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0章 打通进化路,终悟超脱之心
作品:《封神:我是比干,阳谋大师》 人道并非是狭隘的人族,人道乃是众生。
天地人三才,天地因为有人材有意义,若是这天地空旷而没有众生,则存在也没有意义。
要成人道之火,首先要得到众生认可,圣人之下皆为众生。
圣人跟众生是完全两种生命形态。
因为圣人之下的众生在天道规则之内,皆为蝼蚁一般渺小,蜉蝣一日,大罗也会死于量劫,两者的差别无非就是时间。
圣人则是完全脱离了时间这个差别,也就脱离了人道。
人道之火,得到众生认可,看似简单,但是这里却有一个巨大的悖论,那就是是否真的以众生之心为心,还是说利用众生。
自封神以后的大势,实则是天道跟众生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冲突,天人之间产生了冲突。
乃是天道要以天心来代替人心,其中交杂了灵气衰退,气运不足等等,封神对殷商,对截教的大势绞杀,其实就是针对的众生。
最终的西游目的是传播西游这个信仰体系,更是如此,形成了对众生的完全掌控。
而殷子煜的心界也在这一刻得到了众生的初步认可,人道之火开始凝聚。
就在这时,一直隐匿于心界的人族圣火来到殷子煜面前。
“你这是真的初步引动人道之火了!若是如此,我就用人族圣火火来配合这人道之火,助你突破到新的境界。”
此时的人族,虽然大量的人族属于是凡人,但是殷商的人族还是撑起了人族的脊梁。
人族圣火虽然不如从前的鼎盛,却也更加的凝实。
这人族之火犹如燃烧的晚霞,红得夺目,热烈而奔放,与那金色中透着七彩光芒的人道之火相互呼应。
两者相遇,瞬间交融在一起,爆发出更为耀眼的光芒,光芒中似有无数人影闪烁,那是众生的意志在这火焰中凝聚。
一旁的洛神美目流盼,眼中满是欣喜与期待,看向殷子煜说道:“子煜,如此说来,你距离突破已然不远了!”
殷子煜点点头说道:“我会尽快突破。这西游之路,变数繁多,宓妃,你务必小心盯着。如今还不至于引发决战,一切按照原有计划进行。”
洛神轻轻颔首,柔声道:“好,子煜放心就好。截教众人都已在前路精心布置妥当,只等时机到来。”
“.”
此时的殷子煜,这到了最为关键的一刻,走出新的境界,一旦做到,并且成为体系,那么对于洪荒而言,必然是惊天动地的。
因为如今洪三界的上进之路,唯有斩尸一法,并且这也斩尸之法如今也是绝路了。
按照如今三界的衰退景象,其实修行者的上限别说准圣了,金仙已经就是极限了,再也不能走的更高了。
纵然是在顶级的洞天福地之中,也很难走的太高,最高也就是太乙,这是整体大环境的原因。
而准圣这个修为,这已经是非天道降下大气运大功德而不可到达。
西游之前,佛教跟截教的全面提升,都是抓住了天降气运的大机会才能做到,正常修炼是绝对不可能的。
而殷子煜的心界成为附属三界之外独特的修执念世界,能不能带来新机会,自然是引动三界众生前去寻找机缘,这也是此次心界火爆的原因。
至于说西游推行的信仰之道,反而没有引起多大的火花。
如今三界的大形势如此,底层修士没有出头之路,那么顶级大神虽然底蕴强,也并非是无忧无虑,他们也不想就此坐以待毙。
这众生求变,引动了人道之火,让殷子煜因此而汇聚,而如来虽然是竞争混元的热门人选,但是却不具备引动众生之心的根本。
而此时,殷子煜则是借用此机缘,开始冲刺新的境界,随着三界众生的进入心界,人道之火开始汇聚于心。
殷子煜于那心界山峰之巅,盘膝而坐,周身气息开始悄然流转。
心,本就属火,此刻,那汇聚而来的人道之火,如汹涌的洪流,朝着殷子煜的七窍玲珑心奔腾而去。
