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9章 0116、毕加索,牛的变形过程!

作品:《文娱使徒

    副标题错误的意象化之路。

    屏幕上,出现了一副公牛图。

    一头肥硕的头颅粗大,牛角粗大,身形粗大的,公牛。

    李军“牛的变形过程,所以,怎么变”

    “别急。”指着图上的公牛“这是写实派过渡到光线派时期的公牛画法,这一点梅雷尔森先生应该特别熟悉吧”

    梅雷尔森郑重的再次观察确认,点头“没错,是的。”

    今天,梅雷尔森看到了太多颠覆自己艺术生涯的东西了。

    梅雷尔森成为当代世界第一画家光线派历史第一大师,已经有好多年了。

    这些年,梅雷尔森一直在等待一个如同彗星一样强烈的天才划过天际,改变艺术的未来。

    但是,梅雷尔森没有等到。

    但是,在没有明确的道路之前,梅雷尔森没办法放弃自己的道路。

    因为前人没有把光线派走到极限,现在梅雷尔森进入了新的领域,说放弃然后寻找新路,并不是那么简单能做出决定的事情。

    今天,一切的一切都满足了,虽然这一切来自于另外一个世界。

    现在的梅雷尔森,看到任何东西,都要去仔细的观察,生怕错过什么东西。

    也正是因为之前看了那么多东西,梅雷尔森才走到了这一步。

    林轩很满意点了点头“接下来是第二幅图。”

    第二幅图,依旧是一头雄壮的公牛,但是他的身上几乎是被涂得漆黑。

    它高高耸起的肩膀,更高大了,它的头颅更大了。

    它的牛角开始往天上指,更巨大了。

    梅雷尔森若有所思“这幅图的作者,也就是你说的地星绘画大师毕加索,正在寻找一种反光线派的技法”

    印象派也就是光线派,最主要的就是利用色彩来形成光线,来体现物体或者人物。

    而这一幅图,几乎被涂得全黑,但是它公牛的特点并没有减少,反而更浓烈了。

    “毕加索这一幅图有漫画的风格在里面,通过夸张化形态的细节,来凸显出公牛身份。”

    “所以这幅图虽然没有了光线的感觉,但是公牛的感觉一点都没有减少。”

    林轩“几天后,毕加索又做了一个尝试,第三幅。”

    第三幅图中,公牛同时兼具了第一第二幅图的主要特点。

    印象派光线派有关对光线的利用,以及漫画中夸大某些特殊构造来加强印象。

    但是,两种手段融合在一起后,极为不和谐。

    第三幅牛明显能看出是牛,但是给人的感官非常差,非常粗糙。

    梅雷尔森喃喃自语“失败了啊。”

    李军点头“是失败了,但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失败,探究出结果,就能有进步”

    “我有点明白了,牛的变形过程,是毕加索在探讨画技的表现力和真实性。”

    林轩点头“大家都看得出第三幅图失败了,融合了夸大形体特征和同时兼备光影黑暗的特点,第三幅图给人的感官并不好,所以,我们看看第四幅图。”

    第四幅图出现在屏幕上的一瞬间,梅雷尔森和李军又站起身来。

    毕加索,进步了,他找到了出路

    第四幅图,牛还是第三幅图那头牛,但是,毕加索利用分区的办法,将牛的身躯分成了很多不同的部分。

    毕加索不再去描绘某个单独的部分的细节,而是用一个个色块代替了这些部分,然后拼凑起一头牛。

    然后用白色的分割线分割黑色与黑色的色块,用白色分割线作为空间的纽带,将色块紧密的联系起来。

    这样,拼接的牛,就具备了牛的整体性

    唯一和第三幅图不同的是,第四头牛转头了,从面向纸张世界的前方,变成了望向二维通向三维的窗口。

    以黑色色块描绘公牛的正脸,用白色色块描绘公牛的背脸。

    立体派在这幅图上,已经要形成了。

    “这就是第四幅图,毕加索发现,只要不去描绘单独某个部分的细节,用色块代替部分的概念,将色块拼凑在一起,形体上保持夸张状态,就能展现出一头牛。”

    林轩并没有停止,第五附图出现在了屏幕上

    第五附图上,毕加索继续强化体征,但是强化的却是体态特征而不是公牛的特征。

    简单点说,公牛的肩背更高了,它的头却缩小了。

    而且脸部的色块分区更多了,为了表达出每个分区的不同,所以黑色色块在减少,白色的留白区域在增加。

    “第五附公牛,毕加索已经敏锐的发现了一千多年前龙国古代画家发现的秘密。”

