可重用。
可一旦等到天下大定,这种人便无所谓了。
而且吕布麾下只有数万兵马,就算镇守北疆,倒是不怕他掀起什么动乱。
面对朝廷给出的两个选择,吕布甚至都没有考虑,果断选择了后者。
当年就是不堪忍受北疆苦寒,这才随丁原率军入雒,求得就是个荣华富贵,锦衣玉食。
如今有机会在雒阳城中安享荣华,谁要再领兵去北疆拼杀
好好过日子不好吗
不过吕布还提了一个条件,那就是要求朝廷把封赏再加一些。
不是官职,也不是爵位,而是金银财宝
吕布是个日子人,想把日子过好,那就得手中有钱,很多很多的钱。
对于他的这个请求,关羽甚至都没请示朝廷,便直接答应了他。
如此识相之人,的确也不好再为难他。
天命元年,八月中旬。
袁术麾下勇将吕奉先开城投降,归顺朝廷,拜为大司农,封温侯。
至此,除了跨江而走的孙策之外,袁术势力彻底消亡,豫州与南阳地区,尽数收复。
消息传到雒阳,刘备大悦。
最后一个对手已然扫平,这天下将再无敌手
随后,刘备下令大宴群臣,自己却走入偏殿,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林朝。
自从上次类似交代后事的密谈之后,林朝彻底放下了心结。
说也奇怪,自那之后,林朝的病情居然没有再恶化,反而天天向好。
虽说经过一两个月的调养,如今还是病恹恹的样子,但丝毫看不出有性命之危的迹象。
这算怎么回事
遗言都说完了,却不用死了
林朝感觉有些尴尬,但更多的还是欣喜。
能活着,当然是好事。
只不过这次大病,让林朝看清了许多东西,甚至下定决心做出了辞官的决定。
天下不久将定,己志得成,确实该急流勇退了。
一方面,自己如今已年逾四十,就这副身体的情况,再整日操持国政,恐怕五十岁都活不到。若是归乡安居,还能多享受几年太平日子。
前半生都给了天下苍生,后半生该好好享受生活了。
林朝表示,世界这么大,自己想去看看。
另一方面,如今自己手中权势又达到了一个顶峰,恰逢乱世末期,今后可能再也不会出现如自己这般权势之人。
自己与刘备相识于微末,君臣相知近二十载,倒不会有功高震主之嫌。
但后世子孙呢
倘若自己再常年把持朝政,哪怕自己不刻意钻营,林氏也会变成一个庞然大物,甚至比当年的汝南袁氏、弘农杨氏都要大得多。
自己和刘备活着,一切自然不会出问题。
可一旦等自己死了,后世子孙若继续手握大权,难免不会和下一任皇帝产生龌龊。
若真是如此,反倒是自己亲手埋下祸根,殊为不美。
所以,林朝打算辞官,渐渐澹化自己在朝堂军队中的影响力。
等自己死后,后代子孙哪怕出仕,余荫也消散的差不多了,得慢慢往上爬。
有能力,就能再度身居高位。
没能力,就老老实实安享富贵。
一切都看他们的造化了。
林朝能做的,也就这么多了。
不过在辞官之前,林朝还打算做最后一件事情。
正思索间,刘备笑声从外面传来
“子初,袁术暴毙,吕奉先归降,豫州彻底平定了”
刘备欣喜之下,甚至没敲门就走进了林朝房间,大声笑道。
闻言,林朝挣扎着就想从床上爬起来,却被刘备快走两步搀扶住。
“恭喜陛下”
“同喜,同喜”刘备满脸兴奋道,“稍后朕准备大宴群臣,子初可要出席”
刘备的确很高兴,一方面是袁术败亡,另一方面则是林朝的身体日渐好转。
不过对于这个随时可能会再度病危的肱股之臣,刘备还是决定再让他修养一段时间,免得旧疾复发。
林朝摇头笑道“臣就不去了,陛下吃好喝好。”
