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9章 兄弟齐心,共建大唐盛世

作品:《大唐至尊龙帝

    “他们要小十五作甚”

    李建元对暗中的李家,并无太多的戒备。

    尽管李家有一部分站在暗中,甚至可说是大部分人站在暗中,不出来见人。

    但李建元清楚,皇宫之所以成为天下修行者禁地,就是因为站在暗中的李家。

    不知道是李家和上官家想到一块去了, 还是两家原本就商量过,两家人都不约而同的选择分出明暗来,像是在做两手准备,又像是在防备着什么人。

    不过李家在这件事上,做的更加彻底而已。

    上官家,则只是弄出来一个影卫。

    嗯

    带着上官家的宝贝乾坤还真镜离开的上官允文, 或许本就是上官家计划分出的另一脉, 跟李家的打算一样

    只是意外情况发生,才由刻意分开,变成了彻底分家

    “回陛下,其实陛下小时候也见过他们,他们想见小十五,是要测一测小十五的命数。”

    “测命数朕记得李家的传承,是炼丹家族,怎么还算起命来了”

    当日洛神传承之事,上官成业说过一些关于李家的来历。

    大周王朝统率中原时,李家住在云流郡。

    云流郡对应的,就是现在大唐王朝的东南部两个省份的交接处。

    云流郡被重新划分变更了,但云流山还在,云流山至今是大唐王朝的重地,有将士和阵法把守,守着山上的一个铜鼎。

    那铜鼎据说是上古时期用来镇压天下气运的九鼎之一,云流李家,是九鼎之一的守鼎家族,也是大周王朝最有名的炼丹家族。

    不过那九鼎之一的铜鼎,不是用来炼丹的, 而是另有用途。

    其余八鼎,一鼎就在皇宫内。

    一鼎在大周王朝的旧都,如今大唐王朝西部的绥城中。

    一鼎在大秦的旧都,如今大唐王朝中西部的永宁城中。

    另外五鼎,因为朝代更替,战乱的缘故,下落不明。

    “陛下,李家等人想找的,是九鼎之一,云流山明心鼎的守鼎人。”

    “守鼎人”

    “九鼎各有各自的守鼎家族和守鼎人,李家就是明心鼎的守鼎家族,上一代的李家守鼎人,感应到了命数,时日无多,因此迫切希望找到下一个守鼎人。”

    李建元扭头往向一侧,那边,是留在皇宫中的另一个鼎,见意鼎。

    “嗯你别告诉朕,朕其实是见意鼎的守鼎人”

    “陛下多虑了陛下的身份,怎么会是守鼎人陛下乃是九鼎的执鼎人,所谓问鼎天下,陛下拥有问鼎的权力,无须守鼎。”

    “你的意思是,朕包括所有朕的所有兄弟,在小的时候,都见过他们,但我们都不是他们要找的守鼎人,他们觉得小十五可能是”

    “陛下,只有可能是十五王爷了。”

    还有还有一句话上官成业没说,最好是十五王爷,否则事情就麻烦了。

    如果十五王爷不是,那相当于说,陛下这一脉,断了守鼎人。

    守鼎人的具体作用,应该是暗中李家最大的秘密,也是他们甘愿守在暗处的原因。

    上官成业只清楚,这件事对李家非常重要。

    毕竟,就连当日陛下登基,谁负责继位,李家都没有人出来问过、干涉过。

    但这件事,是李老亲自跟他商量,千请求万拜托,请他询问陛下的,让陛下务必答应的。

    上官成业跟李家有约定在,自然不会拂李老的面子,更何况,李家跟大唐王朝的利益,是彻底绑定在一起的。

    只是

    李家并不一定,是彻底向着陛下的。

    上官成业隐约感觉,在某件事上面,李家的利益,似乎与陛下背道而驰。

    可这是他的一种猜测,不能确定,因此没告诉过陛下。

    只是从侧面提醒过陛下一句,上官家比李家更值得信赖。

    因为如果上官成业可以彻底掌控现在的上官家,但李家他办不到。

    “嗯。”

    既然如此,李建元没打算拒绝他们的请求。

    他们坚持自己的职责,站在暗中,应该有他们的顾虑。

    如果小十五真是守鼎人,不妨成全他们。

    不过

    “今天晚上,让他们来见朕,自己跟朕说。”

    “是陛下”

