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第 50 章

作品:《[清]四爷,养生了解一下

    知道耿奕喜欢马厨子的手艺, 四阿哥这次出去就带上了刘厨子。

    几个阿哥在前面赶路,刘厨子带着徒弟和锅碗瓢盆的马车在后边慢一点走。

    刘厨子又是高兴又是忐忑,毕竟自己的手艺不如马厨子, 生怕伺候不好几个阿哥。

    另外就是四阿哥会带上他, 也是因为耿奕离不开马厨子的手艺,再就是刘厨子要年轻一点,经得住路上快马加鞭的折腾。

    不过总归是大显身手的机会, 刘厨子就把几个徒弟都敲打一番, 让他们好好干活别偷懒, 收拾好东西就搬上马车,跟着四阿哥去城门汇合了。

    另一边十四阿哥冲进德妃的寝宫, 通传的人都来不及跟上,把德妃吓了一跳“你这孩子怎的毛毛躁躁的, 又怎么了”

    十四阿哥没说前朝的事, 就道“皇阿玛刚给我派了差事, 这就要收拾东西出发了, 去江南, 大概几个月后回来, 就来跟额娘说一声。”

    他说完掉头就要走, 被德妃眼明手快抓住“等下, 你这说得不清不楚的。而且去几个月,你怎么收拾东西, 让嬷嬷给你去收拾。另外让嬷嬷跟着, 身边也有人伺候。”

    十四阿哥连忙摆手道“三哥和四哥也一起去,他们都没带多少伺候的人, 只带上两个太监和厨子就足够了, 我还带什么嬷嬷。收拾东西我不会, 身边伺候的人难道不会吗额娘就不必操心,我会看着办的。”

    他这次没停留,直接转身就走了,毕竟时间不多,得抓紧时间回去收拾行李的。

    德妃看十四阿哥匆忙离开,死活不肯收个嬷嬷,还想给他点什么带着走也来不及,顿时叹气道“这孩子是越发跳脱,跟屁股着火了一样,一会儿都坐不住。”

    嬷嬷就笑道“皇上给十四阿哥派了差事,十四阿哥这是急着办差,是大好事了。”

    一来皇帝开始重用十四阿哥,二来十四阿哥也从半大孩子开始变得懂事起来,能够有担当了。

    德妃听着就点头笑道“你说得也对,就是孩子忽然长大得太快,我有点不习惯,小十四也到了不怎么需要我的年纪的,能自个做主了。”

    不过好歹十四阿哥还记得出发前跟自己说一声,而不是转身就跑了,让别人来告诉他,总算是懂事了一点。

    德妃估计想不到要不是四阿哥提醒,十四阿哥一心只想出发,哪里还记得跟她说一声呢

    十四阿哥老早让心腹太监先回府开始收拾,回去后看了一圈,感觉没漏掉什么,就挥手道“好了,赶紧走,别让两个哥哥在城门久等了。”

    他匆匆忙忙过去,就见三阿哥和四阿哥已经等在城门了,连忙道歉“是弟弟拖拉了一点,让兄长好等。”

    三阿哥不在意道“没事,我们也刚来,出发吧。”

    四阿哥点点头,几人直接骑马赶路,后边跟着几辆马车。

    累了他们就进马车歇一会,吃点东西喝点茶,然后再继续骑马,连休息时候也是丝毫没耽搁赶路。

    紧赶慢赶,他们大半个月就到达江南,侍卫先进去发现有点不对劲,几个阿哥就乔装打扮一番后低调进城查探一番。

    四阿哥赶紧叫来当地知府,得知知府被抓了,如今暂时让师爷代管,正焦头烂额,听说阿哥们来了,赶紧过来拜见“属下见过三阿哥、四阿哥、十四阿哥。”

    他就问道“怎么回事,那些书生怎的都聚集在知府门口,久久不散去”

    师爷擦着额头的冷汗低下头道“自从得知是知府和几个考官都收了贿赂来排名次,书生们就十分愤怒,起初只有几个人过来,被差役赶走后,人就越发多了起来。”