养病的这一两个月,林朝总算明白了什么叫能吃是福,不像自己一样,整日清汤寡水般的伙食。明明已经馋得不行,却还是不敢大鱼大肉。
“这是自然,朕今日定要痛饮三大碗”刘备大笑,随后感觉似乎不妥,便劝慰道,“子初,等你痊愈之后,朕再单独宴请你,如何”
“多谢陛下。”
虽然不想让林朝劳心劳神,但如今袁术已死,关于统一天下的进程事项,刘备还是询问了一番林朝的意见。
第二日早朝,刘备便下了一道诏令。
正所谓宜将剩勇追穷寇,刘备命六十万大军兵分三路,趁着大胜之势,准备统一天下
第一路,由关羽统率,出南阳而直取汉中,向益州进军。
第二路,由赵云统领,自南阳而下,攻荆州而下交州。
第三路,由张辽统率,跨江而过,攻取扬州。
在加上之前便已经向凉州进军的贾诩所部,一共四路大军,如若得胜,神州华夏将重归一统。
其实除了第三路张辽军之外,其他两路都可以算作威吓,而不准备真的动手。
因为在与袁术决战的这段时间,朝廷也没闲着,先后派出好几拨使者出使荆州、益州、交州等地。
目的嘛,自然是让这几路诸侯承认刘备的天子地位,同时警告他们不要负隅顽抗,尽快回归到大汉的怀抱之中。
而各路诸侯的应对,也比较现实。
使者到后,他们立即宣称承认刘备的天子地位,同时表示自己坚定的汉臣。
至于是否回归到大汉的怀抱
还得再等等,等着看刘袁大战的结局。
若刘备败,你这个天子就和当年的刘协没有任何区别。
若两败俱伤,他们甚至会起别样的心思。
若袁术败,他们才真的会整理衣冠,遥拜洛阳,重归大汉帝国的怀抱。
如今战争已经有了结果,这些人加一块的实力也就那样,倒也没有再抵抗的必要了。
八月,三路大军同时进军。
九月,赵云率大军兵临襄阳城下,遂派人前往城中游说刘表。
五日后,刘表开城乞降,荆州平定。
由于刘表主动投降,免去了一场大战,也保全了荆州百姓的性命,刘备对其大为赞许。又因其身为宗室,刘备便大袖一挥,封刘表为安平王。
随后,赵云等到了朝廷来接任治理荆州的官员后,便继续率军南下,于冬月进抵交州。
有刘表做榜样,士燮表现得也很积极,甚至都不用赵云派使者入城,便直接投降。
刘备拜其为太仆,封江陵侯,食邑万户
同样是十一月,关羽大军进抵汉中。
五斗米教天师兼汉中太守的张鲁,也很痛快的直接开城投降,甚至扬言要尽起麾下精兵,帮助关羽攻取益州。
张鲁与刘章的恩怨,还要从刘焉睡了张鲁母亲说起。
而后刘章继位,不仅将张鲁的母亲杀害,更是将刘焉与张鲁母亲生得孩子也当场摔死,由此张鲁便与刘章结仇。
对于张鲁这种带路党行为,关羽自然大喜,正准备长驱直入,攻取益州之时,却收到了一封来自成都的投降信。
关键时刻,刘章甚至没给关羽进军的机会,直接就投降了。
对于这种法国行为,刘备自然开心,当即彷照刘表的规格,封刘章为汉阳王,拜张鲁为镇南将军,封阆中侯。
而最后一路,身向扬州的张辽,却遭到了孙策的激烈抵抗。
只可惜面对张辽麾下二十万大军,孙策终究难以支撑。等张辽跨江而过之后,孙策便失去了最后的屏障。
危急时候,孙策边打边退,终于被张辽逼到了会稽郡。
他与刘备有杀父之仇,自然是坚决不降。
天命元年腊月中旬。
孙策发动了最后一场进攻,身先士卒冲了出去,企图撕裂张辽大军的包围。
战至最后力竭,被太史慈三箭射杀。
余部皆降,唯独周瑜不愿归顺朝廷,率领突围而出的残部渡海南下,直奔夷洲岛台湾而去。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