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作品:《我和汉武帝比命长

    卫莱愣住, 没料到他突然蹦出这么一句。

    上上下下打量他一番,卫莱很是不确定地问“你真没干对不起我的事”

    刘彻的呼吸停顿片刻,这个女人, 他难得良心动一次, 想对她好点就不该对她太好。

    刘彻冷笑, “朕是谁”

    卫莱险些又脱口而出“刘彻”, “皇帝陛下。”

    “朕做什么不是朕的权利”刘彻反问。

    卫莱恍然大悟, “良心发现啊那我要要, 千金”

    “千金”刘彻眼中闪过些许古怪,“千两黄金”

    卫莱“又不舍得这话可是你自个说的。”

    刘彻并非要反悔。

    卫莱身为女子,无法讨要高官厚禄,也可以要别的,比如皇后之位。这个女人竟然要黄金那等俗物。

    “千两黄金够了”刘彻问。

    卫莱“不够可是一点红薯就找你要万金, 回头棉花弹好,春陀把纸拿过来, 明天酿出酒来,两个月后猪出栏,你岂不是还得给我万金又万金,你给的起吗”

    刘彻给不起,用国库的钱又师出无名,毕竟赏的是卫夫人,不是尚冠里的卫莱。

    “朕该谢谢”刘彻用一言难尽的表情看着她。

    卫莱宽宏大量的摆摆手, “谢就免了,记在心里, 以后不小心惹你生气,别跟我计较就行了。”

    刘彻顿时想收回这句话。

    卫莱不待他开口,夹块肉, “陛下,吃菜。”

    “姨姨”小孩抓卫莱的手,不要给他,给我吃吧。

    卫莱也给他夹一块嫩嫩的鸡腿肉,“去病也吃。”

    小孩美的笑出小米牙。

    刘彻见他这么容易满足,受他感染也露出笑意,“朕最后问你一次,只要千金,别后悔。”

    “我不后悔,就怕你后悔。”

    刘彻笑了,“千金换得路无冻死骨,朕还后悔跟田蚡有何区别。”

    “外甥像舅。”

    刘彻噎了一下,“不是亲舅”

    田蚡乃王太后同母异父的弟弟,从血缘上算,确实不是最亲的那个。

    卫莱道“你以前跟他最好,走的最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朕还亲自来探望你呢。”

    卫莱张了张口,无言以对,夹一块肉塞嘴里。

    刘彻命宫人送来筷子。

    小霍去病打个饱嗝,卫莱给他擦擦手,让他自个去玩。

    门槛过高,小孩翻不出去,又去折腾房门。这次倒没有折腾可以推的门,改折腾大门。开了关关了开,不厌其烦,还乐得嘎嘎笑。

    卫莱实难理解小孩子的快乐,不过只要不让她抱,他要下地干活,卫莱也不会阻止。

    小孩没有下地,随他小姨越过阻碍他探索世界的门槛,就往人多的地方跑,发现有个大坑,就想往里跳。

    春喜慌忙抱住他,“小公子,这可不是你能玩的。”

    小孩眼中尽是好奇,为什么不可以啊。

    刘彻朝他屁股上一巴掌,“不听话明天不带你出去玩。”

    “玩”字让小孩给刘彻个正脸,“明天”

    “是的,明天。”天已黑,春喜一众还在挖坑,举着火把挖,刘彻忍不住问,“今天用”

    夜晚天凉,卫莱给小孩裹一件外袍,道“先把今天收的红薯放进去。明天挖放明天收的。”

    “一个不够”刘彻问出口便知不够,一大亩地收的红薯够三口之家吃上一年,可比粮食多多了,“明天让随朕过来的人挖。”

    春喜大喜,“谢陛下。”

    小孩有样学样,奶声奶气道“谢陛下。”

    刘彻愣了愣,看到怀里的小孩,大乐,“你谢朕什么”