    如今足足有上百人坐在知府门口,他们也不闹事,就安安静静坐着,周围不少百姓围观,让师爷的压力倍增,却不知道如何是好,只等着皇帝派来的阿哥处理此事。

    三阿哥就皱眉道“你没跟书生说说,皇上已经知晓此事,派了我们来处置,重新开一场”

    师爷继续擦汗道“属下说了,但是书生们并不相信,还觉得是敷衍他们,打算把此事压下去,不了了之,于是就跑到门口来,生怕属下也跟着跑了。”

    如今府衙里除了师爷就只有几个差役在,他们战战兢兢就怕这些书生闯进来。

    十四阿哥听得嗤笑一声道“怎么,你们还害怕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了”

    书生们大多肩不能挑手不能抬,差役们一个个虎背熊腰,反而怕了

    四阿哥没好气看了一天十四阿哥,三阿哥就跟他小声道“官府有错在先,要混乱中不小心打伤了那些书生或是踩踏死伤的话,此事就更麻烦了。”

    所以差役们不是怕打不过书生,就怕这些跟豆腐一样的书生磕磕碰碰可能就死了伤了啊

    十四阿哥无语,不过好在这些书生暂时只在门口坐着,没有真的冲进去吓坏这些差役。

    三阿哥和四阿哥互相看了一眼,就示意师爷先回去,带着的人也退到城外,十四阿哥就不明白了“四哥,我们这是要出去吗”

    他们才刚来,这就要走了,这里的事不管了吗

    四阿哥好笑道“不是,我们重新进来。”

    他挥挥手让苏培盛去准备一下,就带着满脸茫然的十四阿哥回去马车换上一身最华美显眼的衣袍。

    十四阿哥低头看着自己更是茫然了“四哥,我们这是要风光进城”

    这是做什么,震撼出场吗

    三阿哥也换了一身上马车,比十四阿哥的袍子更是显眼,金丝银线,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就差闪瞎人的眼了。

    十四阿哥觉得再是风光出场,也不用穿得跟暴发户一样显眼吧

    三阿哥没好气道“就是要显眼,不显眼怎么让全城的人知道我们几个来了皇阿玛让他们几个来,不就是处置这里科场舞弊之事。要是我们低调入城来查,谁会知道阿哥们来了”

    就是得让所有人知道,皇帝没放弃这片的科考,还派了亲儿子来处理此事

    十四阿哥似懂非懂点头,反正他跟着两个哥哥就行了。

    苏培盛不知道哪里弄来的仪仗,前前后后不少人,加上一队满身肃杀之气的侍卫们,他们一队人浩浩荡荡进城。

    刚进城没多久,全城人都知道皇帝派遣三位阿哥来处理舞弊之事

    周围没被抓起来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员心急火燎赶过来拜见,一时之间府衙门口的人就更多了,简直络绎不绝。

    然而阿哥们谁都没见,而是先见了书生们。

    三阿哥看着底下的书生们开口道“皇上已经知晓此地之事,非常愤怒,甚至气得卧榻不起。只道江南从来都是选拔人才之地,从没见过如此污秽之事,特意派遣我们几人来处置此事。”

    “大家不必担心,参与舞弊的官员和贿赂官员的书生一个都逃不掉。而无辜的书生们也不必错过了这场科考,会重新选拔德高望重之人来担当考官,重出一份考卷,一个月后再加开一场科试”

    前面的话让书生们心里没那么愤慨,却不是不失落。

    然而后边的话叫他们立刻振奋了起来,重新科考,证明他们今年不必回去再耽搁几年的

    这无疑是天大的喜事,毕竟赶考的书生不是全都家境富裕,这些年有些是熬着过来的,一边抄书补贴家用,一边省吃俭用来攒盘缠。

    再苦等几年,他们未必真能坚持下去。

    如今好了,不必再等,书生们还有机会就在今年重新科考,自然面露喜色。

    不过三阿哥也道“我会派人重新考核书生们的身份,免得有漏网之鱼,还得各位配合才是。”