只见殷子煜的七窍玲珑心,原本已开启的几窍瞬间爆发出五彩神光,绚烂夺目,仿佛要将这一方天地都染上绚丽之色。
那五彩神光纵横交错,光芒中隐隐有大道箴言交织。
而其余尚未开启的窍穴,也在人道之火的影响下,微微震颤,似在积蓄着某种磅礴的力量。
其中第六窍,在人道之火如潮水般的汇聚之下,呈现出一种奇妙的状态,光芒忽明忽暗,仿佛在进行着一场艰难的蜕变。
每一次明灭,都伴随着心窍的微微扩张与收缩,好似在吞吐着天地间的灵气,又似在与那股人道的力量进行深度的融合。
与此同时,殷子煜对于第六重的道,也在迅速成型。
这体系蕴含着无尽的玄妙,丝丝缕缕,相互交织,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将天地间的规则与力量巧妙地串联起来。
殷子煜紧闭双眼,内心却有了巨大的感悟。
这六重乃是为混元准备的特殊境界,无需参考准圣境界,此境界究竟是何种境界都是殷子煜自己来根据一路行来所有的道的最终演绎。
自封神开始,殷子煜以心成道,注定走强执念的有情大道,追求是打破心的一切枷锁。
“盘古大神以无上伟力,从无中生出有,从而开辟这浩瀚无垠的洪荒世界。如今,我已至大罗金仙顶峰之境,证道之路,当另辟蹊径,以做减求空之法,方能达超脱之境。这七窍玲珑心的第七境,便应是超脱境。而这第六境,便是为超脱所做的准备。此时引入这蕴含众生意志的人道之火,便是要凝聚出一颗超脱之心,挣脱这天道束缚,若要进入超脱境,唯有凝聚超脱之心,这心典第六重,便是超脱之心。”
此时,外界的一切,殷子煜暂时不再关注,乃是沉浸在本心演道的奇妙境界之中,四周的心界仿佛都因他的感悟而泛起丝丝涟漪。
殷子煜于悟道的深邃思索里,喃喃自语,那声音仿佛自灵魂深处悠悠传出,带着一种超脱尘世的空灵与决然。
“所谓证道,究其根本,首先要有这混元心境。置身于这广袤无垠的洪荒天地之间,我们所熟知的一切概念,诸如善恶之分、仙魔之判、佛魔之界、正邪之辨,细细想来,不过是天道强加于众生的枷锁罢了。这些概念,看似泾渭分明,实则皆为虚妄。唯有我之本心,才是这世间最真实的存在。”
“超脱之境,意味着超脱天道所设下的重重枷锁。这枷锁,外有天道本质所赋予的规则束缚,内有天道植入内心的种种执念囚困。而超脱之道,首当其冲便是挣脱内心的枷锁,凝聚出属于自身的超脱心境。世间万物,皆源于本心。只有守住这颗本心,不被外界的纷繁复杂所左右,方能叩开那得道的大门。”
“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世间一切的根源,皆在于这颗本心。无中生有之时则为从外界获取力量与认可,如今想来想要证道,则需破开这一切。这混元心境,能够做到一念之间,万物可生,一念之间,万物可灭。其关键之处,在于本心的超脱,而非执着于三界气运的得失。”
“气运、声望、功德,这三界的一切,看似诱人,实则皆为天道秩序的一环。若心被这些所困,被三界既定的秩序束缚,又怎能实现超脱?又何谈证得混元大道?唯有坚守本心,不为外界的喧嚣与诱惑所干扰,方能领悟这混元心境的真谛。”
“超脱者,当以本心为主宰一切的核心。外界的一切,无论多么绚烂夺目,皆不过是虚妄泡影。我所追求的,应是本心的所求。在这既定的天道秩序之内,妄图寻找破开天道枷锁的关键,无疑是一场可笑的空谈。”
“超脱之路,首先便是超脱这世界的一切表象与束缚,勘破世间万物的虚妄本质。如此,则天道的枷锁便再也无法禁锢本心。当本心已然超脱,自身的超脱也便不再是遥不可及的难事。故而,凝聚超脱之心,唯有遵循做减求空之法,摒弃得失之念,则超脱之心自归。”
“若要飞龙在天,必先或跃在渊!”