    小孩哪知谢什么,不好意思的蹦跶起来要他小姨抱。

    “回去吧。”刘彻把小孩给卫莱,吩咐宫人准备热水。

    卫莱在小孩另一边躺下就进入梦乡。

    刘彻洗漱后,发现小孩一个人在榻上爬来爬去还觉得奇怪,拍拍卫莱的脸,她没有任何反应,心底涌出一丝丝心疼,一闪而过,快的他本人尚未察觉就消失了。

    刘彻箍住小孩,“你的精力这么好,明年就给你请个先生。”

    先生什么的小孩不懂,刘彻一松手,他就抱住卫莱的胳膊依偎在她身边,给刘彻个后脑勺。

    刘彻摇头笑笑,给一大一小盖上褥子。

    翌日清晨,刘彻走出房门,就看到东边地里好些人,仔细看去,是拾棉花和挖红薯的女人。

    刘彻走近一点,发现那凸出的土堆是屋顶形式的地窖,随便找一人询问,“你们昨天挖了多少红薯”

    “启禀陛下,昨天挖的晚,只挖了半亩,除去昨晚和今早吃的,都在地窖里。”

    饶是刘彻已知红薯产量高,依然感到意外,卫莱那个女人从前说什么天下百姓,竟然不是胡扯。

    刘彻“是不是还得再挖五六个”

    “再挖五个。”

    刘彻惊得转过身去,卫莱牵着小胖娃过来,“五个不够吧”

    卫莱“太小的没法留作种子,分一分吃掉。不想吃也可以切片晾晒,晒干后可以煮粥。也可以砸碎过滤出红薯粉,红薯渣用来喂猪。”

    “红薯藤正好烧火你可一点不浪费。”刘彻道。

    卫莱笑道,“错了,红薯藤喂牲口。”见他惊讶,“没想到吧。”

    刘彻服了她了,“回去用饭,饭后朕去林子里转转。”

    小孩猛然转向刘彻。

    刘彻乐了,“想去”

    小孩伸出胖乎乎的手,“饱饱抱抱”

    “你啊。”刘彻无奈地抱起他,不得不吩咐下去改道,在林子周边转转。

    春陀试探性说“奴婢可以领着小公子。”

    刘彻安分了半年,憋的够呛,偏巧他的病刚好利索,红薯迎来大丰收,通心舒畅,不漫山遍野的撒欢也高兴,便拒绝了春陀的提议。

    多日无人上山穿林子,给林子里的动物一种上林苑非常安全的错觉,刘彻只是在边缘转转就碰到不少物种。

    小霍去病第一次看到灰兔子花山鸡,惊得手舞足蹈频频要下来亲自去抓。

    春陀瞧着有趣,“小公子的胆子可真大,竟然不害怕。”

    “他可是卫夫人的外甥。”刘彻不好说实话他乃朕的冠军侯。小孩递给他,拿过弓箭,“朕给你抓两个。”

    这句小孩听懂了,瞪大眼睛等着灰兔子。

    刘彻活动活动手脚,发现草丛中有了动静就搭弓拉箭。

    春陀正要提醒,嗖地一声,箭飞出去。禁卫跑过去,又惊又喜,“中了”

    春陀惊讶,半年不曾出来,箭法不该生疏吗怎么还不退则进。

    “哟,这兔子真大。”春陀总算明白怎么回事,这么大的兔子,甭说陛下,卫夫人来了也能打中。

    小孩吓得抱住春陀的脖子。

    “你害怕”刘彻吃惊。

    春陀看了看小孩又看看肥兔子,兔子还没死,使劲挣扎试图逃出生天,“小公子大概是怕兔子的眼睛。”

    刘彻道“回去就杀了他,肉给你姨吃,兔子毛给你做个围脖。”

    “姨姨姨姨”无人提醒,小孩玩起来就把他姨忘了。有人提起来,小孩往周围看看,不见他小姨,“哇呜”一声嚎啕大哭。

    春陀无奈的看着他主子。

    刘彻不慌不忙的把孩子接过去,胡扯道,“你姨回去给你拿好吃的,你吃不吃”

    小孩委屈巴巴的抹一把眼泪,摇了摇小脑袋,不要吃的,要姨姨。

    “你不哭,朕就带你去找你小姨。她在我们早上吃饭的地方。”

