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隋朝的内章政外交

作品:《吕思勉白话中国史. 中古卷:汉唐强音

    第一节 隋文帝的内治

    从董卓入据洛阳以后,到隋文帝统一天下以前,中国实在经过四百年外族和军阀蹂躏的政治,上一章已经说明了。到隋文帝统一以后,天下就换了一番新气象。

    隋文帝这个人,在中国历史上并不负什么好名誉,然而他却实在有过人之处。我如今且引文献通考国用考马端临论隋朝财政的一段话如下

    按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然考之史传,则未见其有以为富国之术也。盖周之时酒有榷,盐池,盐井有禁,入市有税,至开皇三年而并罢之。夫酒榷、盐、铁、市征,乃后世以为关于邦财之大者,而隋一无所取,则所仰赋税而已。然开皇三年,调绢一匹者,减为二丈;役丁十二番者,减为三十日开皇九年,以江表初平,给复十年;自余诸州,并免当年租税。十年,以宇内无事,益宽徭赋,百姓年五十者,输庸停放。十二年,诏河北、河东今年田租,三分减一;兵减半;功调全免。则其于赋税,复阔略如此。然文帝受禅之初,即营新都,徙居之。继而平陈,又继而讨江南、岭表之反侧者。则此十余年之间,营缮征伐,未尝废也。史称帝于赏赐有功,并无所爱。平陈凯旋,因行庆赏,自门外夹道列布帛之积,达于南郭,以次颁给,所费三百余万段。则又未尝啬于用财也。夫既非苛赋敛以取财,且时有征役以糜财,而赏赐复不吝财,则宜用度之空匮也,而何以殷富如此。史求其说而不可得,则以为帝躬履俭约;六宫服浣濯之衣;乘舆供御,有故敝者,随令补用;非燕享,不过一肉;有司尝以布袋贮干姜,以毡袋进香,皆以为费用,大加谴责。呜呼夫然后知大易所谓“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孟子所谓“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者,信利国之良规,而非迂阔之谈也

    总而言之,隋文帝这个人,固然也有他的短处猜忌、严酷,然而他的长处,却实在不可没的。他的长处,第一在躬行节俭,第二在留心政治,勤于民事。当文帝时候,一切政治,都定有规模,唐以后沿袭他的很多。这个且待第十五章里再讲。我如今还要讲一讲隋文帝的武功。要讲隋文帝的武功,就不得不把当时塞外的形势先行叙述一番。

    第二节 回族的起源和分布

    历史上为中国之患最深的,自然是北族。北族,匈奴之后便是鲜卑。鲜卑之后却是谁呢便是柔然。柔然,南史上说它是匈奴别种,是错误的。北史上说

    始神元之末,掠骑有得一奴,发始齐肩,忘本姓名,其主字之曰木骨闾。木骨闾者,首秃也。木骨闾与郁久闾声相近,故后子孙因以为氏。木骨闾既壮,免奴为骑卒。穆帝时,坐后期当斩,亡匿广漠溪谷间,收合逋逃,得百余人,依纯突邻部。木骨闾死,子车鹿会,雄健,始有部众;自号柔然。后太武以其无知,状类于虫,故改其号为蠕蠕。

    又后来阿那瓌柔然的可汗,见下节启魏主“臣先世源由,出于大魏。”可见得柔然确是鲜卑的分部。然而当时北方,鲜卑并没有大部落,柔然如何能突然发生呢这个由于它所用的,都是高车之众。然则高车是什么种族呢

    高车就是铁勒也译作敕勒,汉朝时候,唤作丁令又写作丁零、丁灵。然则它在什么地方呢

    史记匈奴列传后北服浑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之国浑庾,汉书作浑窳。隔昆下汉书有龙字,是衍文,三国志注也没有的。汉书李广苏建传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丁令盗武牛羊。