    “那就是,色块挤占空间带来的描述感,并不如留白带给人的思考感更真实。”

    “留白可以让人去脑补,而人脑补出的东西,无论如何也比画家直接画的东西更舒服。”

    “作画,就是一个将脑子里面的思维带到现实世界,表现给别人看的艺术。”

    “而留白,就是让别人自己去思考。”

    “在两者目的一致的情况下,留白的手法更高一层”

    听了林轩的话,梅雷尔森开悟了

    林轩并没有停下,屏幕上出现了第六附图。

    第六附图的出现,标志着立体派的完全建立

    梅雷尔森一眼就看懂了“我明白了。”

    “之前虽然毕加索一直在尝试脱离光线派的影响,但实际上还是在腿的前侧后侧,头的前侧后侧,肩膀隆起和腹部凸起的地方进行了光线描述。”

    “这一次,毕加索用了更厉害的办法,他从中轴线把牛分成了面朝纸张和背朝纸张两个方向。”

    “然后用黑色块表现出面朝纸张,用白色块表现出背对纸张,把另一面的结构翻转过来。”

    “他这是想在不用光线的情况下画出牛的立体,意图让牛活过来”

    梅雷尔森终于明白了。

    林轩可是白费了多少口舌。

    让梅雷尔森明白过来,就等于让西方绘画界明白过来。

    没有错,林轩掐死了抽象派的存在而是把国画的意象派直接嫁接到了绘画艺术的尽头。

    虽然地星绘画艺术发展的本质也是这样。

    但是,本质是这样,和宣传出来是这样,那可是两回事。

    本质上米国人还是战争贩子呢,现在人家叫世界警察。

    林轩“之前的每一幅图的公牛,牛尾巴都是搭在身躯之上的,或有或无的在暗示立体感。”

    “而现在,从这一幅图开始,公牛的尾巴自然垂落。”

    “为了把立体感带给自己的影响完全消除,毕加索省略了牛头,而是把牛眼睛所在的色块给留下了,来表达头颅。”

    “但是,这幅图也失败了,因为牛眼睛色块会被参观的人看作是牛脑袋缩小。”

    “而且是背面的牛眼睛的色块,被看成了是牛正脸的缩小。”

    “于是,第七附图出现了。”

    第七幅图公牛的特点已经被完全提了出来。

    牛尾巴,牛肩,牛角,公牛比母牛多的器官。

    剩余的部分,全部用白色块表达。

    然后,毕加索采用了和泼墨山水类似的手法,中心炭笔来表达正反两个方向。

    “为了避免牛眼睛被认作是牛脑袋,毕加索用细线勾勒了牛脑袋。”

    “但是,第七幅图也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漏洞。”

    “那就是牛脑袋出现后,观察者并不能通过牛脑袋看出来这是回头的牛。”

    “他们会认为那只后眼的色块是前脸的眼睛色块。”

    “而且,用两条线去表达一条牛腿,还是利用了画的立体感而不是意向的立体感。”

    “于是,第八幅图应运而生”

    第八幅图,再次发生了变化,两个变化。

    一个是双条线表现的牛腿,变成了一根线表现牛腿,四条腿从八根线减少到了六条线。

    为什么是六条线

    因为表现在外侧的腿用两条线表现出三角形的留白色块,而背面的腿用单条线表现那是一条腿。

    而眼睛色块不能留白,多加了一只眼睛。

    有眼睛后,牛头的确是转过脸来了。

    “如果说前面的道路全部走对了,那么这只眼睛将会是画龙点睛”

    说到这里,林轩顿了顿“画龙点睛是一个龙国古代有关绘画的成语典故。”

    “古代一位张姓画家画了一幅壁画,那条龙惟妙惟肖,但是却没有眼睛。”

    “别人问他为什么不画眼睛,张姓画家说画上眼睛龙就会活过来然后飞走。”

    “旁人不信,于是张姓画家提笔点睛,顷刻之间乌云密闭大雨倾盆,壁画中的龙破空而去,墙壁也毁于一旦。”

    “地星龙国用画龙点睛来形容赐予事物灵魂的最重要的一环。”

    “毕加索的画牛点睛失败了,于是他继续在这条路上闯向了下一关。”

    “第九副公牛”