    小孩停下哭泣,搂住他的脖子,仿佛在说,我不哭了,咱们走吧。

    “现在就回去”春陀惊讶,还没逛一半呢。如此反常可不像陛下。

    刘彻计划下午去酒厂,酒厂离卫莱和刘彻的住处极远,在另一端,两地相隔好几里路。卫莱敢在那边装“卫先生”,在这边当她的卫夫人,便是仗着这一点。

    刘彻瞧着天还早,上车改道酒厂。

    马车摇摇晃晃动起来,刘彻又把车窗推开,沿途风景小霍去病不曾见过,看着稀奇,又把他小姨给忘了。

    酒厂里很热,烟雾缭绕,无论是烧火的,还是搅拌酒糟的,皆光着膀子,刘彻乍一进去以为进了露天大浴场,小孩吓得紧紧搂住刘彻的脖子。

    刘彻感觉到呼吸困难,扭头看到小孩一脸的怕怕,顿时乐了“真以为你这么小就天不怕地不怕。”

    酒厂的匠人们循声看一眼刘彻,隔着浓浓白雾看不清长相,只能看到其身着劲装,而不是玄色广袖长袍,不可能是皇帝便收回视线继续忙碌。

    春陀想说些什么,刘彻一个眼神制止住。

    “问问何时出酒。”刘彻小声说。

    片刻,春陀回来道“酒已出,他们现在是要把酒糟弄出来晾晒,晒干后以九比一或八比二的比例喂猪。”

    “一二是指酒糟那就把酒拿过来。”

    春陀小声说“奴婢刚刚多嘴问了一句,他们说不行,第一波酒得给卫先生。卫先生要把酒存起来。”

    “存起来”刘彻皱眉,那女人怎么想一出是一出,“存起来做什么”

    春陀压低声音,“陈年佳酿,千金难求。”

    “她可”不愧是卖过房子带过货的人。刘彻服了,“听她的,回去收拾一间库房留她存酒。今年的酒全给她存起来。”

    春陀惊呼“陛下不喝”

    刘彻不好承认一斤白酒够他喝上半个月,“宫里还有不少。”

    “听说跟宫里的不一样。”春陀不用听说,昨天靠近这边闻到一股浓郁的酒味就知道是好酒。

    刘彻点头表示知道,看到小孩的脸通红,慌忙抱他出去,小孩双眼迷蒙,“这是”不敢置信地问春陀。

    春陀摸摸小孩的额头,并不烫“不会是醉了吧”

    “醉了”刘彻看了看不远处的酒厂,又看看趴在他怀里的小孩,“他又没喝。”

    春陀“空气中都是酒味儿。”

    刘彻想一想里面的情形,雾气浓郁的跟仙境似的,他在里面这么一会儿衣裳微微泛潮,“也不是没有可能。”

    “回去”

    酒厂和造纸厂相邻,刘彻出了酒厂便可看到造纸厂。转向造纸厂,“这些日子做出的纸,你全拉走了”

    春陀昨天下午过这边便是来拉纸,“完好的拉走了,破碎的奴婢听夫人的,赏给了纸厂的工匠。陛下,奴婢担心此后完整的纸张大减。”

    “你想的到她也能想到,一定是给他们定了规矩,比如十张只允许一张或两张破损。”刘彻想去纸厂看看,眼角余光看到呼呼大睡的小孩,又担心小孩身子不适,越过纸厂到养猪场。

    春夏秋山上野草野菜多,又有红薯藤,偶尔还有豆渣,养猪场的猪自是比农家的猪长的快。

    短短四个月,跟人家养了一年似的。随行禁卫皆吃惊。春陀没忍住问出口,“这么大怎么喂的麦麸”

    养猪场管事道“启禀中常侍,头半个月用麦麸,后来平均每五天喂一次。最近豆渣多,已有十多天没喂过。”

    春陀看向他主子。

    刘彻颔首。

    春陀问“卫先生让你们这么喂的”

    管事老实说“是的。”恐刘彻怪卫莱不好好养,“卫先生说养猪不是目的,目的是寻常百姓家也养得起猪。百姓家不舍得麦麸喂猪,咱们便少用,看看到寒冬腊月猪能长多大。”