    汉书匈奴传郅支北击乌揭,乌揭降,发其兵,西破坚昆,北降丁令。史记索隐引魏略丁灵,在康居北,去匈奴庭接习水七千里。三国志注引魏略此上三国按指呼得、坚昆、丁令,呼得就是乌揭,坚昆中央,俱去匈奴单于庭安习水七千里;南去车师六国五千里;西南去康居界三千里;西去康居王治八千里。

    北海,就是如今的拜喀勒湖。接习水的“接”字,是讹字,安习水,就是如今的额尔齐斯河把“地望”“道里”核起来,都如此。然则汉初的丁令,东西蔓延已经很广了。再看它以后的分布是怎样。按北史述铁勒分布的地域是部名太麻烦,且多不能句读,所以略去

    独洛河北如今的土拉河。伊吾以西,焉耆之北,傍白山。金山西南如今的阿尔泰山。康国北见第二章第二节,傍阿得水疑心是如今的咸海。得嶷海东西疑心是如今的里海。拂菻东拂菻,就是罗马。北海南。

    唐书述铁勒十五部的地域是

    回纥 居薛延陀北娑陵水上,距京师七千里娑陵水,如今的色楞格河。

    薛延陀据上文,则薛延陀在色楞格河的南边。

    拔野古 漫散碛北,地千里。直仆骨东,邻于靺鞨。

    仆骨 在多览葛之东,地最北。

    同罗 在薛延陀北,多览葛之东,距京师七千里而赢。

    浑 在诸部最南者。

    契苾 在焉耆西北鹰娑川、多览葛之南。

    多览葛 在薛延陀东,滨同罗水如今的图拉河。

    阿跌

    都播 其地北濒小海,西坚昆,南回纥。

    骨利干 处瀚海北。其地北距海,去京师最远。又北度海,则昼长夜短;日入烹羊,胛熟,东方已明,盖近日出处也北距的海,大约是如今的贝加尔湖。

    白霫 居鲜卑故地。直京师东北五千里。与同罗、仆骨接。避薛延陀,系奥支水、冷陉山。山南契丹,北乌罗浑。东靺鞨,西拔野古。地圆袤二千里,山缭其外如今蒙古东部的内兴安岭。

    斛薛 处多览葛北。

    奚结 处同罗北。

    思结 在延陀故牙。

    所述分布的地域,也和史记汉书魏略所述差不多的。然则何以见得丁令丁零、丁灵就是铁勒敕勒,也就是高车呢按北史高车列传“盖古赤狄之余种也,初号为狄历,北方以为高车、丁零。”狄历、丁令丁零、丁灵,铁勒敕勒本是一音之异译,这是很容易见得的。至于高车,则魏书说它因“车轮高大,辐数至多”,所以得名。元史译文证补引阿卜而嘎锡的话,说它古时尝“侵掠异族,卤获至多,骑不胜负。有部人能制车,车高大,胜重载,乃尽取卤获以返,故以高车名其部”。日本高桑驹吉说“康里”kanky两个字,是土耳其语“车”的意思。然则“高车”两个字,就是后来康里部的“康里”两个字的意译了高桑驹吉的话,见他所著的北狄史。又元史译文证补说康里就是康国是错的,看本书第二章第二节自明。

    这种人现在通称为回族,西汉人则称它为突厥人元史译文证补说“匈奴之后,突厥最盛。突厥既灭,回纥乃兴。今日者,玉关以西,天山南北,悉为回部,无所谓突厥也;而突厥之称,乃独流传于西土。曰突而克,亟读之即突厥曰突克蛮,犹言突厥同类,今法人称土耳其国,音如突而克月,称其人类曰突而克;英人称其国曰突而克以,皆为突厥转音。”按以下还有一大段,论突厥、回纥的语言文字的,太长,不能备录了,可检阅原书。又按突而克,中国现在译作土耳其。然而这都是后起分部的名称,并不是古来全族的通号。尚书大传“北方之极,自丁令北至积雪之野,帝颛顼、神玄冥司之。”可见得“丁令”二字起源之古。据北史高车传,则“丁令”二字是北方人的称呼这个“北方”二字,大约是指北族,在汉族的正音,则当作“狄历”。“狄历”两个字分明就是一个“狄”字的“长言”。难道古代所谓北狄的“狄”字,本是指这一种人而言之的吗这个证据还不十分充足,就不敢武断了匈奴古代本与汉族杂居河域,迁徙到漠南北,是后来的事情,已见于上古卷及本书前文。这一说如假定不误,则古代汉族北境就和丁令相接。

