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大结局

作品:《亲爱的物理学家

    物理教授说:你对我的爱有没有超过刚体极限的80%?  这给随后上场的选手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日本、德国、法国……一线强队皆出现了严重的失误。

    最后登场的, 是非常年轻的中国组合。

    男选手高大帅气, 女选手高挑纤细,两人不论是容貌还是气质都和谐地般配。尤其是女选手, 她的头发精致地盘起, 簪了一朵花, 服装是粉末蓝烫钻连身短裙, 细节不必说,单单配色就优雅到了心里。

    她立在闪闪发亮的冰面上, 仅是摆出开场动作的站姿,就已沉稳柔美得像一首诗。

    萧与时看一眼电视屏幕左上角的名字:shenrupan/lunan(沈如磐/陆楠)。

    科尔注意到他也在看比赛:“你不写报告了”

    “写完了。”

    “噢, 我也差不多。”科尔对着电视努努下巴, “这两人是横扫世青赛的世界冠军。他们刚升上成人组, 是首次参加冬奥会。”

    科尔爱好广泛, 喜欢花样滑冰这项体育运动, 十分了解各国选手的背景。萧与时对此并不奇怪。

    音乐声响起。那是著名华语电影《宋家王朝》的主题曲,曲风大气磅礴。

    在一段鸟语钟鸣空旷感的前奏声中,沈如磐和陆楠一个利落完美的点冰三周跳,拉开了表演的序幕;随着音乐旋律越来越充满紧张感, 揭示动荡不安的社会焦虑以及迫切变革的诉求, 两人采用了很多高难度的冰上动作来展现这一主题,频频得到观众的掌声。

    科尔赞叹地说:“hsiao, 你注意到他们在冰面上的线痕吗不论是托举、滑行、旋转,他们的线痕尖端完美得仿佛是通过曲线方程演算出来。”

    对花样滑冰选手来讲,姿态和线痕是图形得分的两大方面, 只有精准的姿态才能在精准的线痕上转出完美的尖端。

    物理学家天生讲究力学之美,萧与时早就注意到了。他微微颔首,又看了眼电视屏幕左上角:中国队的技术分快速拉升,直逼之前的俄罗斯队。

    音乐接近高潮时,陆楠托住沈如磐的腰,将她高高地抛出去。那是向金牌发起冲击而使出的顶级高难度动作“抛四周跳”。

    可是,沈如磐只转完三周半,科尔摇头:“男伴失误了,抛出去的角度存在偏差,女选手没有充足的时间完成最后的转体,肯定会摔倒。”

    果不其然,沈如磐单膝着地狠狠摔在冰面上。虽然她快速站起,但由于惯性力作用,无可避免往后滑,腰撞到挡板,再次摔倒。

    她的表情很痛苦,几乎直不起身,仿佛从膝盖到腰都受到了很严重的撞击。

    她那么痛,即使是隔着电视屏幕观看重播的萧与时,他也能够想象她跌倒的那一瞬,肌肉急剧收缩牵扯出的巨大痛楚。

    比赛被迫中断。

    就当所有人都认为中国组合将因伤退赛,在规定的倒计时结束前,沈如磐回到赛场,并在重新响起的音乐声中顺利地完成了接下去的竞技动作。尤其是最后的联合跳跃,她起跳的高度惊人,滞空时间又长,转体利落,落冰很稳,丝毫不拖泥带水,完全看不出之前受了很严重的挫伤。

    观众纷纷起身鼓掌,赛场下起了“鲜花雨”。

    沈如磐和陆楠的得分很高,可惜由于之前的重大失误,他们以0.01分之差排名第四,无缘奖牌。

    他们太年轻,忘记电视镜头的存在,俩俩相望,内心的懵然显露无疑。

    旁边的教练拍了拍沈如磐的肩,她反应过来,意识到失败,难过地咬了咬唇。

    她微低着脸,所以视线是下垂的,那密密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下一排阴影,半掩的眸子中有抹深刻的低落。

    科尔见到这一幕,惋惜地说:“中国队有夺金的实力,如果没有选择最高难度的四周跳,说不定可以收获一枚保底的铜牌。”

    萧与时却不这么认为:“失误就是失误,不存在如果一说。”

    科尔不像他那么严格,性格更温和,笑了笑,未争辩。

    科尔低头写报告,不一会儿想到什么,自语道:“刚刚的跌倒,对沈如磐选手的膝盖造成很严重的冲击。冲击力通过骨骼传导,她的脊椎也必然受到影响。问题来了,假如她经常受到这种运动冲击,她的脊椎和膝盖,哪个先承受不住”