    刘彻点头“卫先生说的很对,你们也做的不错。”给春陀使个眼色。

    春陀又是一惊,陛下今日怎如此反常,“不再看看吗”

    有什么好看,他把猪盯大一圈,老百姓也买不起。指着封国王爷能卖多少。朝廷要富裕,还是得先让老百姓吃饱。不买他的酒和纸,至少他日后征兵,也不会像前世一样,征一群瘦骨嶙峋的,组建十万骑兵比登天还难。

    刘彻登上回去的马车,看到凋零的花朵,枯黄的树叶,眉头微蹙“春陀,那些是不是良田”

    “良田”春陀没听懂,哪有良田

    刘彻把小霍去病放腿上,腾出一只手来指着窗外。

    春陀恍然大悟“有良田有沼泽还有山地。陛下怎么突然关心起那些”

    “想到一点事。”刘彻欲说些什么,忽然想到此事只有卫莱清楚,便回去问卫莱。

    红薯春天育苗栽下去,长大后还可以剪掉再种一茬,刘彻问那些红薯需要多少亩地,卫莱哪知道。

    刘彻想一想红薯的产量和棉花的情形“一百亩够不够”

    “一百亩”卫莱险些呛着。

    刘彻“多还是少”

    “想听实话吗不知道。”卫莱道。

    刘彻噎了一下“不知道就说不知道,一会儿不贫是不是能闷死你”

    “是的。”卫莱点头。

    刘彻又觉得手痒,“你这女人,以后要出点什么事,也是出在你这张嘴上。就一百亩,红薯苗和棉花苗不够,朕种西瓜。”

    “种那么多卖给谁成年男子一天顶多吃一个,老百姓还买不起。”卫莱连忙提醒。

    刘彻笑道“朕有办法,你尽管种。这边还需几天”

    “你昨天可不是这样”

    刘彻打断她的话“你跟朕一起回去,也省得同母后解释。”

    卫莱真憷王太后那个女人,“棉花还得半个月才能拔。”

    “三天”

    卫莱真想回他一句,三天够干嘛的。然而,红薯明天就可以全部入窖,这点想瞒也瞒不住,“第四天上午”

    他安分大半年,群臣忍不住犯嘀咕,皇帝陛下又要酝酿什么大事,连最爱的打猎也不去了。刘彻忽然要去上林苑住几日,以往劝他勤政的几人不光不劝,还暗示他可以多玩几天。

    刘彻倒是可以多待几天,可他不希望卫莱以为他很好商量,“算上今天,第四天上午。否则”

    “可以”

    小霍去病不安的抖动一下,卫莱慌忙拍拍他的小肚子,“不怕,不怕,姨姨在这儿。”看向刘彻,“回宫还是先去卫家”

    刘彻看一眼小孩,“回宫。正好快到休沐日,让仲卿带他回去。”

    多日不见卫莱,卫青很是想念,听说刘彻进了昭阳殿,还没到午时卫青就跑了过去。

    “舅舅,舅舅”小霍去病高兴的扑上去。

    卫青抱起他就问“姨姨呢”

    “在这里。”

    卫青循声看到茶室里有俩人,他姐和皇帝陛下。卫青是个谨慎的人,尤其得了卫莱的那番话“雷霆雨露,俱是君恩”,刘彻反复强调在昭阳殿无需多礼,卫青依然不曾放肆。

    刘彻抬手示意免礼。

    卫青方牵着小霍去病坐下。

    来的路上小孩睡了一会儿,卫莱趁机往车里放了三袋水果。

    进了未央宫,刘彻令春陀等人回宣室,施红和春喜还在上林苑,以至于昭阳殿的人都以为水果是卫莱从上林苑带来的。

    卫莱还未吩咐,田绿就指挥小丫头洗一盘苹果。

    离午饭还有一个时辰,卫莱给卫青一个黄苹果和一个红苹果,小霍去病抱住红苹果不放。卫莱无语又想笑,“刚刚给你怎么不吃”