    心里没鬼的人当然没什么不愿意的,四阿哥注意到其中几人的目光闪烁,就让苏培盛记下来,回头仔细查一查。

    恐怕这次的漏网之鱼不少,还想浑水摸鱼到知府门口的书生里面来,逍遥在外的还有多少

    四阿哥还让十四阿哥派侍卫在城门各处,也得加紧巡视。因为需要重新登记身份的缘故,暂时任何书生都不能随意离开。

    若是有偷偷跑的,肯定做贼心虚的书生,直接抓起来就是了。

    十四阿哥得了吩咐,屁颠屁颠带着侍卫们去各处城门布置好,自己则是乔装打扮一番混在人群里,在城门附近挨个巡逻。

    三阿哥安抚住书生之后,就开始物色考官。

    原本的考官哪怕中间有不知情的,暂时还没能洗清嫌疑,需要避嫌。

    他查阅了当地和附近的官员和大儒的名单,划定了几个才华出众又品德受当地赞誉的人,分别派人亲自上门去请过来当考官。

    有的人腿脚不便不好过来,又老眼昏花自认不能负责此事就婉拒了。

    余下的只要能动,脑子也清楚的,二话不说都答应赶过来。

    能当考官那是莫大的殊荣,科考的那些书生都要尊称他们一声老师的。

    对书生来说,能当一回考官,桃李满门,也不枉此生。

    半个月的功夫陆陆续续来人,加起来足足有十一个考官,都被三阿哥一起安置,先让长途跋涉的先生们休息一天,然后就要开始重新做考卷了。

    而且三阿哥还封锁了院子,这些先生身边带来的人只能留下一个伺候,其余的不能随意进来,更别提是传递消息,这是防着中间有人跟之前一样泄露试题。

    食材让人送到门口,采买不能跟厨房的人接触,必须有两个以上的侍卫在中间盯着。

    院子里外都有侍卫,看似防备,好似是把几个先生看守起来一样。

    大儒们倒是不介意,之前发生那样的事情,越是守卫严密才不会出纰漏,外边的书生才能更放心。

    果不其然书生们原本还担心阿哥过来就是敷衍了事,谁知道院子被重重包围,蜜蜂都飞不进去,更别提是人了,这才彻底放下心来。

    大儒们在里面除了不能出外,身边有人伺候,吃穿有人照顾,只需要每天努力想题目就行了。

    三阿哥在里边盯着,没有擅自写题目,而是等大儒们写好后仔细看了看,让他们互相也看看,选出最适合的题目来。

    难度不能太难,却也不能太容易,适当才行。

    不能浮于表面,还要有深度。

    大儒们都是有才学的人,有了框架之后,费了些功夫,半个月后终于出了一卷题目。

    然而三阿哥却道“辛苦各位了,还得再出一套题目来。”

    闻言,大儒们都惊住了,很快却明白三阿哥这是打算做两套题,到时候那天会出哪一套很可能就是随便拿的。

    那样就不担心一套题目泄露的话,还有另外一套备份的题目能用,可谓是小心谨慎了。

    已经出了一套,另外一套就要简单得多,只费了七天功夫就做好了。

    三阿哥这边准备停当,那边四阿哥带着人审问也到了尾声。

    这些官员都是收钱办事,谁都不是硬骨头,什么都愿意说了。

    一个说了,后边就跟着一串。

    这一串那一串,好家伙,几乎江南大大小小的官员大部分都牵扯进来了。

    哪怕没伸手的,却也是知情的,四阿哥并不打算放过。

    没沾手没拿钱,却知情不报,那就是同伙了,怎能轻轻放过

    以后谁都能这样,只要佯装不知道,就能独善其身,这可能吗

    四阿哥铁面无私,一出手就把人全部抓了起来,一个都不放过,更是抄家清点所有财产收归国库。

    朝中就有御史觉得四阿哥这样简单粗暴横扫整个江南官场,眼里容不下一颗沙子的做法不可取。

    官员都撤掉了,江南的官场岂不是要瘫痪,无法运转了吗

    一时之间去哪里找来那么多的官员填补上,这显然是太过了

    另外有大臣却是赞同四阿哥的做法“若是错了不惩罚,知错犯错的人留下,以后总归是个祸害,还可能让其他人觉得这只是犯点小错而已,以后还敢”