    第三节 高车和柔然

    丁令的部落分布得如此其广,它的起源如此其早,然而从南北朝以前,却寂寂无闻,这是什么缘故呢我说就是它部落太多,不能统一的缘故北史说它“无都统大帅,当种各有君长。为性粗猛,党类同心。至于寇难,翕然相依。”要“至于寇难”,才能够“翕然相依”,就可以反证它平时的不能结合。

    丁令部落,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有些关系的,就是北史上所谓高车高车也是全族的通名,北史把高车、铁勒分别为二,非是。但这北史所称为高车的一部分,无从替它另定新名,所以仍旧沿用它。读者只要晓得这所用的“高车”二字是狭义就是了。这所谓高车狭义的高车,就是丁令部族在匈奴之北的指旧时匈奴所居之地。这所谓高车,在如今外蒙古北境和西伯利亚南境,北史上述它的起源道

    其语略与匈奴同,而时有小异。或云其先匈奴甥也俗云匈奴单于生二女,姿容甚美,国人皆以为神。单于曰吾有此女,安可配人将以与天。乃于国北无人之地筑高台,置二女其上,曰请天自迎之。经三年,其母欲迎之,单于曰不可,未彻之间耳。复一年,乃有一老狼,昼夜守台嗥呼,因穿台下为空穴,经时不去。其小女曰吾父处我于此,欲以与天;而今狼来,或是神物,天使之然。将下就之。其姊大惊,曰此是畜生,无乃辱父母。妹不从,下为狼妻而产子。后遂滋繁成国。故其人好引声长歌,又似狼嗥。

    说匈奴人筑台于“国北无人之地”,而且它在血统上和匈奴有关系,言语又与匈奴大同,可见得它和匈奴的关系及它所处的地方了。这一部分的丁令,既然和匈奴关系如此之密,它的程度自然应当略高些,然而还不能自行结合。直到柔然侵入漠北,借用其力,才和中国发生直接的关系。这个大约因它所处的地方,太偏于北,还不及漠北的交通频繁,竞争剧烈,所以进化较迟。

    柔然的强盛,始于社仑木骨闾七传;和魏太武帝同时。屡侵后魏北边。太武帝把他打败,社仑就渡漠击高车,“深入其地,遂并诸部”,于是兵势大振。公元428年,太武自将攻它。时社仑从父弟大檀为可汗,“震怖北走”柔然所用的,是高车之众;高车之众,是“头别冲突,乍出乍入,不能坚战”的,所以不足以当大敌。太武北至兔园水大约是如今的图拉河,降其部众数十万。大檀忧愤而死。后来太武又两次征讨高车,把投降的部众都迁之漠南,也有好几十万。这迁徙到漠南的高车,大约慢慢地就和本在漠南的诸部族同化了。所以后来不听得再有什么举动。至于遗留在漠北的,大约仍隶属于柔然,所以后来柔然得以复振。柔然的复振,在东西魏既分之后。大檀五世孙丑奴,和他的弟弟阿那瓌,相继为可汗,都和东西魏做敌国,到公元552年,才为突厥所破。柔然虽然是鲜卑,然而从拓跋氏南迁之后,漠北不听得再有什么鲜卑的大部落,所以柔然所用的,可决其都是高车之众。然则柔然的盛强,就要算是丁令部族第一次见头角于历史上了。继柔然而兴的,便是突厥。

