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8章 新老交替

作品:《无相

    侯万一死,带来的十万叛军很快向皇宫的两千名禁卫军投降。

    两千名刚刚才向十万叛军缴械的投降者,现在竟成了受降方。

    风云变幻,事态反转,令建康城内的亲历者无不愕然。

    法王成于四大家族,毁于四大家族。

    法王年轻时的创业成功离不开四大家族的支持,今天却差点儿被四大家族暗中给毁掉。

    法王怒了。

    他要来一场彻底的政治清洗。

    年轻时的法王为了摆脱四大家族的控制,曾拼命地扶持自己的家族兰陵萧氏。

    然而萧氏家族在四大家族的暗中煽动和离间之下,不是包藏祸心想要造反,就是欺行霸市,鱼肉乡里,最终被政敌抓住把柄,萧氏成员要么锒铛入狱,要么远走他国。

    一计不成,再生一计。

    法王索性把希望放在佛教上。

    既然世俗的地盘争不过这些世家大族,干脆另起炉灶。

    利用宗教的掩护,发展自己的势力。

    然而佛教先天倡导的好生之德,四大皆空的思想,让法王苦心发展二十余年的官僧阶级除了谈佛论经之外,一无是处。

    倒是给法王聚敛了不少的田产,构建成足以与四大家族相抗衡的财富帝国。

    法王利用这些财富建立起了妙玉和飞鹰两支秘密谍报系统。两支系统只向他一人负责。外人无从指挥调动。

    王、谢、陈、楚四大家族的年轻一代里也不乏清醒之士。

    他们看到了南国的政治积弊、贫富悬殊、皇族和世族的内斗消耗,举国脱实向虚迷信佛教等等一系列沉疴旧病,让国家越来越外强中干。

    年轻一代中的佼佼者是陈家独子,陈法生。

    加上王家大公子王君才,谢家三公子谢晓峰,楚家二爷楚青茗,四人以陈法生为首被当时之人誉为“南国四君少”。

    四君少背后的四大家族财大势大。

    四大家族的族人多在朝中担任高管要职,还垄断经营着皇家的生意。

    王家垄断着贡茶生意,谢家掌控了贩盐盐运的生意,楚家负责江南织造,陈家为军队研发和打造兵器。

    任意一个家族都能富可敌国。

    不光如此,他们还兴办私学,培养自己的门客子弟,从民间遴选优秀的少年才俊加以培养,安插到军中和地方行政担任职务。

    国家的军政大权被四大家族几乎瓜分殆尽。

    也难怪皇室萧氏被挤压到不得不借助大力发展佛教,兴建寺院,利用寺院和僧侣来实现盘剥和侵占民间土地和财富的目的,以维持对四大家族的抗衡。

    但物极必反。

    四君少自幼接受最好的教育,经史子集经典识读无数,历代施政得失和王朝更迭教训,他们能如数家珍。

    四君少深知如果国家的上层不能控制自己的贪婪,多贪多占,毫无节制,势必造成国困民穷,激起民变,让外敌趁虚而入,到时候国家灭亡,连家族和个人都无法保全,今日的贪婪是在为未来的灭亡自掘坟墓罢了。

    四君少会定期集会,讨论政局时事,抨击时弊,纵论天下。以强国强军富民,实现南北统一为己任。

    四君少通过各自家族的办学培养了无数效忠于自己的军政人才,遍布官府和军中各个层级和单位。

    四君少还秘密豢养死士。这些死士与法王秘密训练飞鹰童子军如出一辙。都是从穷苦人家买来或者自幼父母双亡的孩子中遴选,再加以秘密培养,成为只效忠于这一组织的死士。

    甚至侯万造反这件违逆之事,都是四君少瞒着家族长老与侯万暗中勾连,暗中支持。

    而这一切直到法王开始血腥的政治清洗才被彼时惊慌失措的家族长老得知。

    一时间建康城内风声鹤唳,世家大族惶惶不可终日。

    然而,这正是四君少期盼已久的局面。

    他们就是要让久居上层的食利者互相猜忌,最终打起来。然后再煽动军中的有志年轻军官们趁机革这些老腐朽的命。

    有人问,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设计让自己的家族卷入血雨腥风的政治斗争中,这比不孝还可怕。恐怕这叫泯灭人性才更合适吧。

    然而,四君少志存高远,眼界不比常人。他们放眼的不是自己小小的家族和充满铜臭味的皇家生意,他们要的是整个天下,成就万世功业。

    为了这个万世功业,他们早已做好牺牲一切的准备。包括革自己老子、爷爷、曾祖等一切祖宗的命。让权力和财富重新洗牌。还利于民,让权给新生代有志青年,不论出身,不分阶级。

    这样的理想,团结了一大帮军中和官府内寒门庶出的有志之士。

    渐渐地,这种理想主义已结成燎原之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