    不狠狠扫清这些朝廷毒瘤,以后只会越来越多

    皇帝养病了一段时间,总算是慢慢好起来了,精神头却依旧大不如前,人也瘦了一圈,听着有点不耐烦道“怎么,他们做错事,私下截留税收,朕还得把人留着这上上下下的,就找不到能替代的人才吗”

    大国上下多少人,人才辈出,几个接替的人才都找不出来,这不是说皇帝无能了

    御史连说不敢,又道“四阿哥决意把这些官员都斩首示众,罪臣足有上百人,实在有伤天和。”

    一下子杀那么多官员,把其他人都惊住了。

    皇帝在上首眯了眯眼道“以爱卿之见,该如何处置这些人”

    御史就拱手答道“微臣以为,这些人确实有罪,可以抄家和绕城示众,然后流放三千里,没必要全都杀了,也会对四阿哥的名声有碍。”

    皇帝点点头道“你最后这句话说得也对,确实对老四的名声有些坏处。来人,让人去宣旨,就说把这些官员处置是朕的意思。”

    “他们截留税收在前,科场舞弊再后,罪有应得。”

    他又低头看向那个劝和的御史道“那些罪臣才是有伤天和,害了多少有才之士,让他们郁郁而去,没能留下为朝堂为朕办差,实在是一大遗憾。”

    那些被舞弊的书生占了名次的有才之人,要是富裕之家还能换个营生,要是贫穷的寒门之子,显然是倾尽所能来考一遭。

    有的人可能坚持不下去,考不上就只能放弃。有的人兴许无法想明白自己为何名落孙山,又无颜回乡,在他乡郁郁而亡。

    这些书生又有什么错,不还是这些舞弊的官员造成的吗

    他们这些才是伤了天和的人,光是直接推出去斩首示众一死了之而已,皇帝都觉得仁慈了,也弥补不了这些年他们毁掉了江南科举的公平公正,选拔人才更是成了一道笑话

    皇帝挥挥手道“御史确实是能畅所欲言,然而得心有正气来规劝就算了,这是让朕将错就错了觉得杀人太多不好,那些官员怎么没想过压下多少税收,毁了多少书生的前程就是不好呢”

    “下去吧,朕的朝堂不需要你这样为了罪人开脱,表面带着悲天怜悯,不过是一丘之貉”

    这话是极重的,御史低下头缓缓退了下去。

    皇帝环顾一周,其他大臣连忙道“皇上英明。”

    闻言,皇帝扯了扯嘴角道“要没什么事,都散了吧。”

    他看向身边,李德全轻轻点头,已经派人带着皇帝的口信赶去江南了。

    皇帝下朝后回到御书房,问道“老四是怎么处置江南那些空置的职位,提拔了什么人添上的”

    李德全低头答道“回皇上,四阿哥把各处的小吏都叫了来,派人查过他们,没问题的都留下来处置各处空缺的事。若是做得好就继续留下,不行就换人来做。”

    听罢,皇帝摸着胡子缓缓笑了“倒是个不错的法子。”

    毕竟小吏识字,对文书处理更是得心应手,接手空缺的那些职位确实是再适合不过的人选了。

    书生虽然识字,但是他们没接触过具体事务,一时半会根本无法上手。

    但是小吏就不一样了,他们可能在大事上处理得不够圆滑和周全,但是对安排下去做的事就熟悉得不行。

    四阿哥只要把大方向抓住,具体事务分派给这些小吏,江南的官场可以说有所影响,运转起来却没什么大碍。

    就是这法子看似简单,要不是四阿哥在,也未必能做得到。

    十四阿哥每天都不亦乐乎每个城门都去跑一圈,半个月下来抓到了不少想偷跑的书生,全部一股脑都关在府衙的牢狱里面,一时之间人满为患起来。

    他跑去找四阿哥,在书房看着桌上满满当当的各种宗卷,缩了缩脖子就感觉头痛。

    四阿哥听见脚步声,抬头看见是十四阿哥就招手道“是又抓到书生了府衙的牢狱该放不下了吧”