    第四节 突厥的起源

    突厥的起源,研究起来,却是一个很有兴趣的问题。按北史述突厥起源,共有三说

    一、其先居西海之右,独为部落,盖匈奴之别种也,姓阿史那氏。后为邻国所破,尽灭其族。有一儿,年且十岁,兵人见其小,不忍杀之,乃刖其足,断其臂,弃草泽中。有牝狼,以肉饵之,及长,与狼交合,遂有孕焉。彼王闻此儿尚在,重遣杀之。使者见在狼侧,并欲杀狼。于时若有神物,投狼于西海之东,落高昌国西北山,山有洞穴,内有平壤茂草,周围数百里隋书作“地方二百余里”,四面俱山。狼匿其中,遂生十男。十男长,外托妻孕,其后各为一姓,阿史那即其一也,最贤,遂为君长。故牙门建“狼头纛”,示不忘本也,渐至数百家。经数世,有阿贤设者,率其部落,出于穴中,臣于蠕蠕。

    二、或曰突厥本平凉杂胡,姓阿史那氏。魏太武皇帝灭沮渠氏,阿史那以五百家奔蠕蠕。世居金山之阳,为蠕蠕铁工。金山形似兜鍪,俗呼兜鍪为突厥,因以为号。

    三、又曰突厥之先,出于索国;在匈奴之北。其部落大人曰阿谤步,兄弟七十人。其一曰伊质泥师都,狼所生也。阿谤步等性并愚痴,国遂被灭。泥师都既别感异气,能征召风雨。娶二妻,云是夏神冬神之女。一孕而生四男其一变为白鸿;其一国于阿辅水、剑水之间,号为契骨;其一国于处折水;其一居跋斯处折施山,即其大儿也。山上仍有阿谤步种类,并多寒露。大儿为出火温养之,咸得全济。遂共奉大儿为主,号为突厥,即纳都六设也。都六有十妻,所生子皆以母族姓,阿史那是其小妻之子也。都六死,十母子内欲择立一人。乃相率于大树下共为约,曰向树跳跃,能最高者,即推立之。阿史那年幼,而跳最高,诸子遂奉以为主,号阿贤设。

    又元史译文证补卷一,译拉施特蒙古全史,述蒙古种族的起源道

    相传古时蒙古与他族战,全军覆没,仅遗男女各二人,遁入一山,斗绝险巇,唯一径通出入,而山中壤地宽平,水草茂美,乃携牲畜辎重往居。名其山曰阿儿格乃衮。二男一名脑古,一名乞颜;乞颜义为奔瀑急流,以其膂力迈众,一往无前,故以称名。乞颜后裔繁盛,称之曰乞要特;乞颜变音为乞要,曰“特”者,统类之词也。后世地狭人稠,乃谋出山,而旧径芜塞,且苦艰险。继得铁矿,洞穴深邃,爰伐木炽炭,篝火穴中,宰七十牛,剖革为筒,鼓风助火,铁石尽熔,衢路遂辟,后裔于元旦锻铁于炉,君与宗亲,次第捶之,著为典礼。

    这一段话,和北史突厥起源的第一说,极其相类。洪文卿说恐是蒙古“袭突厥唾余,以自述先德”。但是蒙古为什么要拾突厥的唾余,以自叙先德呢当蒙古盛时,突厥也是个被征服的种族我再三考校,才晓得蒙古本是宝夷、突厥的混种这个且待后来再说。这一段话,定是北史第一说的传闻异辞。

    就这几种说法看起来,其中有许多同点一、突厥是狼种北史第一、第三两说。二、突厥姓阿史那氏北史三说都同。三、突厥有十姓,阿史那是其一北史第一、第三两说。四、突厥先世,尝为他族所灭北史第一、第三两说和蒙古全史,遁入一山北史第一说和蒙古全史。五、始出此山的人,为阿贤设北史第一、第三两说。六、突厥人长于锻铁北史第二说和蒙古全史。七、纳都六设的“设”字,是突厥“别部典兵者”之称唐书突厥传。“纳都六”三字,就是脑古的异译。八、蒙古的始祖,蒙文秘史名孛儿帖赤那,“孛儿”,译言“苍”,“帖赤那”,译言“狼”。阿史那、泥师都,都是帖赤那的异译。