    上官成业抱拳躬身,消失了。

    李建元站起身来,往厨房走去。

    前去检验一下四人的手艺,朕对你们的要求不高,但求可入口,无毒。

    京西王府,京西王李宇成,正在跟屋子里三位弟弟下棋。

    刚才三人轮番跟李宇成对弈,都输给了自家的大哥。

    现在又轮到五王爷,这一次,他明显上心多了,全神贯注扑在棋盘上。

    “大哥,你这也太狠了拿马跟我换一个炮,有这个必要吗”

    “这叫清除隐患,省得你把炮驾到我脸上来了。”

    听着大哥的话,五王爷总觉得意有所指。

    一边无奈跟京西王用炮换了他的马,一边接着道“大哥,你变了。”

    按照自己的谋划,换了五弟的炮之后,京西王推着士兵,企图过河。

    “眼看着陛下登基,处理都城的大臣,谁能保持不变呢你们,能吗”

    一谈到陛下,五王爷及旁边看棋的七王爷、十三王爷,都停了下来,目光集中在京西王的身上。

    难道说

    大哥现在后悔了

    这是打算跟陛下争个长短高低

    三位王爷的想法是,大哥会尽量避开陛下不谈,改而聊一些闲话。

    三人也识趣的,没有谈论陛下的话题。

    毕竟,按照父皇之前的打算,太子是大哥。

    却不知为何,在弥留之际,父皇忽然废了大哥的太子位子,而选择让三哥继位。

    虽说吧,局势其实早就明了。

    以大哥的性格,不适合坐上龙椅另说。

    大哥的背后,也不具备坐上龙椅的背景,就凭东军饱受诟病的打仗本事,就是东军誓死效忠大哥,要为大哥的皇位死战到底,最后的结果亦不会改变。

    可三哥上位的过程,至今仍有争议。

    连在都城的人,都不太清楚,到底是先帝临死之前改变主意,还是陛下借握在上官家的禁卫军,直接假传圣旨,把这件事按死,彻底压了下去。

    一直在禅原山的三位王爷,自然更不清楚其中原委。

    但大哥当日,可是看着父皇走的,他自己心里肯定一清二楚。

    五王爷左右看了看,壮着胆子小声询问大哥。

    “大哥咱们都是自家兄弟,现在处境相差无几。你能不能告诉弟弟我,当日,真是父皇的意思”

    “别瞎想了,的确是父皇的意思。”

    京西王点了点头,神色无多少变化。

    或许是经历了一些事情,京西王明显比之前要成熟冷静的多。

    要是换作是现在的京西王,唐灵皇估计在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还会犹豫一下。

    当然,也仅仅是犹豫一下而已。

    李建元当日展现出来的宏图愿景和气魄,没有那位父亲能拒绝,特别是一位因为旧疾缠身,无法放开手脚,一展心中抱负的君王。

    见三人神色古怪,颇为拘谨,京西王哈哈一笑,摆手道。

    “行了你们不用多想陛下的性格我还是了解一些的,咱们安心的当咱们的王爷,陛下不会为难我们的。”

    “陛下连我都放过了,你们还担心陛下会对你们怎么样不成”

    京西王不傻,只是没有太多抱负,性子稍微软弱。

    加上身后的背景不够硬,本人自然就硬气不起来。

    一个被其余四军嘲笑的东军,依旧是大唐王朝的正规军队,战斗力不可能太拉跨。

    但行不行的,不仅是光看自己本事如何,而是跟其他人相比如何。

    跟吐蕃军队比,东军敢夸口吊着吐蕃军队打。

    可跟其他四军比,就只剩下被四军吊着打的份了。

    干不过其余四军,就是东军在手,京西王那时也扭转不了局势。

    这么些日子过来,京西王算是想明白了。

    就跟陛下之前封的那样,自己当个闲散王爷就好,就别想着什么服气不服气的了。

    真要自己坐上龙椅,自己坐的稳当吗

    不说别的,时任禁卫军大将军的上官飞,肯定支持陛下。

    西部大将军是上官家的门生,站在谁身后,不用多说。

    南部大将军是二弟的亲兵,自己上位的话,南军也不可能会服自己。

    北部大将军,原本跟二弟有约定,但明显北部大将军最后还是换了主意,跟了陛下。

    自己如果一旦上位,那真叫一个四面楚歌

    这么说吧,哪怕父皇不改主意,除了陛下之外,无论是自己还是二弟继位,最后活着坐在龙椅上的,都只会是、只能是陛下。

    或许

    父皇之所以改变主意,其实也是在保全自己。

    因为自己一旦上位,只剩下一条路可走,黄泉路。

    唐灵皇已经辞世,京西王自然不清楚父皇临死前的真正想法,但从陛下的做法,京西王能够感觉出来,陛下真的是对自己等人手下留情了,尚且念及手足情谊。

    “大哥说笑了我等一向安分守己陛下怎么会对我们如何呢”