    有些着急的书生开头几天就想逃,有的沉稳点的,感觉前面被抓得差不多,后边可能就会放松警戒的时候才走,可能要轻松一点,所以这几天又抓了好一些。

    十四阿哥点头道“四哥每天坐在书房里面,却是什么都知道,就清楚没什么事能瞒住四哥的。”

    四阿哥笑道“哪里就瞒不住了,还不是十四弟每天都跑来跟我说抓了多少人,算一算府衙的牢狱才多大,自然也该满了。”

    十四阿哥抓着脑袋有点不好意思道“我也没想到有那么多,前头抓了好一些以为差不多了,中间连续半个月都没动静,谁知道最近几天又开始了。”

    “那些人不过是想着警戒不会太久,带着侥幸心理晚一点才逃,也是十四弟你足够警惕,才没叫他们得逞了。”

    冷不丁被四阿哥夸了几句,十四阿哥满脸不好意思道“其实我看中间连续好几天都平静下来,就准备撤人了,还是老李拦下了我,说可能有些人在观望。我还笑他太谨慎了一点,谁知道是我想当然了。”

    四阿哥一听就知道老李是谁,也清楚这个人是十四阿哥在西大营认识的,是个品性不错又脾气好的将士,后来因为出色被提拔为副将。

    老李跟十四阿哥的关系不错,还劝得住他,如今看来把人留在十四阿哥身边是对的。

    四阿哥就点头道“也是十四弟愿意听进去,不然李副将再怎么劝都没用。”

    忠言逆耳,将领却未必都能听进去,能听得进就不错的。

    十四阿哥咧嘴一笑,被夸得脸颊都有点红了“四哥突然这么夸我,弟弟还怪不好意思的。”

    四阿哥就笑道“做得好就该夸,当然十四弟要是做错了,我也不会吝啬批评就是了。”

    十四阿哥缩了缩脖子,想着自己最近似乎没做什么坏事,这才把脖子伸出来了“对了,四哥不是要把那些人推出去斩首示众来着那些书生看了,会不会一个个给吓傻了啊。”

    四阿哥奇怪道“十四弟这是听见什么风声了吗”

    十四阿哥摇头道“我就想着这些书生一个比一个胆小,别是吓病了没能去考试,不就辜负了三哥辛辛苦苦做的卷子了吗”

    四阿哥就笑道“不用担心,他们要是这点事都害怕,那以后若是考中了当官,总会遇上一样的事,难不成因为害怕就不做了吗”

    所以他没打算改变计划,尤其在开考之前把这些官员全部斩了,证明自己要整顿科考的决心,绝不能留下任何一个毁掉科考公平的人存在

    皇帝的信使千里迢迢赶来,还要在全城所有人面前宣旨,告知此次罪臣斩首示众是皇帝的决定,绝不能姑息养奸

    书生和百姓们跪下高呼万岁英明,书生们更是红着眼圈,还有人潸然泪下,只觉得这些官员该死,瞒着皇帝毁掉科举的公平公正,幸好被发现予以惩戒。

    信使宣旨后,还对四阿哥道“皇上有命,宣旨当天让罪臣们就地处决,不必再择日了。”

    底下听见的人顿时群臣激荡,恨不能把这些罪臣碎尸万段

    四阿哥点点头,示意把罪臣从大牢带出,信使又道“皇上还有一命,让十四阿哥主持刑场。”

    十四阿哥知道后风风火火赶来,四阿哥还有点担心道“要不我陪着十四弟一起过去刑场”

    虽然这个弟弟看着大大咧咧的,到底年岁不算很大,在外头也没见过血沾过人命,四阿哥还是有点担心他会受不了。

    十四阿哥摆摆手不在意道“四哥放心好了,我不会当场吓坏丢人的。”