    这种传说,似乎荒唐,然而突厥牙门建狼头纛;突厥可汗,每岁率重臣,祭其先窟。西突厥也岁使重臣,向其先世所居之窟致祭。又拉施特“身仕宗藩之朝,亲见捶铁典礼”,断不能指为虚诬。然则突厥的起源,一定就要在这几种神话里头讨消息了。这讨消息的法子怎么样我说仍不外乎考求它的地理。突厥先世所居的山据北史第一说,在西海之东,高昌国西北;第二说是金山之阳;第三说,山名跋施处折施,不曾说它所在的地方,但和阿辅水、剑水,总不得十分相远。剑水,便是后世的谦河,在唐努乌梁海境内。据蒙古全史,山名阿儿格乃衮,也不曾说它所在的地方。我说突厥先世为他族所灭,就是魏太武灭沮渠氏的事实。这时候,突厥在平凉境内,大约也受过兵灾,于是逃到一座山中。这座山就是所谓跋施处折施也就是所谓阿儿格乃衮,其位置,在高昌国的西北,金山之阳,和所谓谦河相距并不甚远。我何以敢断定突厥先世为他族所覆灭,就是魏太武灭沮渠氏的事情呢因为这种游牧部落,它所记的神话并不能很远试看高车的神话,也不过托始于“匈奴既在漠北之后”可知。若说它荒诞不中情实,那更不必疑心。请看一看新唐书的回纥传,回纥是怎样灭亡的,再看一看元史的巴而术阿而忒的斤传,他们自己却说成一件什么事情,就可知道了。

    然则突厥也是在近塞地方,文化程度比较高一点,所以能用铁勒之众的。

    第五节 突厥的盛强和隋朝与突厥的交涉

    突厥之强,起于土门。土门部众渐盛,始和后魏通商。公元552年,土门攻柔然,大破之。柔然可汗阿那瓌自杀。土门于是自立为伊利可汗。伊利可汗卒,子科罗继之。科罗卒,弟木杆可汗立。西南破嚈哒见本书第十四章第二节,西北服结骨见近古卷第二章第二节,北服铁勒诸部,东北服宝带见近古卷第七章第一节、靺鞨见近古卷第五章第一节,东南服奚、契丹见近古卷第三章第二节。于是突厥的疆域,北包西伯利亚,东北至满洲,西接罗马,西南包俄领中央亚细亚,开北族未有之盛。木杆可汗卒,弟佗钵可汗继之。这时候,周、齐分争,彼此都怕突厥和敌人结好,争“结婚姻,遗缯帛”,以买他的欢心。于是佗钵大骄,道“使我在南两儿孝顺,何忧贫也。”北齐灭亡之后,突厥拥立了文宣帝的儿子范阳王绍义。周人把宗女千金公主嫁给他,才把绍义执送。佗钵可汗死,继立的名沙钵略可汗。沙钵略可汗时,周亡隋兴。沙钵略又师佗钵的故知,助周营州刺史高宝宁为寇。先是周臣长孙晟,替周人送千金公主于突厥,对于突厥的内情颇为熟悉。隋文帝用他的计策,离间了木杆可汗的儿子阿波可汗,和其主西方的达头可汗突厥分部的酋长,也称可汗,其共主则称大可汗和沙钵略构兵,突厥于是分为东西。沙钵略乃请和。千金公主改姓杨氏,封为大义公主。沙钵略死后,弟莫何可汗继之。擒获阿波。莫何死,沙钵略之子都蓝可汗立。大义公主又煽惑他犯边。隋文帝又用长孙晟的计策,煽惑了都蓝的兄弟突利可汗突厥主东方的,总称为突利可汗。这个和后来颉利可汗的兄弟,同称号而非一人,叫他构杀大义公主。就故意把宗女安义公主嫁给突利可汗,而不许都蓝尚主,以挑动都蓝之怒。都蓝果然大怒,发兵攻突利可汗,破之。突利逃奔中国,隋朝处之夏、胜二州之间夏州,在如今陕西横山县北,胜州在鄂尔多斯左翼后旗编者注今为达拉特旗,封他为启民可汗。这时候,安义公主已死,又把义成公主嫁给他。都蓝死后,突厥内乱,启民靠着隋朝的援助,尽有其众。西突厥自阿波被擒后,子泥利可汗,继主部众。泥利死后,子泥撅处罗可汗继之,不善抚御,部下反叛,也入朝于隋。于是周齐以来北方的强敌,就算给隋朝的外交政策战胜然而这种手段,毕竟是卑劣的,所以也不能持久。

