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十五章 另外两则神话

作品:《超围

    2、弓与风筝

    张弛出生时难产,稳婆便让其母收紧下腹,然后放松,再收紧,如此反复才将孩子产出。自此,他才得名张弛,乃一张一弛之意。

    行了冠礼,其父又给他赋字“天志”,天志是墨家理念,亦即崇尚自然法则,探究天道意趣。张弛也不负厚望,一心向往天际。

    因而他放弃仕途,踏上无人之境,寻找登天秘籍。

    他随身只带了个书童,往崎北山巅走去,来到悬崖的岩尖。只见一头半丈高的巨兽张开血盆大口,形象非狗非马,头顶有七只白眼,正好构成北斗七星。

    神兽背后,有人吹了声口哨,它收起獠牙,蹲坐一旁。来者背带弓箭,自称勾玄,长相粗蛮,发髻犹如上古秦人,脸上一半是胡茬,一半是黑肉,个头高大,体魄惊人。

    张弛表明来意后,勾玄说,他是猎星者,而身边的神兽是上古东海之境的“七目狪”,能准确判断星宿位置。

    他们来到悬崖岩尖,四下升起不明来历的风。勾玄说,他的箭只能顺风而射,不可背逆而飞。此时夜空星象明朗,七目狪锁定目标后,勾玄左手掏出一把“褶弓”,此弓并无实体,倒像是虚空中的一波皱纹,且没有弓弦;然后,他再用右手抽出一枚“影箭”,此箭也无实体,只是一条影子。

    只见他握紧褶弓,勾动影箭,手指往后一引,胳膊深深展开,沉入一口气,发出咿呀一声长啸,坚韧无比的弓被拉弯。

    勾玄说,为了让箭能飞出去,弓必须反向拉回,这应了老子的那句“反者道之动也”。

    说完,勾玄松开手指,影箭嗖得飞出,定睛看时,已不见踪迹。霎时间,天中一颗星骤亮,旋即砰然熄灭,变作一颗细小的流星划落人间。

    勾玄说,褶弓出自倒塌的上古通神否木,由树桩上的半撇年轮制成;影箭则出自上古通神否木投下的光阴之影,两者同出于神树。

    当夜,张弛说出了心中苦求已久的愿望,他想与那影箭一般飞向星空。勾玄却说,人有实体,不可飞升,只有人的影子能够抵达遥远之境。

    张弛听罢,郁郁寡欢,便研究起勾玄的弓箭,将两者摆放在地面。一时间,他想起用弓箭组成一面风筝,再靠着风筝将自己带上宇宙深空。

    勾玄却说,若要组成风筝,还需在上面蒙上一层毫无重量的皮面。因而勾玄带着张弛来到北凉境内的泓山,那里有一种天青色羽毛的神鸡,往常如穿山甲般蜷缩成一团,浑身的羽毛收敛在体内,直至交配时节才展露羽翼。

    为了获得无重量的羽毛,勾玄向它射出了一枚影箭。箭头击中神鸡时,球团轰然展开成巨大的平面,如同孔雀开屏,而其上繁复的花纹却远胜于想象。

    借助神鸡的羽毛,风筝独自飞起,却不能承载张弛一同升空。

    于是张弛做了个大胆的决定,他把弓箭对准了自己。

    勾玄手中拿起风筝,缓步走到岩尖,下面是无底深渊,头顶是无限虚空。罡风袭来,他将风筝抛出,然后起升。在天际间,星光透过风筝皮膜,那皮膜带着血丝,支撑的骨架是拉开的弓箭,而风筝的皮膜是个人形,那是张弛的皮。他被制成了人皮,和衍姬一样的人皮。他四肢张大,皮肤摊开,变成了蒙在风筝上的皮膜,那样他便解除了重量,犹如孤魂般漂泊深空。

    他越飞越高,自此天上便又多了一颗星。

    当世人看到一个“大”字形的星光时,一颗五角星时,那也许便是张弛的人皮。

    3、夜神宿盲

    如是所闻,一时,凡胎投身于金刚屠仑界,北渡千亿亿无量世界,便是黑莫喇海。此海无边无际,吞没寰空一切,凡堕落此界者,永劫囚困,千百万年求出无期。此界破灭,便随即寄出他界,如此循循相扣,可谓脱生无门。