    这是一个很奇怪的问题。

    花样滑冰选手在屈、伸、旋转、跳跃的过程中,膝盖是铰链结构,脊椎是杠杆结构,结构不同,很难比较。

    但这个奇怪的问题难不倒聪明的科尔。他提笔计算,化繁为简,粗略地得出结论:按照沈如磐的身高体重,假如她经常受到很严重的运动冲击,她的脊椎比膝盖先一步承受不住。

    萧与时扫一眼复杂的计算公式:“你对人体力学很精通。”

    科尔收起草稿纸,挑唇一笑:“父亲的医院计划研发一个全新的椎间盘假体,我帮忙做些人体力学分析,所以略知一二。”

    萧与时点点头,没有延续这方面的讨论,单问:“我去买杯咖啡,你想喝点什么”

    “和你一样。如果你能顺便带块三明治回来,那就再好不过。”

    由于大量旅客滞留在机场,咖啡店的生意很好,服务台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排在萧与时前面的顾客,是一位年轻的女子。

    她戴着墨镜,五官被遮掉大半,看不清具体容貌,但镜框侧边垂下两条独特又新潮的挂链,衬得她青春气息十足。

    轮到她点单,她的英语不太好,费劲地和服务生沟通。

    萧与时听了一会,替她解围和服务生说:“热牛奶29杯。其中10杯加香草糖浆,10杯加焦糖糖浆,8杯不要糖浆改放黄糖,最后1杯零添加,打双层奶泡就好。”

    她忙不迭道谢,掏出现金结账,无暇看他。

    此时,因为她低着头的缘故,他的目光不经意地从她脸上扫过,忽然觉得她的面部轮廓有些熟悉,像极了电视重播里的中国选手——沈如磐。

    萧与时一怔,她却未察觉,付完账转身朝店内的座位走去。

    她右腿僵直,脚步蹒跚地走到椅子旁,随势坐下时用手扶了下腰,表情显得出几分疼痛。

    萧与时的视线不由得在她身上多停留了一会,愈发肯定她就是沈如磐。

    她本人比电视上看起来更纤细修长,皮肤白净无暇又透亮,安安静静地坐在角落,和比赛时温柔沉稳的模样很相似,低调兼有内涵,让人无法忽视。

    几分钟之前她出现在电视上,几分钟后她却从屏幕中走下来,鲜明生动地出现在他面前。

    也许是感受到注视,她侧脸转向他这边。

    萧与时收回目光,淡定地对服务生说:“两杯黑咖啡,一份火腿芝士可颂,带走。”

    “没有可颂,先生。”

    “换成普通三明治。”

    “也没有,店内所有固体食物都被您前面的女士打包订走。”

    萧与时默然,轻轻嗯了声。

    由于订单太多,服务生打包慢,他要带走的东西也就相应滞后。

    于是他坐在这桌,她待在那桌,各自等候。

    不一会儿几位学生打扮的中国游客进入咖啡店,瞅见角落里的沈如磐,压低声音讨论几句,随后某个人大胆地蹭过来:“请问,你是不是沈如磐”

    不必确认了,越看越像,学生们兴奋地说:“我们是大学生花样滑冰协会的成员,很喜欢你和陆楠,关注你们很久了。”

    “你为什么一个人在机场陆楠呢他在哪儿”

    “你们是不是结束了冬奥会的比赛,从英国飞回中国”

    沈如磐乍面对热情的冰迷,有点不好意思,摘下墨镜浅浅一笑:“陆楠和队友们在候机厅睡着了,我给他们带点吃的回去。”

    “你和陆楠在这次冬奥会上发挥得很好,假如没有那个小小的失误,你们肯定能拿到奖牌,说不定还是金牌。”

    学生们七嘴八舌议论,把她捧得很高。

    沈如磐却客观地回答:“我和陆楠离金牌还有很遥远的距离。虽然我们能在平时的训练中完成抛四周跳,但训练和比赛是两回事,冬奥会的失败也恰好证明了我们的不足,无法将平时的训练结果发挥出来。”

    “那你们往后还会坚持抛四周跳吗”

    “当然。追求更好的表现,是运动员最基本的坚持。”

    萧与时听到这里回眸看过来,却见沈如磐脸上神色认真,有和自己较劲的执著。

    学生们接下来提出合照的要求,凑巧外带食物也打包好了。萧与时拿着东西准备离开,刚迈开一步,身后有道声音清晰唤住他:“先生——”

    他不明所以回头,却见沈如磐无比困难地起身离座,走到取餐台从她那堆打包好的食品袋里挑出一份火腿芝士可颂,接着一步一步迟缓地来到他面前交给他。

    “送给你。”她嘴角上翘,莞尔而笑。

    萧与时的唇微微一张,她仿佛知道他要说什么,笑着补充:“不用客气,礼尚往来而已。”