    “他就这毛病。”卫青解释,“没人跟他争抢,他连肉都不吃。”

    “肉”小孩伸出手。

    卫青去拿他的苹果,小孩瞬间忘了肉,改护苹果。

    刘彻看乐了,“你就是欠揍。”

    “陛下还有事”卫莱见他起身,“春陀不是说没什么事”

    刘彻爱玩这点刻在了群臣的脑袋里,三公九卿没料到他这么快回来,有急事先处理,有大事他们先讨论个章程,待他回宫再禀报,以至于不光今日,明日他也没多少活,不过是看一看群臣商讨出的结果。

    刘彻“朕去长乐宫。”

    “中午在长乐宫”卫莱顺嘴问。

    刘彻不想同他母亲讨论朝政,也不想跟她聊些家长里短的事。可是他这个时候到东宫,还回昭阳殿用饭,他母亲心里极有可能不舒服。

    刘彻“朕下午再过来。”

    刘彻夺权那日,王太后担心人心不稳。刘彻推出田蚡,王太后放心下来。后来刘彻收拾田蚡,王太后又担心淮南王生事。“卫莱”一出,王太后没有可担心的,也知道她儿子最不喜欢东宫插手朝政,王太后便尽量顺着她儿子。

    刘彻高兴,她娘家人才有好日子过。

    王太后听到马车声,没问刘彻去哪儿,什么时候回来的,见了什么人,笑盈盈迎上去,“又给哀家带的什么”

    “好东西。”刘彻指着大麻袋,吩咐奴婢,“洗好了隔水蒸。”随即指着小麻袋,“每样洗几个。”

    王太后刚刚不过随口一说,岂料真有东西,“又是在宫外买的”

    “不是。”刘彻扶着他母亲进殿,屏退左右,“上林苑种的。一亩地够三口之家吃上一年。”

    王太后点一下头,“哦”意识到他说的是一亩地,不是十亩地,猛然转向刘彻。

    刘彻看到他母亲眼中的震惊,“不信”

    宫女端着苹果进来。

    刘彻接过去,“母后见过这些吗”

    “像柰,却又比柰大。”王太后微微摇头,“猜不出来。也是上林苑种的”

    刘彻“是的。”拿起盘中匕首切开一半,“母后尝尝,脆又甜,很是爽口。这东西可以放好些天,儿子就全摘了下来。”

    王太后点头,“不错。昭阳殿也有”

    “她看着种的,儿子说没有母后也不信。”刘彻不待她母亲开口,“拿去蒸的那东西,是卫氏带人种的。”

    王太后没听明白,“她下地种”

    “可不是吗。您以前没见过她,看不出来,回头大姐见着她,一定会说她怎么那么黑。以前肤白如雪,如今比儿子还黑。”

    王太后眉头微蹙,“她一个女人家怎么搞成那样上林苑又不是没人。”

    “她没种过地,不亲眼盯着不放心。”刘彻半真半假道,“何况那东西又涉及到万民。”

    王太后想问,跟百姓有什么关系。想起她儿子的话,那东西真能推广天下,老百姓再也不用饿肚子,这是多大的政绩啊。

    王太后感慨,“没想到她能做到这份上。”

    “儿臣也没想到。”刘彻随后便提醒他母亲,红薯不可对外人道,以免走漏了风声。

    不涉及到娘家人,王太后就是个冷静合格的太后,刘彻此话一出,王太后就转移话题改聊苹果。

    刘彻也很给他母亲面子,红薯呈上来,刘彻把皮去掉才把勺子还她,“母后尝尝。”

    卫莱道“仲卿,你也尝尝这个红薯,上林苑种的。”

    小霍去病挖一勺送他舅舅口中。

    卫青吃掉,“你自己吃,舅舅这里有。”拨开他的小手,“阿姐在上林苑开心吗”

    “开心啊。”卫莱觉得他这话问的突兀也奇怪,“怎么突然问起这个”

    卫青笑着摇了摇头,“没什么,就是想知道,阿姐开心就行了。”

    卫莱忽然就想到她有次从上林苑回来,卫青问她的问题,“后宫又添人了”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