    夜神宿盲便在此界海中漂泊,周遭是岑寂而凄冷的海面,犹如众神的黑衣倾覆,他的双眼几乎退化,无法窥探遥远之处的种种事物,只能低头看向海面和一叶扁舟。

    身下的船并不宽大,无处挪身,而此海无有边界,海水向着任何一点的四方流动,因而船身原地不动。

    海底时常涌上星宿,此星宿只有拳头般大小,却带着混沌透亮的光,从海底缓慢升上时,光亮增大,宛如华灯陆续亮起。

    此时,船沿四周浮现八九十颗星宿,大小不一、疏密有序,甚为壮观。

    宿盲从船上掏出“捕天罟”。所谓“罟”,乃一种捕鱼之网,此网八百见方,但此时却折叠为一拳网团。渔网的网丝由宇宙类时线织成,纵向为宇,横向为宙。

    折叠的网团很小,皱缩为毫无质感的亮斑黑球。宿盲对准星宿繁多的海面,娴熟地扬起胳膊,顺势抛出。网团在手心瞬间打开,先是变作椭圆,脱离掌心时才逐渐展开。

    它的展开方式极为独特,像盘扣死结瞬间松开,各种网格组成的圈相互套嵌,发出飒飒声响。

    捕天罟展开为漏斗状,四散开来,扑向海面。网面越来越大,似有吞噬一切之势。

    捕天罟落向海面,躁起波浪,鱼获颇丰,他缓缓拽动捕天罟,弓起身子,一气拉升。星辰涌入船身,是一粒粒发光的石子,捕天罟收起最后一角,所有星辰堆满甲板,现在他的船已经成了星辰堆积的小山,远远便能看到刺目的亮光。

    宿盲于是坐在船角,放下捕天罟,拿起鱼竿,此鱼竿唤作“定海神针”,可无尽伸缩,乃上古大禹治水时测量江河深浅的法器。鱼竿上穿有金丝铜钩,是翘曲的铜线,星辰一旦入钩,便再难逃脱。

    宿盲将鱼钩沉入海底,放送鱼线。

    片刻之后,鱼竿有了反应,一颗星辰想从他的金钩中解脱。他站起,扛起鱼竿往后拉,鱼竿形成弧线,鱼丝变作直线,而他的身子则是痛苦的折线,可着劲与之搏斗。

    他身子倾倒,在星辰的拖动下,船狠狠下沉,船头与船尾失去平衡,船内捞起的星堆倾斜,往船头涌来,大部分洒落海中。

    鱼钩中的星鱼个头庞大,独来独往,时而沉入深海,悄无声息,时而浮出海面,扰动一片波涛。宿盲手中的鱼竿左右摆动,船被拖着往前行驶,但星鱼却忽然涌上海面,噗通一下跳起来

    它从船头越过船尾,宿盲得见那星鱼透着蓝白色,并急速转弯,拖拽着将整艘船调转方向,船尾扇出的浪花扑散出去,如同一场大雨,船内的星堆撒开半弧,又一次损失。

    他怒喝一声,手脚用尽全力,肌肉绷紧,锁定船身,把星鱼拖稳。

    鱼线收到一半,宿盲立即将线卡住,一手握着鱼竿,一手在船身上摸寻。他摸到一支鱼叉,此鱼叉叫做“夜游叉”,顶部有三支叉尖。

    鱼线收紧后,他站起来,将夜游叉举过头顶,准备等它浮出水面的一刻刺将过去,但星鱼却仿佛知道他的行动,轻易不冒出海面。

    然而正在此时,只听轰隆一声,一阵猛烈的撞击从脚下散开,它撞击船底,船身开裂。船底的缝隙渗出一条光带,第二波撞击即将袭来,他毫不迟疑,抓起夜游叉,双手抱在胸前举起,蓄足全力,等待时机

    星鱼再次撞向船体,宿盲嘶吼一声,将夜游叉猛扎下去星鱼停止摆动,固定在船底,震荡的余韵慢慢散去,世界归于平静。

    宿盲跪下来,周身没有半点气力,他的手松开,瘫软在船上,然后身体蜷缩,像是睡着了一般。

    从天顶看去,那一叶扁舟依然漂浮于黑莫喇海,依然孤独寂寥,唯一不同之处,是船下有了一颗发亮的球体,它透过海面显露的光晕如同聚光灯,照射着这个广漠舞台上的独角戏演员。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