    “是啊大哥陛下一向仁义,怎会对我等自家兄弟下手”

    “对对对”

    三位王爷连忙摇头,生怕大哥以为自己等人有什么不轨的心思。

    话本看多了,才会觉得王爷们一个个都心怀不轨,天天想着造反。

    别的不说,哪怕他们想造反,哪里来的本钱

    大唐第一人上官成业,大唐剑仙薛镇海。

    光着两个人站在陛下的身后,大唐王朝之中,能威胁到陛下位置的人,就不存在

    再者说,三位王爷是真的完完全全,没有这个打算啊

    造反

    造个屁

    二哥是什么下场

    脑子有病才会想着造反,龙椅再吸引人,能有自己的性命重要吗

    “行了我知道你们什么心思,你们跟我差不多,没有太多的心思。不客气的说,咱们就是绑在一块,都远远不及陛下。”

    京西王并非抬高陛下,贬低自己。

    陛下登基后种种强硬的做法,就不是自己等人能做出来的。

    最重要的是,陛下使用了雷霆手段之后,还能在民间把口碑扭转过来。

    赈灾、义务教育、清除贪官污吏等等举措。

    那一个不是百姓拍手叫好的政策

    就算自己等人上去,能办的像陛下这么干脆利落,这么漂亮吗

    如今你去都城里打听打听,那还有人说陛下是暴君,一个个恨不得把陛下捧起来,为陛下叫好。

    人心这种东西,一旦有人占据了,他人就再难更改。

    话可以变,但行动会证明一切。

    陛下,用自己的行动,向整个大唐王朝彰显了,自己是一个值得拥戴、值得效忠的君王。

    “大哥说的是呀陛下的手段,我等远远不及”

    五王爷三人纷纷点头,对此并无异议。

    嘴硬没有用,事实摆在面前,由不得自己不服。

    “三位弟弟,大哥我有个想法,想跟你们商量一下。”

    “大哥请说”

    “你们既然回都城了,索性就别回禅原山了。咱们一块去请示陛下,给咱们点事情做做,光当个闲散王爷,挺无聊的也。不瞒三位弟弟,我想给陛下出出力。”

    “大哥你这话可说到我心坎里去了其实在陛下准许我们回都城的时候,我就打算跟陛下请命,请陛下让我们留在都城。但是咱们能做什么呢”

    五王爷三人一脸愁容,自己要是入朝为官,不知道陛下会不会答应。

    不入朝为官的话,自己等人似乎也没有什么其他本事,可以给陛下效力啊

    京西王淡淡一笑,望向三人。

    “东军虽然不在我的手里,但你们别忘了,我母后娘家温家,是做什么起家的。”

    “大哥你的意思是”

    京西王的母后,萱太妃姓温,其名温芮雪。

    萱太妃的温家,是整个大唐王朝,沿海贸易规模最大的世家,温家。

    温家的家主,是海商会现任会长。

    温家在京西王担任太子的期间,花了一大笔钱,给东军配备了最新的盔甲和武器,为京西王笼络人心。

    原本温家想靠自家的财力,给其余四军送些装备和“温暖”,但被当时的陛下唐灵皇按下去了。

    唐灵皇不允许一个财阀世家,掌控太多的兵力,否则流毒不尽,危害甚远。

    事实也证明了唐灵皇的决策是明智之举,东军的战斗力,随着温家大手笔的出钱富养军队,战斗力直线下滑,成了臭名在外的“公子军”。

    意思就是,东军的将士个个皆是“公子”,这在战场上,可不是什么好词,嘲讽他们吃喝一绝,打仗的本事不行。

    但温家做生意的本事,没人能说一个不字

    京西王呵呵一笑,陛下若是不喜我当官,我就帮陛下做生意,替陛下赚钱。

    玩什么手足相残的戏码,没劲

    兄弟齐心,共建大唐盛世,难道不是一件美谈吗

    “咱们兄弟齐心,入生意场,为陛下效力”

    “咱们可不做那废物王爷,多少得给自己挣点脸面,别让陛下看扁了咱们才是”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