    第六节 朝鲜半岛三国和中国的关系

    同隋朝有关系的,还有一个高句丽。如今也得叙述一叙述它的起源。

    从汉武帝灭卫氏,分置四郡后昭帝时,临屯废入乐浪,真番废入玄菟。公孙度又分乐浪南境置带方郡;晋时俱属平州,朝鲜半岛的北部就入于中国的版图。然而悬隔东北,中国的实力,究竟不及它,于是貉族的势力,就乘机侵入。

    貉族的起源,已见上古卷第六章第三节和本书第四章第三节。从汉武帝平定朝鲜之后,濊貉分为两支一支入朝鲜半岛东部的,号为东濊,也称不耐濊不耐,汉乐浪郡属县,东部都尉治。其留居旧地的为夫余国。后汉光武时,始通中国。晋初,为慕容廆所破公元285年,晋人援之复国公元286年。其后事,遂不复见于中国史上。据朝鲜历史所记载,则夫余尝分为二中国历史上所载,为北夫余;别有一支,移居于加叶原在如今沿海州境内,谓之东夫余后降于高句丽。北夫余王慕濑,和部酋河伯之女柳花私通,生子名朱蒙。南走至忽本亦作卒本,在如今兴京县境,自立一国,号为高句丽,以高为氏,是为东明圣王,都沸流山上林泰辅说佟家江的支流富尔沟,就是古时的沸流水,山当在其附近。时公元前58年汉宣帝神爵四年。东明圣王卒,子琉璃明王类利立。先是北夫余王优台,娶忽本人女召西奴,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唤作沸流,一个唤作温祚。优台死后,召西奴转嫁东明圣王,沸流、温祚,也都相随而来。琉璃明王立后,“沸流兄弟郁郁,自视如赘疣”。于是与其臣十人南走,温祚立国于北汉山下,是为北慰礼城在如今汉城编者注今韩国首尔之北。以有十臣相辅,号为十济。后来又以百姓乐从,改号为百济。时公元前18年汉成帝鸿嘉三年,沸流立国海滨,民不乐从,郁郁而死。北夫余得晋援复国,后为靺鞨所逼,也降于高句丽。以上据朝鲜金泽荣韩国小史,兼参考日本人林泰辅朝鲜通史。朝鲜史籍所载高句丽百济开国的事情,也和中国后汉书晋书南史北史隋书所载无大出入,不过事实略为完备些罢了。朝鲜半岛详备的史事,也起于中国唐以后高句丽、百济,还是文献无征的。

    同时又有起于朝鲜半岛南部的,是为新罗及驾洛魏书称为迦罗。按三韩部落,也已见于本书。三韩之中,以马韩为最大。箕準给卫满杀败之后,逃到马韩之中称王。又传了九世,到公元8年王莽篡汉这一年,才给百济灭掉。先是秦始皇时候,中国人避苦役出塞的,和辰韩杂居,谓之秦韩亦称为辰韩,而分别本来的辰韩,谓之辰韩本种。其众分为六村,有一个人,姓朴,唤作赫居世。为六村所服,推为共主同高句丽立国同年,居于金城如今的庆州,是为新罗初名徐罗伐,后改难林,晋惠帝时,才改称新罗。又有少昊金天氏之后八人,从中国的莒县西汉属城阳,东汉属琅邪,如今仍称莒县,属山东,迁徙到辰韩后人称其地为八莒,如今朝鲜的星州。他的后人金首露,以公元42年,受弁韩九干“干”,弁韩酋长之称的推戴,立国,是为驾洛,传八世,到公元531年梁武帝中大通三年,才降于新罗此节也据韩国小史。以上所说的话,固然未必十分可信,然而朝鲜半岛的南部三韩,是由汉族开发,却是无可疑的。

