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6.发现了一个细节
作品:《蛊之谜》 柳香凝淡淡地说道“和我说说你主子和那什么公主的事儿吧。”
何武一脸尴尬,他没想到夫人竟然这么快就想到了这一点。
作为女人,任何时候对“小三”都有着世上最强侦探的敏锐性。柳香凝轻易地抓住了问题的核心断情蛊的目的是抢男人,那么幕后主使者肯定就是和赵无暇有勾搭的女人。按照何武刚才说的,这件事主使者多半是有权有势的人。合乎这两个条件的,也就是曾经赐婚被拒的公主了。
赵武低着头“是。其实事情是这样的,侯爷凯旋归来时,全城百姓都涌去看。然后昌平公主见到侯爷,便一见倾心。于是昌平公主就去找河间王,求王爷去找圣上提这事”
柳香凝冷声说道“何武,你觉得她的嫌疑还不够大吗”
何武心想,我这还不是看你刚才那副醋酸样子不敢说吗
当然,这话肯定不敢明说,只能呐呐地说道“这事我本来是想明天再和顾大人说的。”
柳香凝冷哼一声,突然又问道“那个什么王又是怎么回事贱人为什么要去找他拉皮条”
何武心里暗暗泛苦,只能好声相劝“夫人,这大不敬的话以后真的不能说了。还有,侯爷对公主真没那意思,不然也不会拒婚了”
柳香凝脸一板“说正事。”
之所以问这个,是因为她想到一种可能,。
这些什么王爷之类的大人物都极讲面子,自己出面提亲最后被拒,难免不怀恨在心,然后和那个表脸的公主勾结在一起,指使人干了这件事。
柳香凝从对方的角度捋了一下过程。
河间王和昌平公主在新婚夜让人给赵无暇下了玉石蛊,然后拿走他的衣物。
按照正常的情况,就是深爱着赵无暇的柳香凝,因为断情蛊自杀。
接着,河间王他们便送回衣物,救回赵无暇。
再接着,新婚夜丧妻的赵无暇伤心欲绝,昌平公主此刻来安慰关心,后面的事便顺理成章了。
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此柳香凝已非彼柳香凝。
如果自己是原来那个柳香凝的话,他们的阴谋诡计或许现在已经成功了。
何武双手直摆“不不不,王爷绝对不可能害侯爷。”
从他的语气和动作中可以看出,何武对这个河间王是相当尊重的。
何武介绍了起来。
赵无暇前年从军,初期在南方平定乱党累积军功升为校尉。虽说也算立功受奖,但也只是军中一个普通中层军官。
河间王李衍宗慧眼识英才,看出赵无暇在骑兵奔袭作战方面具备极大的才能。北方异族入侵时,王爷在皇上面前极力举荐赵无暇为奋威将军,前去抗击异族。
从校尉连升三级担任一路主将,受到了兵部和朝臣的反对。
河间王据理力争,并在朝堂之上当众为赵无暇作保,表示若他战败,自己愿承担连带责任。
在这种情况,赵无暇才以主将身份出战。
赵无暇没有辜负河间王,率军驰骋大漠草原,七战七胜,将异族赶出了关外。
河间王再次举荐,由其担任镇北元帅,节制所有北方边关军马。
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的赵无暇率大军主动出击,仅仅半年时间便彻底平定北方边患。
赵无暇对河间王的知遇之恩一直牢记于心,始终以“恩师之礼”相待。
正说话间,门外传来一声高声呼叫“河间王到。”
柳香凝两人对望一眼,心想这真是说曹操,曹操到啊。
河间王身长七尺,紫棠脸,长须,一眼便知是长居上位之人。
进来之后袍袖一展,示意免礼之后沉声问道“无暇现在怎么样了”
柳香凝正待回答时,河间王说道“带我去看看吧。”
见到已经成为玉石人的赵无暇,河间王的眉毛皱得紧紧的,缓缓开口说道“无暇的本事我是知道的,是什么人敢对他下手”
何武躬身禀道“王爷,大理寺正在查。”
河间王胸膛不断起伏,原本就是个不怒自威的人,现在更是让房中空气一紧。
片刻后,才眯着眼睛开口说“能让无暇着道的,想必不是普通人。”
柳香凝和何武对望一眼,这和他们的推论完全相同。只是河间王能这么快想到这一点,其头脑之敏捷可见一斑。
河间王脸色铁青紧咬牙关“无暇乃国之栋梁,军中翘楚,圣上极为赏识。他与本王更是交情匪浅”
虽然话没继续说下去,但柳香凝和何武还是听出了其中的潜台词。
从河间王的角度来看,凶手有可能是为了对付朝廷,又或者是针对河间王。
当然,也确实不能排除这个可能。曾经被赵无暇征讨过的异族,又或者朝中河间王的政敌,也都有足够的动机。
何武上前,把断情蛊相关的事情讲了一遍。
河间王问道“你的意思是说,更有可能是情杀”
柳香凝插口道“还没有杀。”
河间王垂下头,淡淡地说道“我明白你们的意思了。”
片刻后又说道“我这就去大理寺。”
柳香凝不敢多留,赶紧起身相送。
河间王向外走去,一股杀气弥漫开来“你们放心,此事不管涉及到谁,本王都要为无暇讨回这个公道。”
。。
顾影发现了一个细节。
以往的卷宗,总是将巫蛊之案作为一个共同体。但如果仔细分辨,两者之间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以巫术害人,通常是取得受害者的某件物品,祝神祷鬼,行诅咒之事。这种方法始终都和无法验证其真实存在的鬼神相关,没有任何可看到的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切实证据。
而蛊术则不同。
尽管也有些作法之类的程序,但却有一个客观存在的媒介蛊虫。
从原理上来讲就好理解得多,可以说就是毒的一种,只不过这种毒物进入人体后还是活的。
顾影按照这个思路,将卷宗中“巫”和“蛊”的案件分成两类,很快就发现了一件事。
在所有和蛊毒相关的案子中,都具备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必须要让蛊虫进入受害者体内。
通常来说,都是混杂在食物饮水之中。而这起案件中,蛊虫是附在银簪子上。
那么问题就来了宁远侯的体中到底有没有蛊虫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