殷子煜在悟道之中,勾勒出一条通往超脱大道。
这是一个跟众生跟众圣截然相反的路,遵循是盘古大神最后做减求空的道与理,若是执着于气运功德,则必然陷入天道枷锁之中,想要超脱无疑是痴人说梦。
此刻,殷子煜的大道前路已彻底明了,则是开始于心界闭关,凝聚自身超脱之心,打通七窍玲珑心第六窍。
超脱之境,便是混元大罗金仙,然而要进入超脱之境,首先是打破天道枷锁,这斩尸等境界,本身就在天道枷锁之内,想要靠斩尸而证道,本身就是笑话。
证道混元之路,绝对不会是顺天而行。
而斩尸之法本身就是天道要求鸿钧传授,天道不可能传授众生来打破天道枷锁的方法。
从根源上,天道传授通往混元的通道,必然是要求众生一切都需服从天道,而绝不是超脱天道。
而从根本上,证道三法,功德证道等于天道认可,六圣则是代表,斩三尸证道,等于是等同于同化天道,这是鸿钧合道。
而以力证道则是需要打破天道枷锁,等同力敌天道,从此便足矣知晓,天道绝不希望众生超脱。
以此根源,在可把洪荒所有的修炼体系全都推翻,因为这本身就是枷锁的一环。
而殷子煜自成就天仙之后的进化路,便不再以三界流传的法来进化。
也就是,自天仙开始就算是勘破了天道枷锁第一环,这便是真正想要证道混元的难,谁能否定从小学习的东西都是假的?
如今走到这一步,殷子煜则是完全领悟,想要超脱,第六重,也就是等同于准圣境界的心道,便是凝聚超脱之心,先有超脱之心,方才有超脱之行。
什么是天道枷锁,其实功德,气运,这一切,都是天道枷锁,唯有看你敢不敢去赌,敢不敢去走。
就算是走了,也可能未来一无所有,但是不走的话,也将与洪荒那些大神一般和光同尘,永困准圣。
这一刻,要突破新的境界,凝聚超脱之心,对于殷子煜而言,走到了或跃在渊的这一刻。
虚假的证道,得到鸿蒙紫气,降下天道功德,瞬间打破准圣与圣人的桎梏,直接成就圣人。
真正的证道,一路上都是在打破大大小小的枷锁,冲到最后的一刻,自身之道不改,自身初心不变。
如此殷子煜闭关,不再关注西游之路,因为目前佛门在引动大势,此次乌鸡国一难,殷子煜虽然引动众生之心,凝聚人道之火。
但是却也带给对方最大的危机,道统衰亡的危机。
一旦心道大兴于世,他们的道统也将全都被淘汰,那么,未来的西游,毫无疑问佛门要汇聚大势,自然是要谋划毕其功于一役。
若是在道上无法击败,则必然会在武力上角逐胜负,甚至是三方的底蕴也都会展现出来。
留给殷子煜的时间也不是很多,此时机,殷子煜的道已明确,则是开始完善自身超脱之心,进入全新境界,打开属于殷子煜的进化路。
从前是增,则凝聚超脱之心需要减了,以做减求空为超脱之道,当然了,若是以洪荒而成就混元,则成就混元后便需要清算洪荒因果,还此证道因果。
而唐僧师徒四人一路西行,自乌鸡国离开后,历经几个妖怪,终于来到了车迟国。
这段时间并无殷子煜这方增添的劫难,都是一些观音安排的小劫难,这些小劫难,殷子煜这方并无干涉。
殷子煜这边只安排了五难,其他的就不会管。
当踏入车迟国的地界,孙悟空一眼望去,顿时看到了一幕令师徒四人怒发冲冠的场景。
但见车迟国境内,处处可见和尚们被绳索捆绑,在一群凶神恶煞的道士驱使下,如牛马般做着苦力。
这些和尚或肩扛巨石,艰难地迈着步子;或手持沉重的工具,奋力劳作,每一张脸上都写满了疲惫与痛苦。
孙悟空见状,顿时心头火起,眼中怒火熊熊燃烧。
唐僧目睹此景,亦是万分生气,眉头紧锁,对孙悟空说道:“悟空,这车迟国为何行事比乌鸡国还要过分?”
