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4章 房玄龄的评价

作品:《大唐太子李承乾之宿世轮回

    一听说不能作保,李世民自觉失望:“你学东西为什么总是学个皮毛,就不能学的深入些?”

    李承乾都无语了,学深入?气候变化的具体情况,就是一个随机性问题,未来科技都不敢说百分百预测。

    “人类在自然面前,终究是太过弱小了。”

    李世民道:“人家荀子说: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强调人定胜天。到了你们未来,生产力和科技高度发达,反倒在自然面前露怯。”

    “那人家还说了天行有常,意思是尊重自然规律。人定胜天,不是说人战胜了天数,而是说人在天数之中求得一丝生机。蔑视自然的人,终究会为自然反噬。”

    看承乾脸色不怎么好,李世民说话的语气也缓和了许多:“你说你这含糊其辞的回答,我是动也不是,不动也不是,我说你什么好呢?”

    话说了一半,又想到惹恼了承乾,自己麻烦,便又软了语气:“长安近来兴了一种新吃食,你知道吗?”

    李承乾稍加思索,微微点头:“听叔玉说过,前段时间他来东宫看臣,给臣带了毕罗。”

    李世民一脸的满足,迫不及待的问承乾:“是不是特别好吃?”

    李承乾尴尬摇头:“臣吃不惯,又不好拂了叔玉的面子,勉强吃了一个。至于味道,不好说。”

    毕罗是一种胡人吃食,在唐长安和洛阳十分兴盛,具体做法:采时兴的鲜果,去核,加致死量的糖,有条件的还可以加蜂蜜,进行熬煮,待浓稠之后,一旁晾凉备用。生面疙瘩擀开成薄片,包裹上晾凉的糖果混合物,上锅蒸熟。

    (以上是毕罗传闻中的某一种做法,从出土的唐朝绘画,个个胖美人。高糖高碳水,能过去到这些东西的又都是贵族,从唐朝的饮食习惯可以看出,胖是必然的。)

    皇帝喜欢不奇怪,毕竟皇帝发明的樱桃煎吃法,糖熬蜂蜜,浇在樱桃煎上,樱桃煎制作的原材料是糖和樱桃。比起毕罗,皇帝的吃法显然更加让人瑟瑟发抖。

    “叔玉带来的,当然没有杜荷带来的东西和你心意,杜荷带给你的那些果干儿,我看你吃的挺开心的。”

    李承乾无语,这个梗就过不去了吗?

    “水果切片烘干,含糖量的确会提高,但臣只是偶尔吃一些,大多数时候都是用以烹茶或者炖煮。”

    李世民轻笑:“过两天,找个好日子,咱们出去走走。你带上穆穆,我也让大臣们带上自家孩子。”

    李承乾点头应下,能理解皇帝这个操作,二代或者三代可能没什么大本事,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代还在,还能扛起某个领域的半边天,一代没有倒下之前,二代和三代都有几分情面。

    政客鄙夷商人,实则政客才是最精明不过的商人,卖给二代三代那点儿面子,换取一代继续干活儿,一代倒下,人走茶凉,二代和三代自然而然的没落了,即所谓家道中落。

    皇帝组局,目的带着李觉出去见世面,在一众大佬那里混个脸熟,皇帝要求给准皇太孙带玩伴,各家也都将适龄的孩子带了出来。

    李承乾从马车上一落地,就被尉迟宝琳,魏叔玉,王径直,高履行等人围了个水泄不通,当着皇帝的面儿直接催更:“殿下,您那个画册,什么时候有下文?臣等熬得容色憔悴,苦不堪言。”

    就知道没有平白无故的示好,李承乾挂着职业假笑,含糊其辞的应付:“我也忙,诸君见谅。”

    高履行发出灵魂拷问,又道:“之前上朝忙,这会子养病您还忙?”

    李承乾默默在心底甩了个白眼过去,不会说话将嘴巴闭上,没人强迫你说话。

    长孙无忌上前来抱李觉,被小崽子拒绝了,他是一头雾水,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儿?

    “穆穆怎么不让舅公抱了?”

    李世民笑道:“还以为就朕一个人抱不到,原来辅机你也抱不到。”

    长孙无忌偏过头,正对上皇帝一脸心满意足的表情,心下十分无语,同时也十分庆幸。都抱不到还好,要是他能抱的到,皇帝抱不到,已经能预料皇帝的脸色,以及后面说话的语气。

    李觉稚嫩的声音响起:“师傅说:君子乃知礼之士,当举止有度。我长大了,要庄重,所以不能被抱抱了。”

    看李觉一本正经的小模样,长孙无忌忍不住抿着嘴笑,边笑边道:“好,我们穆穆长大了,要庄重,不抱抱。”

    李觉看到魏征和李世绩,上前恭恭敬敬拜了一拜:“拜见二位师公。”

    李世绩连忙回礼,魏征倒是坦然受之,还上前同李觉打趣:“几日不见,雍王瘦了些许。”

    李觉正要说话,就听皇祖的声音在头顶响起:“玄成,你错了。”

    “臣错了?”

    魏征懵逼的脸十分懵逼,不解的看向李世民,似乎在询问自己错在何处。

    李世民看了看李觉,笑着开口:“朕已经吩咐礼部有司筹办,不日册立穆穆为皇太孙,玄成你不应该叫雍王,应该叫太孙或者殿下。”

    魏征以为不然,笑着回答:“没有诏告天地宗庙,进行正式册封,臣就没有叫错。”

    李世民也懒得跟魏征扯皮,又看了眼被众人围困的承乾,轻轻一笑:“看来太子一时半刻脱不开身,咱们玩儿咱们的,让他们年轻人一起玩儿。”

    高士廉笑着说:“公主前日还在说,太子的画册家里小子很是喜欢,可惜总没有新的,也不知太子殿下什么时候有时间画,等这些画本子,等待的过程就是无底的坑,不知何时是个头。”

    李世民眉眼含笑,按他的意思,让李承乾把《淮南子》画成画册,可转念一想,淮南子有十三万字还多,似乎有些太为难承乾了。

    “太子政务繁忙,哪里能天天在这些闲书上下功夫?”李世民的目光又集中在被众人包围的承乾身上:“这些年轻人,似乎都很喜欢太子。”

    房玄龄笑道:“殿下学问好,脾气也好。”

    更重要的一点,只要不冒犯到太子,太子说起话来没有居高临下的压迫,与其说自己对面坐的是太子,倒不如说是一个久经风霜,却又始终明媚温暖的得道之人。

    “太子身上有一种不属于这个年纪的沉稳,独属于时间沉淀下印记,是一种很强的包容。”

    李世民闻言,眉头微蹙,房玄龄这老小子,该不会是看出来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