    图上出现了第九头牛,除了标志着公牛特点的蛋蛋之外,其余部分不再带有任何色块。

    这已经非常接近于白描的绘画艺术。

    几乎不用色块,全部留白,毕加索想要在不用描绘出立体的东西的情况下表现出立体。

    想要在不描绘出大量特征的情况下表现出特征。

    想要不描绘光线的情况下表达出光线。

    想要在不脱离平面的情况下让牛活过来。

    “又失败了,公牛在失去颜色特征后,本来非常好的眼睛,变得无神起来。”

    “第十副公牛应运而生”

    “毕加索再次去掉了牛头,只留下眼睛色块的线条和中间的眼睛。”

    “去掉了牛腿形态只留下线条,去掉牛背、牛腹、牛肩形态,只剩下线条。”

    “用一条线段代替连接躯干和头的肩膀、牛头、牛耳。”

    梅雷尔森大失所望“失败了啊,好可惜,这条路走不通。”

    林轩“接下来我不说了,大家看第十一附图吧。”

    第十一附图出现了。

    牛背、腹部、肩部的线条隔离全部消失。

    牛眼睛色块线条消失,脖子线条消失。

    一条线圈出了牛的整体形态,四条线是牛腿,一条线是牛尾巴。

    身躯的两条线直接连接在了牛眼睛上,一条u线是牛角。

    这就是牛去掉了光线、颜色后,保留牛的特征形成的简笔画。

    依旧看得出是牛,但是它并没有活过来。

    从快要活过来,一直到死掉。

    明明要活过来的。

    但是死掉了。

    证明了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但是,毕加索已经穷尽所能,做了一切尝试。

    在公牛身上增加光线效果,增加印象派效果,增加空间效果,增加多面描述立体效果。

    然后一点一点刨除实验中证明的不需要的部分,留下了应该留下的重点。

    但是,最后失败了。

    这本身就不可能成功,就像一辆桑塔纳,有人感叹车不错,就是牌子太o了。

    然后去掉了桑塔纳车标,换成了奔驰。

    本质上并不会让它变成奔驰。

    林轩微笑“这是一幅图至少描述了四个绘画流派的方向。”

    “真实派,光线派,立体派,抽象派。”

    “但是无论是哪一个流派,都不能走向让画中物活过来的艺术终点。”

    “石雕能做到让人物动物活过来,国画从另一方面做到了。”

    “但是油画如果以现在的派系发展,是走不到尽头的。”

    “所以,删减不是在某些方面完全删除然后再添加新内容就能达成的效果。”

    “而应该是整体上的减弱增强。”

    “所以,我用了五副画,向大家表达了地星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

    “那就是从写实到写意。”

    “从写意,到意向。”

    “这是一个已经验证过的过程。”

    梅雷尔森呆呆不语“所以如果我想要在光线派的画法上再进一步,只能去学习国画的绘画风格,去删减光线派本身最强的东西”

    “没错是这样的,我已经走到极限后,没人比我更懂光线派。”

    “既然我都走不出下一步,那说明这条路已经探索到了尽头,下一步不在这条分支上。”

    梅雷尔森激动“那第六幅,第六幅是不是油画的未来”

    “我想要看油画的未来”

    “地星上的艺术家们做到了对不对”

    林轩笑而不语。

    做到个德尔塔。

    地星上的那些西画画家,在资本的压制之下,压根就不知道油画的发展历史是世界绘画艺术的交融史。

    指望他们在洒颜料的过程中突然顿悟飞升

    不像国内,国内大众早八百年就接受过完整的绘画艺术发展历程的熏陶,但凡有资本敢于搞出泼墨洒水大师的噱头,就会被往死里喷。

    林轩微笑“第六附图,印象派也就是光线派的色彩运用于意象派的一种交融尝试。”

    “不过不是油画,而是国画。”

    “龙国画龙国画也行”梅雷尔森激动“艺术是不分国界的,只要有出路,颜料又算得了什么”

    当梅雷尔森说出艺术是不分国界的时候,林轩已经成功了。

    西方特别喜欢用xx是不分国界的忽悠,咱们只有魔法才能打败魔法。

    “第六附画,来自于龙国古代一位天才少年,他的一生只留下过一副正式画作。”

    “与他同时代的清明上河图画成之际,作为当时大艺术家并且还是当时的皇帝的宋徽宗只是看了一眼,夸奖了一句还不错。”

    “而这一幅千里江山图却被宋徽宗视如珍宝,永久性珍藏。”

    不是吧清明上河图至少是世界白描前三的长卷作品,那位皇帝就是夸奖了一句话,而千里江山图却被视如珍宝

    我就想知道,千里江山图到底有多叼。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