孙悟空气得抓了抓手背,但是想起乌鸡国的内情喃喃自语道:“莫非这车迟国也藏着什么隐情不成?那个蛇妖说的不错,未知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当下,孙悟空来到路边一位正在劳作的和尚,伸手轻轻一提,将那和尚带到了一处无人的角落。
那和尚吓得浑身发抖,面如土色。
孙悟空赶忙安抚道:“莫怕莫怕,俺老孙只是想问你些事儿。”
和尚战战兢兢地抬起头,见孙悟空虽模样古怪,却并无恶意,这才稍稍镇定下来。
孙悟空问道:“你且说说,这车迟国为何要把你们和尚当做苦力?”
和尚长叹一声,眼中满是悲戚,缓缓说道:“诸位长老从何而来?莫要入城啊!”
唐僧问道:“我等乃是从东土大唐而来,前往西天拜佛求经的和尚,长老这是何故?”
和尚解释道:“诸位长老有所不知,二十年前,车迟国遭遇大旱,颗粒无收,民不聊生。就在此时,来了三个道士,号称虎力大仙、鹿力大仙和羊力大仙。他们自称能呼风唤雨,祈来甘霖。国王病急乱投医,便请他们祈雨。那三个妖道果然厉害,一阵法事过后,大雨倾盆而下,解了车迟国的旱灾。国王感恩戴德,从此对他们言听计从,尊为国师。”
和尚顿了顿,擦了擦眼角的泪水,继续说道:“这三个妖道得势后,便开始打压我佛门弟子。他们污蔑和尚无用,说和尚念经拜佛非但不能祈来雨水,还会触怒上天。国王听信了他们的谗言,便下旨让我们和尚做苦力,为他们修建道观,以供他们驱使。若有不从,便是一顿毒打。可怜我等佛门弟子,在这车迟国,过着猪狗不如的日子啊!”
孙悟空听后,怒目圆睁,咬牙切齿地说道:“好你个妖道,竟敢如此欺人太甚!俺老孙定要好好教训他们一番,为你们出这口恶气!”
这和尚满脸悲戚,又重重叹息一声,继续说道:“三十多年以前,乌鸡国那边不知出了什么变故,大批的僧人涌到了车迟国。无数的僧人涌入,一时间,整个车迟国处处都是和尚,那些和尚也有钱,到处都在修建寺庙,整个车迟国念经诵佛之声不绝于耳,俨然成了释家宝地,佛家那叫一个兴盛,就这么热热闹闹地过了十多年。”
和尚说到此处,神色一黯,回忆起兴盛事关,眼中满是痛苦之色,继续道:“可谁能想到,一场大旱突如其来。这时候,来了三个妖道。打那之后,曾经鼎盛的佛门,在短短二十年时间里,就近乎死绝了!”
孙悟空一听,顿时一愣,脑海中思绪急转,没想到这些和尚竟然是从乌鸡国被驱赶过来的,这情形怎么跟乌鸡国如此相似?
就像有一双无形的手,在背后推动着这一切,都是因为大旱的缘故。
孙悟空立刻追问道:“既然如此,那你们为何不往西逃命去?”
和尚苦笑着解释道:“诸位长老有所不知,东边的乌鸡国早就驱赶僧人,早已没有退路。可西边,乃是八百里宽的通天河,河水湍急,浪涛汹涌,根本没法过去,还能往何处逃?”
孙悟空听后,不由伸手抓抓头皮,心中暗暗思忖。
此刻,他不由自主地想起白素贞之前说过的话,不能仅凭一方之言就擅自判定善恶。
这其中怕是另有隐情,想到这儿,孙悟空又问道:“那你且说说,这三个国师究竟是什么人?他们平日里都干了些什么?”
和尚听闻,仿佛打开了话匣子,当即把这三个国师这些年来的恶行一五一十地讲述了一番。
“这三个国师,自称虎力大仙、鹿力大仙和羊力大仙。他们来了之后,就开始大肆拆毁寺庙,把那一座座金身佛像砸得粉碎。还到处搜刮钱财,说是为了修建什么三清大殿。为了这三清大殿,整个车迟国的僧人被压榨得苦不堪言。他们仗着会些法术,在车迟国作威作福,国王被他们哄得团团转,对他们的话言听计从,可怜我等佛门弟子,就只能被他们欺压,毫无还手之力!”