    四阿哥无奈,见十四阿哥坚持,只让老李陪着一起去,随时盯着十四阿哥,免得他真吓坏了。

    老李拱手承诺,就跟在十四阿哥身后去了刑场。

    刑场周围满满当当都是围观的人,有平民百姓也有书生们。

    有的书生气愤地拿石头砸那些罪臣,还觉得不够过瘾,石头砸没了,脱掉脚上的鞋子就想要砸,被旁边的大婶拦下了。

    大婶道“别浪费了你的好鞋,我这里有一筐子烂叶子,原本是打算扔掉的,如今正好用了。”

    书生看着一篮子的烂菜叶,隔壁还有一个大伯又塞进来半筐,他道谢后就开始了疯狂砸过去,砸着砸着还忍不住哭了出来。

    大伯拍了拍书生的肩膀,明白他憋了这么久终于能痛快出气,也难怪会激动落泪。

    坐在上首的十四阿哥看着四周,准备拿起牌子扔出去,老李微微弯下腰道“要是十四阿哥不想看,等会也可以把目光下移到地面上。”

    十四阿哥听后侧过头小声道“老李,你知道皇阿玛为何让我来主持刑场”

    老李没吭声,十四阿哥自顾自答道“因为我以后是要上战场的人,就这点小场面要是害怕了,以后还当什么大将军呢”

    皇帝不过是提前给十四阿哥一个适应的机会,要是这点场面他就受不了,以后就别再提当大将军的事了。

    十四阿哥说完,手里的木牌往外一扔“行刑”

    刽子手早有准备,举起大刀,手起刀落,霎时间刑场上一片猩红。

    老李有些担心地低头看向十四阿哥,发现他目光紧紧盯着前面,丝毫没有一点躲闪挪开的意思。

    这个曾经半大的孩子说以后要当大将军,老李当初只以为他是开玩笑的话,过几年可能就放弃了,毕竟当兵不是一件好差事,哪怕是将军也得行军吃苦,还得对敌杀人,不是一个半大孩子能承受得住的。

    尤其后来冲锋,得知十四阿哥的身份贵重,老李就更不觉得他还想当这个将军。

    如今他看着十四阿哥,却觉得自己可能看走眼了。

    十四阿哥可能年纪不大,从小被保护得很好也没经历过什么挫折,性子大大咧咧的,武学天赋不错,也备受家中父亲和兄长疼爱。

    却难得有着去沙场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血性

    一个没有血性的人,根本就无法在沙场上活下来,更别说其他了。

    十四阿哥摆摆手,让人收拾好刑场,这才转身离开的。

    老李在他身后沉默地跟着,直到十四阿哥去了四阿哥的院子,才在门口停下候着。

    四阿哥抬头看见十四阿哥,见他面色如常这才放心了“看来一切顺利”

    十四阿哥笑道“是,弟弟办事,四哥放心就好了,等会吃什么啊刘伴伴做饭了吗”

    刚看过行刑,不怕就算了,他还叫着要吃饭,看来真是一点事情都没有。

    四阿哥对这个弟弟还是挺满意的,要是这点小场面就被吓着,就不是皇帝的孩子了“快了,等三哥回来就好。”

    三阿哥满脸疲倦过来,被十四阿哥亮晶晶的眼睛看过来不由奇怪“怎么,我脸上沾着墨水了不然小十四怎的这样看我”

    四阿哥笑道“他是等着三哥回来开饭呢”

    三阿哥这才笑了,示意厨房送饭来,还惊讶道“小十四不是去刑场刚回来,还吃得下啊”

    十四阿哥没好气道“三哥这是小看人了吧”

    见他气鼓鼓的,三阿哥连忙赔不是“是我的错,小看十四了,应该说不愧是以后的大将军,胆子大着呢”

    闻言,十四阿哥这才重新高兴起来。

    厨房很快送饭来,还介绍道“这一道菜叫冬梅凝雪,是用鱼肚、虾仁、冬笋、山药和豆苗一起炖的。另外一道菜叫八仙过海,用的是鲜蘑菇加上海参炖汤,是江南这边的新菜式。”

