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1章 煮制粗盐

作品:《大明皇太孙

    被多尔衮这么一说,众人也觉得奇袭蒙古的战术似乎可以施行。

    此时女真人正处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之际,尚存有浓厚的奴隶主贵族军事民主的习俗,后金的军国大事,都由诸贝勒等人共议裁决。

    诸贝勒大都是努尔哈赤的子侄等宗室贵族,诸贝勒没人提出异议,总不能站出来再让努尔哈赤去抚顺城下硬拼吧。

    既然没有异议,努尔哈赤也不犹豫了。

    最像自己的儿子提出的战略得到了自己最聪明的儿子的赞同,这给了他很大的信心,表面不动声色道“此事太过危险,万不可行,就不要再提了,各旗还有什么事一并说了吧。”

    各旗也没什么大事,无非就是又镇压了哪里的暴乱,以及各旗缺粮,缺盐铁的事。

    随着汉人大规模逃亡与暴乱,后金损失了太多工匠,而女真人不擅长冶铁,现有的工匠数量已不足以维持八旗兵镇压暴乱的兵器消耗速度。

    工匠的事可以先缓缓,可盐就不行了,盐这玩意,在大明朝的很多地方都属于贵重物品,长城以北的地区更是普遍缺盐。

    大明朝的盐场也大都分布在南方,朱元璋为了鼓励商人输运粮食到边塞换取盐引,还给予贩盐专利的开中制度。

    明代多于边地开中,吸引商人运粮到边防,充实边境军粮储备,时至今日,开中制度一直在运作。

    后金的盐很依赖大明,就两个方向能来盐,一个是北直隶,可这地方现在被朱由检看的死死的。

    熊廷弼、王化贞、曹文诏等人都知道盐对游牧民族的重要性,

    曹文诏是游击出身,边将们的那点手段他都门清儿,跟熊廷弼、周遇吉他们配合,几个人把蓟辽一带看的死死的,他们管不了边将吃空饷,总管的了边境贸易。

    加上锦衣卫也在严格盘查对边疆的贸易,来北方运送粮食和盐巴的商人时常被盘查,这条道虽然还能来点盐,但也只是一点。

    另有一个方向就是山西,山西商人被曹化淳刮地皮似的刮了一大半之后,山西商业局面一片混乱,谁还顾得上往后金运粮食和盐巴。

    好十双眼睛盯着自己,努尔哈赤暗暗头痛,缺盐是迫在眉睫的事,任他雄才大略也变不出来盐。

    踌躇片刻,他道“这件事容后再议,你们回去告诉族人省着吃盐,闲暇时可以去郊外狩猎,本汗也会跟明朝来的商人商议这个问题。”

    说这话时他目光望向窗外,众人纷纷起身称是,而后陆续退去。

    众人在皇太极这吐完苦水后就各自散去,而范文程却有意无意的落在人后,其他人都走出月门,他还没走到门口。

    当他正要出门时,一名太监小跑着追了上来,抬手道“贝勒爷,留步”

    皇太极停下脚步,回身望向追来的太监,脸上微露得意之色“带路吧。”

    太监惊讶的问他“您知道我会来”

    “猜到了。”

    在太监的带领下,皇太极重新回到大衙门内,此时大衙门内只有端坐在金色龙座上的努尔哈赤和几名垂首侍候的太监。

    “儿臣拜见父汗。”

    “你我之间不必拘礼了。”努尔哈赤负手走到皇太极身前,脸上满是深重之色“知道我为什么派人把你叫回来么”

    皇太极稍微放松了些,微低着头,面带微笑道“儿臣斗胆猜测,原因有二,一为远虑,是明朝对我们的威胁,二为近忧,是当下局势。”

    “是啊。”

    努尔哈赤在龙椅前缓缓踱步,“先说远虑,明朝在开原、抚顺一带不断增兵,那明朝的小皇帝更是出兵控制了朝鲜,明军终有一天会来攻讨我们。”

    言语间说不出的惆怅,明朝还是底蕴深厚,可以输很多次,而后金一次惨败,就将萎靡不振。

    “父汗,眼下我大金与明朝的攻守形势尚未发生转变,明军不敢与我大金将士正面作战。”

    “行了,说说你的事,”

    努尔哈赤在汗王宝座上坐下“你的想法不错,但要保密,所以父汗当着众人的面没有同意,等今年入秋父汗几对蒙古用兵,你意下如何”

    “父汗圣明,此番儿臣请命出战。”

    努尔哈赤也是这么想的,“此番乃是堵上我大金国运的一战,你要与其他兄弟好好配合。”

    “儿臣谨记父汗教诲。”

    暂时确定了明年进攻朝鲜的事,努尔哈赤开始问起近忧“除了粮食,各旗的最大的问题是缺盐,你有什么主意”