    他尚未说“谢谢”,她转过身,拖着不方便的右腿,走回到学生之中,和他们拍照留念。

    萧与时回到候机厅时,科尔还在写报告。

    萧与时静默阵子,开口:“你方才的计算结果,再给我看一下。”</p>

    他仔细阅读草稿。按照科尔的假设,假如沈如磐每日练习抛四周跳平均摔倒20次,不出4年,腰椎先崩坏。

    摔20次,对已经能在平时的训练中完成抛四周跳的沈如磐来说,似乎不太可能发生……

    科尔抬眼,见到萧与时若有所思:“你怎么了”

    萧与时放下草稿:“没什么。”

    科尔一边写报告,一边闲聊:“竞技体育就是想方设法突破人体的各种生理极限,追求更高更强,哪怕在寻求突破的同时往往有伤痛相伴。从另个角度说,竞技体育也倒逼科技的发展——譬如医学的发展。否则,科学岂不是离实际生活太遥远,无法应用到实处”

    科尔的理想,是将晦涩高深的物理学科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将教育果实反馈普罗大众。萧与时深深了解这一点,接过话道:“你可以转行去做人体力学的工作,低头研究宇宙理论,似乎有点不合适。”

    “相反,非常合适。”科尔笑了,随口问,“karl,假如失去我这个志同道合的伙伴,你一个人摸索黑暗无比的宇宙理论,肯定感到很孤独吧。”

    “孤独是什么”

    “哎,你就不能说几句实话,让人开心开心”

    “我感觉你话多不饿,可颂归我了。”

    “别——我早就饿得语无伦次。”

    ……

    后面的对话,相隔多年萧与时记不清了。

    唯一记得的是,他和科尔准时出席会议。会上他们的报告做得很成功,得到了在场众多老科学家的赞同。

    他和科尔孜孜不倦继续研究,在随后几年的时间里发表了数篇论文,引用量惊人,成为了暗物质研究领域崛起最快的青年物理学家。

    恰是因为如此,他们太忙了,忙着思考,忙着写报告,几乎没有个人生活。

    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放松的时刻。科尔在闲暇之余还是会看看体育频道,关注一下喜欢的花样滑冰,如此一来,免不了注意到沈如磐。

    她和搭档年复一年比赛,从《宋家王朝》到《末代皇帝》,从《胡桃夹子》到《歌剧魅影》,她的表演风格也发生很大的变化,不论是东方风韵还是西方古典,不论清新明丽还是娇艳妖娆,她驾轻就熟,在冰面上展现出万丈光芒。

    科尔很欣赏她,评价她不忘初心,坚持对最高难度的抛四周跳发起冲击。

    可惜她的特点是柔韧性太好、肌肉爆发力存在不足,加上长期比赛带来的运动伤害,抛四周跳的完成质量并不稳定,时而成功时而失败,成绩也徘徊在二三四,未能夺冠。

    直到后来,在柏林举行的世界锦标赛上,她和搭档高质量地完成了抛四周跳,并且同时完成顶级难度动作捻转四周,这一次,世界冠军实至名归。

    精湛的技术动作,完美无可挑剔的艺术表现力,她和搭档以一骑绝尘之势力压同场对手,在接下来的各项国际大赛屡屡刷新职业生涯的最高分。可以说,只差一枚冬奥会金牌,两人便能实现大满贯。

    那时,记者采访沈如磐:“很快便是冬奥会,你对冬奥会有什么期待”

    高高瘦瘦的沈如磐没有立刻回答,瞅瞅身边的搭档,对着镜头认真地说:“我希望自己再瘦几公斤,而且千万不要再长高了,这样陆楠抛举我时就不那么费劲。”

    电视机里,记者听完回答忍俊不禁;电视机前,萧与时终于明白为何沈如磐那么艰难才能赢得冠军。

    原来她的身体二度发育,一发育,脂肪增加,肌肉力量随之变弱,必然影响比赛。

    萧与时并不知道她在下届冬奥会表现如何,因为同一年科尔去世了。

    他失去了一位志趣相投的同伴。

    他为了实现同伴未能完成的理想,以个人名义创立了霍夫曼医学物理基金会。虽叫基金会,但也是研究机构,将物理学和生物医学乃至计算机科学等众多学科互相交融,致力拓展高端学科和实际生活的应用。

    如此一来,他就更忙了。

    偏偏忙得焦头烂额之际,沈如磐出现了。

    他从未想过再遇见她,也未想过见到她本人时,她从万众瞩目的状态跌入职业生涯的谷底,恼火地对他说:“我现在面对的困境,绝非你一个简单的二选一就可以概况总结。”

    明明他有许多驳回她的恰当理由,那一刻却收声沉默。

    就像现在,她无拘无束地和他交谈,问他有没有欣赏的选手他同样沉默。

    明明是个极其普通的问题,却像颗小石子,突如其来投入他平静的内心,激起波纹。

    萧与时抬眼凝视沈如磐。

    他清隽的目光里有情绪流转,磁性的嗓音缓缓吐出一个字:“有。”