    高句丽的初兴,在鸭绿江支流浑河流域。琉璃明王,从沸流山迁居国内在如今桓仁县境。八传到山上王延优,又迁都丸都在如今辑安县境。对于辽东,时有骚扰。公元246年,魏幽州刺史毌丘俭,攻破丸都。山上王的儿子东川王优位居,迁居平壤。四传到故国原王钊,又迁都丸都。这时候,慕容皝做了晋朝的平州刺史。公元342年,攻破丸都;虏钊母妻,而且掘其父墓,载其尸而还。故国原王卑辞求和,乃还其父尸。高句丽自此不敢再为侵寇,又四传到广开土王谈德。南伐百济,取城五十八,村七百见好太王碑。又救新罗,败百济日本的联合兵。这时候慕容氏入据中国,高句丽乘势,尽取辽东之地,国势大振。

    百济从灭掉箕氏之后,迁都四泚如今的夫余,尽并马韩之地。与新罗时相攻伐。高句丽强盛之后,新罗百济尝联合以御之。先是日本九州地方的熊袭人,尝靠新罗做声援。公元200年,日本仲哀天皇伐熊袭,卒于军。他的皇后神功皇后,中国历史上叫她作卑弥呼乔装男子,渡海攻新罗。新罗人不能御,进金帛八十艘请和。于是日本于弁韩故地开任那府如今庆尚道洛东江以东之地,派兵戍守。南北朝以后,新罗渐强。公元562年陈文帝天嘉三年,夺取日本的任那。日本屡出兵攻新罗;百济妒忌新罗的强盛,也反与高句丽联盟,于是新罗势孤,不得不乞援于中国;就酿成了隋唐时代,中国和朝鲜半岛的交涉。

    但是当隋朝时候,这种复杂的关系还没有发生。隋朝的用兵于高句丽,纯粹因它侵犯中国而起。公元598年,高句丽姿阳王元广开土王七传,率兵侵犯辽西。隋文帝遣汉王谅率师击之,遇水潦,馈运不继,不利而还。高句丽因此益骄。

    第七节 隋唐的兴亡

    隋文帝时候,天下畜积之多既如前述;而且这时候,绥服了北方一个强敌,并不曾动什么干戈;论理,这时候的中国,大可以希望太平。然而这种基业,到炀帝手里,竟都败坏掉了。

    隋文帝的废太子勇而立炀帝,读史的人,都以为失策。然而太子勇是个什么样人立了他,又有什么好处我说这时候还承南北朝的余风,太子勇是北齐文宣帝一流人,炀帝是陈后主一流人,都是当时社会的产物既然要行“君主世袭”之制,这种事情,是无可奈何的[隋文帝废勇立广的事情,可自把隋书或通鉴纪事本末参考。这一类事情显著而容易查检的,本书实因限于篇幅,不能详举了]。

    隋炀帝的贻害于天下,可以总括为“务巡游”和“事四夷”两件事情。属于前一项显著的,便是

    1以洛阳为东都,大营宫室。

    2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二水,以达于河;又自河入汴,自汴入淮,以接江淮间的邗沟。又开江南河,从京口达余杭如今浙江的余杭县编者注今为杭州市余杭区。

    3开永济渠。引沁水,南通黄河,北至涿郡如今的京兆编者注今属北京市境。

    4治驰道,自太行抵并州,由榆林以达于蓟。

    属于后一项的是

    1北巡,幸启民可汗帐,赏赐不可胜计。

    2诱西突厥献地,设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西海,就是如今的青海。河源,是指黄河下源。鄯善、且末,都是汉时西域国名。谪罪人以戍之,转输巨万,于是西方先困。