    这个问题皇太极早就有了解决办法,张口就说“买不到抢不来,咱们就自己做。”

    “哦你懂制盐之术” 努尔哈赤不可思议的看着皇太极的红脸。”

    皇太极微微一笑,笑的谦虚又谨慎“煮盐之事,说简单些就是把海水煮干,但这么做出来的盐味道不好,儿臣知道一人,他或许今会制盐之道。”

    “何人”

    “范文程,父汗您见过他一面。”

    范文程

    这个名字努尔哈赤觉得耳熟,一时半会儿又想不起来在哪里听过。

    皇太极道“父汗,天命三年的时候,父汗攻下抚顺,得人畜三十万分别赏赐给有功官兵,降民编为一千户,范文程即在这被掳降民之列,他未被杀掉,此后编入镶红旗下为奴。

    儿臣也是偶然见过此人一面,此人饱读诗书,腹有良谋,受人歧视和凌辱,却仍保持一份文人气度,去年父汗您见过他一面,让他在镶红旗帮二哥参谋军务。”

    他这么一说,努尔哈赤想起来了,去年他是见过这么一个人。

    当时觉得这个汉奴有些特别,就给与一点恩惠,没想到这个小人物有朝一日也能派上用场。

    “既然你举荐了他,就让他到你的正白旗里来,代善那儿一群骄兵悍将,不缺他这一个汉奴。”

    “嗻。”

    皇太极的居所里,26岁的范文程站在皇太极身前。

    对于范文程这个人,皇太极对他有些期待,他之所以向努尔哈赤提起此人,范文程会不会制盐倒是其次,主要还是因为他的才华,但重要的还是此人的身世。

    范文程祖籍沈阳,出身于仕官家庭,他的曾祖父范锐是嘉靖朝的兵部尚书,以伉直忤严嵩离任。祖父范沈,官居为沈阳卫指挥同知。

    到他爹的时候,家世虽然已经没落,但毕竟是权贵之家,范文程从小就受到高等教育,光凭这点,就是后金国内所能找到的难得人才。

    听完皇太极叙说,范文程笑道“贝勒爷,制盐之术奴才也不懂,但最简单的煮盐还是很容易的。

    臣小时候家里穷,父母又去的早,家兄每隔几个月就推着独轮车去南方,在海边架锅烧水,用海水煮盐,海水煮干后锅底就留下很多块状的盐。

    家兄把装两三桶再推回来,除了家用,还能到集市上卖些换钱。”

    皇太极一拍光溜溜的脑门,犹犹豫豫道“你试着弄一下,实在不行再用海水煮。”

    他刚以为事情解决的时候,范文程又一桶不太凉的水当头泼下“贝勒爷,用海水煮的盐,颗粒很大,还容易受潮,味道更是非常咸,甚至还有些苦,陛下出身尊贵,应该没吃过这种盐。”

    女真族人几十万,谁吃粗盐也不会让皇太极吃到粗盐,皇太极即刻下令“无妨,我大金子民没那么娇贵,只要有咸淡就行,朕给你一百正黄旗将士,专门负责煮盐一事。”

    “奴才领旨”

    从皇宫出来,范文程领了兵丁就安排煮盐的事,皇太极给了他100正白旗人,实际上确是900人,甚至超过千人都有可能。

    每个女真族人麾下都有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汉人奴隶。

    这些奴隶就是“庄户”,努尔哈赤时期,这野猪皮把13名汉人和7头牛编为一庄赐给旗人,凡能随军出战的女真人都能得到这所谓的庄户。

    一群女真人在范文程的带领下押着一群汉奴南下到海边,架起大锅开始煮盐大业。

    煮盐很容易,架口大锅,把海水烧干了就行,可这么弄出来的是未经加工的大粒盐,主要成分为氯化钠,其中含有杂质,在空气中较易潮解。

    而且味道也不好,除了咸还有点苦。

    女真人还在林子里狩猎的时候,吃的就是这种,但努尔哈赤建国以后,女真人的生活水平直线上升,很多人都吃上了细盐。

    让吃惯了细盐的人再去吃粗盐,很难适应那个味道。

    明朝的盐商大都在南方,辽东汉人中精通制作细盐的还真多少,范文程研究几天都没个头绪,半个月后,第一桶粗盐就被他送进后金皇宫。

    皇太极的内院中,皇太极正和他的福晋博尔济吉特氏坐在一起。

    这个博尔济吉特氏,因为名字太长,后人多称为哲哲满语姐姐,她是后世清宫剧的常见角色之一。

    后世清宫剧盛行,但清代的妃嫔制度在1623年并未建立,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妻妾都没有名号,统称“福晋”或“格格”。

    一直要到1632年,皇太极才会正式明确后宫等级。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