孙悟空听了和尚的话,顿时眉头紧紧皱起,眼神中透着思索与凝重,问道:“大旱之时,你们和尚当真不会祈雨?”
此时的孙悟空,经历了乌鸡国一事之后,顿时有了很大的增长。
孙悟空本就是极其聪慧,只因为信息闭塞的原因,才导致如此,但是也能从经历的一些事之中进行分析。
那和尚闻言一愣,着实没想到孙悟空会问出这般话来。
和尚稍作迟疑后,赶忙解释道:“诸位长老,我们僧人确实同国王一起诚心祈雨,每日都在佛前长跪不起,诵经祷告,可那雨水却一滴未降,甚至干旱愈发严重。可那三个国师一到,转眼间就降下甘霖。我们诸多僧人都怀疑,这干旱说不定就是那三个国师暗中捣鬼弄出来的。”
孙悟空听后,不禁愕然。
孙悟空不由的心中暗忖,怎么这车迟国的情况与乌鸡国如此相似?
乌鸡国是三十年前忽然大旱,而这车迟国则是二十年前突发旱灾,这其中到底是何原因?
这其中到底有何关联,到底发生了什么?
忽然,孙悟空想起观音菩萨曾说过的话,当即喝问道:“僧人本就不会祈雨,天庭雨部收不到祈雨表文,就算把腿跪瘸了,也是无法求来雨的。可为何那道士刚到就能够成功求雨?是不是这道士求雨是表文祈雨?”
僧人听后顿时被质问的讷讷不能言。
其实,自封神之后,天庭掌管人族的降雨之权,而人间各国的王爷想要祈雨,这表文有着特定且庄重的格式,承载着向天庭祈求甘霖的殷切之意。
这是天庭统御三界的基本权利之一,而每个国家都有司雨的道士。
而这祈雨表文则是以特制的黄绢为纸,那黄绢质地轻柔却坚韧,表面隐隐泛着微光,与天地灵气有所呼应。
表文抬头,以古朴的篆字毕恭毕敬地写就“呈奏天庭司雨诸神座前”,要彰显着对天庭的尊崇。
起首一段,乃是对车迟国国主身份的表明,详细阐述车迟国在世间的方位、国之大小、民之众寡,言辞间要尽显对国家的描述。
祈雨之时,要写出急迫性,毕竟天庭雨部掌管四大部洲亿万国度,自然是有轻重缓急。
比如要写,今岁大旱,赤地千里,田亩龟裂,稼穑无收。民不聊生,饿殍遍野,哭声震于四野,哀怨达于天庭。
可以没有到达这个情况,但是为了表现祈雨之急,要尽量写的惨一些。
因为若是稍微写的缓一些,则会被排到后面,若是不上表文,则是认为不缺雨。
然后要写,伏望天庭司雨诸神,怜我苍生,感我诚意,速降甘霖,解此倒悬之危。敬祈诸神慈悲为怀,恩降沛雨,润泽国土,保我车迟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臣等不胜感激,稽首再拜。
最后便是车迟国国主的印玺钤盖,彰显了合法性。
而乌鸡国跟车迟国全都犯了一个毛病,那就是僧人去祈雨,却根本没有送上表文。
为什么会是僧人祈雨,这其中或许还有缘由,孙悟空此刻不由的沉思不已。
这时候,唐僧面露悲悯之色,看着那些形容憔悴的和尚,说道:“悟空,你瞧这些僧人如此凄惨,若我们不管,恐怕他们性命难保,这我们怎能坐视不理?”
和尚们听闻,纷纷跪地,眼中含泪说道:“原本这车迟国数十万僧人,在这二十年里,或被折磨致死,或含冤而亡,近乎死绝了。但我们这最后剩下的五百人却一直安然无恙,只因菩萨托梦告知我们,让我们在此等候齐天大圣降临,说大圣定会救我们于水火之中。”
孙悟空听后,先是一愣,唯有先不管这其中原因了:“原来是菩萨让俺老孙来救你们,也罢,既然有菩萨指引,俺老孙就管上这一管!屠戮数十万僧人,不管如何都太过了,俺老孙还你们一个公道!”