    3使裴矩招致西域诸胡入朝参看本书第二章第二节,所过郡县,供帐极其劳费。

    4而其骚动全国的,尤在东征一役。帝征高句丽王元入朝,不至。公元611年,征天下兵会涿郡,以伐高句丽,明年,攻辽东,不克。而将军宇文述,又以九军大败于萨水如今朝鲜的大宁江,损失巨万。公元613年,再征天下兵会涿郡,杨玄感督运黎阳,举兵反,乃还师遣兵击杨玄感,玄感败死。公元614年,再征天下兵会涿郡,时天下已乱,所征兵多不至;高句丽亦困弊请和,于是掩耳盗铃,受其降而罢兵。

    炀帝的无道,是人人所知开运河一事,或有人替他辩护,说于调和南北的文化有益。然而开运河,用不着“坐龙舟”游玩。炀帝的开运河,和汉武帝的“事四夷”一样,所做的事情,虽不能说全然无益,然而以如此“劳费”,致如此“效果”,总是极不经济的,而且他做事的动机,全没有福国利民的思想,所以就他的行为而论,毕竟是功不抵罪的。

    天下搅得如此,自然有许多人纷纷而起。于是

    窦建德据乐寿如今直隶的献县编者注今为河北献县。

    翟让、李密同起兵,后来李密杀掉翟让,据洛口在如今河南的巩县编者注今为巩义市,隋于此置仓。

    徐圆朗据鲁郡如今山东的滋阳县编者注今为河北行唐县。

    刘武周据马邑如今山西的马邑县编者注今属朔州市。

    梁师都据朔方如今陕西的横山县编者注今属榆林市横山区。

    薛举据天水。

    李轨据武威。

    萧铣据江陵。

    林士弘据鄱阳如今江西的鄱阳县。

    朱粲据南阳。

    杜伏威据历阳如今安徽的和县。

    李子通据海陵如今江苏的泰县编者注今为泰州市。

    陈棱据江都。

    沈法兴据毗陵如今江苏的武进县编者注今为常州市武进区。

    公元615年,炀帝北巡,至雁门,为突厥始毕可汗启民的儿子所围,援至乃解。明年,再造龙舟如江都,见中原已乱,无心北归,而从驾的将士,都是北方人,宇文化及宇文述的儿子等因之作乱。公元618年,弑炀帝,立秦王浩炀帝弟秦王俊的儿子,拥众北归,隋将王世充,立东都留守越王侗,和李密相持。听得化及北归,忙和李密联合,叫他把化及堵住。化及就弑杀秦王,自称许帝。后为窦建德所杀。

    唐高祖李渊,本是隋朝的太原留守。公元617年,起兵。攻破长安,奉西京留守代王侑为帝。明年,就废代王而自立。先平定薛仁杲薛举的儿子、李轨,灭掉刘武周。这时候,河北全为窦建德所据;河南则王世充和李密相持。世充杀败李密,李密降唐。又借名收抚山东,出关要图自立,为唐将盛彦师所邀斩。世充于是弑越王侗,自称郑帝。公元621年,唐秦王世民攻王世充,围洛阳。世充求救于窦建德,建德发兵来救,世民据虎牢迎击,大破之,生擒建德,世充乃降。明年,建德旧将刘黑闼复叛,徐圆朗先已降窦建德,建德亡后,降唐,及是也叛应之。为唐太子建成所破,于是北方略平。南方唯萧铣所据的地方最大。灭王世充这一年,也给李靖灭掉。林士弘先已为萧铣所逼,退保余干如今江西的余干县,未几而死,其众遂散。朱粲降唐复叛,也给唐朝灭掉。江淮之间,杜伏威最强。陈棱、沈法兴,都给李子通灭掉,李子通又给杜伏威灭掉,杜伏威入朝于唐,于是南方也平定。

    北边则高开道为其下所杀。刘武周将苑君璋据马邑,降突厥,后见突厥政乱,亦来降。公元628年,讨平梁师都,天下就大定了。

    隋系图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