    十四阿哥听着就笑道“刘伴伴还挺上进的,刚来江南就去学了一道新菜了”

    四阿哥笑笑,刘厨子能不上进吗

    毕竟连马厨子这个年纪还不断在学习在进步,刘厨子要不上进,很快就要被抛下了。

    另外还有野鸭菜饭和豆腐皮包子,还有一道冬笋火腿汤。

    十四阿哥吃得欢快,四阿哥却注意到这一桌菜就没个鲜艳的颜色,不是炖就是蒸煮,没有红烧的,显然刘厨子是听说十四阿哥才从刑场回来,刻意避开了。

    哪怕十四阿哥不在意,刘厨子也不能让饭菜的颜色膈应人,倒是个谨慎细心的。

    吃饱喝足后,苏培盛泡了一壶金骏眉,放下后就默默退到门口了。

    三阿哥就道“卷子已经出好了两套,随时可以开始重新科考的。”

    四阿哥也点头道“人已经处置妥当,大牢里那些关着的书生就不能跟这些官员一样处置,我准备写折子回京问过皇阿玛,打算剥夺他们三代直系旁系的科考资格,身上的功名也要全部清除掉。”

    三阿哥颔首道“这个好,毕竟书生跟那些大臣不一样,处置起来不能那么简单粗暴了。我原本还担心四弟眼里容不下沙子,也得把那些书生给砍了。估计那些书生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在大牢里恐怕要吓了个半死。”

    “回头知道四弟饶过了他们的性命,这些书生怕还感恩戴德,指不定回去给四弟立个长生牌呢”

    四阿哥可不想这些人给自己立什么长生牌,书生们保住性命回去,宗族里只怕要容不下他们的,哪怕能容下,日子也好过不了,不过也是自作孽不可活。

    他让人在城门宣告了书生们的处置,很快就把人放了。

    书生们战战兢兢离开大牢,看着外边刺目的阳光感觉倍感亲切,有种劫后余生的庆幸。

    有些人赶紧回乡了,有些人则是没脸回去,改名换姓换个地方过活,总归这件事是彻底解决掉了。

    重新科考提上日程,三阿哥根本不给书生们准备的时间,处置完大牢里那些书生之后,宣布两天后就要进考场。

    原本是五人为一队,互相证明的,如今中间可能缺了那么一两个人,索性就缺着,身份能证明是对的就行。

    笔墨纸砚和简单的吃食准备好,书生们就在两天后排队进考场了。

    考舍都是在门口抓阄的,谁进去前都不知道自己去哪里,这就不存在谁被优待了。

    还是第一次这样做,一般有钱人家的孩子来科考,都会花钱买个好点的考舍,让孩子在里面起码能舒舒服服考三天。

    如今处置了一大批的官员,其他人谁都不敢沾手,三阿哥索性就在门口抓阄来分考舍,手气不好就不能赖别人了。

    有书生抓到好位置的,欢天喜地进去。

    也有书生运气不好,抓到茅厕隔壁的考舍,于是哭丧着脸。

    考场有条不紊的,还有侍卫来回走,一来是查看书生们有没夹带小抄,二来是注意书生们是不是吓病了冻病了。

    没办法,书生大部分都体弱,卷子不会吓得一身冷汗,被冷风一吹就可能病了,甚至有挪出去后没多久就病死的,不得不多注意一点儿。

    侍卫们的脚步很轻,专心致志的考生几乎不会被打扰到。

    卷子也是书生就位之后,三阿哥带着两个盒子来,也不知道盒子里面究竟是哪一套,随意选了一套就让人打开,再挂在几个显眼的地方让书生们抄录下来。

    三阿哥看着自己打开的卷子喃喃道“我这手气真不错,居然抽到最难的那一套卷子,不过能答出来的都是人才了。”

    负责护送三阿哥和卷子过来的老李站在身后,耳朵太灵敏听见了三阿哥的话不由嘴角微微一抽,开始同情起考舍里的书生了。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