    “谁”

    “你。”

    沈如磐错愕。

    作为一个在体坛活跃数年的前世界冠军,她在巅峰时期的粉丝数量不容小觑,再加上常常受邀出席国内外的重要活动,可以说,粉丝质量杠杠。

    但是粉丝中突然多出来一个萧与时,她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

    和她吃惊的样子截然不同,萧与时伸手轻拍了拍她的肩,欠身站起。

    “我有个朋友很喜欢你。晚安。”

    沈如磐乘坐的出租车在雨中耽搁了一段时间,抵达德意志综合医院时,脊柱外科中心人满为患。

    高清显示屏正在介绍新一代椎间盘假体的临床实验。实验将选取若干腰椎病患者,实施假体置换手术,验证临床效果。

    德国骨科排名世界前列,新假体不论是力学性能还是刚度指标都更接近人正常的椎间盘。消息一出,病友们从各地赶到这里,都希望接受手术去除病痛——然而名额有限,注定大多数人希望落空。

    沈如磐从护士手中接到《志愿者登记表》,并未马上填写个人信息,而是点开手机里的翻译软件,将登记表底下大段大段的德语转换为中文——那是风险告知书。

    神经损伤。

    大血管损伤。

    脊柱不稳……大大小小、或轻或重的并发症列满了两张纸。她埋头研究这些病症是否会危害她的职业生涯,身旁的病友却早早地填好登记表、换了一茬又一茬。

    有位老太太瞧见她一副死磕风险告知书的样子,忍不住说:“我得了十几年的腰椎病,痛苦得都不想活了,并发症算什么,我都不奢求100%痊愈。”

    沈如磐没有回话。

    她握着笔凝神思考,反复权衡利弊,直到报名即将截止,才勉强填完表格交上去。

    接下去,是志愿者与评审团的面谈。

    评审团的核心人物是费恩医生,脊柱畸形领域首屈一指的医学专家,有着非常严格的筛选病例的标准。病友们被挨个叫进去面谈,出来后或喜或忧、互相交流。

    沈如磐由始至终安静地坐在一旁,不怎么显露情绪,除了两手紧紧地交握。

    她的脸被墨镜遮挡,虽看不出五官容貌,但依稀是个干净俐落的气质佳人。她的个子极高,身材瘦而不薄,一双长腿纤细笔直,俨然是个正常人。直到轮到她面谈,她起身迈步,走路的姿态才暴露出一种难以用语言形容的畸态。

    这种畸态在费恩医生看来,是病变加重的体现。

    他查看沈如磐的病史。资料显示她的腰椎老化严重,第4第5腰椎间盘磨损殆尽,压迫到了神经。

    这是十分罕见的病情。费恩扫一眼她的年龄,24岁,又见她的职业是运动员,问道:“你从事哪类体育运动”

    沈如磐顿了顿,用生硬的德语作答:“……花样滑冰。”

    “有没有接受过治疗”

    “有,大大小小手术十几次,但是效果都不理想。”

    费恩不说话了,低头重新看一遍她的病史,眉头深锁。

    沈如磐抿抿唇:“有什么问题吗”

    费恩也不回避,实话实说:“我们要解决的是一般伤痛,而你是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问题比较严重,如果将你选为实验对象,验证结果可能不具备普遍意义。”他随后又道,“当然,我们会考虑各项因素再做决定。”

    沈如磐从这段话里听出拒绝的意味,沉默了。

    作者有话要说:  终于大结局了。

    本文的实体书番外有两篇,一篇是教授&磐磐,在这个大结局的基础上见长辈、第一次真正意义的脖子以下、还有一些别的有趣情节哈哈哈;另一篇则是陆楠的番外。

    我在漫长的存稿期里,不可避免地经历了一些低谷平淡期,所以对女王积极进取的心情特别理解。在此祝福每一位女性读者都美丽、幸运、像向日葵那样永不自弃,遇到温柔的另一半。

    最后再弄个小惊喜,抽3位评论读者送教授的实体书。(不过实体书何时上市,非我所能掌控,需要等待了。我会在今晚24点前回复评论,说明是哪3位读者,届时请你们在weibo告知地址)

    最后的最后,有读者问,能不能多写点网络番外。其实我觉得故事到这里就是结束了,仓促硬加教授的网络版番外,实在有些奇怪。不过我倒是可以写写三兄弟的小段子。小段子另行开坑,直达方向是:

    xet/onebook.php?novelid=4169886

    以及,请不吝收藏我的下一篇新坑《音乐家》。直达方向是:xet/onebook.php?novelid=4110458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总相逢。

    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