孙悟空打定主意,要探个清楚这车迟国的虚实,当下施展神通,摇身一变,化作一个伶俐的小道士模样,大摇大摆地朝着车迟国走去。
来到门前,见两个守门道士正百无聊赖地站着,他便满脸堆笑地凑上前去。
“两位道兄,小弟初来乍到,听闻咱车迟国三大国师道法高深,可有此事?”
其中一个守门道士一听,见来了个道士,顿时来了精神,满脸自豪地说道:“那是自然!三大国师那可是虔诚向道之人,对咱道门弟子那是极好的。但凡是过路的道士,三大国师必定黄土垫道,隆重迎接,礼数周全得很!”
孙悟空接着又问:“道兄,我还听说,自三大国师来了之后,咱车迟国变化可大了?”
那道士一拍大腿,兴致勃勃地讲起来:“那变化可真是翻天覆地!自三大国师驱逐了那些和尚,咱车迟国便风调雨顺,年年丰收,百姓富足得很呐。而且,人心也都变得愈发祥和,邻里之间相处和睦,再没了从前那种百姓家家户户如愿贼寇的风气。”
孙悟空佯装惊讶,追问道:“道兄,那从前的车迟国是啥样?”
另一个道士接口说道:“从前,听闻从乌鸡国一下子涌进来好多和尚。打那之后,国内可就乱套了!盗匪遍地都是,到处烧杀抢掠,百姓苦不堪言呐。国家也贫困潦倒,连基本的生计都成问题。而且还连年旱灾,庄稼颗粒无收,整个国家都快撑不下去了。幸好三位国师到来之后,从那些和尚的庙里搜刮了不少金银财宝,用这些钱财赈济灾民,还能祈雨让大旱的车迟国变成如此兴盛模样,这才让咱车迟国免于亡国之祸,一步步好起来。”
孙悟空听后,不禁顿时愣住了。
这道士所说的情况,与之前那些和尚讲的,简直是天壤之别,完全不同!
这其中到底谁真谁假,看来事情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这两个道士要留下孙悟空带去见国师,被孙悟空拒绝了,不过孙悟空看着整个车迟国的繁华,此刻也不由的沉思这其中的缘由。
经历了乌鸡国一难,孙悟空涨了许多的,比起原本的车迟国一难,自然是有了变化,没有那么的莽撞,一心想着匡扶正义。
原本的车迟国,孙悟空看似杀了三个妖怪,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毁掉整个国家。
而此时,在那巍峨庄严的三清大殿之中,气氛原本肃穆静谧。
忽然,空间微微扭曲,一个身披麻衣的道人凭空显化而出。
这道人身形挺拔,周身隐隐有一股强大的气息流转,宛如遗世独立的隐者,却又透着一种令人敬畏的威严。
正在殿中虔诚供奉三清的三个国师,虎力大仙、鹿力大仙和羊力大仙,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得浑身一颤,下意识地往后退了几步,齐声惊呼:“道友何人?”
那麻衣道人淡淡说道:“你们死路已到,你们可知?”
这话语犹如一道炸雷,在三位国师耳边轰然炸响。
三个国师听后,皆是一愣,面面相觑,眼中满是疑惑。
虎力大仙壮着胆子问道:“不知道友所指何事?”
麻衣道人目光如炬,一一扫过三人说道:“你们好大的胆子,修为不过区区玄仙,竟敢行灭佛之举,如此魄力,可真是让人刮目相看。你们难道觉得,佛门会轻易放过你们,留你们安然无恙?”
虎力大仙听闻,神色瞬间凝重起来,微微皱眉,拱手说道:“我们自知灭佛此举,定会招来祸事。然而,当时的情形,若是不灭佛奉道,车迟国便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我们实是无奈之举,唯有如此,方才可能求得一线生机。”
麻衣道人微微点头,神色稍缓,对于这三人的作为,为谋一线生机竟然行如此极端之事,有种子煜的影子。
“也罢。如今西游之人已经到了车迟国,想必你们的麻烦也不远了。既然你们如此崇敬三清,贫道身为上清灵宝天尊亲传弟子,乌云仙,却也不能坐视不管。”
三人听后,先是大惊失色,顿时全都狂喜无比。
:https://y。手机版:https://y