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下修无度
作品:《子困于囚》 翌日,又该问道。
未雨转了一圈又一圈,却始终想不起要问什么问题。
我知道什么难道没有什么想问的吗
未雨想了又想,自己确实什么也不知道,更不知道究竟该问些什么。
问道者,问心。如今他法不明志、道不明途,又怎知自己问什么
对于一个已经入境的修,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
法行迷途,不知何去、不知何来,不知何修他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浑浑噩噩的度了两日,倒让未雨不禁又想回去法部法部未雨猛的一激灵,又想起辰溪的“三修”之言下修为修而修、中修奉行、上修由心
教法是法部的事,学法是自己的事,教与学、师与徒所以他说的“三修”指的并不是法部,而是指人
为学而学,是为下我现在的状态岂不正是为学而学
善思者问,一个不去思考的人又怎么会有问题呢
“想什么呢该回家了”满走过来,攀住未雨。
未雨被他叫醒,扭头看去,只见长老弟子互道散礼,问道已然结束了
回家未雨禁不住被自己逗乐了。
问道何须问道期
未雨迫不及待的寻了辰溪,问道“叔叔曾说“中修奉行”,何为“奉行””
辰溪边走边道“行,为去处;奉,乃遵从怎么忽然问起这个”
“遵从去处”未雨依然不解。
辰溪负手站定,望着天空问道“你可知你师傅为何不让你出法部”
未雨红着脸答道“师傅说我法不见相、修不见功,出来只会给他丢脸”
“你可知道我又为
何让你入法部”
“法前”
辰溪又开始往回走,边走边说“下修为修,何意”
“为修行而修行的人,是修行的最低境界”
“你又是什么境界”
“文修入境”
辰溪放慢脚步,缓缓问道“所谓“下”者,为何不以“初”论既言有“三”,为何不能是三境呢”
未雨一直觉得辰溪说的“三修”是修行方法的问题最差劲的修者只知道盲目修行,而不去思考怎么修、为什么修;稍微好一点的,能够按照师傅的引导去修行;而上修者,知道自己该怎样去修
一境,修行刚刚开始,只能躲起来苦练;到了二境,有能力自保,也就可以走出去,寻一寻自己的路;三境的人已经找到自己的路,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也就不用征求别的意见
所以,他说“下修为修”并不是否认法部的做法,反而是认同,提醒我去做就好,不要整日的胡思乱想
“法前者,行前于思。你刚刚入境,只管安心去做就好,有些话到了适当的机会,自然就会明白”
年二十五,论道开始。
以未雨的修行,今年的论道基本上和他没什么关系,纯粹就只能“观礼”。
就在未雨百般无聊的时候,台上忽然上去一人,冲着未雨招手道“未师弟,请上台来”
未雨定睛去看,顿时大觉不妙那人不是旁人,正是法部弟子李铮。
这李铮平日里和未雨并没有什么龌龊。你道未雨为何吃了一惊因为此人正是当日学堂的那个“李师兄”
冉惜和未雨的矛盾虽然止在学堂,却在法部、乃至于整个书山都有所耳闻。无他,只因打人的是聚气境武修。
虽然当年的事了,但未雨相信冉惜一定忘不了断骨之仇。
在法部,他没有机会,可今日是论道之日
未雨本能的扭头看满。
满冲他挥挥拳头。
以他的性子,又怎会记得这个人
未雨又看苏提。
苏提也是满脸的疑惑。
论道,本就是考验所学、相互切磋的地方,李铮指名点姓的要找未雨,除了硬着头皮上去,还能怎么办
只盼他不要出格才好
未雨咬咬牙,走上台去。
“未雨师弟,你我比斗一场可好”
李铮不等未雨行礼,率先说道。
比斗他是要替冉惜打回来吗
未雨又看满。
若他的心思被满看穿,少不得要强行出头再打他一顿
若满打了法部的人会如何
未雨想到此节,断然摇头“我认输”
“嘘”
听到未雨主动认输,台下弟子顿时起哄。
人说“爆发部”,行不行先打一架,输就输了,没什么大不了。这样的不战而败确实有损法部名头。
未雨不经意的扫过并义,他原本波澜不惊的脸,变得有些不悦。
“我是师兄,师弟斗不过是正常的只是这样认输的话,是不是有失论道的本意”
“对啊,对啊自家师兄弟切磋,又管什么输赢”台下有人高喊。
既然他要出头,“与他为善”显然是不可能的。
未雨环抱一周,朗声说道“前几日,我刚过初试,还没有来得及实战练习苏提师兄再三叮嘱我,初试无轻重,切不可与人动手故而,只能认输我也知道,认输这事丢了法部的脸,丢了师傅的脸若真斗起来,我手下没有轻重
,误伤了刚入门的师弟师妹们,可不止是丢人”
“哎呀师弟刚过初试吗是我大意了”李铮红着脸自辩道。
“师兄确实大意了”既然已经打算撕破脸皮,未雨也不再客气“前几日我在初试的时候,还曾看到过师兄师兄,你有注意到我吗”
初试弟子手下没有轻重,大家习惯性的会选择避开。李铮敢提出比斗,自然早过了初试。他出现在初试区,那就很有问题
“哦是吗我确实未曾注意到师弟”李铮讪笑道。
他确实没有想到未雨居然公然和他交恶,这和两年前完全不一样。
“连实战都没有,还站在上边做什么还不快下来”并义怒气冲冲的喊道。
他确实应该生气。
台下站着的不仅有法部的人,书山六部也都有人在。未雨一番话,打了李铮的脸,同时也让人对法部产生了怀疑。他作为法部长老,更希望看到自己的徒弟能和法部的弟子门融合到一起,而不是大家把他孤立起来
显然,一直独来独往的未雨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未雨走下台,主动向并义认错“师傅,我”
并义抬了抬腿,又黯然放下,终于还是叹了口气“道居善、法行恶,你可知道”
善道者居、善法者行。道法有度,行始有方。
这个道理未雨还不明白。
有些道理,并不是坐下来想一想就能明白的。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